Chinese Text Project |
《漢沔》 | Library Resources |
1 | 漢沔: | 《尚書禹貢》曰:江漢朝宗于海也。 |
2 | 漢沔: |
《詩》曰:《漢廣》,德廣所及也,文王之化被于南國,美化行乎江漢之域。 又曰:滔滔江漢,南國之紀。 又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 |
3 | 漢沔: |
《左傳》曰:蔡昭侯為兩佩與兩裘以如楚,獻一佩一裘于昭王。子常欲之,不與。三年止之。蔡侯歸及漢,執玉而沉曰:「余所濟漢而南者,有若大川。」 又曰: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 又曰:吳師伐郢,楚子常濟漢而陣,自小別至于大別。 |
4 | 漢沔: | 《蜀志》曰:少府王謀等上言,前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於深淵暉景燭曜,璽光徹天。 |
5 | 漢沔: | 孫巖《宋書》曰:漢中成固縣漢水岸際,有異聲如雷,俄頃岸崩,有銅鐘十二出自潛壤,體制既精,扣之清響。 |
6 | 漢沔: | 《韓詩》曰:鄭交甫過漢皋,遇二女妖服,佩兩珠,交甫與之言,曰:「愿請子之佩。」二女解佩與交甫而懷之,去十步探之則亡矣,回顧二女,亦即亡矣。 |
7 | 漢沔: |
《水經注》及《山海經》注云:漢水出隴坻道縣嶓冢山,初名漾水,東流至武都沮縣,始為漢水,東南至葭萌,與羌水合,至江夏安陸縣名沔水,故有漢沔水之名。即周昭王溺于此處。又東至竟陵,合滄浪之水,即屈原遇漁父處。又東過三澨,水觸大別山南,而入江也。庾仲雍《漢水記》曰:漢水出廣漢,漾水出隴西,東流至武都而與漢水合。沔水出武都沮縣,亦與漢水相合。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別,南入于江,東匯澤為彭蠡,東為北江,入于海是也。匯,回也。音胡賄反。言漢水合大江,回流入彭蠡澤,東北至南徐州,名為北江而入海。 又曰:沔水東經萬山北,山下有潭,中有杜元凱碑。元凱好尚后名,作兩碑并述己功,一碑立峴山,一碑沈此潭中。曰:「千載之後,何知不深谷為陵也。」 又曰:漢東經西城縣故城,為鳣湍,洪波漭蕩,漰浪雲頹,古耆舊言,有鳣奮鬐望濤直上至此曝鰓,因以名鳣湍焉。 又曰:漢水經西城縣故城南,又東為龍泉,泉上有胡鼻山,石類胡人鼻故也。下臨龍井渚,泉深數丈。 |
8 | 漢沔: |
盛弘之《荊州記》曰:沔水隈潭極深,先有蛟為害,鄧遐為襄陽太守,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自揮劍截蛟數段,流血丹水,勇冠當時。于后遂無蛟患。 又曰:荊蘊玉以潤其區,漢含珠而清其域。 |
9 | 漢沔: | 《梁州記》曰:漢水發源隴西氐道縣之嶓冢山,東至于夏口合江,綿帶四州之域,經途五千餘里,謂之沔水。 |
10 | 漢沔: | 《水經》曰:沔水出武都沮縣東浪谷中。注曰,一名沮水,以其初出沮洳然也。 |
11 | 漢沔: | 《淮南子》曰:漢水重安而宜竹箭。 |
URN: ctp:n36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