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箭》

電子圖書館
1 箭:
《釋名》曰:矢,指也。其有所指向迅疾也。又謂之箭,箭,進也。其本曰足,矢形似木,木以下為本,以根為足,其末曰括,括,會也。與弦相會也。

2 箭:
《說文》曰:矢,弓弩矢也。象鏑括羽之形。

3 箭:
《世本》曰:夷牟作矢也。

4 箭:
《太公兵法》曰:箭之神,名續長。

5 箭:
《易》曰:弦木為弧,剡木為矢也。

6 箭:
《周官》曰:庭氏,掌射國中之妖鳥,若不見其鳥獸,則以救日之弓,救月之矢,夜射之。

7 箭:
《禮記》曰: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於其所有事。

8 箭:
《六韜》曰:陷堅陣,敗強敵,大黃參連弩,飛鳧電影自副,飛鳧赤莖白羽,以鐵為首,電影青莖赤羽,以銅為首。

9 箭:
《國語》曰: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弩,其長尺有咫,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仲尼曰:此肅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八蠻,肅慎氏貢楛矢石弩,以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諸侯於陳。

10 箭:
《孟子》曰: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唯恐不傷人,函人唯恐傷人。

11 箭:
《魯連子》曰:齊田單破燕軍,復齊城,唯聊城不下,燕將守數月,魯仲連乃為書,著之於矢,以射城中,遺燕,燕將得書,泣三日,乃自殺。

12 箭:
《韓子》曰:智伯將伐趙。趙襄子召張孟談曰:奈無箭何。孟談曰:董安于之治晉陽,公宮之垣,皆以楛楚,其楛高十尺,於是登而試之,其堅則幹之勁不能適也。君曰:奈無金何。孟談曰:董安于之治晉陽,宮舍之堂,皆以銅為柱質,君登而用之,有餘金矣。

13 箭:
《淮南子》曰:楚王有白猿,王自射之,則摶矢而阜,使養由基射之,始調弓矯矢,未發,而猿擁柱號矣。
又曰:水激則旱,矢激則遠,夫淇衛箘簵,飾以銀錫,雖有薄縞之襜,然猶不能穿也。若假之弓弩之勢,則貫兕甲革楯也。

14 箭:
《漢書》曰:李陵擊匈奴,一日五十萬矢皆盡,虜攻急。陵歎曰:復人數十矢,足以脫矣。

15 箭:
《東觀漢記》曰:耿弇與張步戰,矢中弇眼,以佩刀摧之,左右無知者。

16 箭:
《三齊略記》曰:城東南五十里,有蒲臺,高八丈,秦始皇所頓處,時在臺下,縈蒲繫馬,夾道數百步,到今蒲生猶縈,蒲似水楊而勁,堪為箭也。

17 箭:
【贊】梁昭明太子《弓矢贊》曰:弓用筋角,矢製良工,亦以觀德,非止臨戎,傷葉命中,猿隨張空。

18 箭:
【銘】《後漢李尤弧矢銘》曰: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協并,八極同紀。

19 箭:
《晉嵇含木弓銘》曰:烏號之朴,豐條足理,弦鳴走括,截飛駭止,射隼高牆,出有擬議,既用禦武,亦以招士。

20 箭:
《晉李充良弓銘》曰:弓矢之作,爰自曩時,鄉射載禮,招命在詩,力稱顏高,功發由基,不爭之美,亦以詳疑。

21 箭:
【啟】齊王融《謝武陵王賜弓啟》曰:殿下摛藻蕙樓,暢藝蘭苑,敷繢玉於風筵,疊連珠於月兔園掩秀,鄴水慚奇,融揖讓未工,濫升飲之賞,操弧反矢,奉招賢之錫,文韜鏤景,逸幹梢雲,玩溢百齡,佩流千載。

URN: ctp:n54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