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池溪壑》

Library Resources
1 池溪壑:

2 池溪壑:
《廣雅》曰:沼,池也。

3 池溪壑:
《說文》曰: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4 池溪壑:
《詩》曰: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又曰:王在靈沼,於牣魚躍。沼,池也。牣,滿也。《箋》云:靈沼之水,魚盈滿其中,皆飛躍,言亦得其所也。

5 池溪壑:
《韓詩外傳》曰:齊景公出弋昭華之池。

6 池溪壑:
《傳》曰:齊伐楚,楚子使屈完對曰:「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齊雖眾,無所用之。」

7 池溪壑:
《史記封禪書》曰:秦始皇游海上,祠名山大川及八神仙人羨門之屬。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池名,臨南郊山。

8 池溪壑:
《漢書》曰:昆明池,漢武帝元狩三年所穿也。初,漢欲求身毒國,為昆明池夷所閉,昆明有滇池,方三百里,名曰滇河。漢將伐昆明以通身毒,使謫卒伐棘上林,象滇河作昆明池以習水戰,池周回四十里。漢武帝平昆明,以其地為益州郡。其滇水原深廣,末反淺狹有似倒流,故曰滇河。潘岳《關中記》曰:昆明池,漢武帝習水戰也。中有靈沼神池,云堯時理水訖,停船此池,蓋堯時已有污池,漢代因而深廣耳。曹毗《志怪》云:漢武鑿昆明池深極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試問西域胡帝。」以朔不知難以校問,至后漢明帝時,外國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東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胡人云:經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乃知朔言者是。
又曰:昭帝元始元年春三月,黃鵠下建昌宮太液池。
又曰:宣帝詔曰:池篽未御幸者,蘇林曰:折竹以繩綿連若禁篽,使人不得往來也。假與貧民,郡國宮館勿復修治。
又曰:宣帝神爵元年詔曰:「金芝生于涵德殿銅池中。」

9 池溪壑:
《魏志》曰:太祖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

10 池溪壑:
《晉書》曰:山簡優游卒歲,惟酒是耽,諸習氏荊土豪族有佳園池,簡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高陽池。時有童兒歌曰:「山公出何許?往至高陽池。日夕倒載歸,酩酊無所知。時時能騎馬,倒著白接離。舉鞭向葛疆,何如并州兒。」疆家在并州,簡愛將也。
又曰:荀勖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失之甚怏怏。或有賀之者,勖曰:「奪我鳳凰池,諸君何賀我耶?」

11 池溪壑:
《後魏書》曰:文明皇太后馮氏與高祖幸靈泉池,宴群臣,太后忻然歌,高祖亦和歌,歌者九十人。

12 池溪壑:
《唐書》曰:蔣鎮為諫議大夫,時戶部侍郎判度支韓滉上言,河中鹽池生瑞鹽,實土德之上瑞。上以秋霖稍多,水潦為患,不宜生瑞,命鎮馳驲檢行之。鎮奏與滉同,仍上表賀,請宣付史館,并請置神祠,錫其號寶應靈慶池。
又曰:文宗用鄭注言,即命左右神策軍差人淘曲江、昆明二池,仍許公卿士大夫之家於江頭立亭館,以時追賞。

13 池溪壑:
《遁甲開山圖》榮氏解曰:降北有陽石山,中有神龍池,黃帝時,遣云陽先生養龍於此,帝王歷代養龍之處,國有水旱不時,祀池請雨。

14 池溪壑:
《晉宮閣名》曰:靈芝池,廣長百五十步,深二丈,有連樓飛觀,四出閣道、釣臺,中有鳴鶴舟、指南舟。

15 池溪壑:
袁山松《宜都記》曰:佷山縣東六十里有山名下魚城,四面絕崖,惟兩道可上,皆峻崄,山上周回可二十里,有林池水,民田種於山上。昔永嘉亂,土人登此避賊,賊守之,經年食盡,取池魚擲下與之,示不窮,賊遂退散,因名此為下魚城。

16 池溪壑:
《辛氏三秦記》曰:昆明池通白鹿源,人釣魚,綸絕而去,夢於漢武,求去其鉤。明日戲於池,見大魚銜鉤,帝去其鉤而放之。間三日,帝復游池濱,得明珠一雙。武帝曰:「豈昔魚之報也?」

17 池溪壑:
《湘州記》曰:湘南縣有架山,下有小池常涸竭,民齋戒往請,自然而滿,事訖還乾。

18 池溪壑:
雷次宗《豫章記》曰:去洪井六七里有風雨池,山嶠水出,激著樹木,星散遠灑,如風雨焉。

19 池溪壑:
《襄陽記》曰:峴山南有習郁大魚池,依范蠡養魚法,當中筑一釣臺。將亡,敕其兒曰:「必葬我近魚池。」山季倫每臨此,輒大醉而歸。

20 池溪壑:
《臨川記》曰:崇仁縣有鹽池,按《陳書》,司空黃法,字仲昭,崇仁縣巴山人也。侯景亂,法于鄉里聚徒以助高祖有功,薨,墓在崇仁縣巴山鄉。故老相傳,法有奇術,常欲變置咸池於家山之下,幅員六十餘畝,至今水味獨咸於他水,而湛然清潔,禽畜不敢觸之。

21 池溪壑:
《西京雜記》曰:梁孝王好宮室苑囿之樂,作曜華之宮,筑兔園,園中有靈山,山安膚寸石。又有雁池,池中鶴洲鳧渚,奇果異樹,瑰禽怪獸畢備,王日與宮人及賓客弋釣其中。
又曰:積草池中有珊瑚樹,高一丈二尺,一云三柯上四百六十二條,是南越國王趙他所進,號為烽火樹,至夜光景照焉。

22 池溪壑:
《述征記》曰:廣陽門北有魏明帝流杯池。

23 池溪壑:
《穆天子傳》曰:天子西征於玄池,天子三日休於玄池之上,天子乃樹之竹,種竹池邊。是曰竹林。
又曰:天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上,西王母為天子謠。

24 池溪壑:
《三輔故事》曰:漢武帝作昆明池,武帝崩后,於池中養魚以給諸陵祠,餘付長安市。池有二石人,如牽牛織女像。
又曰:未央宮西有食池,池中有臺,王莽死於是也。

25 池溪壑:
《廣州先賢傳》曰:丁密,字靖公,蒼梧人,遭父艱,哭泣三年,飛鳧一雙游密廬旁小池。

26 池溪壑:
《郡國志》曰:晉州臨汾縣臭水池,下畜不飲,一名翻鑊池,即煮眉間赤頭處,鑊翻因成池。今水上猶有脂潤。
又曰:成都郡,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張儀筑城以象咸陽,沃野千里,號曰陸海,有萬歲池,是筑城取土處。
又曰:合浦海曲出珠,號曰珠池,又有夷人號越它邑,多采甲香為業。

27 池溪壑:
《呂氏春秋》曰:衛靈公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

28 池溪壑:
《淮南子》曰:陰氣極則下至黃泉,故不可鑿池穿井。

29 池溪壑:
《世說》曰:晉明帝欲作池臺,元帝不許之。時明帝為太子,養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曉便成,即今謂太子池是也。
又曰:太原王國寶治宅,因浚池,忽見一物如酒杓形,長四尺許,飛去。

30 池溪壑:
《水經注》曰:隴西神馬山有淵池,龍馬所生即是,水西流謂之馬池。
又曰:蔡州西,即蔡倫故宅傍有蔡子池。倫漢黃門郎,順帝之世,始搗故魚網為紙,用代簡素,自其始也。
又曰:滇池中有神馬,家馬交之,則生駿駒,日行五百里。

31 池溪壑:
《顧子》曰:與子華游於東池,子華曰:「水有四德,池為一焉:沭浴群生,流澤萬世,仁也;揚清激濁,蕩滌塵穢,義也;弱而難勝,勇也;導江疏河,變盈流謙,智也。」顧子曰:「我得汝於池上矣。」

32 池溪壑:
《方輿記》曰:興元府南鄭縣天池山上,有池方二十里,冬夏不竭,久飲之可愈痼疾,故號天池。
又曰:梅福池,一名風雨池,梅福種蓮池。福嘆曰:「生為我酷,身為桎梏,形為我辱,智為我毒。」於是棄南昌縣尉,去妻子,入洪崖山得道為神仙,代代有人見,或在玉笥山逢之。今西山有梅君壇,南昌開元觀有梅君堂焉。
又曰:明月池在興道縣西北,中有一臺,云是漢高所營,《水經注》云:「形如偃月,故號明月池。」
又曰:七女池,昔有人無男而養七女,父亡,七女負土葬父,取土之處,今成一池,號曰七女池。今池邊又有七女冢。

URN: ctp:n36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