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都督》 | 电子图书馆 |
1 | 都督: | 总管、节度、团练、都统等使附 |
2 | 都督: | 后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军御史,事竟罢。建安中,魏武为相,始遣大将军督之。而袁绍分沮授所统诸军为三都督。绍以沮授、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魏武征孙权还,又使夏侯敦督二十六军。 |
3 | 都督: | 魏文帝黄初三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又,上军大将军曹真都督中外诸军,假黄钺,则总统外内诸军矣。明帝太和四年,司马宣王征蜀,加号大都督。高贵乡公正元二年,司马文王都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 |
4 | 都督: | 晋受魏禅,则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军事得杀犯军令者。及伐吴之役,以贾充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总统六师。兼给羽葆、鼓吹、缇幢、兵万人、骑二千,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增参军、骑司马各十人,帐下司马二十人,大车、官骑各三十人。太康中,都督知军事,刺史理人,各用人也。惠帝末,乃并任,非要州则单为刺史。庾翼都督征讨诸军事,镇襄阳,绥怀招纳,立客馆,置典宾参军。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导等权重者乃居之。 |
5 | 都督: | 宋氏人臣则无居者,唯江夏王义恭得假黄钺。假黄钺则专戮节将,非人臣常器。又有都督诸州诸军事者,则为常职。旧曰监某州诸军事,文帝即位,改监为都督。 |
6 | 都督: | 后魏有都督中外诸军事。永安以后,近远多事,置京畿大都督,总摄军人,立府置佐。 |
7 | 都督: | 后周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则总管为都督之任矣。又有大都督、帅都督、都督。 |
8 | 都督: | 至隋三都督并以为散官。炀帝改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队正。大唐武德七年,改上大都督为骁骑尉,大都督为飞骑尉,帅都督为云骑尉,都督为武骑尉。按此则都督之名微矣。隋文帝以并、益、荆、扬四州置大总管。并、益、扬三州以亲王临统,唯荆州以韦世康为之,时论以为美。其馀总管府置于诸州,列为上中下三等,加使持节,炀帝悉罢之。 |
9 | 都督: | 大唐诸州复有总管,亦加号使持节。刺史加号持节。武德元年,诸州总管亦加号使持节。五年,以洺、荆、并、幽、交五州为大总管府。七年,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总管府为都督府。旧洺州已置都督府,武德四年废府,置大行台。复有行军大总管者,盖有征伐则置于所征之道,以督军事。自武德以来,亦有元帅之号。太宗为秦王,加西讨元帅。中宗为周王,为洮河道元帅。睿宗为相王,为并州道行军元帅。安禄山反后,天宝十五载,哥舒翰为诸道兵马元帅。其后李光弼、郭子仪复为副元帅。李峘、李若幽、李勉又为兵马都统。盖从其宜也。太极初,以并、益、荆、扬为四大都督府。开元十七年,加潞州为五焉。其馀都督定为上中下等。上都督府五,中都督府十三,下都督府十六。前后制置,改易不恒,难可备叙。凡大都督府,置大都督一人,掌所管都督诸州城隍、兵马、甲仗、食粮、镇戍等。亲王为之,多遥领。其任亦多为赠官。长史居府以总其事。各有长史、司马、录事、功曹以下官属,但员数多少与诸州府有差,其职事不异,具郡佐篇。分天下州县制为诸道,每道置使,治于所部。即采访、防御等使也。其边方有寇戎之地,则加以旌节,谓之节度使。自景云二年四月,始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其后诸道因同此号,得以军事专杀。行则建节,府树六纛,外任之重莫比焉。本皆兼支度、营田使,开元九年十一月敕,其河东、河北不须别置,并令节度使兼充。有副使一人,副贰使。行军司马一人,申习法令,自汉魏至隋,总戎出征,则刺史、都督、将军等官置长史、司马、诸曹参军,为之寮佐,按官置司。大唐本制,大总管乃前代专征之任,其寮佐亦多同之。自后改为节度大使,置副使、判官以为寮佐,如前代长史以下之任。然长史、司马及诸曹是曰官名,副大使、副使、判官乃为使职。有所改易,合随府主。置大使则有副使以下,今若改名,使府不合设官充其寮吏。盖因授任者莫详其源,既有副使,又置司马,参杂重设,遂为其例。况不标于甲令,固须区别著定恒规也。判官二人,分判仓、兵、骑、胄四曹事,副使及行军司马通署。掌书记一人,掌表奏书檄。齐书曰:“宋江夏王义恭取丘巨源为掌书记。”参谋无员,或一人,或二人,参议谋画。随军四人。分使出入。开元中,凡八节度使,碛西、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幽州、剑南、岭南,此八节度也。后更增加,兼改名号。盖古之持节都督江左四中郎将,近代行军总管之任。凡将帅出行,兵满万人以上,则置长史,司马,仓、兵等曹参军。若万人以下,员数递减。自至德以来,天下多难,诸道皆聚兵,增节度使为二十馀道。其非节度使者,谓之防御使,以采访使并领之。采访理州县,防御理军事。初节度与采访各置一人,天宝中始一人兼领之。代宗为广平王时,充天下兵马元帅,亲总师旅,克定祸乱。以大臣宿将郭子仪、李光弼等随其方面以为副,谓之副元帅,以督诸道事。及皇帝践祚,以雍王为之。王升储宫而元帅阙。乾元中,又置都统使,监总管诸道,或领三道,或领五道,皆古方岳牧伯之任也。上元末,省都统,后又改防御使为都团练守捉使,皆主兵事,而无旌节,寮属亦减。有副使一人掌贰使事,判官二人分判军事。自永泰以来,都团练使稍有加置参谋者。若朝觐则置留后,择其人而任之。宋武帝起义讨桓玄,既平京口,向建业,以孟昶为长史,总摄后事。及讨司马休之,伐荆州,以中军将军刘道邻监留府事,皆留后之任也。自后无代无之,不复遍举。 |
URN: ctp:n55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