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書記》

Library Resources
1 書記:
《文心雕龍》曰:大舜云「書用識哉」,所以記時事也。蓋聖賢言辭,總為之書。書之為體,主言者也。揚雄曰:「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故書者,舒也。舒布其言,染之簡牘,取象乎夬,貴在明決而已。三代政暇,文翰頗疏。春秋聘繁,書令彌盛。繞朝贈士會以策,子家吊趙宣以書,巫臣之責子反,子產之諫范宣,詳觀四書,辭若對面。又子服敬叔進吊書於滕君,故知行人挈辭多被翰墨。及七國獻書,詭麗輻湊;漢來筆札,辭音紛紜。觀史遷之報任安,東方之謁公孫,楊惲之酬會宗,子云之答劉歆,志氣盤桓,各含珠采,并杼軸乎尺素,抑揚乎寸心。逮後漢書記,則崔瑗尤善。魏之元瑜,號稱翩翩;文舉屬音,半簡必錄;休璉好事,留意翰辭:抑其次也。嵇康絕交,實志高而文偉矣;趙壹贈離,乃少年之激昂也。至如陳遵占辭,百封各意;禰衡代書,親疏得宜:斯皆尺牘之文也。詳諸書體,本在盡言,所以散郁陶,詠風采,固宜滌蕩以任氣,優游以懌懷;文明從容,亦心聲之獻酬也。若夫尊貴差序,則肅以節文,自戰國已前,君臣同書,秦漢立儀,始有表奏。王公國內,亦稱奏書。張敞奏書於膠后,其辭義美矣。迄至后漢,稍有名品:公府奏記,而郡將奏箋也。

2 書記:
《漢書》曰:蘇武與常惠使匈奴,被留。昭帝即位,數使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於是遣還漢。
又曰:陳遵容貌奇偉,略涉傳記,贍於文辭,善書。與人尺牘,皆以為榮。為河南太守,既至官,遣吏西上,召善書吏十人於前,治私書謝京師故人。遵憑機口占,目省官事數百封,親疏各有意。
又曰:谷永字子雲,便於筆札,故時人云:「谷子雲之筆札,婁君卿之唇舌。」

3 書記:
《後漢書》曰:鄧奉反於南陽。趙熹素與奉善,數遺書切責之。而讒者因言熹與奉合謀。帝以為疑。及奉敗,帝得熹書,乃驚曰:「趙熹真長者也。」即征熹引見,賜鞍馬,待詔公車。
又曰:竇章字伯向。好學有文章。與馬融、崔瑗同好,更相推薦。融集與竇書曰:「孟陵奴來賜書,見手跡歡喜,何量見於面也!書雖兩紙,紙八行,行七字。」

4 書記:
《吳錄》曰:王宏為翼州刺史,不發私書,不交豪族,號曰「王獨坐」。

5 書記:
《蜀志》曰:先主辟馬良,遂為掾。后遣使吳。良請亮曰:「今銜國命,協穆二家。幸為良介於孫將軍。」亮曰:「君試自為文。」良即為草曰:「寡君遣掾馬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勛。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於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愿降心存納,以慰將命。」權大待之。
又曰:王平字子均。生長戎旅,手不能書,所識不過十字,而占授作書皆有意。使人讀史漢諸傳,聽之略知其義,往往論說不失其指。

6 書記:
《晉書》曰:何曾為三公,人以小紙為書者,敕記室勿報。
又曰:何綏字伯蔚,曾之孫也。位至侍中尚書。因以繼世名賢,奢侈過度,性既輕物,翰札甚簡。城陽王尼見綏書疏,謂人曰:「伯蔚居世,而務豪乃爾,豈其免乎!」劉與潘滔譖之于東海王越,越遂誅綏。
又曰:《荀勖傳》曰:勖與裴秀、羊祜共管機密。時將發使聘吳,并遣當時文士作書與孫皓,帝用勖所作。皓既報命和親,帝謂勖曰:「君前作書,使吳思順,勝十萬之眾也。」
又曰:簡文輔政,引高松為撫軍司馬。桓溫擅率眾北伐,簡文忌之。松曰:「宜致書喻以禍福,自當回旆。」便於坐為書,草曰:「寇仇宜平,時會宜接,此實為國遠圖,經略之大莫能加。斯非足下而誰?」
又曰:王恭將舉兵討譙,王尚之以謀告殷仲堪、桓玄。玄等從之,推恭為盟主,克期同赴京師。時內外疑阻,津邏嚴急。仲堪之信因庾楷達之,以斜絹為書,內箭簳中,合鏑漆之。楷送於恭,恭發書,絹文角戾,不復可識。謂楷為詐。

7 書記:
《晉陽春秋》曰:劉弘為荊州刺史,每有興發,手書郡國,叮嚀款密,故莫不感悅,顛倒恭赴。咸曰:「得公一紙書,賢於十部從事也。」

8 書記:
沈約《宋書》曰:劉穆之、朱齡石并便尺牘。嘗於高祖坐與齡石共答書,自旦至日中,穆之得百函,齡石得八十函,而穆之應對無廢。
又曰:徐湛之善於尺牘,音詞流暢。

9 書記:
《南齊書》曰:周颙字彥倫,善尺牘。沈攸之送絕交書,太祖口授,令颙裁答。

10 書記:
《齊春秋》曰:吳都張融字思光,臨終及葬,征士何點使汝南風周英為書與融。謝瀹見,嘆曰:「此書雖漂宕不倫,亦有破的。」

11 書記:
《後周書》曰:梁臺性果敢,有志操,不過識百字,口占書,詞意可觀。
又曰:柳慶,時父僧習為潁川郡。地接都畿,民多豪右。將選官,皆依倚貴勢,競來請托。選用未定。僧習謂子曰:「權貴請托,吾并不用,其使欲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也。」慶乃具書,草云:「下官受委大邦,選吏之日,有能者進,不肖者退,此乃朝廷恒典。」僧習讀書,嘆曰:「此兒有意氣,丈夫理當如是。」即依慶所草以報。

12 書記:
《後唐書》曰:李襲吉掌太祖書記。襲吉博學多通,尤諳悉國朝近事。為文精意練實,動拘典故,無所放縱,羽檄軍書,辭理尤健。自太祖上源之難,與朱溫不葉。乾寧末,劉仁恭負恩,其間論列是非,交相騁答者數百篇,警策之句,播在人口,文士稱之。天復中,太祖與朱溫修好,遣張特致書,初敘相失之由,毒手尊拳之句,溫怡然大笑,謂幕史敬翔曰:「李公斗絕一隅,削弱如此,襲吉一函,抵二十萬兵勢,所謂彼有人可當也。如吾之智算,得襲吉之筆才,虎傅翼矣。」翔赧然而退。

13 書記:
《魯連子》曰:燕伐齊,取七十餘城,惟莒與即墨不下。齊田單以即墨破燕軍,殺將軍騎劫,復齊城,惟聊城不下。燕將守城數月,魯仲連乃為書,著之於矢,以射城中,遺燕將書。燕將得書,泣三日,乃自殺。

14 書記:
《韓子》曰:鄭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誤於書中云「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悅之,曰:「舉燭高明者,舉賢而任之。」因以之治也。

15 書記:
皇甫謚《高士傳》曰:光武征嚴光,至。司徒侯霸使西之曹屬侯子道奉書,光不起,於床上箕踞發書,讀訖,問子道曰:「君房素癡,今為三公,寧小差否?」子道曰:「位居臺鼎,足不癡也。」光曰:「遣卿來,何言?」子道曰:「公聞先生至,區區欲即詣,迫於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光曰:「卿言不癡,是非癡語?天子征我,三辭乃來。人主尚不見,當見人臣乎?」子道求報,光曰:「我手不得書。」乃口授之曰:「君房足下,位至鼎司,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無它言。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買菜乎?求益耶!」

16 書記:
《魯國先賢志》曰:孔翊為洛陽令,置器水於前庭,得私書皆投其中,一無所發。彈治貴戚,無所回避。

17 書記:
《典略》曰:太祖嘗使阮瑀作書與韓遂於馬上,其具草,書成,呈之,太祖攬筆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損。

18 書記:
《語林》曰: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郡人因寄百餘函書至石頭,悉擲水中,因視祝之,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達書郵。」

19 書記:
魏文帝《與吳質書》曰:元瑜書記翩翩,致足樂也。

20 書記:
《魏文帝集》曰:上平定漢中,族父都尉還書與余,盛稱彼土地形勢,觀其詞,知陳琳所為。

21 書記:
李充《起居誡》曰:床頭書疏,亦不足視。或是他私密事,不欲令人見。見之縱不能宣,誰與明之?若有泄露,則傷之者至矣。

22 書記:
稽康《與山濤書》曰:素不便書,不喜作書,而人間事,堆案盈幾,不相酬答則犯教傷義,欲自勉強,則不能久堪。

23 書記:
延篤《答張奐書》曰:離別三年,夢想言念。何日有違,伯英來惠之。書盈四紙,讀之及覆,喜不可言。

24 書記:
張奐《與陰氏書》曰:篤念既密,文章粲爛,奉讀周旋,紙弊墨渝,不離於手。

25 書記:
《金樓子》曰:劉眭能屬文,作《春秋旨義終始論》及賦、頌數十。又善史書,當世以為楷則。及寢病,帝驛馬令作草書尺牘十首。

26 書記:
古詩曰: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置之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又曰: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意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URN: ctp:n39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