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鶴》

電子圖書館
1 鶴:
《韻集》曰:鶴,善鳴鳥。

2 鶴:
《春秋說題辭》曰:鶴知夜半。鶴,水鳥也。夜半水位感其生氣,則益喜而鳴。

3 鶴:
《易通卦驗》曰:立夏,清風至而鶴鳴。

4 鶴:
《周易》曰:鳴鶴在陰,其子和之。

5 鶴:
《左傳》曰:狄人伐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使鶴,鶴實有祿位,余焉能戰!」

6 鶴:
《毛詩》曰:《鶴鳴》,誨宣王也。鶴鳴於九皋,聲聞于天。興也。皋,署也。言身隱而名著。

7 鶴:
《詩義疏》曰:鶴,大如鵝,長三尺,腳青黑,高三尺餘,赤頰赤目,喙長四寸。多純白,亦有蒼色者。今人謂之「赤頰」。常夜半鳴,高聞八九里,惟老者乃聲下。今吳人園中及士大夫家皆養之,雞鳴時亦鳴。

8 鶴:
《漢書》曰:王莽常以鶴髓漬穀種學仙。

9 鶴:
《後漢書·鄭弘傳》注引孔靈符《會稽記》曰:射的山南有白鶴,為仙人取箭。弘常彩薪,得一遺箭。頃有人覓,弘還之,問何所欲。弘識其神人也,曰:「常患若耶溪載薪為難,愿旦南風、暮北風。」移后果然。故若耶溪風至今呼為「鄭公風」也。

10 鶴:
《晉書》曰:嵇紹始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戎曰:「君復未見其父耳。」
又曰:吳隱之,年十餘歲,丁父憂,每號泣,行人為之流涕。事母孝謹。及其執喪,哀毀過禮。家貧,無人鳴鼓,每至哭臨之時,常有雙鶴唳。及祥練之夕,復有群雁俱集。

11 鶴:
《宋書》曰:齊高帝鎮淮陰,為宋明帝所疑,被徵為黃門郎,深懷憂慮。見平澤有群鶴,仍命筆詠之曰:「八風舞遙翮,九野弄清音。一摧云間志,為君苑中禽。」

12 鶴:
《梁書》曰:庾域母好鶴唳。域在位營求,孜孜不怠。一旦,雙鶴來下。論者以為孝感所致。

13 鶴:
《莊子》曰:鳧糝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又曰:老子謂孔子曰:「夫鶴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14 鶴:
《列子》曰:詹何曰:「聞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弱弓纖繳,乘風振之,連雙鶴於青雲之際,用心專,動手均也。」

15 鶴:
《墨子》曰:子禽問曰:「多言有益乎」對曰:「蝦蟆日夜鳴,口乾而人不聽之;鶴雞時夜而鳴,天下振動。多言何益?」

16 鶴:
《抱樸子》曰:周穆王南征,一鋸ā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17 鶴:
《神異經》曰:西海之外有鶴國,男女皆長七寸。為人自然有禮,經論跪拜。壽三百歲。人行如飛,日千里。百物不敢犯之,惟畏海鶴,鶴遇即吞之,亦壽三百歲,人在鶴腹中不世。

18 鶴:
《琴操》曰:高陵牧子取妻五年無子,父兄欲為改娶,妻聞,中夜驚起,倚戶悲嘯。牧子聞之,援琴鼓之云:「痛恩襖戤永離,嘆別鶴以舒情。」故曰:《別鶴操》。

19 鶴:
《論衡·藝增》篇曰:鶴鳴九折之澤,聲聞于天。此增益也。案:鶴鳴參天,人則不聞。鳴在于澤,云何謂乎?

20 鶴:
《八王故事》曰:陸機為成都王所誅,顧左右嘆曰:「今欲聞華亭鶴唳,不可復得。」

21 鶴:
《陶侃別傳》曰:侃丁母艱,在墓下,忽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儀形鮮異,知非常人,遣看之,但見雙鶴飛而撤覦。

22 鶴:
《世說》曰:劉尊祖少為殷中軍所知,稱之於庾公。庾公甚欣,便取為佐引見,坐獨榻上與語,劉爾日殊不稱。庾公小失望,遂名之為羊公鶴。昔羊叔子有鶴,能舞,常向客稱之,客至,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能舞,故稱云。
又曰:衫戔道林好鶴,時有遺其雙鶴者,趐長欲飛,林意惜之,乃鎩其翮。鶴軒翥不能復起,乃舒翼反顧,視之似懊喪意。林公曰:「既有陵云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乎?」養令翮成,遂放飛去。

23 鶴:
《述異記》曰:宋玄嘉初,鎮北將軍王仲德鎮彭城。左右出獵,遇一鶴將二子,悉禽之,歸以獻王。王使養之。其小者,口為人所裂,遂不能飲食。大者輒含粟哺之,飲輒含水飲之,先令蒲哎,未曾亡也。王甚襖戤,令精加養視。大者羽翮先成,每翥撤覦。小者尚未能飛,大者終不先去,留飲飴之。又於庭中蹇躍,教其飛飏六十餘日,小者能飛,乃與俱去。

24 鶴:
《風土記》曰:鳴鶴戒露。此鳥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於草上,滴滴有聲,因即高鳴相警,移徙所宿處。

25 鶴:
《淮南八公相鶴經》曰:鶴者,陽鳥也,而游於陽,因金氣依火精以自養。金數九,火數七,故七年小變,十六年大變,百六十年變止,千六百年形定。體尚潔,故其色白;聲聞天,故頭赤;食於水,故其喙長;軒於前,故后指短;棲於陸,故足高而尾凋;翔於云,故毛豐而肉疏;大喉以吐故,修頸以納新,故生天壽不可量;戍以體無青、黃二色者,木土之氣內養,故不表於外。是以行必依洲嶼,止不集林木,蓋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騏驥也。鶴之上相;瘦頭朱頂,露眼黑精,高鼻短喙,䯓音故列切。頰骨毛耳,長頸促身,燕膺鳳翼雀尾,龜背鱉腹,軒前腹后,高足粗節,洪髀纖指,此相植蹈者也。鳴則聞於天,飛則一舉千里。鶴二年落子毛,易黑點;三年產伏,復七年羽翮具,復七年飛薄云漢,復七年舞應節,復七年晝夜十二時鳴聲中律;復百六十年不食生物,復大毛落,茸毛生,雪白或純黑,泥水不污;復百六十年,雄雌相見,目精不轉而孕;千六百年,飲而不食,鸞鳳同為群。聖人在位,則與鳳皇翔於甸。

26 鶴:
《穆天子傳》曰:至於巨搜氏,巨搜之人乃獻白鶴之血,以飲天子。
又曰:天子飲於孟氏,爰舞白鶴二八。

27 鶴:
《吳越春秋》曰:吳王闔閭有女。王伐楚,與夫人及女會食蒸魚,王常半以與女。女怨曰:「王食我殘魚,辱我,不忍久生!」乃自殺。闔閭痛之,葬於邦西昌門,鑿地為女墳,積玉為山,文石為郭,金鼎、玉杯、銀樽、珠襦植鄲皆以送女。乃儛白鶴於吳市中,令萬民隨觀之。遂使與鶴俱入羨門,因塞之以送死。

28 鶴:
《漢武帝內傳》曰:宣帝即位,尊孝武廟為世宗行所。巡狩郡國,皆立廟。告祠世宗廟,曰有白鶴集後庭。

29 鶴:
《東觀漢記》曰:章帝至岱宗,柴望畢,白鵠三十從西南來,經祠壇上。

30 鶴:
《列仙傳》曰:王子喬見桓良曰:「庚我緱氏山頭。」至期,果乘白鶴住山顛,望之不得到。
又曰:蕭史善吹簫,能致白鶴。

31 鶴:
《神仙傳》曰:介像死,吳先帝思之,以像所住屋為廟,時時往祭之,有白鶴來止。

32 鶴:
李尊《太玄真人茅君內傳》曰:茅盈留句曲山,告二弟曰:「吾去有局任,不復得數相涂卻。」父老歌曰:「茅山連金陵,江湖據下流。三神乘白鶴,各在一山頭。佳雨灌早稻,陸田亦復周。妻子保堂室,使我無百憂。白鶴翔金穴,何時復來游?」

33 鶴:
《邴原別傳》曰:邴君所謂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能虜簵。

34 鶴:
《永嘉郡記》曰:沭溪野青田中有雙白鶴,年年生伏,長大便去。只伯餘父母一詩在耳,精白可愛,多云神仙所養。

35 鶴:
《荊州記》曰:衡山有三峰,極秀。一峰名紫蓋峰,欠覦明景,輒有一詩白鶴回翔其上,清響亮徹。

36 鶴:
焦贛《易林》曰:白鶴銜珠。

37 鶴:
王韶之《神鏡記》曰:苜眶郡南百餘里有蘭巖,常有雙鶴,素羽皎然,日夕偶影翔集。傳云:「昔夫婦俱隱此,年數百歲,化成此鶴。」

38 鶴:
《臨海記》曰:郡西北有白鶴山,周回六十里,高三百丈。有泄水懸注,遙望如倒掛白鶴,因以為名。古老相傳云:此山昔有鶴,晨飛入會稽雷門鼓中。於是雷門鼓鳴,洛陽聞之。孫恩時斫此鼓,見白鶴飛出,高翔入雲。此後鼓無復遠聲。

39 鶴:
《古歌辭》曰:飛來白鶴,從西北來,十十五五,羅列成行。妻籽盎病,不能相隨,五里還顧,量蕊徘徊。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汝去,毛羽日摧頹。

40 鶴:
《唐書》曰:天寶中,華陰郡奏:白鶴見於西岳五福峰。
又曰:至德中,肅宗降道戤辰,有慶云屬天,白鶴飛舞於上所居殿宇,翱翔二十餘匝而去。

41 鶴:
《戰國策》曰:莊辛謂楚襄王曰:「黃鶴生江海,俯啄鰋鯉,仰斷菱藕,奮其六翮,自以為伍錄,與人無爭。不知夫射者方虛隆矢,治矰繳,將加己者萬仞之上。故晝游江湖,媳憎鼎俎。

42 鶴:
《韓詩外傳》曰:田饒事魯哀公而不見察,謂哀公曰:「夫雞有五德,君猶瀹而食之者,以其所從來近也;未若黃鶴一舉千里,止君園池,啄君稻粱,君猶貴之,以其所從來遠也。故臣將去君,黃鶴舉矣!」

43 鶴:
《離騷》曰:黃鶴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知天地之圓方。

44 鶴:
《述異傳》曰:荀瑰,字叔瑋,潛棲卻粒。常東游,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宵漢。俄頃已至,乃駕鶴植釣也。鶴止戶側,仙者就席。羽衣虹裳,賓主歡對。已而辭去,跨鶴騰空,渺然煙滅。

45 鶴:
《韓子》曰:師曠鼓新聲。平公問師曠:「桿何聲也?」曰:「清商。」公曰:「最悲乎?」師曠曰:「不如清徵」,公曰:「可得聞乎?」師曠曰:「古之得聽清徵者,皆有德義之君。」公曰:「得試之乎?」師曠不得已,援琴一奏,有玄鶴二八從南方來,集於廓門之危;再而列;三奏,延頸而鳴,舒翼而舞,音中宮商。公大悅,提觴起為師曠壽。其後大旱。

46 鶴:
孫氏《瑞應圖》曰:玄鶴者,知音樂之節至。
又曰:黃帝習《昆侖》以舞眾神,玄鶴二八翔其右。

47 鶴:
伏侯《古今注》曰:鶴千歲則變蒼,又千歲黑,所謂玄鶴也。

48 鶴:
《王子年拾遺記》曰:周昭王時,途修國獻青鳳、丹鶴各一雄一雌。以潭皋之粟喂之,以溶溪之水飲之。

49 鶴:
左思《吳都賦》曰:青鶴鶖鸧。

URN: ctp:n40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