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綬》

電子圖書館
1 綬:
《爾雅》曰:繸,綬也。即珮玉之組也,所以連系瑞王者,因通謂之繸也。

2 綬:
《禮記·玉藻》曰:天子珮白玉而玄組綬,公侯珮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珮水倉玉而純組綬,世子珮瑜玉而綦組綬,士珮瓀玟組綬。

3 綬:
《說文》曰:緺,紫青色綬也。

4 綬:
應劭《漢官儀》云,綬者,有所授,以別尊卑,彰有德也。

5 綬:
又云,綬長一丈二尺,法十二月;闊三尺,法天地人。

6 綬:
董巴《與服志》曰:戰國解去紱珮,留其絲禭以為章表。秦乃以彩組結連於禭,光明章表,轉相結綬,故謂之綬。乘與黃赤綬,四彩,黃赤縹紺,淳黃圭,長二丈九尺,五百首。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皆同。又《漢官儀》云:乘與綬黃地骨白羽,青絲綠,五彩四百首,長二丈三尺。王赤綬,四彩,赤黃縹紺,淳赤圭,長二丈八尺,三百首。公主、大貴人、諸侯皆同。又《漢官儀》云:四彩絳地骨白羽,青黃赤綠,長二丈一尺,二百六首。諸國、貴人、相國綠綬,三彩,綠紫白,淳綠圭,二丈一尺,百四十首。將軍紫綬,二彩,紫白,淳紫圭,長一丈七尺,百八十首。公主封君同。又《漢官儀》云:丞相、御史大夫、匈奴亦同。九卿中二千石一云青緺綬,緺,紫青色。緺音瓜。二千石青綬,三彩,青、白、紅,淳青圭,長一丈七尺,一百二十首。又《漢官儀》:綬羽青桃花縹,長丈八尺。自青綬以上縌音逆皆長三尺二寸,與綬同彩而首半之。縌者,古珮襚也。珮襚相迎授,故曰縌。紫綬之間得施玉環玦。千石六百黑綬,三彩,青、赤、紺,淳青圭,長丈六尺,八十首。又《漢官儀》云:黑綬白羽青地絳,二彩,長丈七尺。四百丞尉三百長相二百石皆黃綬,一彩,淳黃圭,長丈五尺,六十首。又《漢官儀》云:黃綬絲八十首,長丈七尺。自黑綬以下縌長三尺,綬同彩而首半之。百石青紺綬一彩,宛轉繆織圭,長丈二尺。凡先合單紡為一絲,四絲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文彩淳為一圭,首多者絲細,少者粗,皆廣六寸。

7 綬:
《史記》曰:武帝召東郭先生出,拜為郡都尉。先生久待詔公車。行雪中,履有上無下。及其拜為二千石,珮青緺之綬也。

8 綬:
《漢書》曰: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綟綬。如淳曰:綟音戾,綠也。晉灼曰:綟,草也,出瑯邪平昌縣。
又曰:朱買臣字翁子,拜會稽太守。上謂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買臣頓首謝,乃微行,懷其印綬,步歸郡邸。邸吏方與群飲,不視買臣。買臣共飲,醉飽。少間,守邸微見其綬而引之,即會稽太守章也。守邸驚出相語,掾吏皆云妄誕,守邸曰:「試觀之。」素輕買臣者入見,皆驚走,大呼曰:「實然!」乃推排庭中拜謁。
又曰:蕭育字次君,與朱博友善,人稱曰「蕭朱結綬」。
又曰:南越反,楊仆拜樓船將軍。東越反,上復欲使為將。仆甚伐前勞,敕責之,曰:「士卒暴露連歲,將軍不念其勤勞而造佞巧,請乘傳行塞。因用歸家,懷銀黃,垂三組,夸鄉里,是三過也。」
又曰:金日磾兩子賞、建俱侍中,與昭帝同共臥起。賞為奉軍都尉,建駙馬都尉。及賞詞侯珮侯綬,上謂霍將軍曰:「金氏兄弟兩人,不可使俱兩綬耶?」霍光曰:「賞自詞為侯耳。」上笑曰:「侯不在我與將軍乎?」光曰:「高帝之約,有功乃得封侯。」時年俱八九歲。
又曰:莽上漸臺,商人杜吳煞莽,取其綬。

9 綬:
《漢名臣奏》云:大司空朱浮奏曰:「車府承弘授詔乘與,綬五彩,何多黃也?可更用赤絲為地。」

10 綬:
《東觀漢記》曰:沛王、楚王來朝,就國。明帝告諸王傅相,王之子年五歲以上皆令帶列侯綬,復送綬十九枚,為諸子在道,欲急帶之也。
又曰:李忠仲都發斃揞世祖,封武固侯。時無綬,上自解所珮綬以賜忠。
又曰:弟五倫,諸王當歸國,詔書選三署郎補王家長史,除倫為淮陽王醫工長。時輩除者多,綬盡,但假印。倫請於王,王賜之綬。
又曰:馬防為車騎將軍、城門校尉置掾史,位在九卿上,絕席,詔封穎陽侯,持以前參醫藥勤勞省闥,以襄城美亭千二百五十戶,增防身帶三綬,寵貴至盛。
又曰:掠得羌侯君長紫綬十七,艾綬二十八,黃綬二枚,皆入簿。貴人、相國綠綬三彩,綠紫白,純綠圭。公侯、將軍紫綬二彩,紫白,純紫圭。公主封君同九卿中二千石青綬三彩,青白紅,純青圭。千石六百石黑綬二彩,青紺,純青圭。四百、三百、二百石黃綬,純黃一彩。百石青紺綬,一彩,宛轉繆織。

11 綬:
《魏志》曰:太祖與呂布書,「國家無好金,孤自取家好金,更相為作印。國家無紫綬,自取所帶綬以藉心。」
又曰:丁謚父斐,字文侯,建安末,太祖征吳,斐隨行。自以家牛羸困,私易官牛,被收送獄,奪官。後太祖啁斐曰:「文侯,印綬何在?」斐亦知見戲也,對曰:「以易餅。」

12 綬:
《晉與服志》曰:諸假印綬而官不給鞶囊,得自具作。其但假印不假綬者,不得珮綬也。

13 綬:
《晉書》曰:衛瓘錄尚書事,加綠緣綬,履上殿,入朝不趨。

14 綬:
《晉令》曰:皇太子及妃、諸王纁朱綬,郡公主朱綬,郡侯青朱綬。

15 綬:
《梁書》曰:張纘為尚書仆射,議南郊印綬,「官若備朝服,宜并著綬。」時并施行。

16 綬:
《博物志》曰:光武嫌二千石綬不青而細,朱浮議更用青羽。
又曰:太仆朱浮言,詔書曰「百官皆帶王莽時綬,又不齊因前袁安故綬。二李涉等六家所織綬,不能舊丙丁文能如組狀。募能為丙丁文,謹圖畫一綬,丙丁制度,賜縑五十匹。」今王莽時六安都尉留應募能為丙丁文,謹武處庫給食,留晝夜思念,諷誦狂癡,三十日病愈。今文以成,請賜縑五十匹。

17 綬:
《西京雜記》曰:昭陽殿上設五色流蘇,帶以綠文紫綬。
又曰:趙飛燕為皇后,其弟,上遺五色文綬。

18 綬:
蔡邕《獨斷》曰:皇后赤紱玉璽,貴人緺綬金印,五色也。

19 綬:
蔡邕《雜章》曰:相國金印綠綬,位在公上,所以殊異休烈,群臣莫得而齊。

20 綬:
《新序》曰:昌邑王取侯王、二千石黑綬、黃綬與左右珮之。龔遂諫曰:「高皇帝造花綬五等,陛下取之而與賤人,臣以為不可,愿陛下收之。」

21 綬:
《風俗通》曰:車騎將軍馮緄字鴻卿,為議郎,發綬笥,有二赤蛇,可長二尺,分南北走,大用憂怖。季山孫字寧方,得其先卻守要。緄請卜,云:「君後三歲,錄為邊將,東北四、五千里,官以東為名。復五年,為大將軍,南征。此吉祥也。」居無幾,拜遼東太守。會武陵蠻夷黃高攻燒南郡,鴻卿以威名素著,選登亞將,奮虓虎之勢。
又曰:秦昭王遣李冰為蜀郡太守,開城都兩江,辟田萬頃。江神每歲須童女二人,不然為水災。冰曰:「以女與神。」因責之。良久,有蒼牛斗於岸上,有間,冰還謂官屬曰:「斗太極,可相助也。若欲知向南腰中正白者,我綬也。」主簿刺煞北向者,神遂絕。

22 綬:
管氏《易林》曰:遘鼠咋紫綬衣服皆遷之象新。

23 綬:
《五行書》曰:懸虎鼻門上,子孫帶綬。

24 綬:
《張衡集》曰:南陽太守鮑得,有詔所賜先公綬笥,傳世用之。時得更治笥,平子為主簿,作銘。

25 綬:
陸機《吊魏武》曰:今為著作郎,游秘閤,見魏武遺令,云:「吾衣裳可為一藏,歷官所著者綬內藏中。」

URN: ctp:n39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