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膾》

Library Resources
1 膾:
《周禮·天官·籩人》曰:朝事之籩,其實膴鮑。鄭玄曰:膴,月枼,生魚為大臠也。鮑者,於𥻅室中糗幹之,出於江淮也。燕人膾魚,方寸切,其腴,以啖所貴也。

2 膾:
《禮·內則》曰:牛膾、羊炙、魚膾、芥醬。
又曰:大夫燕會,有膾無脯,有脯無膾,士不貳羹胾,庶人耆老不徒食。尊卑差也。膾,春用蔥,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芥,芥醬也。肉腥細者為膾,大者為軒。膾者,先軒之,所謂攝而切之。

3 膾:
又《少儀》曰: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為膾。聶之言月枼也。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則成膾也。

4 膾:
《詩》曰: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御諸友,炮鱉膾鯉。鯉,魚。御,進也。《箋》云:御,侍也。王以告甫遠從鎬地來,又日月長久,今飲之酒,使其諸友恩舊者待之,又加珍美之饌,所以極勸之也。

5 膾:
《論語·鄉黨》曰:膾不厭細。

6 膾:
《春秋佐助期》曰:八月雨后,苽菜生於洿下地中,作羹臛甚美。吳中以鱸魚作膾,苽菜為羹。魚白如玉,菜黃若金。稱為金羹玉鱸,一時珍食。

7 膾:
《說文》曰:膾,細切肉也。

8 膾:
《釋名》曰:膾,會也。細切肉散,分其赤白異切之,乃會和之也。

9 膾:
《東觀漢記》曰:章帝與舅馬光詔曰:「朝送鹿膾,寧用飯也。」

10 膾:
《魏志》曰:陳登得胸中煩滿,面赤不食。華佗為脈曰:「府君胃中有蟲數升,欲成肉疽,食腥物所為也。」即作湯二升,先服一升,斯須盡服之。食頃,吐出三升許蟲,赤頭,皆動,半身猶是生魚膾也。

11 膾:
沈約《宋書》曰:張收為猘犬所傷,人云宜食蝦蟆膾。收難之,兄暢含笑先嘗,收乃食,瘡即愈。
又曰:沈攸之舉兵圍郢城,獲范云,令送書入城,餉柳世隆膾魚二十頭。

12 膾:
《梁書》曰:肖穎胄素能飲酒,啖白肉膾至三升。

13 膾:
葛洪《神仙傳》曰:仙人介象,字元則,會稽人,有諸方術。吳主聞之,征象到武昌,甚敬貴之,稱為介君。與吳主共論膾魚何者最美,象曰:「鯔魚為上。」吳主曰:「論近魚耳,此海中出,安可得耶?」象曰:「可得耳。」乃令人於殿庭中作方坎,汲水滿之,并求釣。象起餌之,垂綸於坎中,不食頃,果得鯔魚。吳主驚喜,問象曰:「可食否?」象曰:「故為陛下取以作生,安敢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廚下切之。吳主曰:「聞蜀使來,有蜀姜作齏甚好,恨時無此。」象曰:「蜀姜豈不易得?愿羌所使者并付直。」吳主指左右一人,以錢五十付之。象書一符,以著青竹杖中,使行人閉目騎竹,竹止便買姜,訖,復閉目。此人承其言,騎竹,須臾已至成都,不知是何處,問人,人言蜀市,乃買姜。于時吳使張溫先在蜀,既於市中相識,甚驚,便作書寄其家。此人買姜畢,投書負姜,騎杖閉目,須臾已還到吳,廚下切膾亦適了。

14 膾:
《搜神記》曰:左慈,字元放,在曹操坐,操謂眾賓曰:「高會所少,吳浙江鱸魚耳。」放曰:「此可得也。」因求銅藻盤貯水,以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出。操拊手笑曰:「可更得不?」放乃更引餌沉之,須臾復引出,皆長二尺餘,生鮮可愛。操令目前切膾。

15 膾:
《孝子傳》曰:曾參食生魚甚美,因吐之。人問其故,參曰:「母在之日,不知生魚味;今我美,吐之,終身不食。」

16 膾:
《異物記》曰:鯽魚作膾,味珍無輩。

17 膾:
《列女傳》曰:姜詩妻事姑,姑嗜魚膾,又不能獨味,妻與詩常力作供膾,呼鄰母共食。其舍側忽有泉,常出鯉魚一雙,以供二母之膳。

18 膾:
《吳越春秋》曰:伍子胥伐楚,末還。闔閭治魚作膾,作膾過時不至,魚臭,猶須子胥之至也。三師到,闔閭膾而食之,不知其臭。后王重作之,其味如故。人作魚須膾者,闔閭之時造也。

19 膾:
《博物志》曰:吳王江行,食膾有餘,棄之於中流,化而為異魚。今呼王餘魚,長數寸,大如箸,猶有膾形。

20 膾:
《齊諧記》曰:江南有麻姑治者,為人好啖膾。江北岸有。華本者,得一大蛇,喚麻為膾,得食甚美,苦索魚名。華本因醉,喚取蛇及餘肉出,麻治見之,大吐,歐血死。
又曰:周子有女,啖膾不知足,家為之貧。至長橋南,見罛者挫魚作鲊,以錢一千求一飽。食五斛,便大吐,有蟾蜍從吐中出。婢以魚置口中即成水,女遂不復啖膾。

21 膾:
《世說》曰:張季膺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何羈官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謂為見機。
又曰:桓車騎沖在荊州,張玄為侍中,使至江陵,路經陽歧。俄見一人持小籠生魚逕來船,云有魚欲寄作膾。張乃維舟而納之,問其姓字,云是劉遺民。劉麟之字遺民。張素聞其名,大相欣待。既知張銜命,問謝安、王文度并佳不。張甚欲語言,劉子無意。既進膾便去,云:「向得此魚,觀君船上當有膾具,是故來耳。」於是便去。

22 膾:
杜寶《大業拾遺錄》曰:六年,吳郡獻海鮸音免。幹膾四瓶,瓶容一斗。浸一斗,可得徑尺面盤。并奏作幹膾法。帝以示群臣云:「昔術人介象於殿庭釣得海魚,此幻化耳,亦何足珍異!今日之膾,乃是海真魚所作,求自數千里,亦是一時奇味。」即出數船,輕賜近臣。作幹膾法:當五六月,盛熱之日,於海取得鮸魚。其魚大者長四、五尺,鱗細紫色,無細骨,不腥。捕得之,即去其皮骨,取其精肉,縷切隨成,曬三四日,須極幹。以新白瓷瓶未經水者盛之,蜜封泥,勿令風入。經五六十日,不異新者。后取啖時,以新布裹,於水中漬三刻久,取出,酒卻水,則皎然矣。

23 膾:
《廣五行記》曰:唐咸亨四年,洛州司戶唐望之各集計至五品,進止未出。間有僧來覓,初不相識,延之共坐。少頃,曰:「貧道出家人,得飲食亦以少。公名人,故闇相托,能設一頓膾否?」司戶欣然,即處分買魚。此僧云:「看有蒜否?」家人云:「蒜盡也。」僧即起。司戶留之,曰:「蒜盡,遣買即得。」僧云:「蒜盡,不可更住。」苦留不止,望之果無疾暴卒。

24 膾:
《明皇雜錄》曰:邢州人和璞,嘗謂房琯曰:「君歿之時,必因食魚膾。既歿之後,當以梓木為棺。然不得歿於君之私第,不處公館,不處玄壇佛寺,不處親友之家。」其後譴於閬州,寄居州之紫極宮。臥疾數日,刺史忽具膾,邀房於郡齋,房亦欣然命駕。既歸,暴卒。州主命攢櫝於宮中,棺得梓木為之。

URN: ctp:n404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