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清水》

电子图书馆
1 清水:
清水出河内修武县之北黑山,

2 清水:
黑山在县北白鹿山东,清水所出也。上承诸陂散泉,积以成川。南流西南屈,瀑布乘岩,悬河注壑二十馀丈,雷赴之声,震动山谷。左右石壁层深,兽迹不交,隍中散水雾合,视不见底。南峰北岭,多结禅栖之士;东岩西谷,又是刹灵之图。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远,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更为胜处也。其水历涧飞流,清泠洞观,谓之清水矣。溪曰瑶溪,又曰瑶涧。清水又南,与小瑶水合,水近出西北穷溪,东南流注清水,清水又东南流,吴泽陂水注之,水上承吴陂于修武县故城西北。修武,故甯也,亦曰南阳矣。马季长曰:晋地自朝歌以北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故应劭《地理风俗记》云:河内,殷国也,周名之为南阳。又曰:晋始启南阳。今南阳城是也。秦始皇改曰修武。徐广、王隐竝言始皇改。瓒注《汉书》云:按《韩非书》,秦昭王越赵长平,西伐修武。时秦未兼天下,修武之名久矣。馀按《韩诗外传》言,武王伐纣,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矣。魏献子田大陆还,卒于甯是也。汉高帝八年,封都尉魏遫为侯国。亦曰大修武,有小,故称大。小修武在东,汉祖与滕公济自玉门津,而宿小修武者也。大陆即吴泽矣。

3 清水:
《魏土地记》曰:修武城西北二十里有吴泽水。陂南北二十许里,东西三十里,西则长明沟入焉。水有二源,北水上承河内野王县东北界沟,分枝津为长明沟。东迳雍城南,寒泉水注之,水出雍城西北,泉流南注,迳雍城西。《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王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雍,文之昭也。京相璠曰:今河内山阳西有故雍城。又东南注长明沟,沟水又东迳射犬城北,汉大司马张扬为将杨丑所害,眭固杀丑屯此,欲北合袁绍。

4 清水:
《典略》曰:眭固字白菟,或戒固曰:将军字菟,而此邑名犬,菟见犬,其势必惊,宜急去。固不从。汉建安四年,魏太祖斩之于此。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守之。沇州叛,太祖曰:惟种不弃孤。及走,太祖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汝置也。射犬平,禽之。公曰:惟其才也,释而用之。长明沟水东入石涧,东流,蔡沟水入焉。水上承州县北,白马沟东分,谓之蔡沟。东会长明沟水,又东迳修武县之吴亭北,东入吴陂。次北有苟泉水入焉,水出山阳县故修武城西南,同源分派,裂为二水。南为苟泉,北则吴渎,二渎双导,俱东入陂。山阳县东北二十五里有陆真阜,南有皇母、马鸣二泉,东南合注于吴陂也。次陆真阜之东北,得覆釜堆,堆南有三泉,相去四五里,参差次合,南注于陂。泉在浊鹿城西,建安二十五年,魏封汉献帝为山阳公,浊鹿城,即是公所居也。陂水之北际泽,侧有隤城,《春秋·隐公十一年》,王以司寇苏忿生之田,攒茅、隤十二邑与郑者也。京相璠曰:河内修武县北有故隤城,实中。今世俗谓之皮垣,方四百步,实中,高八丈。际陂,北隔水一十五里,俗所谓兰丘也,方二百步。西十里又有一丘际山,世谓之勑丘,方五百步,形状相类,疑即古攒茅也。杜预曰:二邑在修武县北,所未详也。又东,长泉水注之,源出白鹿山东南,伏流迳十三里,重源浚发于邓城西北,世亦谓之重泉水也。又迳七贤祠东,左右筠篁列植,冬夏不变贞萋。魏步兵校尉陈留阮籍,中散大夫谯国嵇康,晋司徒河内山涛,司徒琅邪王戎,黄门郎河内向秀,建威参军沛国刘伶,始平太守阮咸等,同居山阳,结自得之游,时人号之为竹林七贤。向子期所谓山阳旧居也,后人立庙于其处,庙南又有一泉,东南流注于长泉水。郭缘生《述征记》所云,白鹿山东南二十五里,有嵇公故居,以居时有遗竹焉,盖谓此也。其水又南迳邓城东,名之为邓渎,又谓之为白屋水也。昔司马懿征公孙渊,还达白屋,即于此也。其水又东南流迳隤城北,又东南历泽注于陂。陂水东流,谓之八光沟,而东流注于清水,谓之长清河。而东周永丰坞,有丁公泉发于焦泉之右。次东得焦泉,泉发于天门之左,天井固右。天门山石自空,状若门焉,广三丈,高两匹,深丈馀,更无所出,世谓之天门也。东五百馀步,中有石穴西向,裁得容人,东南入,径至天井,直上三匹有馀,扳蹑而升,至上平,东西二百步,南北七百步,四面险絶,无由升陟矣。上有比丘释僧训精舍。寺有十馀僧,给养难周,多出下平,有志者居之。寺左右杂树疎颁。有一石泉,方丈馀,清水湛然,常无增减,山居者资以给饮。北有石室二口,旧是隐者念一之所,今无人矣。泉发于北阜,南流成溪,世谓之焦泉也。次东得鱼鲍泉,次东得张波泉,次东得三渊泉,梗河参连,女宿相属,是四川在重门城西竝单川南注也。重门城,昔齐王芳为司马师废之。宫于此,即《魏志》所谓送齐王于河内重门者也。城在共县故城西北二十里,城南有安阳陂,次东又得卓水陂,次东有百门陂,陂方五百步,在共县故城西。汉高帝八年,封卢罢师为共侯,即共和之故国也。共伯既归帝政,逍遥于共山之上。山在国北,所谓共北山也。仙者孙登之所处,袁彦伯《竹林七贤传》:嵇叔夜尝采药山泽,遇之于山,冬以被发自覆,夏则编草为裳,弹一弦琴,而五声和。其水三川南合,谓之清川。又南迳凡城东。

5 清水:
司马彪、袁山松《郡国志》曰:共县有凡亭,周凡伯国。《春秋·隐公七年》,《经》书王使凡伯来聘是也。杜预曰:汲郡共县东南有凡城。今在西南。其水又西南与前四水总为一渎,又谓之陶水,南流注于清水。清水又东周新丰坞,又东注也。

6 清水:
东北过获嘉县北,

7 清水:
《汉书》称越相吕嘉反,武帝元鼎六年,巡行于汲郡新中乡,得吕嘉首,因以为获嘉县。后汉封侍中冯石为侯国。县故城西有汉桂阳太守赵越墓,冢北有碑。越字彦善,县人也。累迁桂阳郡、五官将、尚书仆射,遭忧服阕,守河南尹,建宁中卒。碑东又有一碑,碑北有石柱、石牛、羊、虎俱碎,沦毁莫记。清水又东周新乐城,城在获嘉县故城东北,即汲之新中乡也。

8 清水:
又东过汲县北,

9 清水:
县,故汲郡治,晋太康中立。城西北有石夹水,飞湍浚急,人亦谓之磻溪,言太公尝钓于此也。城东门北侧有太公庙,庙前有碑,碑云:太公望者,河内汲人也。县民故会稽太守杜宣白令崔瑗曰:太公本生于汲,旧居犹存。君与高、国同宗太公,载在《经》《传》,今临此国,宜正其位,以明尊祖之义。于是国老王喜,廷掾郑笃,功曹邠勤等咸曰:宜之。遂立坛祀,为之位主。城北三十里,有太公泉,泉上又有太公庙,庙侧高林秀木,翘楚竞茂。相传云:太公之故居也。晋太康中,范阳卢无忌为汲令,立碑于其上。太公避纣之乱,屠隐市朝,遯钓鱼水,何必渭滨,然后磻溪,苟惬神心,曲渚则可,磻溪之名,斯无嫌矣。清水又东迳故石梁下,梁跨水上,桥石崩褫,馀基尚存。清水又东与仓水合,水出西北方山,山西有仓谷,谷有仓玉、珉石,故名焉。其水东南流,潜行地下,又东南复出,俗谓之雹水,东南历坶野。自朝歌以南,南暨清水,土地平衍,据臯跨泽,悉坶野矣。

10 清水:
《郡国志》曰:朝歌县南有牧野。

11 清水:
《竹书纪年》曰: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诗》所谓坶野洋洋,檀车煌煌者也。有殷大夫比干冢,前有石铭,题隶云:殷大夫比干之墓。所记惟此,今已中折,不知谁所志也。太和中,高祖孝文皇帝南巡,亲幸其坟而加吊焉。刊石树碑,列于墓隧矣。雹水又东南入于清水。清水又东南迳合城南,故三会亭也,以淇、清合河,故受名焉。清水又屈而南迳凤皇台东北南注也。

12 清水:
又东入于河。

13 清水:
谓之清口,即淇河口也,盖互受其名耳。

14 清水:
《地理志》曰:清河水出内黄县南。无清水可来,所有者惟锺是水耳。盖河徙南注,清水渎移,汇流迳絶,馀目尚存。故东川有清河之称,相嗣不断。曹公开白沟,遏水北注,方复故渎矣。

URN: ctp:n568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