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薦玉幣

《薦玉幣》

電子圖書館
1 薦玉幣:
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帥其屬以玉幣及玉冊置於山上圜臺壇上坫所,禮神之玉蒼璧,幣以蒼,配座之幣亦如之。又以玉匱、金匱、金繩、金泥盛於篚,置於石侠之側。良醞令帥其屬各入實樽罍玉幣。凡六樽之次,太樽為上,實以汎齊;著樽次之,實以醴齊;犧樽次之,實以盎齊;象樽次之,實以醍齊;壺樽次之,實以沈齊;山罍為下,實以三酒。配帝,著樽為上,實以汎齊;犧樽次之,實以醴齊;象樽次之,實以盎齊;山罍為下,實以清酒。其玄酒各實於五齊之上樽。禮神之玉,昊天上帝以蒼璧。昊天上帝及配帝之幣以蒼。禪,祭日未明三刻以下實樽至饌幔內,與夏至北郊同也。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各設於饌幔內。

2 薦玉幣: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以下入行掃除如常儀。禪禮,自未明二刻下至掃除訖就位,與夏至方丘同。駕將至,謁者、贊引各引祀官,通事舍人分引從祀群官、諸方客使俱就門外位。自鑾輿至大次以下至進熟,與方丘同。

3 薦玉幣:
未明一刻,謁者、贊引各引文武五品以上從祀之官皆就圜臺南立。謁者引司空入行掃除訖,出復位。

4 薦玉幣:
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大裘而冕,出次,華蓋侍衛如常儀。侍中負寶陪從如式。博士引太常卿,太常卿引皇帝,凡太常卿前導,皆博士先引。入自東門。殿中監進大珪,尚衣奉御又以鎮珪授殿中監,殿中監受進皇帝。皇帝搢大珪,執鎮珪繅籍,華蓋仗衛停於門外,近侍者從入如常,謁者引禮部尚書、太常少卿陪從如常。大珪如搢不便,請先定近侍承奉之。皇帝至版位,北面立。每立定,太常卿與博士退立於左。謁者、贊引各引祀官次入就位。立定,太常卿前奏:「請再拜。」退復位。皇帝再拜。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5 薦玉幣:
太常卿前奏:「有司謹具,請行事。」退復位。正座、配座太祝取玉幣於篚,各立於樽所。太常卿引皇帝詣壇,升自南陛,侍中、中書令以下及左右侍衛量人從升。以下皆如之。皇帝升壇北向立。太祝加玉於幣以授侍中,侍中奉玉幣東向進皇帝,皇帝搢鎮珪,受玉幣。凡受物皆搢鎮珪,奠訖,執鎮珪,俛伏,興。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大呂之均。太常卿引皇帝進,北面跪奠於昊天上帝神座,禪則皇地祇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立於西方,東向。又太祝以幣授侍中,侍中奉幣北向進,皇帝受幣,太常卿引皇帝進,東面跪奠於高祖神堯皇帝神座,俛伏,興。太常卿引皇帝少退,東向再拜訖,登歌止。太常卿引皇帝,樂作,皇帝降自南陛,還版位西向立,樂止。太祝還樽所。

6 薦玉幣:
山下封祀壇其日,自山下五步立一人,直至下壇,遞呼萬歲以為節候。

7 薦玉幣:
祀日未明三刻,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帥其屬以五帝及日月中官外官以下之玉幣,各置於坫所。五帝之玉以四珪有邸,日月以珪璧。幣各依方色。良醞令帥其屬各入實樽罍玉幣。五帝俱以太樽,皆實以汎齊;日月之樽,實以醴齊;其內官之象樽,實以醍齊;中官之壺樽,實以沈齊;外官之概樽,實以清酒;眾星之散樽,實以昔酒。其玄酒各實於五齊之上樽。禮神之玉,青帝以青珪,赤帝以赤璋,黃帝以黃琮,白帝以騶虞,黑帝以玄璜,日月珪邸。五帝日月以下,幣皆從方色。太官令帥進饌者實諸籩豆簋簠,各設於饌幔內。

8 薦玉幣:
未明二刻。奉禮帥贊者先入就位。贊引引御史以下入行掃除如常儀。

9 薦玉幣:
未明一刻,謁者、贊引各引祀官皆就位。太樂令帥工人、二舞次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內,武舞立於懸南道西。謁者引司空入行掃除訖,出復位。

10 薦玉幣:
於皇帝奠玉幣也,封祀壇謁者、贊引各引祀官入就位,立定,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其先拜者不拜。協律郎跪,俛伏,興,舉麾,鼓柷,奏元和之樂,乃以圜鍾之宮,黃鍾為角,太蔟為徵,姑洗為羽,圜鍾三奏,黃鍾、太蔟、姑洗各一奏之。舞文舞之舞,樂舞六成,偃麾,戛敔,樂止。奉禮曰:「眾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謁者七人各引獻官及諸太祝奉玉幣各進奠於神座如常儀。將進奠,登歌作肅和之樂,以大呂之均,餘星座幣亦如之。進奠訖,各還本位。

11 薦玉幣:
初群官拜訖,夜明以上祝史各奉毛血之豆,立於門外;登歌止,祝史奉毛血各由其陛升壇,以毛血各致其座,諸太祝俱迎受,各奠於神座前,諸太祝與祝史退立於樽所。

URN: ctp:n558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