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儒家 -> 新书 -> 卷一 -> 益壤 -> 2 - 相似段落[详细说明]
人主之行异布。衣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托于乡党邑里。人主者,天下安社稷固不耳。故黄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高皇帝以为不可,剽去不义诸侯,空其国,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之外,诸子毕王而天下乃安。故大人者,不怵小廉,不牵小行,故立大便以成大功。
《新书·益壤》: 人主之行异布。衣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托于乡党邑里。人主者,天下安社稷固不耳。故黄帝者,炎帝之兄也,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高皇帝以为不可,剽去不义诸侯,空其国,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之外,诸子毕王而天下乃安。故大人者,不怵小廉,不牵小行,故立大便以成大功。 《汉书·贾谊传》: 人主之行异布衣。布衣者,饰小行,竞小廉,以自托于乡党,人主唯天下安社稷固不耳。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以为不可,故蔪去不义诸侯而虚其国。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而天下安。故大人者,不牵小行,以成大功。 《新书·益壤》: 人主之行异布。衣布衣者, 《吕氏春秋·行论》: 人主之行与布衣异, 《汉书·贾谊传》: 人主之行异布衣。 《新书·益壤》: 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新书·制不定》: 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太平御览·决战下》: 贾谊《新书》曰:黄帝行道,炎帝不听,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太平御览·血》: 炎帝、黄帝异母兄弟,各有天下之半,战于涿鹿之野,流血漂杵。 《太平御览·杵臼》: 黄帝行道,炎帝不听,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新书·益壤》: 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新书·制不定》: 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庄子·盗跖》: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庄子·盗跖》: 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太平御览·决战下》: 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太平御览·血》: 战于涿鹿之野,流血漂杵。 《太平御览·杵臼》: 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新书·益壤》: 黄帝伐之涿鹿之野, 《新书·制不定》: 故战涿鹿之野, 《庄子·盗跖》: 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庄子·盗跖》: 而战涿鹿之野, 《淮南子·兵略训》: 故黄帝战于涿鹿之野, 《史记·五帝本纪》: 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战国策·五国伐秦》: 黄帝战于涿鹿之岳, 《水经注·济水》: 传言蚩尤与黄帝战,克之于涿鹿之野, 《水经注·㶟水》: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艺文类聚·黄帝轩辕氏》: 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云》: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雾》: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 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河北道中》: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叙兵下》: 故黄帝战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战上》: 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决战下》: 故战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血》: 战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叙礼下》: 始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冢墓四》: 传言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角》: 蚩尤师蝄虫两与黄帝战于涿鹿。 《太平御览·盖》: 黄帝所作也。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符》: 黄帝讨之于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杵臼》: 故战涿鹿之野, 《太平御览·指南车》: 起于黄帝。帝与蚩尤战涿漉之野, 《新书·益壤》: 血流漂杵, 《新书·制不定》: 血流漂杵。 《尚书·武成》: 血流漂杵。 《焦氏易林·同人之》: 血流漂杵; 《群书治要·尚书》: 血流漂杵, 《意林·论衡二十七卷》: 血流漂杵, 《太平御览·决战下》: 血流漂杵。 《太平御览·戈》: 血流漂杵。 《太平御览·血》: 血流漂杵。 《太平御览·杵臼》: 血流漂杵, 《太平御览·杵臼》: 血流漂杵。 《新书·益壤》: 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高皇帝以为不可,剽去不义诸侯,空其国,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之外,诸子毕王而天下乃安。 《汉书·贾谊传》: 高皇帝瓜分天下以王功臣,反者如猬毛而起,以为不可,故蔪去不义诸侯而虚其国。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毕以为王,而天下安。 《艺文类聚·诸王》: 高帝瓜分天下,以王有功之臣,反者如猬毛而起,高皇帝以为不可制,故削去不义诸侯,空其国,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外,诸子毕王,而天下乃安。 《太平御览·诸王下》: 高皇帝分天下以封有功之臣,反者如猬毛而起,高皇帝以为不可,是故去不义诸侯,空其国,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之外,诸子毕王而天下乃安。 《新书·益壤》: 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之外, 《汉书·贾谊传》: 择良日,立诸子雒阳上东门之外, 《艺文类聚·门》: 择良日,立诸侯洛阳上东门之外。 《太平御览·诸王下》: 择良日,立诸子洛阳上东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