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釣》

Library Resources
1 釣:
《毛詩·何彼秾矣》曰:其釣維何?維絲伊緡。伊,維。緡,綸也。《箋》云:釣者以此有求於何,彼以為之乎?以絲為之綸,則是善釣也。

2 釣:
又《國風·竹竿》曰:籊々竹竿,以釣于淇。

3 釣:
又《小雅·采綠》曰:之子于釣,言綸之繩。綸,約繳也。其釣維何?維魴及鱮。維魴及鱮,薄言觀者。

4 釣:
《論語·述而》曰:子釣而不綱。鋼,謂為大索橫流屬釣。

5 釣:
《尚書大傳》曰:周文王至磻溪,見呂望釣。文王拜之,尚父云:「望釣得玉璜,刻曰:『周受命,呂佐檢,德合于今,昌來提。』」

6 釣:
《戰國策》曰: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餘魚而涕下,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後得益大,今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臣與王拂枕席,爵至人君,走人於庭,避人於涂。四海之內,其美人多矣!聞臣之得幸王也,必裂裳而趨王,臣亦猶曩之所得魚也,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乎!」魏王曰:「有是心也,何不相告?」於是布令於四境之內,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7 釣:
謝承《後漢書》曰:鄭敬隱於蟻陂,釣魚大澤,折芰為坐,以荷薦肉,瓠瓢盈酒,琴書自娛。

8 釣:
《後漢書》曰:郭玉者,廣漢人。初,有老父,不知何所出,常漁釣於涪水,自號涪翁。乞養民間,見有病者,時下針石,有效。玉從受術焉。
又曰:嚴光,字子陵,會稽余姚人。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及光武即位,乃變姓名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也,備安車玄纁聘之。三反而後至,拜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

9 釣:
《晉書》曰:翟莊,湯之子也。少以弋釣為事,及長,不復獵。或問:「魚獵同是害生之事,而先生止去其一,何哉?」莊曰:「獵自我,釣自物,未能頓去,故先節其甚者。夫貪餌吞鉤,豈我哉?」時人以為知言。

10 釣:
《宋書》曰:王弘之性好釣。上虞江有一處名石頭,弘之常垂綸於此。經過者不識之,或問:「漁師得魚賣不?」弘之曰:「亦不得,得亦不賣。」日夕,載魚入上虞郭,經親故門,各以一兩頭置門內而去。
又曰:文帝嘗與群臣臨天泉池,帝垂綸,良久不獲。王景文越席曰:「臣以為垂綸者清,故不獲貪餌。」眾皆稱善。
又曰:漁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許人也。太康孫緬為尋陽太守,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凌波隱顯。俄而漁父至,神韻蕭灑,垂綸長嘯。緬甚異之,乃問:「有魚賣乎?」漁父笑而答曰:「其釣非釣,寧賣魚者耶?」緬益怪焉,遂褰裳涉水,謂曰:「竊觀先生有道者也,終朝鼓枻,良足勞止。吾聞:黃金白璧,重利也;駟馬高蓋,榮勢也。方今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隱淪之士,靡然向風。子胡不贊緝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漁父曰:「仆,山海狂人,不達世務,未辯賤貧,無論榮貴!」乃歌曰:「竹竿籊々,河水悠悠。相忘為樂,貪餌吞鉤。非夷非惠,聊以忘憂!」於是悠然鼓棹而去。

11 釣:
《孔叢子》曰:子思居衛,衛人釣於河,得鱞魚焉,一作鰥魚。其大盈車。子思問之曰:「鱞魚,魚之難得者也。子如何得之?」對曰:「吾下釣,垂一魴之餌,鱞過而弗視也;更以豚之半體,則吞之。」子思喟然曰:「鱞雖難得,貪以死餌;士雖懷道,貪以死祿。」

12 釣:
《文子》曰:魚不可以無餌釣,獸不可以空器召。

13 釣:
《列子》曰:詹何以獨繭絲為綸,芒針為鉤,荊條為竿,剖粒為餌,引盈車之魚於百仞之川洎流之中,綸不絕,鉤不申,竿不撓,因水勢而施舍也。
又曰: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中有五山,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使巨鰲十五舉首而載之,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國有大民,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趨,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

14 釣:
《荀鄉子》曰:自上蒞下,猶夫釣者焉,隱於手而應於釣,則可以得魚。

15 釣: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操釣而臨深淵,而投之必得魚矣。

16 釣:
《闕子》曰:魯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黃金之鉤,錯以銀碧,垂翡翠之綸,其持竿處位即是,然其得魚不幾矣。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事之急,不在辯言。」

17 釣:
《莊子》曰:莊子釣於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見焉,曰:「愿以境內累夫子,」莊子持竿不顧。
又曰:任公子好釣巨魚,為大綸巨鉤,以犗牛為餌,蹲會稽,投東海,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鉤,驚揚波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振蕩。任公子得若魚,離而臘之。浙河以東,蒼梧以北,莫不厭若魚者。

18 釣:
《淮南子》曰:詹公之釣,千歲之鯉不能避。
又曰:聖人以道德為竿綸,以仁義為鉤餌,投之天地間,萬物孰非其有哉?
又曰:無餌之釣,不可以得魚;遇士無禮,不可以得賢。
又曰:釣者靜之,罛者舟之,罩者抑之,罾者舉之,為之異,得魚一也。

19 釣:
《孫綽子》曰:海人與山客辯其方物,海人曰:「橫海有漁,額若華山之頂,一吸萬頃之波。」山客曰:「鄧林有木,圍三萬尋,直上千里,傍蔭數國。」有人曰:「東極有大人,斬木為策,短不可支;釣魚為鮮,不足充饑。」

20 釣:
《抱樸子》曰:金鉤玉餌雖珍,而不能制九淵之沉鱗;顯寵豐祿雖貴,而不能致無欲之幽人。

21 釣:
《符子·方外》曰:太公釣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太公跪石隱崖,且不餌而釣,仰詠俯吟,及暮而釋竿。

22 釣:
《傅子》曰:劉曄責楊暨曰:「夫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須可制而後牽之,則無不得也。人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子誠直臣,然計不足,不可不精思也。」

23 釣:
《穆天子傳》曰:天子北征,舍於珠澤,此澤出珠,因名之云。今越攜平澤出青珠。以釣於流水。
又曰:辛未,天子北還,釣于漸澤,食魚于桑野。
又曰:天子乃釣于河,以觀姑繇之木。姑繇,大木也。《山海經》曰:尋木長千里,生河邊。謂此木之類。

24 釣:
《六韜》曰:呂尚坐茅以漁,文王勞而問焉。呂尚曰:「魚求於餌,乃牽其緡;人食於祿,乃服於君。故以餌取魚,魚可殺;以祿取人,人可竭。小釣釣川,而擒其魚;中釣釣國,而擒其萬國諸侯。」

25 釣:
《呂氏春秋》曰:善釣者,出魚乎千仞之下,餌香也。
又曰:太公釣於茲泉,遭紂之世,文王得之而王。文王,千乘也;紂,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與不知也。
又曰:若釣者,魚有大小,餌有宜適,羽有動靜。羽,釣浮也。

26 釣:
《說苑》曰:宓子賤為單父宰,過於陽書,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陽書曰:「吾少也賤,不知治民之術。有釣道二焉,請以送子。」子賤曰:「釣道奈何?」陽書曰:「夫投綸餌,迎而吸之者,陽橋也,其為魚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不食者,魴也其為魚也,薄而味厚。」宓子賤曰:「善。」於是未至單父,冠蓋迎之者交接於道,子賤曰:「驅驅之!夫陽書之所謂陽橋者至矣。」

27 釣:
焦贛《易林》曰:曳綸江海,鉤掛魴鯉,王孫利得,以饗仲友。

28 釣:
《列仙傳》曰:呂尚,冀州人,避紂亂,釣于卞溪,三年不獲魚。比嫗聞曰:「自可止矣!」公曰:「非爾所知矣。」果獲大鯉,得兵鈐於魚腹中。后葬無尸,惟玉鈐六薦在棺中。
又曰:涓子者,齊人,釣於澤,得符鯉中。
又曰:陵陽子明,铚鄉人。釣施溪,得白龍子,解網拜謝放之。後數十年,得白魚,腹中有書,教子明服食。遂上黃山采五石脂、石肺,服之三年,白寵來迎之。

29 釣:
《神仙傳》曰:左慈,字元放,盧江人。少有神通,嘗在曹公坐,公從容曰:「今日高會,珍羞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元放下坐應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須臾引大鱸魚出。公大笑,會者咸驚。

30 釣:
《中論》曰:獨思則滯而不通,獨為則困而不就。善釣不易坻而得魚,君子不降席而追道。
又曰:文王遇姜公於渭濱,皤然皓首,秉竿而釣。文王得之,灼若祛雲而見日,霍若開霧而觀山。

31 釣:
桓范《世論》曰:水則有波,釣則有磨,我欲更之,無如之何。言物動而釁已彰,形行而跡已著。
又曰:釣巨魚不使嬰兒輕預,非不親,力不堪也。

32 釣:
《王子年拾遺記》曰:漢帝元鳳中,季秋之月,泛沖瀾靈鹢之舟,窮晷繼夜,釣于臺下。以香金為鉤,霜絲為綸,丹鯉為餌。得白蛟,長三丈,大若蛇,無鱗甲。
又曰:吳主與潘夫人游,釣得大魚。吳主喜,夫人曰:「昔聞泣魚,今乃為喜。有喜必憂,以為深誡。」至末年,漸相譖毀,稍見離退。時人謂夫人知幾,釣臺今猶存焉。

33 釣:
《世說》曰:劉道真少時常漁釣草澤,善歌嘯,聞者莫不留連。有一老嫗識異常人,甚樂歌嘯,乃殺豚進之。道真食豚盡,了不謝。嫗見不飽,又進一豚,食半還之。後為吏部郎,嫗兒為小令史,道真超用之。兒不知由,復白母,母告之,於是赍牛酒詣道真,道真曰:「去!去!無可復相報。」

34 釣:
《楚辭》曰:以直針為釣,又何魚之能得?

35 釣:
宋玉《釣賦》曰:宋玉與登徒子偕受釣於玄淵,退而見於楚襄王。登徒子曰:「夫玄淵之釣也,以三尋之竿、八絲之綸,餌以蛆蟲尞,鉤以細針,以出三尺之魚於數仞之水中。」

36 釣:
盧植《與張然明書》曰:臨江而釣,終日不獲一魚,魚之不食其餌也。是以君子慎其舉。

37 釣:
謝玄《與兄書》曰:居家大都無所為,正以垂綸為事,足以永日。此固下大有鱸魚,一出手,釣得四十七枚。

38 釣:
又與書曰:昨日疏成后釣,出手所獲魚,以為二坩鲊,今奉送。

URN: ctp:n403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