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司馬朗傳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提到 「而恥惡衣惡食者」 符合次數:1.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

司馬朗傳

電子圖書館
5 司馬朗傳:
年二十二,太祖辟為司空掾屬,除成臯令,以病去,復為堂陽長。其治務寬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先時,民有徙充都內者,後縣調當作船,徙民恐其不辨,乃相率私還助之,其見愛如此。遷元城令,入為丞相主簿。朗以為天下土崩之勢,由秦滅五等之制,而郡國無蒐狩習戰之備故也。今雖五等未可復行,可令州郡並置兵,外備四夷,內威不軌,於策為長。又以為宜復井田。往者以民各有累世之業,難中奪之,是以至今。今承大亂之後,民人分散,土業无主,皆為公田,宜及此時復之。議雖未施行,然州郡領兵,朗本意也。遷兖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稱之。雖在軍旅,常麤衣惡食,儉以率下。雅好人倫典籍,鄉人李覿等盛得名譽,朗常顯貶下之;後覿等敗,時人服焉。鍾繇、王粲著論云:「非聖人不能致太平。」朗以為「伊、顏之徒雖非聖人,使得數世相承,太平可致」。魏書曰:文帝善朗論,命祕書錄其文。孫盛曰:繇旣失之,朗亦未為得也。昔「湯舉伊尹,而不仁者遠矣」。易稱「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由此而言,聖人之與大賢,行藏道一,舒卷斯同,御世垂風,理無降異;升泰之美,豈俟積世哉?「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又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數世之論,其在斯乎!方之大賢,固有間矣。建安二十二年,與夏侯惇、臧霸等征吳。到居巢,軍士大疫,朗躬巡視,致醫藥。遇疾卒,時年四十七。遺命布衣幅巾,歛以時服,州人追思之。魏書曰:朗臨卒,謂將士曰:「刺史蒙國厚恩,督司萬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癘,旣不能自救,孤負國恩。身沒之後,其布衣幅巾,歛以時服,勿違吾志也。」明帝即位,封朗子遺昌武亭侯,邑百戶。朗弟孚又以子望繼朗後。遺薨,望子洪嗣。晉諸公贊曰:望字子初,孚之長子。有才識,早知名。咸熈中位至司徒,入晉封義陽王,遷太尉、大司馬。時孚為太宰,父子居上公位,自中代已來未之有也。洪字孔業,封河間王。

共1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