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Confucianism -> Han Shi Wai Zhuan -> 卷五 -> 24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雲。《詩》曰:「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其令名。《詩》曰:「明明天子,令聞不己。矢其文德,洽此四國。」此大王之德也。
《禮記·孔子閒居》: 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云。其在《詩》曰:『嵩高惟岳,峻極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令聞,《詩》云:『明明天子,令聞不已。』三代之德也。 《韓詩外傳·卷五》: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雲。《詩》曰:「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三代之王也,必先其令名。《詩》曰:「明明天子,令聞不己。 《孔子家語·問玉》: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吐納雷霆,流形庶物,無非教也。清明在躬,氣志如神,有物將至,其兆必先。是故天地之教,與聖人相參。其在《詩》曰:『嵩高惟嶽,峻極于天。惟嶽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矢其文德,恊此四國,此文王之德也。凡三代之王,必先其令問。《詩》云:『明明天子,令問不已。』三代之德也。 《禮記·孔子閒居》: 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韓詩外傳·卷五》: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孔子家語·問玉》: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太平御覽·天部上》: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太平御覽·四時》: 天有四時,春秋冬夏,無非教也。 《太平御覽·春上》: 天有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 《春秋繁露·為人者天》: 必有春夏秋冬。 《韓詩外傳·卷五》: 春夏秋冬, 《白虎通德論·四時》: 春夏秋冬。 《孔子家語·五帝德》: 春夏秋冬, 《孔子家語·問玉》: 春夏秋冬, 《莊子·天道》: 春夏先,秋冬後, 《逸周書·周月解》: 歲有春夏秋冬, 《黃帝內經·診要經終論》: 春夏秋冬, 《黃帝內經·至真要大論》: 春夏秋冬, 《群書治要·天道》: 春夏秋冬, 《太平御覽·天部上》: 春夏秋冬, 《太平御覽·四時》: 歲者春夏秋冬, 《太平御覽·春上》: 春夏秋冬, 《太平御覽·春中》: 春夏先,秋冬後, 《太平御覽·賞賜》: 春夏秋冬, 《禮記·孔子閒居》: 風雨霜露, 《韓詩外傳·卷五》: 風雨霜露, 《孔子家語·問玉》: 風雨霜露, 《列子·湯問》: 无風雨霜露, 《太平御覽·天部上》: 風雨霜露, 《太平御覽·春上》: 風雨霜露, 《太平御覽·瀵水》: 無風雨霜露魚禽草木。 《禮記·孔子閒居》: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韓詩外傳·卷五》: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孔子家語·問玉》: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太平御覽·神上》: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 《禮記·孔子閒居》: 天降時雨,山川出云。 《韓詩外傳·卷五》: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藝文類聚·雲》: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太平御覽·雲》: 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太平御覽·雨上》: 天降時雨,山川出云。 《太平御覽·川》: 天降時雨,山川出云。 《禮記·孔子閒居》: 嵩高惟岳,峻極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韓詩外傳·卷五》: 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孔子家語·問玉》: 嵩高惟嶽,峻極于天。惟嶽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詩經·崧高》: 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 《禮記·孔子閒居》: 其在《詩》曰:『嵩高惟岳,峻極于天。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韓詩外傳·卷五》: 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 《孔子家語·問玉》: 其在《詩》曰:『嵩高惟嶽,峻極于天。惟嶽降神,生甫及申。 《詩經·崧高》: 崧高維嶽、駿極于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 《水經注·江水》: 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群書治要·大雅》: 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藝文類聚·嵩高山》: 崧高惟嶽,峻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太平御覽·嵩山》: 嵩高維岳,峻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太平御覽·中正》: 《詩》稱惟岳降神,生甫及申。 《太平御覽·神上》: 維岳降神,生甫及申。 《禮記·孔子閒居》: 嵩高惟岳,峻極于天。 《韓詩外傳·卷五》: 崧高維嶽,駿極于天。 《孔子家語·問玉》: 嵩高惟嶽,峻極于天。 《風俗通義·五嶽》: 中央曰嵩高。嵩者、高也。《詩》云:「嵩高惟嶽,峻極于天。」 《詩經·崧高》: 崧高維嶽、駿極于天。 《藝文類聚·嵩高山》: 崧高惟嶽,峻極于天, 《太平御覽·嵩山》: 嵩高維岳,峻極于天。 《禮記·孔子閒居》: 峻極于天。 《禮記·中庸》: 峻極于天。 《韓詩外傳·卷五》: 駿極于天。 《孔子家語·問玉》: 峻極于天。 《風俗通義·五嶽》: 峻極于天。 《詩經·崧高》: 駿極于天。 《水經注·洛水》: 峻極于天, 《藝文類聚·嵩高山》: 峻極于天, 《藝文類聚·九疑山》: 峻極于天, 《藝文類聚·聖》: 峻極于天, 《藝文類聚·仙道》: 峻極於天, 《太平御覽·嵩山》: 峻極于天。 《太平御覽·敘聖》: 峻極于天。 《太平御覽·道德》: 峻極于天。 《禮記·孔子閒居》: 惟岳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韓詩外傳·卷五》: 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 《孔子家語·問玉》: 惟嶽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 《詩經·崧高》: 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 《群書治要·大雅》: 維岳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 《禮記·孔子閒居》: 惟岳降神, 《韓詩外傳·卷五》: 維嶽降神, 《孔子家語·問玉》: 惟嶽降神, 《後漢書·文苑列傳下》: 惟岳降神, 《詩經·崧高》: 維嶽降神、 《抱朴子·彈禰》: 惟岳降神, 《水經注·江水》: 惟岳降神, 《群書治要·大雅》: 維岳降神, 《藝文類聚·嵩高山》: 維岳降神, 《藝文類聚·后妃》: 惟嶽降神, 《藝文類聚·釋奠》: 惟岳降神, 《藝文類聚·太傅》: 惟岳降神, 《藝文類聚·侍中》: 惟岳降神, 《太平御覽·嵩山》: 維岳降神, 《太平御覽·中正》: 《詩》稱惟岳降神, 《太平御覽·神上》: 維岳降神, 《禮記·孔子閒居》: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三代之德也。『弛其文德,協此四國。 《韓詩外傳·卷五》: 明明天子,令聞不己。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詩經·江漢》: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禮記·孔子閒居》: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 《韓詩外傳·卷五》: 明明天子,令聞不己。 《孔子家語·問玉》: 明明天子,令問不已。 《詩經·江漢》: 明明天子、令聞不已、 《抱朴子·仁明》: 明明天子,令問不已。 《禮記·孔子閒居》: 弛其文德,協此四國。 《春秋繁露·竹林》: 弛其文德,洽此四國。 《韓詩外傳·卷五》: 矢其文德,洽此四國。 《孔子家語·問玉》: 矢其文德,恊此四國, 《詩經·江漢》: 矢其文德、洽此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