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Sui-Tang -> 通典 -> 邊防十六 -> 鹽漠念 -> 6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竊唯突厥、吐蕃、契丹等往因入貢,並叨殊獎,或執戟丹墀,冊名戎秩,或曳裾庠序,高步學門,服胡氈裘,語兼中夏,明習漢法,睹衣冠之儀,目覿朝章,知經國之要,窺成敗於圖史,察安危於古今,識邊塞之盈虛,知山川之險易。或委以經略之功,令其展效;或矜其首丘之志,放使歸蕃。於國家雖有冠帶之名,在夷狄廣其縱橫之智。雖則慕化之美,苟悅於當時;而狼子孤恩,旋生於過後。及歸部落,鮮不稱兵。邊鄙罹災,實由於此。故老子云『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在於齊人,猶不可以示之,況於夷狄乎!
《說苑·君道》: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借人。 《韓詩外傳·卷七》: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莊子·胠篋》: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經》: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河上公章句·微明》: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韓非子·喻老》: 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韓非子·喻老》: 魚不可脫於深淵。 《韓非子·內儲說上》: 利器也。君固握之,不可以示人。 《韓非子·內儲說下》: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淮南子·道應訓》: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越絕書·外傳計倪》: 利器不可示人。 《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列傳》: 魚不可脫於淵, 《後漢書·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馬王堆·老子甲道經》: 魚不脫於瀟,邦利器不可以視人。 《馬王堆·老子乙道經》: 魚不可說於淵,國利器不可以示人。 《抱朴子·用刑》: 巨魚不可脫淵也。 《通典·甘言厚幣乘懈襲之》: 魚不可脫於泉, 《通典·峻酷》: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通典·鹽漠念》: 『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太平御覽·掩襲下》: 魚不可脫于泉, 《太平御覽·魚上》: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