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詩》

電子圖書館
1 詩:
卜商《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情動於中而形於言也。
又曰: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2 詩:
《漢書》曰:通其言謂之詩。

3 詩:
《左傳·襄十六年》曰:晉侯與諸侯宴于溫,使諸大夫舞,曰:「歌詩必類。」歌古詩當使各從義類。齊高厚之詩不類。齊有二心故。荀偃怒且曰:「諸侯有異志矣。」使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歸。齊為大國,高厚若此,小國必當有從者。

4 詩:
又襄二十七年曰:鄭伯享趙孟子于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產、大叔、二子石從。二子石,印段、公孫段。趙孟曰:「七子從君,以寵武也。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觀七子之志。」子展賦《草蟲》,《草蟲》,《召南》詩,曰:「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比趙孟為君子。趙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當之。」伯有賦《鶉之賁賁》,《賁賁》,《鄘》詩,曰:「人之無良,我以為兄,我以為君。」趙孟曰:「床第之言不逾閾,況在野乎?非使人之所得聞也。」子西賦《黍苗》之四章,《黍苗》,《小雅》詩,曰:「肅肅謝功,召伯營之;列列征師,召伯成之。」比趙孟于召伯。趙孟曰:「寡君在,武何能焉?」子產賦《隰桑》,《隰桑》詩義取「思見君子,盡心以事之。」趙孟曰:「武請受其卒章。」卒章曰:「心乎爰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趙孟欲子產之見規誨。子太叔賦《野有蔓草》,《野有蔓草》,《詩·鄭風》,取其「邂逅相遇,適我愿兮。」趙孟曰:「吾子之惠也。」太叔喜于機遇,故趙孟愛其惠。印段賦《蟋蟀》,《蟋蟀》,《詩·唐風》曰:「無以太康,職思其居,好樂無荒,良士瞿瞿」。言瞿瞿然顧禮儀之所。趙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公孫段賦《桑扈》,《桑扈》,《詩·小雅》,義取「君子有禮文,故能受天之祐」。趙孟曰:「匪交匪敖,福將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辭福祿得乎?」卒享,文子告叔向曰:「伯有將為戮矣。詩以言志,志誣其上而公怨之,以為賓榮,言誣則鄭伯未有其實,趙倡賦詩以自寵。其能久乎?幸而後亡。」言必先亡。叔向曰:「然,已侈。所謂不及五稔者,夫子之謂矣。」
又曰:楚靈王與子革語,左史倚相趨過,倚相,楚史名也。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對曰:「臣嘗問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穆王也。肆,極也。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謀父,周卿士。祈父,周司馬,掌甲兵之職,招其名也。祭公方諫游行,故指司馬官而言也。此詩逸。王是以獲沒於祗宮。獲沒,不見篡。臣問其詩而不知,若問遠,焉能知乎?」王曰:「子能乎?」對曰:「能。其詩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愔愔,安和貌也。式,用也。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金玉取其堅重。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言國用人,當隨其力,往往如金治之器而制形,故言形民之力,去其醉飽過盈之也。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數日。深感子革之言。

5 詩:
《論語》孔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又曰:孔子謂伯魚曰:「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歟。」

6 詩:
又子曰:起予者,商也。商,子夏。始可與言詩已矣。
又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7 詩:
《莊子》曰:詩以道志。

8 詩:
《毛詩正義》曰:昔孔子刪古詩三千餘篇,上取諸商,下取諸魯,皆弦歌以合《韶》《武》之音,凡三百一十一篇。至秦滅學,亡六篇,今在者有三百五篇。

9 詩:
《正義》云:初,孔子授訓卜商,商為之序,以授魯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魯人孟仲子,仲子授振牟子,振牟子授趙人荀卿,荀卿授漢人魯國毛亨,作《詁訓傳》以授於趙國毛萇。時人謂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以其所傳,故名其詩曰《毛詩》。
又曰:東漢鄭玄取毛氏詁訓所不盡及同異者,續為之注解,曰「箋」。箋,薦也,言薦成毛意也。

10 詩:
《詩含神霧》曰:集微揆著,上統元皇,下序四始,羅列五際。宋均注曰:集微揆著,若「綿綿瓜瓞,人之初生」,揆其始是,必將至著,王有天下也。
又曰:詩者,天地之心,君德之祖,百福之宗,萬物之戶也。

11 詩:
《詩推度災》曰:建四始、五際而八節通,卯酉之際為革政,午亥之際為革命。

12 詩:
《春秋演孔圖》曰:詩含五際、六情。六情即六義也;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13 詩:
《春秋說題辭》曰:詩者,天文之精,星辰之度。
又曰:在事為詩,未發為謀,恬澹為心,思慮為志。故詩之為言志也。

14 詩:
《史記》曰:古詩三千餘篇。孔子刪取三百五篇,皆弦歌以合韶《武》之音。然《雅》音之韻,四言為主,其餘非音之正也。

15 詩:
《漢書》曰:匡衡字稚圭。好學。家貧,庸作以給資用,尤精力絕人。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應劭曰:鼎,方也。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匡說詩,解人頤。」

16 詩:
又《藝文志》曰:古諸侯卿大夫交鄰國,以微言相感,當揖讓之時,必稱詩以喻其志,蓋以別賢不肖而觀盛衰也。
又曰: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遭秦而全者,以其諷誦,不獨在竹帛也。

17 詩:
《晉書》曰:王褒字偉元。性好讀詩,至於「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復流涕。門人弟子受業者皆廢《蓼莪》之篇。
又曰: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將軍弈之女也,聰識有才辯。叔父安嘗問《毛詩》何句最佳,答曰:「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安謂其雅人深致。

18 詩:
顏延之《庭誥》曰:詠歌之書,取其連類合章,比物集句,詩為之祖。

19 詩:
陸德明《經典釋文》曰:孔子最先刪詩,以授於子夏,子夏遂作序焉,口以相傳,未有章句。

20 詩:
劉歆《七略》曰:詩以言情;情者,信之符也。書以決斷;斷者,義之證也。

URN: ctp:n39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