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沂水》

電子圖書館
1 沂水:
沂水出泰山蓋縣艾山,

2 沂水:
鄭玄云:出沂山,亦或云臨樂山。水有二源:南源所導,世謂之柞泉;北水所發,俗謂之魚窮泉。俱東南流合成一川,右會洛預水,水出洛預山,東北流注之。沂水東南流,左合桑預水,水北出桑預山,東注于沂水。沂水又東南,螳螂水入焉。水出魯山,東南流,右注沂水。沂水又東逕蓋縣故城南,東會連綿之水,水發連綿山,南流逕蓋城東而南入沂。沂水又東逕浮來之山,《春秋經》書:公及莒人盟于浮來者也。即公來山也。在邳鄉西,故號曰邳來之間也。浮來之水注之,其水左控三川,右會甘水而注于沂。沂水又南逕爆山西,山有二峰,相去一里,雙巒齊秀,圓峙若一。沂水又東南逕東莞縣故城西,與小沂水合。孟康曰:縣,故鄆邑,今鄆亭是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陽共王子吉為東莞侯。魏文帝黃初中立為東莞郡。《東燕録》謂之團城。劉武帝北伐廣固,登之以望王難。魏南青州治。

3 沂水:
《左氏傳》曰:莒、魯爭鄆,為日久矣。今城北鄆亭是也。京相璠曰:琅邪姑幕縣南四十里員亭,故魯鄆邑,世變其字,非也。《郡國志》:東莞有鄆亭。今在團城東北四十里,猶謂之故東莞城矣。小沂水出黃孤山,西南流逕其城北,西南注于沂。沂水又南與閭山水合,水出閭山,東南流,右佩二水,總歸于沂。沂水南逕東安縣故城東,而南合時密水,水出時密山,春秋時莒地。《左傳》:莒人歸共仲于魯,及密而死是也。時密水東流,逕東安城南,漢封魯孝王子强為東安侯。密水又東南流入沂。沂水又南,桑泉水北出五女山,東南流,巨圍水注之,水出巨圍之山,東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東南,堂阜水入焉。其水導源堂阜,《春秋·莊公九年》,管仲請囚,鮑叔受之,及堂阜而稅之。杜預曰:東莞蒙陰縣西北有夷吾亭者是也。堂阜水又東南注桑泉水,桑泉水又東南逕蒙陰縣故城北,王莽之蒙恩也。又東南與㟬崮水合,水有二源雙會,東導一川,俗謂之汶水也。東逕蒙陰縣注桑泉水。又東南,盧川水注之,水出鹿嶺山,東南流,左則二川臻湊,右則諸葛泉源。斯奔亂流,逕城陽之盧縣,故蓋縣之盧上里也。漢武帝元朔二年,封城陽共王子劉豨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著善矣。又東南注于桑泉水。桑泉水又東南,右合蒙陰水,水出蒙山之陰,東北流,昔琅邪承宮,避亂此山,立性好仁,不與物競,人有認其黍者,捨之而去。其水又東北流入于沂。沂水又南逕陽都縣故城東,縣,故陽國也。齊同盟,齊利其地而遷之者也。漢高帝六年,封將軍丁復為侯國。沂水又南與蒙山水合,水出蒙山之陰,東流逕陽都縣南,東注沂水。沂水又左合溫水,水上承溫泉陂,而西南入于沂水者也。

4 沂水:
南過琅邪臨沂縣東,又南過開陽縣東,

5 沂水:
沂水南逕中丘城西,《春秋·隱公七年》,夏,城中丘。

6 沂水:
《左傳》曰:書不時也。沂水又南逕臨沂縣故城東,《郡國志》曰:琅邪有臨沂縣,故屬東海郡,有治水注之,水出泰山南武陽縣之冠石山。

7 沂水:
《地理志》曰:冠石山,治水所出。

8 沂水:
應劭《地理風俗記》曰:武水出焉。蓋水異名也。東流逕蒙山下,有祠。治水又東南逕顓臾城北,《郡國志》曰:縣有顓臾城。季氏將伐之,孔子曰: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社稷之臣,何以伐之為?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便,近于費者也。治水又東南流,逕費縣故城南,《地理志》:東海之屬縣也,為魯季孫之邑。子路將墮之,公山弗擾師襲魯,弗克,後季氏為陽虎所執,弗擾以費畔,即是邑也。漢高帝六年,封陳賀為侯國。王莽更名之曰順從也。許慎《說文》云:沂水出東海費縣東,西入泗,從水,斤聲。呂忱《字林》亦言是矣。斯水東南所注者,沂水在西,不得言東南趣也,皆為謬矣。故世俗謂此水為小沂水。治水又東南逕祊城南。《春秋·隱公八年》,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使宛歸泰山之祊而易許田。

9 沂水:
杜預《釋地》曰:祊,鄭祀泰山之邑也,在琅邪費縣東南。治水又東南流注于沂。沂水又南逕開陽縣故城東,縣,故鄅國也。《春秋左傳·昭公十八年》,邾人襲鄅,盡俘以歸,鄅子曰:余無歸矣。從孥于邾是也。後更名開陽矣。《春秋·哀公三年》,《經》書: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啟陽者是矣。縣,故琅邪郡治也。

10 沂水:
又東過襄賁縣東,屈從縣南西流,又屈南過郯縣西,

11 沂水:
《魯連子》稱,陸子謂齊湣王曰:魯費之衆,臣甲舍于襄賁者也。王莽更名章信也。郯,故國也,少昊之後。《春秋·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魯,公與之宴,昭子叔孫婼問曰:少昊,鳥名官,何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矣。黃帝、炎帝以雲火紀官,太皥以龍紀,少皥瑞鳳鳥,統歷鳥官之司,議政斯在,孔子從而學焉。既而告人曰:天子失官,學在四夷者也。《竹書紀年》晉烈公四年,越子朱句滅郯,以郯子鴣歸。縣,故舊魯也,東海郡治,秦始皇以為郯郡,漢高帝二年,更從今名,即王莽之沂平者也。

12 沂水:
又南過良城縣西,又南過下邳縣西,南入于泗。

13 沂水:
《春秋左傳》曰:昭公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吳子辭水道不可以行,晉乃還是也。

14 沂水:
《地理志》曰:良城,王莽更名承翰矣。沂水于下邳縣北西流,分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泗,謂之小沂水。水上有橋,徐、泗間以為圯,昔張子房遇黃石公于圯上,即此處也。建安二年,曹操圍呂布于此,引沂、泗灌城而擒之。

URN: ctp:n56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