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道家 -> 鶡冠子 -> 武靈王 -> 1 - 相似段落[詳細說明]
武靈王問龐煥曰:「寡人聞飛語流傳曰:百戰而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願聞其解。」龐煥曰:「工者貴無與爭,故大上用計謀,其次因人事,其下戰克。用計謀者,熒惑敵國之主,使變更淫俗,哆恭憍恣,而無聖人之數,愛人而與,無功而爵,未勞而賞,喜則釋罪,怒則妄殺,法民而自慎,少人而自至,繁無用,嗜龜占,高義下合意內之人。所謂因人事者,結幣帛用貨財閉近人之復其口,使其所謂是者盡非也,所謂非者盡是也,離君之際用忠臣之路。所謂戰克者,其國已素破,兵從而攻之,因句踐用此而吳國亡,楚用此而陳蔡舉,三家用此而智氏亡,韓用此而東分。今世之言兵也,皆強大者必勝,小弱者必滅,是則小國之君無霸王者,而萬乘之主無破亡也。昔夏廣而湯狹,殷大而周小,越弱而吳強,此所謂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此陰經之法,夜行之道,天武之類也。今或僵尸百萬,流血千里,而勝未決也,以為功,計之每已不若。是故聖人昭然獨思,忻然獨喜。若夫耳聞金鼓之聲而希功,目見旌旗之色而希陳,手握兵刃之枋而希戰,出進合鬥而希勝,是襄主之所破亡也。」武靈慨然歎曰:「存亡在身。微乎哉,福之所生!寡人聞此,日月有以自觀。」昔克德者不詭命,得要者其言不眾。
《鶡冠子·武靈王》: 武靈王問龐煥曰:「寡人聞飛語流傳曰:百戰而勝,非善之善者也, 《藝文類聚·言語》: 趙武靈王問龐煖曰:寡人聞飛語流傳曰: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鶡冠子·武靈王》: 百戰而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 戰而百勝,非善之善者也,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後漢書·皇甫嵩朱雋列傳》: 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 《群書治要·孫子兵法》: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兵談》: 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敘兵上》: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不戰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機略三》: 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 《太平御覽·拒守上》: 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 《鶡冠子·武靈王》: 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 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軍形》: 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孫子兵法》: 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兵談》: 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敘兵上》: 非善之善。不戰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勝》: 非善之善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也。 《鶡冠子·武靈王》: 非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 非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軍形》: 非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軍形》: 非善之善者也。 《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 非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孫子兵法》: 非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兵談》: 非善之善者也。 《藝文類聚·言語》: 非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勝》: 非善之善也。 《太平御覽·勝》: 非善之善也。 《鶡冠子·武靈王》: 此所謂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鶡冠子·武靈王》: 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軍形》: 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漢書·趙充國辛慶忌傳》: 戰而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後漢書·銚期王霸祭遵列傳》: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孫子兵法》: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孫子兵法》: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兵談》: 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兵談》: 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藝文類聚·言語》: 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敘兵上》: 不戰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敘兵上》: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 《太平御覽·挑戰》: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勝》: 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也。 《太平御覽·警備》: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鶡冠子·武靈王》: 善之善者也。 《鶡冠子·武靈王》: 善之善者也, 《孫子兵法·謀攻》: 善之善者也。 《後漢書·銚期王霸祭遵列傳》: 善之善者也。 《三國志·徐晃傳》: 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孫子兵法》: 善之善者也。 《群書治要·兵談》: 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敘兵上》: 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挑戰》: 善之善者也。 《太平御覽·警備》: 善之善者也。 《鶡冠子·武靈王》: 願聞其解。 《黃帝內經·刺齊論》: 願聞其解。 《黃帝內經·示從容論》: 願聞其解。 《黃帝內經·本輸》: 願聞其解。 《鶡冠子·武靈王》: 是則小國之君無霸王者,而萬乘之主無破亡也。 《淮南子·氾論訓》: 則千乘之君無不霸王者,而萬乘之國無不破亡者矣。 《群書治要·汜論》: 如此則千乘之君,無不霸王,萬乘之國,無破亡者矣。 《說苑·奉使》: 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新書·過秦上》: 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鶡冠子·武靈王》: 今或僵尸百萬,流血千里, 《史記·秦始皇本紀》: 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史記·陳涉世家》: 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戰國策·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漢書·陳勝項籍傳》: 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二》: 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藝文類聚·匕首》: 一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太平御覽·戰上》: 伏尸百萬,流血漂鹵。 《太平御覽·匕首》: 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太平御覽·勇五》: 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太平御覽·怒》: 一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太平御覽·奉使下》: 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說苑·奉使》: 流血千里。 《論衡·非韓》: 流血千里。 《鶡冠子·武靈王》: 流血千里, 《文子·上義》: 流血千里, 《淮南子·兵略訓》: 流血千里,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 流血千里, 《戰國策·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流血千里。 《漢書·蒯伍江息夫傳》: 流血千里。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三》: 流血千里。 《群書治要·上義》: 流血千里, 《群書治要·本經》: 流血千里, 《藝文類聚·劍》: 流血千里, 《藝文類聚·匕首》: 流血千里。 《太平御覽·劍中》: 流血千里, 《太平御覽·匕首》: 流血千里。 《太平御覽·勇五》: 流血千里。 《太平御覽·怒》: 流血千里。 《太平御覽·御制上》: 流血千里, 《太平御覽·奉使下》: 流血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