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Histories -> Han Shu -> 傳 -> 韋賢傳 -> 40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成帝崩,哀帝即位。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言:「永光五年制書,高皇帝為漢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建昭五年制書,孝武皇帝為世宗。損益之禮,不敢有與。臣愚以為迭毀之次,當以時定,非令所為擅議宗廟之意也。臣請與群臣雜議。」奏可。於是,光祿勳彭宣、詹事滿昌、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為繼祖宗以下,五廟而迭毀,後雖有賢君,猶不得與祖宗並列。子孫雖欲褒大顯揚而立之,鬼神不饗也。孝武皇帝雖有功烈,親盡宜毀。
《漢書·杜周傳》: 會成帝崩,哀帝即位, 《漢書·韋賢傳》: 成帝崩,哀帝即位。 《漢書·外戚傳下》: 成帝崩,哀帝即位。 《漢書·元后傳》: 成帝崩,哀帝即位。 《漢書·王莽傳上》: 成帝崩,哀帝即位, 《太平御覽·王莽》: 成帝崩,哀帝即位, 《漢書·禮樂志》: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 《漢書·食貨志上》: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請: 《漢書·溝洫志》: 下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 《漢書·韋賢傳》: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言: 《漢書·何武王嘉師丹傳》: 故丞相孔光、故大司空何武, 《漢書·王莽傳上》: 又遣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上》: 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 《漢書·哀帝紀》: 及丞相孔光、 《漢書·禮樂志》: 丞相孔光、 《漢書·食貨志上》: 丞相孔光、 《漢書·溝洫志》: 下丞相孔光、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 丞相孔光、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 故丞相孔光、 《漢書·韋賢傳》: 丞相孔光、 《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丞相孔光、 《漢書·王商史丹傅喜傳》: 喜與丞相孔光、 《漢書·薛宣朱博傳》: 丞相孔光、 《漢書·薛宣朱博傳》: 與丞相孔光、 《漢書·何武王嘉師丹傳》: 故丞相孔光、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上》: 丞相孔光。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上》: 丞相孔光免。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下》: 故丞相孔光。 《太平御覽·酪酥》: 丞相孔光奏: 《漢書·禮樂志》: 大司空何武奏: 《漢書·食貨志上》: 大司空何武奏請: 《漢書·溝洫志》: 大司空何武,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 大司空何武、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 大司空師丹、何武、 《漢書·王貢兩龔鮑傳》: 故大司空何武、師丹、 《漢書·韋賢傳》: 大司空何武奏言: 《漢書·眭兩夏侯京翼李傳》: 大司空師丹執政諫爭, 《漢書·匡張孔馬傳》: 光與大司空師丹奏言: 《漢書·匡張孔馬傳》: 大司空何武曰: 《漢書·王商史丹傅喜傳》: 大司空何武、 《漢書·王商史丹傅喜傳》: 大司空師丹共執正議。 《漢書·薛宣朱博傳》: 大司空師丹以中丞議是, 《漢書·薛宣朱博傳》: 大司空師丹共持正議。 《漢書·何武王嘉師丹傳》: 故大司空何武, 《漢書·王莽傳上》: 大司空何武、左將軍師丹、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上》: 大司空何武。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上》: 大司空何武免。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上》: 大司空何武。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下》: 故大司空何武。 《太平御覽·房》: 大司空何武曰: 《太平御覽·警備》: 大司空何武、 《太平御覽·薦舉中》: 司空何武、 《太平御覽·聽訟》: 大司空何武也。 《漢書·韋賢傳》: 高皇帝為漢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建昭五年制書,孝武皇帝為世宗。 《漢書·韋賢傳》: 高帝建大業,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為武世宗;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下》: 高祖建大業為太祖。孝文德至厚為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為世宗。 《後漢書·張曹鄭列傳》: 宗廟奉祠高皇帝為受命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孝武皇帝為世宗, 《後漢書·祭祀下》: 高帝為太祖,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 《太平御覽·禘祫》: 高帝為太祖,孝文為太宗,孝武為世宗, 《漢書·霍光金日磾傳》: 高皇帝建功業為漢太祖,孝文皇帝慈仁節儉為太宗, 《漢書·韋賢傳》: 高皇帝為漢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 《漢書·韋賢傳》: 今高皇帝為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 《漢書·韋賢傳》: 高皇帝為漢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 《漢書·韋賢傳》: 高帝建大業,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為文太宗;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下》: 高祖建大業為太祖。孝文德至厚為太宗。 《後漢書·張曹鄭列傳》: 宗廟奉祠高皇帝為受命祖,孝文皇帝為太宗, 《後漢書·祭祀下》: 高帝為太祖,文帝為太宗, 《太平御覽·禘祫》: 高帝為太祖,孝文為太宗, 《漢書·韋賢傳》: 孝宣皇帝尊孝武廟曰世宗,損益之禮,不敢有與焉。 《漢書·韋賢傳》: 孝武皇帝為世宗。損益之禮,不敢有與。 《漢書·韋賢傳》: 當以時定,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下》: 當以時定。 《後漢書·鄧寇列傳》: 當以時定。 《漢書·韋賢傳》: 臣請與群臣雜議。」奏可。於是,光祿勳彭宣、詹事滿昌、博士左咸等五十三人皆以為繼祖宗以下,五廟而迭毀,後雖有賢君,猶不得與祖宗並列。子孫雖欲褒大顯揚而立之,鬼神不饗也。孝武皇帝雖有功烈,親盡宜毀。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下》: 臣請與群臣雜議。於是光祿勳彭宣博士左丞等五十三人。皆以祖宗已下。立五廟而迭毀。後雖有賢君。猶不得與祖宗並列。子孫雖欲褒而立之。鬼神不饗也。孝武帝雖有功烈。親盡宜毀。 《漢書·韋賢傳》: 五廟而迭毀, 《漢書·韋賢傳》: 五廟而迭毀。 《漢書·韋賢傳》: 五廟而迭毀,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下》: 立五廟而迭毀。 《漢書·韋賢傳》: 鬼神不饗。 《漢書·韋賢傳》: 鬼神不饗也。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下》: 鬼神不饗也。 《漢書·韋賢傳》: 孝景廟皆親盡宜毀, 《漢書·韋賢傳》: 孝惠廟皆親盡,宜毀。 《漢書·韋賢傳》: 親盡宜毀。 《前漢紀·孝元皇帝紀中》: 今孝景皆親盡。宜毀。 《前漢紀·孝元皇帝紀中》: 皆親盡宜毀。 《前漢紀·孝哀皇帝紀下》: 親盡宜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