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Back Forward
史書 -> 漢書 -> -> 郊祀志 -> 郊祀志上 -> 67 - 相似段落

宿使

[詳細說明]
  • 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 顯示相似段落

    史記·孝武本紀》: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等。」卿有札書曰:「黃帝得寶鼎宛(侯)[朐],問於鬼臾區。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筴,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筴,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僊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說,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功,申功已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曰:「申功,齊人也。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則能僊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僊。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於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等。」卿有札書曰:「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鬼臾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復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僊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說,乃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齊人。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曰『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能僊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僊。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齊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帝時等。」卿有札書曰:「黃帝得寶鼎冕候,問於鬼臾區,鬼臾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復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僊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言,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說,乃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齊人,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曰『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漢帝亦當上封禪,封禪則能僊登天矣。黃帝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君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山、泰山、東萊山,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僊,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庭。明庭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敘,龍敘拔,墯,墯黃帝之弓。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拜卿為郎,使東候神於太室。 顯示整段
  • 其冬辛巳朔旦冬至 顯示相似段落

    史記·孝武本紀》:其冬辛巳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其冬辛巳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漢書·武帝紀》: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漢書·律曆志下》:商十二月乙丑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漢書·律曆志下》:正月丁巳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漢書·律曆志下》:正月己丑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漢書·律曆志下》:正月己巳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其冬辛巳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五》:十有二月辛巳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 黃帝得寶鼎宛(侯)[朐],問於鬼臾區 顯示相似段落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得寶鼎宛(侯)[朐],問於鬼臾區。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筴,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筴,後率二十歲得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鬼臾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復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得寶鼎冕候,問於鬼臾區,鬼臾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策,後率二十歲復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冬至》:黃帝得寶鼎宛朐,問于臾區。對曰:「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已酉朔旦冬至,得天子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策,後率世歲復朔旦冬至。 顯示整段
  • (黃)帝得寶鼎神筴 顯示相似段落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得寶鼎神筴,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策,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得寶鼎神策, 顯示整段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言黃帝得寶鼎。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冬至》:帝得寶鼎,神策, 顯示整段
  • 終而複始 顯示相似段落 [點此顯示(53項)]

  • 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 顯示相似段落

    史記·孝武本紀》: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曰『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曰『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 顯示整段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讖書言漢興正當黃帝之運。漢之聖德者。在高祖之孫。 顯示整段
  • 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 顯示相似段落

    風俗通義·封泰山禪梁父》: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 顯示整段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漢之聖德者。在高祖之孫。 顯示整段
  • 聖主亦當上封 顯示相似段落

    風俗通義·封泰山禪梁父》:聖主亦當上封,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漢主亦當上封,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漢主亦當上封,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漢帝亦當上封禪, 顯示整段
  • 其後於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 顯示相似段落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於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甘泉也。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黃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庭。明庭者,甘泉也。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下》:黃帝乃治明庭。明庭,甘泉也。 顯示整段
  •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顯示相似段落

    論衡·道虛》: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龍,群臣、後宮從上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髯吁號。故後世因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敘,龍敘拔,墯,墯黃帝之弓。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仙道》: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弓,百姓仰空望,帝既上,乃抱其弓與胡髯,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胡,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軒轅氏》: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龍,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帝之弓,百姓仰望。帝既上,乃抱其弓與龍髯而號。故後世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顯示相似段落

    論衡·道虛》: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龍,群臣、後宮從上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乃上去。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去。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顯示整段
  •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顯示相似段落

    論衡·道虛》: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論衡·道虛》:則言黃帝採首山銅鑄鼎,而龍垂胡髯迎黃帝矣。 顯示整段
    列仙傳·黃帝》: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鼎成,有龍垂鬍髯下迎帝,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敘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水經注·河水》:黃帝採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之下,有龍垂胡于鼎,黃帝登龍,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仙道》: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之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軒轅氏》: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龍上》:黃帝彩首山銅,鑄鼎荊山下。有龍垂胡髯而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 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顯示相似段落

    論衡·道虛》: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顯示整段
    論衡·道虛》:則言黃帝採首山銅鑄鼎, 顯示整段
    列仙傳·黃帝》: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黃帝采首山銅,鑄鼎荊山下。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顯示整段
    說文解字·鼎部》:鑄鼎荆山之下, 顯示整段
    文心雕龍·封禪》:鑄鼎荊山。 顯示整段
    水經注·河水》:黃帝採首山之銅,鑄鼎于荊山之下,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黃帝軒轅氏》:鑄鼎荊山濱,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鑄鼎荊山之下,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仙道》: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之下,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軒轅氏》: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河南道中》:黃帝以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鑄鼎荊山之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采首陽山銅,鑄鼎於荊山之下。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龍上》:黃帝彩首山銅,鑄鼎荊山下。 顯示整段
  • 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相似段落

    論衡·道虛》: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龍,群臣、後宮從上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髯吁號。故後世因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風俗通義·封泰山禪梁父》:於是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者七十餘人,小臣獨不得上,乃悉持龍髯,拔,墯黃帝之弓。小臣百姓仰望黃帝不能復,乃抱其弓而號,故後世因曰烏號弓。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有龍垂胡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敘,龍敘拔,墯,墯黃帝之弓。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仙道》: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弓,百姓仰空望,帝既上,乃抱其弓與胡髯,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胡,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軒轅氏》: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龍,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帝之弓,百姓仰望。帝既上,乃抱其弓與龍髯而號。故後世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 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相似段落

    論衡·道虛》: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論衡·道虛》:而龍垂胡髯迎黃帝矣。 顯示整段
    風俗通義·封泰山禪梁父》:於是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列仙傳·黃帝》:有龍垂鬍髯下迎帝,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有龍垂胡敘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仙道》: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軒轅氏》: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龍上》:有龍垂胡髯而下迎黃帝。 顯示整段
  • 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 顯示相似段落

    論衡·道虛》: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髯吁號。故後世因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風俗通義·封泰山禪梁父》:小臣獨不得上,乃悉持龍髯,拔,墯黃帝之弓。小臣百姓仰望黃帝不能復,乃抱其弓而號,故後世因曰烏號弓。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敘,龍敘拔,墯,墯黃帝之弓。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仙道》: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弓,百姓仰空望,帝既上,乃抱其弓與胡髯,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胡,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軒轅氏》: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帝之弓,百姓仰望。帝既上,乃抱其弓與龍髯而號。故後世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小臣不得上,悉持龍髯,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望帝抱其弓而號。后世因名其弓為烏號。 顯示整段
  • 乃悉持龍髯,龍髯拔 顯示相似段落

    論衡·道虛》:乃悉持龍髯。龍髯拔, 顯示整段
    風俗通義·封泰山禪梁父》:乃悉持龍髯,拔,墯黃帝之弓。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乃悉持龍髯,龍髯拔,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乃悉持龍敘,龍敘拔,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仙道》: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弓,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軒轅氏》: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悉持龍髯,髯拔墮,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龍上》:持龍髯,髯拔,遂墮。 顯示整段
  • 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相似段落

    論衡·道虛》:故後世因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列仙傳·黃帝》:故後世以其處為鼎湖,名其弓為烏號焉。 顯示整段
    史記·孝武本紀》: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藝文類聚·仙道》: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胡,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黃帝軒轅氏》:故後世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后世因名其弓為烏號。 顯示整段
  • 嗟乎,吾誠得如黃帝 顯示相似段落

    史記·孝武本紀》:「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嗟乎!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拜卿為郎,使東候神於太室。 顯示整段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嗟乎。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爾。拜卿為郎。使候神於太室。 顯示整段
  • 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 顯示相似段落

    史記·孝武本紀》: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 顯示整段
    史記·封禪書》: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 顯示整段
    漢書·郊祀志上》: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 顯示整段
    前漢紀·孝武皇帝紀四》: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爾。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冢墓一》:吾誠得如黃帝,視去妻子如脫屣也。 顯示整段
    太平御覽·》:使朕誠得如黃帝,視棄妻子如脫屣耳。 顯示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