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銅》

電子圖書館
1 銅:
《左傳·僖中》曰:鄭伯朝楚,楚子與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鑄三鍾。

2 銅:
《史記》曰:秦使徐福入海還,偽辭曰:「臣見海中大神,曰:『汝,秦王之神,薄得觀而不得取!』即從臣往蓬萊山,見芝城宮闕,有使者銅色而龍形,光上照天。」
又曰: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陽,為銅鑄金人十二,各千石,置庭中。
又曰:張孟談、董安于之治晉陽也,公室之堂皆以練銅為柱。
又曰:趙襄子使廚人以銅斗擊代王,殺之,而取其地。
又曰:上使善相相鄧通,當貧餓死。文帝於是賜通蜀嚴道銅山,得自鑄錢。景帝立,有告通盜出徼鑄錢,盡沒入,一簪不得著,身寄死人家。
又曰:龍門、碣石多銅鐵。

3 銅:
《漢書》曰:武帝即位,好鬼神之事。李少君以卻老方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伯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
又曰:黃帝采首陽山銅,鑄鼎於荊山之下。
又曰:王莽夢長樂宮銅人五枚并起立,莽惡之,使尚方鐫滅銅人膺文。
又曰:吳有豫章郡銅山,招致天下人民亡命者盜鑄錢。
又曰:凡律度量衡用銅者,所以同天下,齊風俗也。銅為物至精,不為燥濕寒暑變其節,不為風雨暴露改其形,介然有常,似於士君子之行,是以用銅也。
又曰:王莽天鳳四年八月,莽親之南郊,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色銅為之。
又曰:無雷國有銅。

4 銅:
華嶠《後漢書》曰:靈帝時,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於蒼龍玄武闕外。
又曰:修玉堂殿,鑄銅人四,黃鐘四及天祿、蝦蟆。又鑄四出文錢。

5 銅:
范曄《後漢書》曰:馬援善別名馬。於交址得駱越銅鼓,乃鑄為馬式。
又曰:馬援征南海,鑄銅柱於林邑國,以極漢南界。
又曰:崔烈納錢為司徒。久之不自安,從容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大人少有英稱,歷位卿守,論者不謂當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為然也?」鈞曰:「論者嫌其銅臭。」烈怒,舉杖擊之。
又曰:薊子訓遁去,不知所止。後人復於長安東霸城見之,與老翁共磨娑銅人,相謂曰:「適見鑄此,而已近五百歲矣。」

6 銅:
《魏略》曰:明帝徙長安諸鍾虡、駱駝、銅人、承露盤,惟銅人不可致。住霸城,又鑄作銅人,列坐於司馬門外。

7 銅:
《吳志》曰:朱異口賦弩曰:「南岳之干,鍾山之銅。應機命中,獲隼高墉。」

8 銅:
《晉書》曰:南陽王模督秦雍時,關中饑荒,百姓相啖,加以疾癘,盜賊公行。模力不能制,乃鑄銅人鍾鼎為釜器以易谷。議者非之。

9 銅: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曰:石勒徙洛陽銅馬、翁仲二于襄國,列之永豐門。

10 銅:
《北史》曰:后魏明帝初,爾朱榮與從弟世隆密議廢立,乃以銅鑄孝文及咸陽王禧等五王子像。成,當奉為主,惟莊帝獨就。

11 銅:
《唐書》曰:開元中,許昌縣之唐祠,掘地得古銅樽,又隱起雙鯉篆書,文曰「宜子孫」。
又曰:開元十三年,宋州獻古銅鼎十九,及鍾、磬、甑、釜、樽、杓、盤、瓶各數四。時宋城尉晉日休,因板筑,獲而獻之。
又曰:初,天寶中,天下州郡皆鑄銅,為玄宗擬其形容,首冠環焰,足承菡萏,與尊佛之像間列於殿堂,號為真容。及山東陷,率被熔毀,而恒州獨存。
又曰:文宗問宰臣曰:「幣輕錢重,如何?」宰臣楊嗣復曰:「此事已久,但且禁銅,不可遽變其法。法變,即必擾人。」李玨曰:「今請加爐鑄錢,他法不可。先有格令州府禁銅為器,當今以銅為器而不知禁。所病者,制敕一下,曾不經年,而州縣因循,所以制令相次,而視之為常。今自淮而南,至於江嶺,鼓鑄銅器,列而為肆。州縣不禁,市井之人逐錐刀之利,以緡范為他器鬻之,售利不啻數倍。是則禁銅之令,必在嚴切,斯其要也。」
又曰:五臺山有金閣寺,鑄銅為瓦,涂金其上,照耀山谷,計錢巨億萬。

12 銅:
《淮南子》曰:銅英青。
又曰:銅不可以為弩。

13 銅:
《抱樸子》曰:吳時,發廣陵大冢,中有銅為人數十頭,皆長五尺。
又曰:《金簡記》云:「以五月丙子日中時,鑄五石,下其銅。五石:雄黃、丹砂、雌黃、礬石、曾青也。皆鑄粉之,以金華池漆之,內太一神鼎中,下以桂薪燒之。銅成,以銅炭冶之。取牡銅以為雄劍,取牝銅為雌劍。帶之以入河,則蛟龍、巨魚、水神不敢進也。欲知銅之牝、牡,當令童男童女,俱以水灌銅,以其在火中尚赤時也,則銅自分為兩段,有凸起者則牡銅也,凹陷者則牝銅也。」
又曰:山中夜見胡人,銅之精也。

14 銅:
《山海經》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銅。此山出金,色赤如火,以切玉如泥。周穆王時,西戎為兵獻,汲冢中得銅金劍一枚,長三尺五寸。故通以錫雜為兵器。

15 銅:
《帝王世紀》曰:紂作銅柱,令男女裸形緣之,落則妲已笑。

16 銅:
《國語》:管仲曰:「美金以鑄戟劍,試諸狗馬。惡金以鑄鋤、夷、斤、欘。」惡,粗。夷,平也,所以削草平地也,形似鉏而小。欘,斫也。

17 銅:
《廣雅》曰:白銅謂之鋈,赤銅謂之錫。

18 銅:
《漢武內傳》曰:上起神屋臺,以銅為柱,黃金涂之。

19 銅:
《神異經》曰:入金山下四丈,得丹揚銅。張華曰:此銅與金相似。《典術》曰:陶丹銅以為金也。

20 銅:
《賈誼書》曰:下不得鑄錢,則民反耕田矣。

21 銅:
《西京雜記》曰: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藏,見銅人十二枚,坐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皆有所執,皆綴花彩。儼然若生人。筵下有銅管,上口高數尺,出筵後。其一管內空,一管有繩,大如指。使一人吹管,一人紐繩,則琴筑笙竽皆作聲音,與真樂不異。

22 銅:
虞喜《志林》曰:建武中,南郡男子獻銅鼓,背有銘。及吳時,江水中鍾上有百餘字,人莫有識者。

23 銅:
《地鏡圖》曰:草莖黃秀,下有銅器。

24 銅:
《士緯》曰:銅出於石,為鈴則小,鑄鍾則大。

25 銅:
《南中八郡志》曰:云南舊有銀窟數十。劉禪時,歲常納貢。亡破以來,時往采取,銀化為銅,不復中用。

26 銅:
《世語》曰:元康八年。陵云臺上生銅。

27 銅:
賈誼《鵩鳥賦》曰:陰陽為炭,萬物為銅。

28 銅:
張瑩《漢南記》曰:安帝見銅人,以問侍中張陵,對曰:「昔秦始皇時,有大人十二,身長五丈,履六尺,皆夷狄之服,見於臨洮,此天將亡秦之證。而始皇誤喜以為瑞,乃鑄銅人以為像。」上曰:「何以知之?」對曰:「臣見傳載,云其人胸上有銘。」

29 銅:
《林邑記》曰:林邑王范文鑄銅為牛,銅屋行宮。

30 銅:
《荊州記》曰:衡陽重安縣有田石塘。故老相傳云:此塘中有銅神,今猶時聞銅聲。水轉變綠,魚為之死。

31 銅:
《武當山記》曰:山有石室,中有銅杖長七尺。

32 銅:
《越絕書》曰:赤堇之山破而出錫,若耶之谷涸而出銅,歐冶因為純鈞之劍。

33 銅:
《玄中記》曰:銅之精為童奴。

34 銅:
《嶺表異錄》曰:蠻夷之樂,有銅鼓焉。形如腰鼓,而一頭有面。鼓面圓二尺許,面與身連,全用銅鑄。其身遍有蟲魚花草之狀,通體均勻,厚二分已來,爐鑄之妙,實為奇巧。擊之響亮,不下鳴鼉。貞元年中,驃國進樂,有玉螺銅鼓。即知南蠻酋首之家,皆有此鼓也。咸通末,幽州張直方貶龔州刺史,到任後,修葺州城緣,掘土得一銅鼓,牽復載以歸京。到襄漢,以為無用之物,遂舍于延慶禪院,用代木魚。

URN: ctp:n401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