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珠》

電子圖書館
1 珠:
《爾雅》曰:西方之美者,有霍山之多珠玉焉。霍山,今在平陽永安縣東北。

2 珠:
《廣志》曰:莫難珠,其色黃,生東夷,有明珠,稱夜光,有大珠徑寸,或圍二寸已上,出黃支,有至圓珠,置之平地,終日不停。

3 珠:
《山海經》曰:開明北有珠樹文玉樹。

4 珠:
《尚書》曰:淮夷蠙珠洎魚。淮夷二水,出蠙珠美魚。

5 珠:
《大戴禮》曰:川生珠而岸不枯。

6 珠:
《穆天子傳》曰:天子北征,舍于珠澤,珠澤之藪,方三十里。

7 珠:
《晏子》曰:景公為履,黃金之綦,連以珠,良玉之句,其長尺,冰月服之以聽朝,晏子朝,公迎之,履重,僅能舉足。晏子曰:古者聖人製服,冬輕而暖,夏輕而凊,今金玉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

8 珠:
《莊子》曰: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于崑崙之丘,遺其玄珠,使智索之而弗得,使離朱索之而弗得也。使契溝索之而不得,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又河上有人家貧窮,其子沒川,得千金之珠,謂其子取石來鍛之。曰:夫珠必在驪龍頷下,子遭其睡也。使而寤,子尚奚微哉。
又曰:儒以詩禮發冢。大儒臚傳曰:生陵之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為,接其鬢,擪接。其顪。啄。而以金推控其頤,徐別其頰,無傷口中珠。

9 珠:
《王孫子》曰:昔衛靈公坐重華之臺,侍女數百,隨珠照日,羅衣從風,仲叔御入諫。靈公下席再拜曰:寡人過矣。

10 珠:
《呂氏春秋》曰:宋桓司馬有寶珠,抵罪出亡,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而求之,魚盡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也。
又曰: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也。所用重,所要輕也。

11 珠:
《韓子》曰:楚人賣珠於鄭,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瑰玉,緝以翡翠,鄭人買其櫃,還其珠,可謂善賣櫃,不可謂善鬻珠也。
又曰:子胥出走,邊候得之。子胥曰:上求我也。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且曰子取之,邊候憂而釋之。

12 珠:
《戰國策》曰:張丑為質於燕,燕王欲殺之,走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欲殺我者,人言我有寶珠也。王欲得之,我今已亡之矣。而王不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奪我珠而吞之,燕王必且殺子,刳子之腹,反子之膓矣。吾要且死,子之膓亦且寸絕矣。境吏恐而放之。

13 珠:
《淮南子》曰:明月之珠,不能無纇。
又: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為之殘,宋王亡其珠於池中,而魚為之殫。

14 珠:
東方朔《神異經》曰:西北荒中,有二金闕,高百丈,上有明月珠,徑三丈,光照千里。

15 珠:
《漢書》曰:武帝時,使人入海市明月大珠,至圍二寸已下。
又曰:昭帝上官太后,被珠襦,廢少帝為昌邑王。

16 珠:
《列仙傳》曰:朱仲者,會稽市販珠人,漢高后時,募市三寸珠,乃詣闕上之,賜金五百,魯元公主私以七百金,從仲求之,仲獻四寸珠而去,不知所之。漢武故事曰:帝起神屋堂,以白玉為簾,玳瑁為押。

17 珠:
《漢書》曰:董偃與母賣珠為業,偃年十三,隨母入館陶公主家,左右言其夭,好。召見曰:吾為母養之,因得幸。

18 珠:
《東觀漢記》曰:顯宗時,鍾離意為尚書,交趾太守坐贓千金,徵還伏法,詔以資物班賜群臣,意得珠璣,悉以委地,而不拜賜,上恠問其故。對曰:臣聞孔子忍渴於盜泉之水,曾參迴車於勝母之間,惡其名也。此贓穢之寶,誠不敢拜受。帝嗟嘆曰:清乎尚書之言,乃更以庫錢三十萬賜之。

19 珠:
謝承《後漢書》曰:孟嘗為合浦太守,郡境舊採珠,以易米食,先時二千石貪穢,使民採珠,積以自入,珠忽徙去,合浦無珠,餓死者盈路,孟嘗行化,一年之間,去珠復還。
又曰:汝南李敬,為趙相,奴於鼠穴中得繫珠,璫珥相連,以問主簿。對曰:前相夫人,昔亡三珠,疑子婦竊之,因其去婦,敬乃送珠付前相,相慚,追去婦還。

20 珠:
《續漢書》曰:扶風人王孫奮,居富而性愆,梁冀自以馬乘具遺之,從貸錢五千萬,奮以五百萬與之,冀大怒,乃告郡縣,劾奮母為其守藏婢,云盜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奮兄弟,死於獄中,悉沒資財,億七千餘萬。

21 珠:
《三輔故事》曰:秦始皇葬驪山,起陵高五十丈,下以水銀為泉,以明月珠為日月。

22 珠:
《魏略》曰:大秦國出明珠夜光珠真白珠,夫餘出珠,珠大如酸棗。

23 珠:
《魏志》曰:文帝問蘇則曰:前破酒泉張掖,西域通使燉煌,獻徑寸大珠,可復求市益得不。則對曰:若陛下化洽中國,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貴也。帝嘿然。

24 珠:
《蜀志》曰:宋豫使吳,孫權遺豫大珠一斛。

25 珠:
《搜神記》曰: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緝績,其人能泣珠。
又曰:隨侯行,見大蛇傷,救而治之,其後蛇銜珠以報之,徑盈寸,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堂,故歷世稱焉。
又曰:吳王夫差女名玉,死亡,童子韓重,至冢前哭祭之,女乃見形,將重入冢,遺徑寸明珠。
又曰:有玄鶴為弋人所射,窮而歸噲參,參收養,療治瘡,瘡愈而放之,後鶴夜到門外,參執燭視之,鶴雌雄雙至,各銜明珠以報參焉。

26 珠:
《三秦記》曰:昆明池,昔有人釣魚,綸絕而去,遂通夢於漢武帝,求去釣,帝明日戲於池,見大魚銜索。帝曰:豈夢所見耶,取而放之,間三日,池邊得明珠一雙。帝曰:豈非魚之報耶。

27 珠:
萬震《南州異物志》曰:合浦民善游,採珠兒年十餘歲,便教入水,官禁民採珠,巧盜者,蹲水底,刮蚌得好珠,吞而出。裴氏廣州記曰:鯨鯢目,即明月珠,故死不見有目精。

28 珠:
《幽明錄》曰:漢武帝幸河渚,聞絃歌之音,俄而有老公及年少數人出,皆長八九寸,為帝奏樂飲酒,老公顧命取洞穴之寶,一人受命,下沒川底,得一大珠,徑數寸,明耀絕世,上問東方朔。朔曰:河底有一穴,深數百丈,中有赤蚌,生此珠焉。
又曰:王敦召吳猛,猛至江口,入水中,命船人並進,船至大雷,見猛行水上,從東北還逆船,弟子問其故,猛云,水神數興波浪,賊害行旅,蹔過約敕,以真珠一握為信。

29 珠:
【賦】《梁吳筠碎珠賦》曰:明珠碎矣。于川之隈,視圓流而失轉,見折水之亡迴,謝驪宮之瑞飾,粉靈蚌之神胎,若有人兮聲茫昧,芳徽斷兮明珠碎,明珠碎兮愴何宣,珠兮珠兮不復全。

30 珠:
【銘】《晉江統真珠銘》曰:嗣茲陰景,係晷太陽,嘉彼令生,廉聲以章。

URN: ctp:n548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