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軍行》

電子圖書館
1 軍行:
《禮記》曰:軍行,左青龍而右白虎,前朱雀而後玄武。招搖在上,急繕其怒。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塵埃,則載鳴鳶。

2 軍行:
《左傳》曰:凡師出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3 軍行:
《後魏書》曰于栗磾,太宗南臨孟津請眾,磾曰:「可作橋乎?」對曰:「杜預造橋,遺事可想」乃編次大船,構橋於野坂。六軍既濟,太宗深嘆焉。

4 軍行:
《隋書》曰:煬帝征高麗,宇文述為扶餘道將軍。臨發,帝謂述曰:「禮,七十者行役以婦人從,公宜以家累自隨。古稱婦人不入軍,臨陣時耳。至于營壘之間,無所傷也。項籍虞姬,即其故事。」

5 軍行:
《唐書》曰:太宗率眾平汾晉,趨龍門闕,履冰而渡,進屯柏璧。

6 軍行:
《白虎通》曰:王法年四十受兵法何?重不絕人世也。師行不必反,戰不必勝,故須其有世也。年六十歸兵者何?不忍并斗人父子也。

7 軍行: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輕車也。駕馳千乘也。革車千乘,重車也。言萬騎之重也。一車駕四卒,十奇一重養,二人主炊,冢子一人主保國守衣裝,廝二人主養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軍駕牛養,二人主炊,冢子一人,主保國守裝,凡三人也。帶甲十萬。士卒數也。千里而饋糧,境越千里。則外內之費,資費。賓客之用,膠漆之財,車甲之奉,日千金然後十萬之眾舉矣。
又曰:出其所必趣,使敵不得往相救也。行千里而不勞者,行於無人之地。出空擊虛,虛其不意。
又曰:凡用兵之法,將受命於君,合軍聚眾,聚,因人結行位也。交和而舍,軍門為利門,左右門為期門,以軍營為轅門,以人營為人門。兩軍相當為交利也。莫難於軍爭。從始受命,至于交利,軍爭難也。
又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近水草也。視坐處高,向陽也,處,視謂目前生地,處軍當在高。戰隆無登,無迎高也。降,下也。謂山下也。戰于山下,敵引之上山,無登逐也。此處山谷之軍也。絕水必遠水,引敵使渡。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之半渡而擊之,利。欲戰無附於水而迎於客也。視在處高,水上亦當處其高也。無迎水流,恐溉我也。處水上之軍也。絕斥澤,惟亟去無流,交軍於斥澤之中,必依水草而倍眾樹,不得已專敵戰而會斥澤之中。此處斥澤之軍也。平陸處易,車之利也。而左右倍高,前死後生,戰便。此處平陸之軍也。凡此四軍之利,黃帝所以勝四帝者也。黃帝始立,四方諸侯亦稱帝。以此四地勝之。凡軍喜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喜一作好。山南曰陽,山北曰陰。養生處實,是為必勝。軍無百疾,丘陵堤防,必處其高陽而右背也。堤者,積土。所背當處其陽而右之。戰之便也。此兵之利而地之助也。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也,敵若據山陵,依附險阻陳,待敵勿輕攻趣也。既地勢不便,有損右之衡也。背丘勿迎。敵背丘陵為陣,無有后患,則當引置平地,勿迎而擊之。
又曰:上雨水,水沫至,欲渡者待其定。恐半渡而水便漲也。絕磵過天井、天牢、天羅、天陷、天隙、大害,必亟去之,勿近也。山也,深大為絕。磵,四方高,中央下,為天井。深水所居朦胞者為天牢。四雄絕人者為天羅。地形陷者為天陷。山間夾地深數尺長數尺者謂之天隙也。吾遠之,敵近之;吾迎之,敵背之也。用兵常遠六害。今敵近信則利,敵凶。軍旁有險阻、蔣潢、并生、葭葦、小林、翳薈鳥會反。者,必謹覆索之,此伏奸之所藏處也。險者,一高一下之地。阻者,必水草也。潢者,池也。并生葭葦者,眾草所聚也。小林者眾木所居也。翳薈者,所以屏蔽之處也。

8 軍行:
《衛公兵法》曰:軍馬行動,須知次第。出先右虞候馬軍為首,次右虞候步軍;次右軍馬軍,次右軍步軍;次前軍馬軍,次前軍步軍;次中軍馬軍,次中軍步軍,次右軍馬軍;次后軍步軍;次左軍馬軍,次右軍步軍,次左虞侯馬軍。次左虞侯步軍。其馬軍去步軍一二里外行,每有高處即令三五騎馬於上立,顧以候不虞。以后餘軍,準前立馬四顧。右虞候既先發安營,路平道路,修理泥淖、橋津,檢行水草。左虞候排比隊仗,整齊軍次,使不交雜。若軍回入,先左虞候馬軍,次左虞侯步軍,次左馬軍,次左步軍,其次第準前卻轉。其虞候軍職掌,淮初發交換。諸軍營各量置虞候子,并使排比依軍次行。如此發引,卒逢寇賊,部伍甚易。若零疊散行,牽卒難就,萬一賊至,并非所管。
又曰:諸軍計伐,例有數營發引逢賊,首尾難救。行引之時,須先為方陣。應行之兵分為四,輜重為兩道引,戰鋒等隊亦為兩道引。其第一分初發,輜重及戰鋒分為四道行,兩行戶郎切。下同。輜重,在心雙引,兩行戰鋒隊并合,各在輜重外。左右夾雙引,其次一分,戰鋒隊與前般左右行戰鋒隊相當,輜重隊與前行輜重隊相當。又其次一分準上,最後一分亦準上。初發第一分別,戰鋒輜重相當。如其逢賊,前分四行,兩行輜重抽縮,兩行戰鋒橫列。作前面甚易,其次兩分,先作四行長引,其戰鋒既在外,便充兩面,其後分亦先作四行。其輜重進前,其戰鋒隊橫列相接,使充后面亦易,其方陣立即可成。如此發引,縱使狹路急緩,亦得成陣。每軍戰鋒等隊,須過本軍輜重尾。輜重稠行,戰鋒等隊稠引,常令輜重并近前頭。戰鋒隊相去十步下一隊,輜重隊相去十步下一隊,輜重隊相去兩步下一隊,如此即須相里得。若逢川陸平坦,彌加穩便,其戰鋒輜重隊,分布使均。
又曰:諸兵馬發行,或逢泥溺,或阻山河,其路有須填補,有須開拓。左右虞候軍兵,先多於軍,取充虞候子右虞候,先將此兵修理橋梁泥濘,開拓窄路。左虞候排窄路,捍后收拾闌遺。諸兵士每下營訖,先令兩隊共掘一廁。
又曰:行軍沙磧、咸鹵之中,有野馬黃牛蹤,尋之有水;鳥烏所集處有水;地生葭葦、蘆菼、吐敢反。菰蒲之處,下有伏泉;地有蟻壤之處,下有伏泉。

9 軍行:
《太白陰經·濟水具篇》曰:軍行過大水,河渠、溝澗,無津梁舟筏,難以濟渡,太公以天艎天船,皆質樸不便於用,令隨事逐物變化而用之,以濟巨川。
又曰:木罌:以木縛甕為筏。甕受二石,力勝一人。甕間闊五寸,底以繩勾聯,編槍於其上,形長而方,前置拔頭,后置梢,左右置棹。
又曰:槍筏槍十根為一束,力勝一人。四千一百六十六根即為一筏,皆去鉆刃,以束為魚鱗,以橫栝而縛之,可渡四百一十六人。為三筏,計用槍一萬二千五百根,率渡一千二百五十人,十渡則一軍必濟。
又曰:蒲筏:以蒲九尺圍,顛倒為束,十道縛之,似束槍為筏。量長短多少,隨蒲豐儉。無蒲亦用葦筏,量大小以濟人。
又曰:挾縆:以善水者,繼小繩先浮渡水,次引大縆於兩岸,立大橛急定縆,使人挾縆浮渡,大軍可為數十道。
又曰:浮囊:以渾脫羊皮吹氣令滿,系其孔,束於腋下而浮渡。

URN: ctp:n37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