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汉高帝》

电子图书馆
1 汉高帝:
《河图提刘》曰:帝季,日角戴胜,斗胸龟背龙股,长七尺八寸,明圣宽仁,好任主轸。

2 汉高帝:
《春秋孔演图》曰:其人日角龙颜,姓卯金,含仁义。

3 汉高帝:
《史记》曰:高祖讳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宽仁爱人,意豁如也。为泗上亭长,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饮,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留饮,酒雠数倍,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敬重之。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有一老父过,请饮。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也。令相两子,见孝惠帝。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鲁元公主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从旁舍来,吕后具言,高祖乃追及老父。老父曰:向见者夫人儿子,皆似君相,君相贵不可言,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去处,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于骊山,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高祖夜经泽中,前有大白蛇当径,高祖拔剑斩之。事具符命部。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高祖隐于芒砀山泽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吕后。吕后曰:季所在山居,上常有云气,故往常得季,高祖兴诸侯兵,共击项羽,项羽败而走,使骑将灌婴追杀羽东城,正月,诸侯尊汉王为皇帝。
又曰: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东,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4 汉高帝:
《汉书》曰: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尚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5 汉高帝:
《论衡》曰:项羽与高祖俱起,威力轻重,未有所定,高祖诛羽,难于斩铁也。武王伐纣,易于摧木也。然则汉力胜周多矣。汤武伐桀纣,一敌也。高祖诛秦杀项羽,兼胜二家,力倍汤武,五代之起,皆有因缘,力易为也。高祖从亭长,提三尺剑,取天下,光武由白水,奋威武,帝海内,无尺土所因,一位所乘,直奉天命,推勋自然,此则起高于川污,为深于丘山也。

6 汉高帝:
荀悦《汉纪论》曰:高祖开建大业,统毕元功,度量规矩,不可尚矣。天下初定,庶事草创,故韶夏之音,天下未闻焉。

7 汉高帝:
《帝王世纪》曰:礼称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观高祖之取天下也。遭秦暴乱,不阶尺土之资,不摧将相之柄,发迹泗亭,奋其智谋,衔勒英雄,鞭驱天下,或以德致,或以义成,事以权断,顺逆不常,霸王之道杂焉。是以居帝王之位,而无一定之制,三代之美,固难及矣。

8 汉高帝:
【述】《后汉班固高祖纪述》曰:皇矣汉祖,纂尧之绪,实天生德,聪明神武,秦人不纲,网漏于楚,爰兹发迹,断蛇奋旅,神母告符,朱旗乃举,粤蹈秦郊,婴来稽首,革命创制,三章是纪,应天顺民,五星同晷,项氏叛换,黜我巴汉,西土宅心,战士愤怨,乘衅而运,席卷三秦,割据河山,保此怀民,股肱萧曹,社稷是经,爪牙信布,腹心良平,恭行天罚,赫赫明明。

9 汉高帝:
【赞】《魏陈王曹植汉高皇帝赞》曰:屯云斩蛇,灵母告祥,朱旗既抗,九野披攘,禽婴克羽,扫灭英雄,承机帝世,功著武汤。

10 汉高帝:
《晋傅玄汉高祖画赞》曰:赫赫汉祖,受命龙兴,五星协象,神母告徵,讨秦灭项,如日之升,超从侧陋,光据万乘。

11 汉高帝:
《周庾信汉高祖置酒沛宫画赞》曰:游子思旧,来归沛宫,还迎故老,更召歌童,虽欣入沛,方念移丰,酒酣自舞,先歌大风。

12 汉高帝:
【碑】《后汉班固高祖泗水亭碑》曰:皇皇炎汉,兆自沛丰,乾降著符,精感赤龙,承魁流裔,袭唐末风,寸木尺土,无竢斯亭,建号宣基,维以沛公,杨威斩蛇,金精摧伤,涉关凌灞,受爵汉中,勒兵陈东,剟禽三秦,陈张画策,萧勃翼终,出爵褒贤,列土封功,炎火之德,弥光以明,源清流洁,本盛末弘,序将八十,赞述股肱,休勋显祚,永永无强,于皇旧亭,留嗣是承,天之福佑,万年是兴。

13 汉高帝:
【论】《后汉孔融周武王汉高祖论》曰:武王从后稷以来,至其身,相承积五十世,俱有鱼鸟之瑞,至高祖一身修德,瑞有四,吕公望形而荐女,吕后见云知其处,白蛇分,神武哭,西入关,五星聚,又武王伐纣,斩而刺之,高祖入秦,赦子婴而遗之,是宽裕又不如高祖也。

14 汉高帝:
《魏高贵乡公少康汉高祖论》曰:上问荀顗等曰:有夏既衰,后相殄灭,少康收辑夏众,复禹之绩,高祖拔起垄亩,芟夷秦项,考其功德,谁宜为先。顗等曰:造之与因,难易不同,少康功德虽美,犹为中兴,与汉世祖同流可也。至如高祖,臣等以为优。上曰: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能布其德而兆有其谋,卒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汉祖因土崩之势,收一时之权,为人子则数危其亲,为人君则因贤相,为人父则不能卫子,身殁之后,社稷几倾,若与少康易地而处,或未能复大禹之绩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汉祖矣。

URN: ctp:n54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