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地》

Library Resources
1 地:

2 地:
《禮》曰:地不愛其寶。

3 地:
《符瑞圖》曰:地得其性,不震搖也。

4 地:
《祥瑞圖》曰:王者益土地,則社稷及市中地長。

5 地:

6 地:
《管子》曰:霸王之主興,則升山之神見。

7 地:
《休子》曰:少皞生於稚華之渚,渚一旦化為山,郁郁蔥蔥焉。

8 地:

9 地:
《吳志》曰:孫皓天璽中,吳郡言臨平湖自漢來草穢壅塞,今更開通。長老傳言:此湖塞,天下大亂;此湖開,天下寧。

10 地:

11 地:
《北齊書》曰:武帝大寧二年,齊州黃河清,改河清元年。

12 地:
《隋書》曰:煬帝大業三年,武陽言河水清。

13 地:
《唐書》曰:貞觀十四年,陜州奏:界內二百餘里正月元日河水變清,四日乃止。
又曰:高宗永徽五年六月,濟州黃河清十六里。
又曰:肅宗乾元二年,嵐州言:黃河三十里清如井水。十月,李光弼破史思明眾五萬。

14 地:
《易乾鑿度》曰:聖人受命,瑞應先見於河,河水清。
又曰:孔子云:「天之將降嘉應,河水清變為白,白變為赤,赤變為黑,黑變為黃,各三日。」鄭玄曰:聖王為政治之所致。

15 地: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河溓。宋均曰:溓,不決不溢也,謂溓然不盛也。溓,勒兼切。

16 地:
《符瑞圖》曰:河溓者,河水清也。

17 地: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循天命而行,天道四通,則河出龍圖。

18 地:
《東觀漢記》曰:光武從邯鄲避王郎兵,南至下曲陽滹沲河,道吏還言:「河水流澌,無船不可渡。」左右皆惶畏為王郎所及。上命王霸前往視之,實然。霸念還言驚眾,雖不可渡,且臨水止尚阻,即白「冰堅可渡」。士眾大喜,上大笑曰:「果妄言也。」比至河,流澌冰合可履,馬欲僵,以囊盛沙布冰上。既度未數里,冰陷也。

19 地:

20 地: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出而王道通移,則海不揚鴻波。

21 地:
《禮斗威儀》曰:君乘水而王,其政和平,則江海著其神象。宋均曰:神不見,但著象而已,青黃赤白玄,水具有此色焉。

22 地:
《春秋運斗樞》曰:搖光則海出明珠。

23 地:

24 地:
謝承《後漢書》曰:沛國陳宣,字子建。建武十年,洛水出造津城門,或欲筑塞之,宣諫曰:「昔王尊正身,金堤水退,況聖主耶?」言未絕而水去。

25 地:
《尚書中候》曰:堯沉壁於洛,赤光起。
又曰:武王沉璧,青雲浮洛。

26 地:
《易乾鑿度》曰:帝德之盛,應於洛水先溫,九日乃寒,五日變為五色玄黃。

27 地:

28 地:
《陳書》曰:高祖至南康破蔡路養、李遷仕。贛石舊有二十四灘,多巨石,行旅者以為難。高祖之發也,水暴起,三百里石皆沒。

29 地:
《唐書》曰:武德元年七月,新豐鸚鵡谷水清。世傳此水清,天下平。

30 地: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政太平,則蒙水出於山。宋均曰:蒙,小水也。出可溉灌,生無不植也。

31 地:
《異苑》曰:臨淄牛山下有女水。齊人諺曰:「世治則女水流,世亂則女水竭。」慕容超時幹涸彌載,暨宋武薄伐而激洪波。

32 地:
醴泉

33 地:
《禮》曰:地出醴泉。

34 地:
《東觀漢記》曰:光武中元元年祠長陵還,醴泉出。京師飲之者,痼疾皆差也。

35 地:
《唐書》曰:貞觀二十三年,肅州醴泉出,有文石五彩蓋泉。

36 地:
《尚書中候》曰:醴,甘也,取名醴酒。
又曰:堯砥德匪懈,醴泉出。
又曰:文命盛德,俊乂在官,醴泉出山。

37 地:
《禮斗威儀》曰:醴泉味甘,王政和可貴,故水甘也。

38 地:
《禮稽命征》曰:王者刑殺當罪,賞賜當功,得禮之儀,則醴泉出。闕庭也。
又曰:王者得禮之制,則澤谷之中白泉出,飲之使壽長。

39 地:
《禮含文嘉》曰:神農修德,作耒耨,地應以醴泉。

40 地:
《春秋潛潭巴》曰:君德應陽,則醴泉出焉。

41 地:
《春秋運斗樞》曰:旋星得則醴泉出。

42 地:
《春秋感精符》曰:德淪於地則醴泉出焉。

43 地:
《孝經援神契》曰:王者德至淵泉,則醴泉出。

44 地:
孫氏《瑞應圖》曰:醴泉者,水之精也,味甘如醴。泉出流所及,草木皆茂,飲之令人壽也。
又曰:理訟得所,醴泉出於京師,有仙人以爵酌之。

45 地:
《白虎通》曰:德至淵泉則醴泉涌。醴泉者,美泉也,狀如醴酒,可以養老也。

46 地:
《鹖冠子》曰:聖人德上及太寧,中及萬靈,則醴泉出。

47 地:
徐整《正歷》曰:黃帝上時,以醴泉為漿。

48 地:

49 地:
孫氏《瑞應圖》曰:王者清凈則浪井出,有仙人主之。

50 地:
《典略》曰:浪井者,不鑿自成之井。

51 地:

52 地:
《唐書》曰:大歷八年,解州安邑兩池生乳鹽,后賜號寶應靈慶池。

53 地:

54 地:
《左傳》曰:晉文公過衛,衛文公不禮。出於五鹿,乞食於野,野人與之塊。公子欲鞭之,子犯曰:「天賜也。」稽首受而載之。

55 地:
《史記》曰:黃帝時有土瑞,故以土德。

56 地:
王庚溫《瑞應圖》曰:王者德溫遠方,則物化為土。

57 地:
《蜀王本紀》曰:蜀王獵於褒谷,秦王以金一笥遺蜀。報以禮物,盡化為土,秦王大怒。臣下拜賀曰:「土者,地也,今秦當有蜀矣。」

58 地:

59 地:
《漢書》曰:昌邑王門社有枯樹復生枝葉,后宣帝立。

60 地:
《晉書》曰:武帝時,洛陽太社中有青氣,占者以為東莞后當有天子。東莞王改封瑯琊王,江東之應也。

61 地:
《春秋潛潭巴》曰:里社鳴,此里有聖人。其呴,百姓歸之。呴,鳴之怒者。湯起放桀時有此祥。呴,呼后切。

62 地:

63 地:
《漢書》曰:昭帝時,太山萊蕪山匈匈有數千聲。民視之,有大石自立,高一丈五尺,大三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為足立。後有白鳥數千集其旁。宣帝中興之瑞也。

64 地:
《唐書》曰:貞觀十九年,陜州有石理成文,曰:「李君王」,三字甚明。又曰:永征二年,藍田縣令田仁注獻瑞石,文理成字,曰:「天安永得立。」

65 地:
《祥瑞圖》曰:張掖之柳谷有石,始見於建安,成形於黃初,文備於太和。建安、黃初、太和,皆年號。其石狀像龜,嶷然盤峙,廣一丈六尺,長一丈七尺,周圍五丈餘,蒼質。麟鳳龍馬,炳燠成形,文字粲然。斯蓋大晉受終,聖德兼該之應也。

66 地:
《魏氏春秋》曰:明帝青龍三年,張掖刪丹縣金山玄川溢涌,寶石負圖,狀象靈龜,立于川西。有石馬七,其一仙人騎之,其一羈絆,其五有形而不善成。有玉匣關闔於前,上有玉字,玉玦二,玉璜一。又有麒麟在東,鳳凰在南,白虎在西,犧牛在北,馬自中布列。南方有字,曰「大討曹金但取之」。此司馬氏革運之征。

67 地:
《瑞應圖》曰:碧石玉者,玩弄之物不用則出。

68 地:
《禮稽命征》曰:王者得禮之制,則澤谷之中乃生白石。
又曰:王者君臣、父子、夫妻、尊卑有別,則石生於澤也。

69 地:
《禮含文嘉》曰:內外之制,各得其宜,則山澤出龜寶石。

URN: ctp:n40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