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Sui-Tang -> 艺文类聚 -> 卷一十五 -> 后妃部 -> 后妃 -> 13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列女传》曰:黄帝妃嫫母,于四妃之班居下,貌甚丑而最贤,心每自退。
又曰:启母涂山之女者,夏禹之妃,涂山女也。曰女娇,禹取四日而去治水,启既生,呱呱而泣,禹三过其门,不入子之,涂山独明教训,启化其德,卒致令名,禹为天子,启嗣而立,能继禹之道。
又曰:汤妃有莘之女也。德高而名,训正后宫,嫔御有序,伊尹为之媵臣,佐汤致王。
又曰:太姜者,太王之妃,有台氏之女也。贤而有色,生太伯仲雍季历,化导三子,皆成贤德,太王有事,必谘谋焉。诗曰:爰及姜女,聿来胥宇,此之谓也。
又曰:太任者,王季之妃,挚任之女也。端一诚庄,唯德之行,及其有身也。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放言,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以一,而知其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又曰:太姒者,文王之妃,莘姒之女也。号曰文母,亦思媚太姜,太任旦夕勤劳,以进妇道,文王治外,文母治内,生十子,太姒教诲十子,自少及长,常以正道押持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艺文类聚·后妃》: 黄帝妃嫫母,于四妃之班居下,貌甚丑而最贤,心每自退。 《太平御览·黄帝四妃》: 黄帝妃曰嫫母,于四妃之班居下,貌甚丑而最贤心,每自退。 《艺文类聚·后妃》: 启母涂山之女者,夏禹之妃,涂山女也。曰女娇,禹取四日而去治水,启既生,呱呱而泣,禹三过其门,不入子之, 《太平御览·禹妃》: 启母涂山者,夏禹之妃,涂山之女也。禹娶四日而去治水。启既生,呱呱而泣。禹三过其门不入。 《列女传·母仪》: 启母涂山 《列女传·启母涂山》: 启母涂山, 《艺文类聚·后妃》: 启母涂山之女者, 《太平御览·禹妃》: 启母涂山者, 《列女传·启母涂山》: 启呱呱泣,禹去而治水,惟荒度土功,三过其家,不入其门。涂山独明教训, 《艺文类聚·后妃》: 启既生,呱呱而泣,禹三过其门,不入子之,涂山独明教训, 《白虎通德论·姓名》: 启呱呱而泣也。 《列女传·启母涂山》: 启呱呱泣, 《列女传·启母涂山》: 启呱呱泣, 《尚书·益稷》: 启呱呱而泣, 《艺文类聚·后妃》: 启既生,呱呱而泣, 《太平御览·禹妃》: 启呱呱而泣, 《太平御览·禹妃》: 启既生,呱呱而泣。 《孟子·滕文公上》: 三过其门而不入, 《孟子·离娄下》: 三过其门而不入, 《群书治要·滕文公》: 三过其门而不入, 《艺文类聚·后妃》: 禹三过其门,不入子之, 《太平御览·禹妃》: 禹三过其门不入。 《列女传·启母涂山》: 及启长,化其德而从其教,卒致令名。禹为天子,而启为嗣, 《艺文类聚·后妃》: 启化其德,卒致令名,禹为天子,启嗣而立, 《孟子·万章上》: 能敬承继禹之道。 《艺文类聚·后妃》: 能继禹之道。 《艺文类聚·后妃》: 汤妃有莘之女也。德高而名,训正后宫,嫔御有序,伊尹为之媵臣,佐汤致王。 《太平御览·汤妃》: 汤妃,有莘之女也。德高而伊尹为之媵臣,佐汤致王, 《艺文类聚·后妃》: 汤妃有莘之女也。德高而名,训正后宫,嫔御有序,伊尹为之媵臣, 《艺文类聚·后妃》: 殷汤令妃,有莘之女,仁教内修,度义以处,清谧后宫,九嫔有序,伊尹为媵臣, 《金楼子·后妃》: 伊尹为之媵臣, 《艺文类聚·后妃》: 伊尹为之媵臣, 《太平御览·汤妃》: 德高而伊尹为之媵臣, 《艺文类聚·后妃》: 太姜者,太王之妃,有台氏之女也。贤而有色,生太伯仲雍季历,化导三子,皆成贤德,太王有事,必谘谋焉。 《太平御览·周大王妃》: 太姜者,太王之妃,有台之女,曰贤而有色。生太伯、仲雍、王季。化导三子,皆成贤德。太王有事,必谘谋焉。 《大戴礼记·帝系》: 上妃有邰氏之女也, 《艺文类聚·后妃》: 太王之妃,有台氏之女也。 《孟子·梁惠王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新序·杂事三》: 爰及姜女,聿来相宇。 《诗经·緜》: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艺文类聚·后妃》: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太平御览·周大王妃》: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列女传·周室三母》: 王季娶为妃。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之,以一而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 《艺文类聚·后妃》: 太任者,王季之妃,挚任之女也。端一诚庄,唯德之行,及其有身也。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放言,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任教以一,而知其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任为能胎教。 《太平御览·王季妃》: 王季之妃,挚任之女也。端懿诚庄,维德之行。及其有娠也,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放言,溲于豕牢,而生文王。文王生而明圣,太妊教以一而知其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能胎教。 《列女传·周室三母》: 太任之性,端一诚庄,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 《艺文类聚·后妃》: 挚任之女也。端一诚庄,唯德之行,及其有身也。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放言, 《太平御览·王季妃》: 挚任之女也。端懿诚庄,维德之行。及其有娠也,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放言, 《太平御览·孕》: 大任者,文王之母,性专一。及其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以胎教也。 《列女传·周室三母》: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溲于豕牢,而生文王。 《金楼子·兴王》: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以胎教之。溲于豕牢,生文王。 《艺文类聚·后妃》: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放言,溲于豕牢,而生文王, 《太平御览·王季妃》: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放言,溲于豕牢,而生文王。 《荀子·乐论》: 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 《列女传·周室三母》: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金楼子·兴王》: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艺文类聚·后妃》: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放言, 《艺文类聚·耳》: 伯夷耳不听恶声。 《太平御览·王季妃》: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放言, 《太平御览·孕》: 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 《孟子·万章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 《韩诗外传·卷三》: 伯夷叔齐目不视恶色, 《列女传·周室三母》: 目不视恶色, 《金楼子·兴王》: 目不视恶色, 《艺文类聚·后妃》: 目不视恶色, 《艺文类聚·目》: 伯夷目不视恶色。 《太平御览·王季妃》: 目不视恶色, 《太平御览·孕》: 目不视恶色, 《太平御览·目》: 伯夷目不视恶色。 《荀子·乐论》: 故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 《列女传·周室三母》: 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 《艺文类聚·后妃》: 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放言, 《太平御览·王季妃》: 耳不听淫声,口不放言, 《太平御览·孕》: 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 《国语·晋语四》: 少溲于豕牢, 《列女传·周室三母》: 溲于豕牢, 《金楼子·兴王》: 溲于豕牢, 《艺文类聚·后妃》: 溲于豕牢, 《太平御览·王季妃》: 溲于豕牢, 《艺文类聚·后妃》: 太姒者,文王之妃,莘姒之女也。号曰文母, 《太平御览·文王妃》: 太姒者,文王之妃,莘姒之女也,号曰文母。 《列女传·周室三母》: 号曰文母。 《艺文类聚·后妃》: 号曰文母, 《太平御览·文王妃》: 号曰文母。 《列女传·周室三母》: 太姒思媚大姜、太任,旦夕勤劳,以进妇道。太姒号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太姒生十男: 《艺文类聚·后妃》: 亦思媚太姜,太任旦夕勤劳,以进妇道,文王治外,文母治内,生十子, 《列女传·周室三母》: 大姒教诲十子,自少及长,未尝见邪僻之事。及其长,文王继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艺文类聚·后妃》: 太姒教诲十子,自少及长,常以正道押持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