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肆覲東后

《肆覲東后》

電子圖書館
1 肆覲東后:
望秩之明日,肆覲東后。於告至之前,刺史縣令皆先奉見如常。將作先於行宮之南為壝宮,方三百步,面一門,為壇於壝內,三分壝,二在南,壇方九丈六尺,高四尺,四出陛。南面兩陛,餘三面各一陛。

2 肆覲東后:
前二日,太樂令設宮懸之樂於壇南,如殿庭之儀。

3 肆覲東后:
前一日,尚舍鋪御座於壇上近北,南向。又設解劍席於南陛之西南。守宮於門外量設百官次,文東武西,以北為上。東方刺史縣令次於文官之南,蕃客次於武官之南。所司陳輦輅於壇南如常。 典儀設群官版位:文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壇東南,每等異位,重行西面,以北為上;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壇西南,當文官,每等異位,重行東面,以北為上;東方刺史縣令於壇南三分庭一在南,每等異位,重行北面,以西為上;若有蕃客則位於刺史之西,每國異位,重行北面,以東為上。設典儀位於南陛之東,贊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 奉禮設門外位:文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門東,每等異位,重行西面;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於門西,每等異位,重行東面:俱以北為上。設東方刺史縣令位於文官之南,每等異位,重行西面,以北為上。蕃客位於武官之南,每國異位,重行東面,以北為上。

4 肆覲東后:
其日未明三刻,諸衛各以其方器服量設牙旗於壝外四面。

5 肆覲東后:
未明一刻,諸衛各勒所部,列黃麾大仗屯門及鈒戟陳於壝內,如殿庭之儀。群官及刺史以下各集就次,服其朝服。蕃客集次,各服其國服。

6 肆覲東后:
侍中版奏:「請中嚴。」近仗陳於行宮門外,諸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符寶郎奉寶,俱詣行宮門外奉迎。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主客、戶部贊群官客使俱出次,通事舍人各引就門外位。刺史縣令俱執贄,通事舍人引就門外位。贄各以其土所有。錦綺、繒布、葛越之屬,俱五兩為一束而執之,仍飾以黃帊。其餘當土常貢之物並盛以篚,其屬執之,列於縣令位後。通事舍人引文武官一品以下九品以上先入就位。

7 肆覲東后: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將出,仗動,太樂令令撞黃鐘之鐘,右五鐘皆應,協律郎舉麾,工鼓柷,奏太和之樂。皇帝服袞冕,乘輿以出,曲直華蓋警蹕侍衛如常儀。皇帝入自北壝門,由北陛升壇即御座,樂止。腰輿退,其羽儀華蓋仍侍於御側。

8 肆覲東后:
通事舍人引東方刺史以下入就位,鴻臚引蕃客次入就位。初刺史入壝門,懸下舉麾,舒和之樂作,至位立定,樂止。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執贄者俱跪奠贄,興,在位者皆再拜訖,跪取贄,興。凡拜奠贄皆如之。侍中前承制,降詣刺史東北,西面立,稱有制。蕃客則舍人承旨宣飭。刺史以下皆再拜。宣制訖,又再拜。戶部引諸州貢物兩行各入於刺史位前,東西陳之。龜為前列,金次之,丹漆絲纊,四海九州美物,重行量陳於後訖,執物者各退立於東西廂文武前側立。

9 肆覲東后:
通事舍人引刺史為首者一人執贄詣解劍席,跪,解劍脫舄,執贄興。舍人接引升壇詣御座前,北面跪奏稱:「具官臣姓名等,敢獻壤奠。」遂奠贄,俛伏,興。又舍人跪舉以東授所司。舍人引刺史降詣解劍席,跪,佩劍納舄,興。通事舍人引復北面位。初為首者奠贄,通事舍人引在庭者以次奠贄於位前訖,各俛伏,興。引退復位訖,刺史以下俱再拜。

10 肆覲東后:
戶部尚書進詣階間,北面跪奏稱:「戶部尚書臣某言,諸州貢物,請付所司。」俛伏,興。侍中前承詔,退稱:「制曰可。」尚書退復位。所司受贄,其執貢物人各進執物,所司引退,俱出東門。

11 肆覲東后:
初刺史將朝,中書侍郎以諸州鎮表方別為一案,俟於西門外,給事中以祥瑞案俟於東門外,俱令史絳公服對舉案,侍郎、給事中俱就侍臣班。初刺史將入門,中書侍郎降,引表案入,詣西階下,東面立;給事中降,引祥瑞案詣東階下,西面立。刺史將升奠,中書令、黃門侍郎俱降立於階下。刺史執贄升階,中書令、黃門侍郎各執所奏之文以次升。初戶部尚書奏退復位訖,中書令前跪奏諸方表訖,黃門侍郎又進跪奏祥瑞,各還侍位,侍郎與給事中引案退。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文武群官、刺史以下及諸國蕃客俱再拜。訖,通事舍人以次引北面位者出就門外位。

12 肆覲東后:
侍中前奏稱:「侍中臣某言,禮畢。」俛伏,興,還侍位。皇帝興,太樂令令撞蕤賓之鐘,左五鐘皆應,太和之樂作,皇帝乘輿降自北陛,警蹕侍衛如來儀,入行宮,樂止。通事舍人引東西面位者以次出。設會如正會之儀。

URN: ctp:n558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