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 -> -> -> 太常卿

《太常卿》

电子图书馆
1 太常卿:
丞 主簿 博士 太祝 奉礼郎 协律郎 两京郊社署 太乐署 鼓吹署 太医署太卜署 廪牺署 汾祠署 太公庙署

2 太常卿:
今太常者,亦唐虞伯夷为秩宗兼夔典乐之任也。周时曰宗伯,为春官,掌邦礼。秦改曰奉常,汉初曰太常,欲令国家盛大常存,故称太常。颜师古曰:“太常者,王之旌也,画日月焉。王者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奉持之,故曰奉常,后改为太,尊大之义也。”惠帝更名奉常,景帝六年,更名太常。惠帝时,叔孙通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定汉仪法,皆叔孙通所著论也。又任越为太常,坐太庙酒酸免。孔臧为太常,坐南陵桥坏免。王莽改太常卿为秩宗。后汉秩与汉同。每祭祀,前奏其礼仪;及行事,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仪。每月前晦,察行陵庙。助祭则平冕七旒。汉旧常以列侯忠敬孝慎者居之;后汉不必侯也。旧制陵县悉属,岁举孝廉,后汉则否。后汉周泽为太常,清洁修行,卧疾斋宫,其妻窥问所苦,泽怒,以妻干斋禁,收送狱。时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一日不斋醉如泥,既得作事复低迷。”又桓荣及子郁皆为太常。初,荣受学章句,减其烦辞,后郁又删定,由是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又刘恺为太常卿,论议常引大义,诸儒为之语曰:“难经谒谒刘太常。”谒,呼郎切。建安中为奉常。魏黄初元年改为太常。魏晋皆银章青绶,进贤两梁冠,绛朝服,佩水苍玉。魏夏侯玄为太常,多所注改。晋王祥为太常,高贵乡公命为三老。又郑默字思元,为太常。山涛欲举一亲为博士,见默,语曰:“卿似尹翁归,令吾不敢言。”柔而能整也。又蔡谟字道明,拜太常。咸康四年,临轩,门下奏“非祭祀宴飨则无设乐”。奏宜金石,帝纳焉。临轩作乐自此始。宋、齐皆有之,旧用列曹尚书好迁选曹尚书领护。梁视金紫光禄大夫。陈因之。后魏为上卿,兼置少卿官。周礼有小宗伯中大夫二人,即其任。北齐曰太常寺,置卿及少卿、丞各一人,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后周建六官,置大宗伯卿一人,掌邦礼,以佐皇帝和邦国。是为春官。隋曰太常,与北齐同。炀帝加置少卿二人。大唐因之,龙朔二年改太常为奉常,少卿及丞,随寺名改。光禄以下诸寺准此。咸亨元年复旧。光宅元年改太常为司礼,神龙初复旧。卿一人,掌礼仪祭祀,总判寺事;少卿二人,通判。馀寺少卿职并同。太常少卿本一员,神龙中加一员。领丞一人,主簿二人,博士四人,太祝三人,奉礼郎、协律郎各二人,斋郎五百五十二人。其馀小吏各有差。郊社、太公庙、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等署,各有令。其郊社及太公庙,两京皆有。

3 太常卿:
丞:秦置一人,汉多以博士、议郎为之。后汉凡诸丞,皆掌行礼及祭祀小事,总署曹事,举庙中非法。皆铜印墨绶,进贤两梁冠。职官要录曰:“晋宋九卿丞皆进贤一梁冠,介帻皂衣,铜印黄绶。齐、梁墨绶。”历代皆有。汉谷永字子云,为太常丞,数上疏言得失。又韦弘为太常丞,父贤以弘当嗣,太常职掌陵庙,烦剧多过,饬弘自免。怀嫌,不去官。及贤疾笃,弘坐庙事系狱。梁旧用员外郎迁尚书郎,天监七年,改视尚书郎。陈因之。后魏、北齐亦有之。隋有二人,大唐因之,分判寺事。馀寺丞职并同。

4 太常卿:
主簿:汉有之,汉卤簿之制,太常驾四马,主簿前车八乘。魏晋亦有焉。梁天监七年,十二卿各置主簿一人。陈因之。北齐有功曹、五官主簿二人,历代诸主簿多,说在列卿篇。大唐置二人,掌付事句稽、省署抄目、监印、给纸笔等事。馀寺主簿并同职。

5 太常卿:
博士:魏官也,魏文帝初置,晋因之,掌引导乘舆。王公以下应追諡者,则博士议定之。秦有博士数十人。两汉太常属官皆有博士,掌以五经教子弟,则今国子博士是也。说在本篇。端委佩玉。朝之大典,必于询度。历代皆有。隋有四人。大唐因之。甚为清选,资位与补阙同,掌撰五礼仪注,导引乘舆,赞相祭祀,定诔諡及守祧庙,开闭堋室及祥瑞之事。中宗将为韦后父酆王陵庙各置五品令,太常博士杨孚曰:“兴宁、永康陵尚置七品令,酆王不可比逾先帝。”又敕武氏崇恩庙斋郎以五品子充,孚曰:“太庙斋郎尚取七品以下子,武氏不宜取五品也。”上曰:“太庙可准崇恩置。”孚曰:“崇恩为太庙之臣,太庙为崇恩之君。以臣准君,犹为僭逆;以君准臣,奈天下何!”事皆寝。

6 太常卿:
太祝:殷官,与太宰等官为六太。周官,太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辞,以祈福祥。秦汉有太祝令、丞,后汉亦曰太祝令、丞。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皆因之。后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炀帝罢署,太祝八人。大唐初有七人,后增为九人,开元二十三年减置三人。掌读祝文,出纳神主。

7 太常卿:
奉礼郎:汉大鸿胪有理礼郎四十七人,晋理礼郎四人,属大行令。后魏理礼郎四人,北齐有奉礼郎三十人,属鸿胪寺之司仪署。后周有理礼中士、下士各一人。隋有奉礼郎十六人,属太常寺,炀帝减置六人。大唐初有理礼郎四员,掌设板位,执仪行事。至永徽二年,以庙讳改为奉礼郎。开元二十三年减二员。奉礼本名理礼,国家撰五代史志,至永徽七年乃成,于时此官已改,故隋书百官志谓北齐及隋理礼皆为奉礼。奉礼之名虽见于前史,其改始自永徽。

8 太常卿:
协律郎:汉曰协律都尉,李延年为之。武帝以李延年善新声,故为此官。后汉亦有之,魏杜夔亦为之。魏武平荆州,初得杜夔,知音识旧乐,故为此官。晋改为协律校尉。后魏有协律郎,又有协律中郎。北齐及隋协律郎皆二人。大唐因之。掌举麾节乐,调和律吕,监试乐人典课。

9 太常卿:
两京郊社署:周官有典祀,掌以时祭祀。秦汉有太祝令、丞,属奉常,景帝改为祠祀,武帝更曰庙祀。后汉祠祀属少府。魏晋有太祝令、丞。宋曰明堂令、丞,掌祀五帝之事。齐有太祝及明堂二令,梁有明堂、太社二令,并属太常。北齐太庙令兼领郊祀、崇虚二丞。郊祀掌五郊群神,崇虚掌五岳四渎神。后周有司郊上士、中士,司社中士、下士。隋太常寺置郊社署,令、丞各一人。大唐因之。掌郊社、明堂、祠祀、祈祷及茅土、衣冠等事。

10 太常卿:
太乐署:周官有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亦谓之乐尹,以乐舞教国子。左传楚锺建为乐尹,即大司乐也。秦汉奉常属官有太乐令及丞,又少府属官并有乐府令、丞。后汉永平三年,改太乐为大予乐令,掌伎乐人,凡国祭飨,掌诸奏乐。卢植礼注云:“大予令如古大胥。汉太乐律: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到五大夫子,取适子高五尺以上,年十二到三十,颜色和顺,身体循理者,以为舞人。”魏复曰太乐令、丞,晋亦有之。齐铜印墨绶,进贤一梁冠,绛朝服。齐太乐及诸陵令,永明末置,用二品三品勋。置主簿、户曹,六品保举。梁、陈因之。后魏置太乐博士。北齐曰太乐令、丞。后周有大司乐,掌成均之法。后改为乐部,有上士、中士。隋有太乐令、丞各一人。大唐因之。掌习音乐、乐人簿籍。

11 太常卿:
鼓吹署:周礼有鼓人,掌六鼓四金之音。后汉有承华令,典黄门鼓吹,属少府。晋置鼓吹令、丞,属太常。元帝省太乐并鼓吹,哀帝复省鼓吹而存太乐。梁有鼓吹令、丞,又有清商署。北齐鼓吹令、丞及清商部并属太常。隋有鼓吹、清商二令、丞,至炀帝,罢清商署。大唐鼓吹署令、丞各一人,所掌颇与太乐同。

12 太常卿:
太医署:周官有医师上士、下士,掌医之政令。秦、两汉有太医令、丞,亦主医药,属少府。后汉又有药丞,有医工长。魏因之。晋铜印墨绶,进贤一梁冠,绛朝服,而属宗正;过江省宗正,而属门下省。宋、齐隶侍中,梁、陈因之。后魏有太医博士、助教。北齐又曰太医令、丞。后周太医下大夫。隋太医署令二人。大唐因之。主医药,凡领医、针灸、按摩、祝禁,各有博士。武德中,关中多骨蒸病,得之必死,递相染此。许胤宗每疗皆愈。或谓曰:“何不著书以贻将来?”答曰:“医乃意也,在人思虑。有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古之名手,唯是别脉然后识。病之于药,有正相当者,唯须单用一味,直攻彼病,立即可愈。今人不能别脉,莫识病源,以情意度,多用药味。譬之于猎,不知兔处,多发人马,空广遮围,或冀一人偶然逢也。如此疗病,不亦疏乎!既不可言,故无著述。”甄权,贞观中百馀岁,撰脉经、针方、明堂人形图。其弟立言,亦达医术,撰本草音义七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

13 太常卿:
太卜署:殷官太卜为六太。周官太卜掌三兆之法。秦汉有太卜令,后汉并于太史,自后无闻。后魏有太卜博士。北齐有太卜局丞。后周有太卜大夫、小卜上士、龟占中士。隋曰太卜,令、丞二人。大唐因之。

14 太常卿:
廪牺署:周礼有牧人,掌牧六牲,以供祭祀。秦汉内史左冯翊属官有廪牺令、丞,并掌牺牲雁鹜,后属大司农。后汉河南尹属官有廪牺丞。魏、晋、宋、齐、梁、陈、后魏、北齐、隋皆有之。大唐令、丞各一人,掌牺牲、粢盛之事。

15 太常卿:
汾祠署、齐太公庙署,并有令、丞各一人,大唐开元中置。

URN: ctp:n55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