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杖》

Library Resources
1 杖:
《說文》曰:杖,持也。

2 杖:
《大戴禮》曰:武王踐祚,杖之銘曰:「惡乎失道於嗜欲,相忘於富貴。」

3 杖:
《周禮·秋官上》曰:伊耆氏掌國之大祭祀,共其杖咸,咸讀曰函。老臣雖杖于明,事鬼神尚敬去之。有司以此函藏之,既事,乃換之。軍旅授有爵者杖,吏卒且以杖,尊者將軍杖。共王之齒杖。王者所以賜老者之杖。

4 杖:
《禮記》曰:獻杖者執末。

5 杖:
又《檀弓上》曰:孔子蚤作,作,起。負手曳杖,逍遙於門,歌曰:「太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子貢聞之曰:「夫子殆將病也。」
又曰: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子夏曰:「天乎,余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汝何無罪也?」吾與汝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汝於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而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汝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吾過矣。「

6 杖:
又《王制》曰:五十杖於家,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

7 杖:
《左傳》曰:邾莊公與夷射姑酒,私出。閽乞肉焉,奪之杖以敲之。

8 杖:
《論語》曰: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
又曰: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耘。

9 杖:
《史記》曰:拯喂云:「臣前在大夏時見邛竹杖、蜀布。問曰:『安得此?』大夏國人曰:『賈人往市之身毒,在大夏之東南可數千里。』」

10 杖:
《續漢禮儀》曰:三老五更杖玉杖。
又曰:秋之月按戶比民,年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禮有加賜玉杖,長九尺,端為飾鳩。鳩者,不噎之鳥,欲老人不噎。

11 杖:
華嶠《後漢書》曰:熹平中,袁逢為三公賜玉杖。

12 杖:
《魏志》曰:文帝引漢太尉楊彪,待以客禮,賜之几杖,詔曰:「夫先王制几杖之錫,所以賓禮黃耇,褒崇元老也。昔孔光、卓茂并以淑德高年,授茲嘉錫。其賜公延年杖及憑幾。」
又曰:周宣為郡史,太守楊沛夢人曰:「八月一日,曹公當至,必與君杖,飲以藥酒。」宣占之曰:「夫杖,起弱,藥,治人病。八月一日,黃巾賊必滅。」至時果敗。

13 杖:
《吳書》曰:全綜年高,賜以御杖。

14 杖:
《晉書》曰:魏帝嘗賜莖〈㩳〉春服,帝以賜山濤,又以其母年老,并賜藜杖一杖。
又曰:阮宣子出行,常以百錢掛杖頭。每至酒家,輒醉而歸。

15 杖:
《後魏書》曰:甄琛拜侍中,以其衰老,詔賜御府杖,朝直杖以出入。

16 杖:
《莊子》曰:子貢乘大馬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杖藜應門。

17 杖:
《山海經》曰:夸父與日競走,渴飲河、渭,不足,北走大澤,未至,道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18 杖:
《廣志》曰:九貞出靈壽杖。

19 杖:
《呂氏春秋》曰:孔子弟子從遠方來者,孔子荷杖而問曰:「子之父不有恙乎?」持杖而揖之,問曰:「子之母不有恙乎?」置杖而問曰:「子之兄弟不有恙乎?」杖步而倚之問:「子之妻子不有恙乎?」故孔子以六尺之杖諭貴賤之等,辯親疏之義。

20 杖:
陸賈《新語》曰:夫居高者,自處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自處不安則墜,任杖不固則顛,是聖人居高處上,則以仁義為巢,乘危履傾,則以聖賢為杖也。

21 杖:
《新序》曰:昌邑王徵為天子到營陽置積竹刺杖二枚,龔遂諫曰:「積竹刺杖者,驕蹇少年杖也。大王奉大喪,當拄竹杖。」

22 杖:
《風俗通》曰:漢高祖與項籍戰京,索間,遁叢薄中。時有鳩鳴其上,追者不疑,遂得脫。及即位,異此鳥,故作鳩杖,賜老人也。

23 杖:
《拾遺記》曰:老子當周之末,居山與世人絕跡,惟有黃發老叟五人,手捉青筇之杖,出入室中,與老子談。
又曰:縻竺用陶朱計術,日益富有,寶庫千間。竺常賑生恤死,家馬廄旁有古冢,夜聞泣聲。尋之,見婦,訴云:「漢末為赤眉所害,剖棺見剝,乞更深埋,并乞敝衣自掩。」竺從其言。后歷一年,復見前婦云:「君財寶可支一世,應遭火厄。今以青廬杖一枚,長九尺,報君衣棺之惠。」竺挾杖而歸。而後鄰家常見竺家有一青氣,如龍蛇之形。又有青衣童子數人來,云:「縻竺家當有火,賴君能恤斂枯骨,天道不孤君德,故來攘卻此災,使君財物不盡。」旬日,火從庫起,燒其珠玉,十分遺一。火盛之時,見青衣童子數十來撲火,又有氣如雲覆火上,即滅。
又曰:劉向於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閤,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植藜杖,杖叩閤而進。向閤中獨坐誦書,老人乃吹端火出具以照向,且說開辟以前。向因授《五行》、《鴻范》之文,恐辭說繁廣,向乃裂裳及紳,以記其言。至曙而去,請問姓名,答曰:「我是太一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姓有博學者,下而觀焉。」乃出懷中竹牒,有天文地圖之書,余略授子焉,至向子歆從授術,亦不語人焉。

24 杖:
《漢武內傳》曰:帝先有玉箱杖,是西湖母所獻。帝甚愛之,崩后故以入槨。其年人有於扶風郿市中買得者,帝時左右侍人識之。告有司,詰問云:「見市中有一人賣之,實不知賣杖主名也。」

25 杖:
《神仙傳》曰:費長房欲求道而顧家。夏壺公乃斷一青竹杖,與長房身等使懸之舍後。家人見,以為縊死,大小驚號,遂殯葬之。長房立其旁,人無見者。后長房歸家,人不信是房。房曰:「往日所葬,竹杖耳。」發冢,視杖猶存。
又曰:壺公遣長房歸,以一竹杖與之騎:「比當至家,以杖投葛陂中。」長房騎杖,忽然如睡,便到家。以杖投葛陂中,顧之,乃青龍也。
又曰:介象令人騎青竹,自吳往蜀。

26 杖:
《劉根別傳》曰:孝武皇帝登少室,見一女子以九節杖仰指曰:「閉左目,開右目。」氣且絕,久乃蘇息。武帝使問之:「所行何等?」女子不答。東方朔曰:「婦人食日精者。」

27 杖:
《劉向別傳》曰:有騏驎角杖。

28 杖:
《塔寺記》曰:謝尚夢其父告之曰:「西南有氣至,沖人必死,勿當其鋒。見塔寺可禳,未暇立寺,可杖頭刻作塔形,見有氣來,擬之。」尚如其言,置杖左右。果有黑氣沖尚家,尚以杖指之,氣即回散,闔門獲全。氣所經處,數里,無復孑遺。

29 杖:
《三石偽事》曰:佛澄死,以澄生所服金杖銀缽內置棺中。經后冉閔,開棺視之,不見體骨,惟見杖缽。

30 杖:
《武當山記》曰:山有石室,有板床銅杖,長七尺三分。

31 杖:
《交州記》曰:合浦圍州有石室,其里一石如鼓形,見榴木杖倚著石壁。彩珠人常致祭焉。

32 杖:
魏文《典論》曰:嘗與平虜將軍劉勛、奮威鄧展共食飲宿。聞展善有手臂,曉五兵。余與論劍,酒酣耳熱,方食甘蔗,便以為杖下殿交,三中其臂。

33 杖:
《談藪》曰:后魏河間邢巒字山賓,遷殿中侍御史。嘗有疾,策山桃杖。帝問:「此何杖?」答曰:「巨源杖。」太武諱燾,故言焉。

34 杖:
《法顯記》曰:那端國有佛錫杖,牛頭旃檀,上長丈六七許,以筒盛之,百千人舉不能移。
又曰:祗垣精舍西北四里有榛林,名曰「得眼」。本有五百盲人,佛為說法,盡得眼開。盲人喜,刺杖著地,頭面作禮,杖遂生長成榛。

35 杖:
鄧德明《南康記》曰:南野縣有漢監匠陳憐,其人通靈。夜嘗乘龍還家,其婦懷身。憐母疑與外人通,密看乃知是憐乘龍,至家輒化成青竹杖。憐內致戶前,母不知,因將杖去。須臾,光彩滿堂,俄爾飛失。憐失杖,乃御雙鵠還。

36 杖:
《搜神記》曰:漢文帝微服嘗過魯少千,少千拄金杖出應門。

37 杖:
《列異傳》曰:陳留史均字威明,得病,臨死,謂其母曰:「我得復生。埋我,杖豎我瘞上,若杖拔,出之。」及死,埋杖如其言。七日,往觀,杖果拔,即掘出之,便平復如故。

38 杖:
《神異記》曰:陳敏,孫皓之世為江夏太守,自建業赴職。聞宮亭廟驗,言靈驗。過乞在任安穩,當上銀杖一枚。年限既滿,作杖擬以還廟。撫捶鐵以為幹,以銀涂之。尋徵為散騎常侍,往宮亭,送杖於廟中。訖即進路,日晚,降神巫宣教曰:「陳敏許我銀杖,今以涂杖見與。便投杖水中,當送以還之。欺蔑之罪,不可容也。」於是取杖看之,剖視,眾見鐵幹,乃置之湖中,杖浮在水上,其疾如飛,遙到敏舫前,敏舟遂覆也。

39 杖:
魏武帝《與楊彪書》曰:今贈足下銀角桃杖一枚。

40 杖:
崔瑗《杖銘》云:乘危履險,非杖不行。年老力竭,非杖不強。諸蔗雖美,猶不可杖。佞人悅己,亦不可相。

URN: ctp:n395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