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Back Forward
宋明 -> 太平御覽 -> 獸部十七 -> 狗下 -> 24 - 相似段落




[詳細說明]
  • 雞鳴天上,狗吠雲中 顯示相似段落

    水經注·沔水》:雞鳴天上,狗吠雲中,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狗下》:雞鳴天上,犬吠云中。 顯示整段
    太平廣記·劉安》:故雞鳴天上,犬吠雲中也。 顯示整段
  • 言我不能歌,聽我歌梅花 顯示相似段落

    藝文類聚·》:言我不能歌,聽我歌梅花,今年故復可,柰汝明年何,其家驚懼,斬犬,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言我不能歌,聽我歌梅花。今年故復可,奈汝明年何。」其家斬犬,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狗下》:「言我不能歌,聽我歌梅花。今年故復可,明年當奈何。」家殺犬,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言我不能歌,聽我歌梅花。今年故復可,柰汝明年何!」其弟驚懼,斬犬, 顯示整段
    太平廣記·朱休之》:言我不能歌,聽我歌梅花。今年故復可,那汝明年何。其家靳犬不殺。 顯示整段
  • 石玄度家有黃狗,生白雄子 顯示相似段落

    藝文類聚·》:石玄度家有黃狗,生白雄子,母孕其子,異於常狗,銜食食之,子大,其狗出獵未反,輒門外望之,後玄度病,輒危困,醫為處方湯,須白狗肺,市索卒不能得,乃殺所養白狗,以湯供其用,母向子死處,跳踊嗥呼,倒復起,竟日不息,其家煮狗子肉共食之,投骨於地,母輒銜著窟中。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狗下》:吳縣中都里石玄度家,有黃狗生白雄子。母愛其子異於常犬,銜食飴之。子成大狗,子每出獵未反,母輒門外望之。玄度久患氣嗽,轉就危困。醫為處湯,須白犬肺,市索卒不得,乃殺所養白狗以供湯用。母向子死處跳踴嗥呼,倒地復起,累日不息。其家煮狗肉與客共食之,投骨於地,母輒銜置窟中。 顯示整段
  • 母愛其子異於常犬,銜食飴之 顯示相似段落

    太平御覽·狗下》:母愛其子異於常犬,銜食飴之。子成大狗,子每出獵未反,母輒門外望之。玄度久患氣嗽,轉就危困。醫為處湯,須白犬肺,市索卒不得,乃殺所養白狗以供湯用。母向子死處跳踴嗥呼,倒地復起,累日不息。其家煮狗肉與客共食之,投骨於地,母輒銜置窟中。食畢,移入後園閣桑樹下掘土埋之,日向樹嗥喚,月餘乃止。玄度漸劇,臨死屢言湯不救,恨殺此狗。其弟法度從此終身不食狗肉。 顯示整段
    太平廣記·石玄度》:犬母愛之異常,每銜食飼之。及長成,玄度每出獵未歸,犬母輒門外望之。後玄度患氣嗽,漸就危篤。醫為處方,須白狗肺焉。市索卒不得,乃殺所畜白狗,取肺以供湯用。既而犬母跳躍嘷叫。累日不息。其家人煑狗。與客食之,投骨於地,犬母輒銜置屋中。食畢,乃移入後園中一桑樹下。爬土埋之。日夕向樹嘷吠。月餘方止。而玄度所疾不瘳,以至於卒。終謂左右曰。湯不救我疾,實枉殺此狗。」其弟法度,自此不食犬肉焉。 顯示整段
  • 陸機少時,頗好獵 顯示相似段落

    藝文類聚·》:陸機少時,頗好獵,在吳,豪客獻快犬,名曰黃耳,機後仕洛,常將自隨,此犬黠慧,能解人語,又嘗借人三百里外,犬識路自還,一日至家,機羇旅京師,久無家問。因戲語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賚書馳取消息不,犬喜,搖尾作聲應之,機試為書,盛以竹筒,繫之犬頸,犬出驛路,走向吳,飢則入草,噬肉取飽,每經大水,輒依渡者,弭毛掉尾向之,其人憐愛,因呼上船,裁近岸,犬即騰上速去,先到機家口,銜筒作聲示之,機家開筒取書,看畢,犬又伺人作聲,如有所求,其家作答書,內筒,復繫犬頸,犬既得答,仍馳還洛,計人行程五旬,犬往還裁半月,後犬死,殯之,遣送還葬機村,去機家二百步,聚土為墳,村人呼為黃耳冢。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狗下》:陸機少時,頗好游獵。在吳,豪盛客獻快犬名曰黃耳。機往仕洛,常將自隨。此犬黠惠,能解人語。又常借人,三百里外,犬識路自還,一日至家。機羈官京師,久無家問,機戲語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赍書馳還取消息不?」犬喜,搖尾作聲應之。機試為書,盛以竹筒,系之犬頸。犬出驛路,疾走向吳。饑入草噬肉取飽。每經大水,輒依渡者弭耳掉尾向之。其人憐愛,因呼上舡。載近岸,犬即騰上,速去如飛。逕至機家,口銜竹筒,作聲示人。機家開筒取書,看畢,犬又向人作聲,如有所求。其家作答內竹筒中,復系犬頸。犬既得答,仍馳還洛。計人程五旬,而犬往還裁半。后犬死,殯之,遣送還家。葬機村南,去機家二百步,筑土為墳,村人呼為黃耳冢。 顯示整段
    太平廣記·陸機》:晉陸機少時,頗好獵,在吳,有家客獻快犬曰黃耳。機任洛,常將自隨。此犬黠慧,能解人語。又常借人三百里外。犬識路自還。機覊官京師。久無家問。機戲語犬曰。我家絕無書信。汝能賷書馳取消息否。犬喜,搖尾作聲應之。機試為書,盛以竹筒,繫犬頸。犬出馹路。走向吳。飢則入草噬肉,每經大水,輒依渡者,弭毛掉尾向之,因得載渡。到機家,口銜筒,作聲示之。機家開筒,取書看畢,犬又向人作聲,如有所求。其家作答書,內筒,復繫犬頸。犬復馳還洛。計人行五旬,犬往還纔半。後犬死。還塟機家村南二百步。聚土為墳。村人呼之為黃耳塚。 顯示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