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渠》

電子圖書館
1 渠:
《史記河渠書》曰:禹以為河所從來者高,難以行平地,數為敗,乃釃二渠《漢書音義》曰:釃,分也。以引其河載之高地,過降水,至于大陸,播為九河也。鄭國間說秦,令鑿涇,自中山南,西交瓠口為渠,溉斥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為富強,卒并諸侯,因命曰鄭國渠。

2 渠:
《漢書》曰:禹作二渠以引河,武帝時,穿渠水岸若崩,乃鑿井深四十丈,井下相通,井渠自此始。得龍骨,故龍首渠。起谷口,入櫟陽,注渭中,因名渠,民得其饒。歌曰:「田於何所?池陽谷口。鄭國在前,白公起後。舉鍤為雲,決渠為雨。」
又曰:張掖郡有千金渠。

3 渠:
范曄《後漢書》曰:樊密所起廬舍,皆有深堂高閣,陂渠灌注,又池魚牧畜,有求必給。

4 渠:
《魏志》曰:遼西單于蹋頓尤強,公將征之,鑿渠自滹沱入泒水,名平虜渠。又從溝河口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通海。
又曰:建安十八年九月,鑿渠引漳水入白溝以通河。
又曰:賈逵為豫州刺史,通運渠二百餘里,所謂賈侯渠。

5 渠:
《北史》曰:郭衍為開漕渠大監,部率水工鑿渠引渭水,經大輿城北,東至潼關,漕運四百餘里,關中賴之,名曰富人渠。

6 渠:
《隋書》曰:薛胄為兗州刺史,先是兗州城東沂、泗二水合而南流,泛濫大澤中,胄遂積石堰之,使決令西注,陂澤盡為良田,又通轉運,利盡淮海,百姓賴之,號為薛公豐兗渠。

7 渠:
《唐書》曰:溫造為郎州刺史,在任開后鄉渠九十七里,溉田二千頃,郡人獲利,乃名為右史渠,造自起居舍人出郡。

8 渠:
《水經注》曰:漢司空漁陽王梁之為河南也,將引穀水以溉京師,渠成而水不流,故以坐免。後張純堰洛以通漕,洛中公私懷贍。是以渠今引穀水,蓋純之創也。
又曰:漢明帝之世,司徒伏恭薦王景善能治水,顯宗詔與謁者王吳始作浚儀渠,吳用景法,水乃不害,此即景時所修故瀆也。渠流東注浚儀,故復謂之浚儀渠也。明帝十五年東巡狩至無鹽,帝嘉景功,拜河堤謁者。
又曰:魏武帝又堰漳水回流東注,世號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磴,磴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原分為十二流,皆懸水門,自城西東入,逕銅雀臺下,伏流入城,東流謂之長明渠。

9 渠:
戴延之《西征記》曰:洛陽城外四面有陽渠水,周公所制也,建春門外二橋最大,一從一橫。

10 渠:
《續述征記》曰:按《河渠書》《溝洫志》引河為洪溝。一說秦至魏鑿渠引河灌大梁,名曰洪溝焉。

11 渠:
崔寔《政論》曰:戰國海內十二分,魏州有史起引漳水灌鄴,民以興歌,蜀郡李冰鑿離堆通二江,益部至今賴之。秦開鄭國,漢作白溝,而關中號為陸海。

12 渠:
《郡國志》曰:瀛州平舒縣古五渠水,魏延興初,文安縣人孫愿等捕魚此水,先祭,忽有群魚從西而來,有一人異甚,謂愿曰:「若得大魚勿殺。」及下網,果得大魚,乃殺之,腹中盡得其祭而食,群魚并飛,遂不復得,因名此處為飛魚口。

13 渠:
《鄴城故事》曰:西門豹為令,造十二渠,決障水以溉民田,因是戶口豐饒。今渠一名安澤陂是也。

14 渠:
《內黃圖經》曰:前漢倪寬遷內黃令,吏民大信,表開六輔渠以大灌溉,民極獲利,因曰倪公渠。

URN: ctp:n367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