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子庶子: |
|
| 太子庶子: |
古者,天子有庶子之官,职诸侯卿大夫之庶子,掌其戒令与其教理,有大事则帅国子而致于太子,唯所用之。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员。汉因之,有庶子,员五人。史丹、王商、欧阳地馀并为中庶子。后汉员五人,职如侍中,而庶子无员,职如三署中郎。凡庶子主宫中并诸吏之适子及支庶版籍。魏因之。在吴为亲近之官。晋中庶子、庶子各四员,职比侍中、散骑常侍及中书监令,皆以俊茂者为之,或以郡守参选。若释奠,中庶子扶左,庶子扶右。宋与晋同。武冠,平巾帻,绛朝服。元嘉初,诏二率、中庶子随太子入直上宫。十四年,又诏还直东宫。至齐,其庶子用人卑杂。梁天监七年诏革选。其年,以太子中舍人、司徒从事中郎为之。凡中庶子四人,以功高者一人为祭酒,行则负玺,前后部护驾,与功高中舍人一人共掌其坊之禁令。庶子四人,掌侍从左右,献纳得失,功高者一人与功高舍人一人共掌其坊之禁令。冠服并同前代。陈因梁制。后魏亦有中庶子、庶子官。北齐门下坊,中庶子四人领之;典书坊,庶子四人领之。隋分为左右庶子各二人,分统门下、典书二坊事。大唐亦各二人,分掌左右春坊事。龙朔二年,改左右庶子为左右中护。咸亨初复旧。左拟侍中而右拟中书令。中允、司议郎,司经、洗马、文学、校书、正字,典膳、药藏、内直、典设、宫门等局郎丞,崇文馆,并属左春坊。中舍人、舍人、通事舍人,并属右春坊。其谕德、赞善亦左右分隶焉。 |
| 太子庶子: |
中允:后汉太子官属有之,职在中庶子下,洗马上。汉制,太子五日一朝,其非朝日,即使仆及中允朝,朝请问起居。其后无闻。宋、齐有中舍人,是其职也。大唐贞观初,改太子中舍人为中允,置二员。其后复置中舍人。龙朔二年,又改中允为左赞善大夫。咸亨元年,复为中允,而左赞善仍置焉。中允掌侍从礼仪,驳正启奏,并监药及通判坊局事。若庶子阙,则监封题。职拟黄门侍郎。永徽三年,以皇太子讳忠,改为内允。太子逊位而官复旧。 |
| 太子庶子: |
司议郎:大唐贞观五年,皇太子上表请置史职,用司箴诫,乃于门下坊置太子司议郎四人,精选名士以居之。龙朔中分为左右,以左司议郎替司议郎,以右司议郎替舍人。咸亨初复旧。掌侍从规谏,驳正启奏,并录东宫记注,分判坊事,职拟给事中。 |
| 太子庶子: |
中舍人:晋咸宁初,置中舍人四人,以舍人才学之美者为之,与中庶子共掌文翰,在中庶子下,洗马上。凡奏事文书皆综典之,监和尝药,月检奏直臣名,更直五日,典文疏如中书郎。宋亦四人。齐有一人。梁时功高者一人,与中庶子祭酒共掌其坊之禁令。陈因之。后魏、北齐并有之。隋曰内舍人,四员,属门下坊。炀帝减二人。大唐中舍人二员,掌侍从令书奏疏,通判坊事,拟中书侍郎。永徽三年,以皇太子讳忠,改为内舍人。太子逊位而官复旧。或谓之太子中书舍人。 |
| 太子庶子: |
舍人:秦官也。汉因之,比郎中,选良家子孙。后汉无员,更直宿卫,如三署郎中。凡帝初即位,未有太子,太子官属皆罢,唯舍人不省,属少府。魏因之。晋有十六人,职比散骑中书侍郎,从驾则正直从,次直守。妃出则次直从。宋有四人。齐有一人。梁有十六人,掌文记。陈因梁制。后魏亦有之。北齐典书坊置二十人。隋典书坊有八人。炀帝改为管记舍人,减四员。大唐复为太子舍人,四人,掌侍从表启,宣行令旨,分判坊事。龙朔二年,改为右司议郎,咸亨元年复旧。 |
| 太子庶子: |
通事舍人:齐中庶子属官有通事守舍人,庶子下有内典书通事舍人二人,掌宣传令旨,内外启奏。梁亦有之。视南台御史,多以馀官兼职。陈因之。北齐门下坊有通事舍人八人。至隋亦有之。炀帝改为宣令舍人,八员。大唐复为通事舍人,亦有八员,掌引导辞见,承令劳问。 |
| 太子庶子: |
左右谕德:龙朔三年,初置太子左右谕德各一员,掌侍从赞谕,职比常侍。 |
| 太子庶子: |
左右赞善大夫:龙朔二年初置左赞善大夫,替中允;置右赞善大夫,替中舍人。咸亨元年,中允、舍人复旧,而赞善大夫别自为官,左右各五人,皆掌侍从翊赞,比谏议大夫。 |
| 太子庶子: |
崇文馆学士:魏文帝始置崇文观,以王肃为祭酒。其后无闻。贞观中,置崇贤馆,有学士、直学士员,掌经籍图书,教授诸生,属左春坊。龙朔二年,改司经局为桂坊,管崇贤馆,而罢隶左春坊,兼置文学四员、司直二员。司直正七品上,职为东宫之宪司。府门北向,以象御史台也。其后省桂坊。而崇贤又属左春坊。后沛王贤为皇太子,避其名改为崇文馆,其学士例与弘文馆同。 |
| 太子庶子: |
洗马:秦官,汉亦曰先马。后汉员十六人,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前驱,导威仪也。安帝时,太子谒庙,洗马高山冠。非乘从时,著小冠。魏因之。晋有八人,职如谒者,准秘书郎。进贤一梁冠,黑介帻,绛朝服。掌图籍,释奠讲经则掌其事,馀与后汉同。宋与晋同。齐置一人。梁有典经局,又置八人,掌文翰,尤为清选,皆取甲族有才名者为之,位视通直郎。陈因之。北齐典经坊洗马二人。隋曰司经局,置洗马四人。炀帝减二人。大唐司经局洗马二人。龙朔二年,改洗马为司经大夫。三年,改司经局为桂坊。司经大夫通判坊事,罢隶左春坊。咸亨初复旧,掌侍奉及经史图籍,判局事。 |
| 太子庶子: |
文学:汉时郡及王国并有文学,而东宫无闻。魏武置太子文学,自后并无。至后周建德三年,太子文学十人,后省。龙朔三年,置太子文学四员。属桂坊。桂坊废而属司经。开元中,定制为三员,掌侍奉,分掌四部书,判书功事。 |
| 太子庶子: |
校书:宋孝建中,洗马有校书吏四人,自后无闻。北齐有太子校书。隋太子校书有六人。大唐四人,掌雠校经籍。 |
| 太子庶子: |
正字:隋太子正字二员,炀帝改为正书。大唐复为正字,亦置二人,掌刊正文字。 |
| 太子庶子: |
典膳郎:汉魏以来并有太子食官局。至北齐,门下坊始别置典膳局,有监、丞各二人。隋如北齐之制。大唐典膳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进膳尝食之事,丞贰之。 |
| 太子庶子: |
药藏郎:北齐门下坊领药藏局,有监、丞各二人,侍药四人。隋如北齐之制。大唐药藏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和剂医药之事,丞贰之。 |
| 太子庶子: |
内直郎:齐有太子内直兵局,内直兵史二人。梁有斋内、主玺、主衣、扶侍等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陈因之。北齐门下坊领殿内局,有内直监二人,副监四人。隋如北齐制。大唐内直局有郎二人,丞二人,掌符玺、伞扇、几案、衣服之事,丞贰之。 |
| 太子庶子: |
典设郎:南齐置斋居局斋居库,丞一人。梁斋内局各置有司,以承其事。陈因之。北齐门下坊有斋帅局,有太子斋帅、内阁帅各二人。隋如北齐制。大唐典设局有郎四人,掌凡大祭祀汤沐、洒扫、铺陈之事。 |
| 太子庶子: |
宫门郎:秦有太子门大夫,汉因之,员二人,职比郎将。魏因之。晋太子门大夫准公车令,掌通笺表及宫门禁防。宋因之。梁代视谒者仆射。陈因之。北齐谓之门大夫坊,并统伶官。隋炀帝改门大夫为宫门监。大唐初为宫门大夫。今宫门局有郎二人,丞二人,郎掌东宫殿门管钥及启闭之事,丞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