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穀水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孫暢之嘗見青州刺史傅弘仁說臨淄人發古冢得銅棺前和外隱起為隸字言齊太公六世孫胡公之棺也" 符合次數:1.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

穀水

電子圖書館
58 穀水:
《學記》曰:古者,家有塾,黨有庠,遂有序,國有學。亦有虞氏之上庠、下庠,夏后氏之東序、西序,殷人之左學、左學,周人之東膠、虞庠。《王制》云:養國老于上庠,養庶老于下庠,故有太學、小學,教國之子弟焉,謂之國子。漢魏以來,置太學于國子堂。東漢靈帝光和六年,刻石鏤碑載《五經》,立于太學講堂前,悉在東側。蔡邕以熹平四年,與五官中郎將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自書丹于碑,使工鐫刻,立于太學門外。于是後儒晚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筆寫者,車乘日千餘輛,填塞街陌矣。今碑上悉銘刻蔡邕等名。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隸《三字石經》。古文出于黃帝之世,倉頡本鳥跡為字,取其孳乳相生,故文字有六義焉。自秦用篆書,焚燒先典,古文絶矣。魯恭王得孔子宅書,不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蓋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耳。言大篆出于周宣之時,史籀創著。平王東遷,文字乖錯,秦之李斯及胡母敬,又改籀書,謂之小篆,故有大篆、小篆焉。然許氏《字說》專釋于篆,而不本古文,言古隸之書起于秦代,而篆字文繁,無會劇務。故用隸人之省,謂之隸書。或云即程邈于雲陽增損者,是言隸者,篆捷也。孫暢之嘗見青州刺史傅弘仁說臨淄人發古冢,得銅棺,前和外隱起為隸字,言齊太公六世孫胡公之棺也。惟三字是古,餘同今書,證知隸自出古,非始于秦。魏初,傳古文出邯鄲淳,《石經》古文,轉失淳法,樹之于堂西,石長八尺,廣四尺,列石于其下,碑石四十八枚,廣三十丈。魏明帝又刊《典論》六碑,附于其次。陸機言:《太學贊》別一碑,在講堂西,下列《石龜碑》,載蔡邕、韓說、堂谿典等名。《太學弟子贊》復一碑,在外門中。今二碑竝無。《石經》東有一碑,是漢順帝陽嘉元年立,碑文云:建武二十七年造太學,年積毀壞。永建六年九月,詔書脩太學,刻石記年,用作工徒十一萬二千人,陽嘉元年八月作畢。碑南面刻頌,表裏鏤字,猶存不破。《漢石經》北有晉《辟雝雍行禮碑》,是太始二年立。其碑中折,但世代不同,物不停故,《石經》淪缺,存半毀幾,駕言永久,諒用憮焉。考古有三雍之文,今靈臺太學,竝無辟雝處。晉永嘉中,王彌、劉曜入洛,焚毀二學,尚髣髴前基矣。穀水于城東南隅枝分北注,逕青陽門東,故清明門也,亦曰稅門,亦曰芒門。又北逕東陽門東,故中東門也。又北逕故太倉西,《洛陽地記》曰:大城東有太倉,倉下運船常有千計。即是處也。又北入洛陽溝。穀水又東,左迆為池。又東,右出為方湖,東西百九十步,南北七十步,故水衡署之所在也。穀水又東南轉屈而東注,謂之阮曲,云阮嗣宗之故居也。穀水又東注鴻池陂,《百官志》曰:鴻池,池名也,在洛陽東二十里,丞一人,二百石。池東西千步,南北千一百步,四周有塘池,中又有東西橫塘,水溜徑通,故李尤《鴻池陂銘》曰:鴻澤之陂,聖王所規,開源東注,出自城池也。其水又東,左合七里澗,《晉後畧》曰:成都王穎使吳人陸機為前鋒都督,伐京師,輕進,為洛軍所乘,大敗于鹿苑,人相登躡,死于塹中及七里澗,澗為之滿,即是澗也。澗有石梁,即旅人橋也。昔孫登不欲久居洛陽,知楊氏榮不保終,思欲遁跡林鄉,隱淪妄死,楊駿埋之于此橋之東,駿後尋亡矣。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