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
简体字版 |
二年春正月。丞相公孙贺下狱死。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初。贺顿首流涕。不受印绶。上不听。贺惧曰。祸从此始矣。贺子敬声有罪下狱。是时诏捕京师大侠阳陵朱安世不能得。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子罪。上许之。果得安世。安世大笑曰。丞相祸及族矣。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巫者祭祀驰道埋桐偶人。咒咀上。事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俱死狱中。而家族矣。涿郡铁官铸冶销金。皆飞上天。三月丁已。涿郡太守刘屈氂为丞相。夏四月。大风。发屋拔树。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行幸甘泉宫。秋七月。使使者江充掘巫蛊于太子宫。巫蛊之祸。始自朱安世。成于江充。充赵人也。为敬肃王上客。赵太子丹疑充以己阴事语王。收捕充不得。尽杀其父兄。充亡入关。上书告赵太子罪至死。会赦得免。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初上见充。望而异之。谓左右曰。燕国固多奇士。以充为直指使者。督三辅盗贼。充从上至甘泉。还逢太子家人乘车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奏没入其车马。太子使人谢罪。不听。遂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迁水衡都尉。后上使充治巫蛊事。充将胡巫掘地求桐人。及为他奸怪徵验。辄收栲。烧金钳灼强服之。民辄相引以巫蛊。劾以大逆亡道。死者数万人。莫敢讼其冤。充与太子有隙。恐上一旦晏驾。为太子所诛。因言宫中有巫蛊气。上令案道侯韩说黄门苏文等助充。充先治后宫希幸御夫人。以次及皇后。遂及太子宫。云得桐木人。太子少傅石德。谓太子曰。上疾甚。在甘泉。皇后诸吏家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独不念秦扶苏邪。今无以自明。乃收充穷治奸诈。壬子。太子诈令客为使者。收捕充等。韩说格死。苏文亡归甘泉。太子使人白太后。太后发武库兵长乐宫卫士。太子亲临。骂充曰。赵亡虏。乱赵国父子未足邪。今乃乱吾父子。遂斩充以徇。告百官曰江充反。炙胡巫于上林中。长安扰乱。言太子反。上闻怒。诏丞相发三辅近县兵捕反者。太子惧。遣使者矫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发武库兵。召监北军使者任安发北军兵。安受节。已而闭军门。不肯应太子。太子因而驱四市人合数万人。逢丞相。合战五六日。死者数万人。流血入沟中。庚寅。太子败出走。南奔覆盎城门得出。皇后自杀。司直田仁部不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丞相欲斩之。御史大夫暴胜之曰。司直二千石。当先请之。丞相乃止。上闻之大怒。责问胜之曰。司直纵反者。丞相斩之。是也。大夫何敢擅之。胜之自杀。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与田仁皆腰斩。诸太子宾客皆诛。其随太子发兵以反。法族之。吏士剽掠者皆徙炖煌。
《汉书·五行志上》: 丞相公孙贺、 《汉书·武五子传》: 丞相公孙贺父子,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丞相公孙贺下狱死。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是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上》: 朝廷多事, 《汉书·东方朔传》: 是时朝廷多贤材,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时朝廷多事,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是时朝廷多事。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不受印绶,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不受印绶。 《太平御览·丞相上》: 不受印绶,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是时诏捕京师大侠阳陵朱安世不能得。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子罪。上许之。果得安世。安世大笑曰。丞相祸及族矣。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巫者祭祀驰道埋桐偶人。咒咀上。事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俱死狱中。而家族矣。 《艺文类聚·游侠》: 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获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从狱中告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巫祭祠,当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父子死狱中。 《太平御览·游侠》: 是时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求之,贺请逐捕安世以赎声罪。上许之。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从狱中上书,告声与阳石公主私通,及使巫祭祠,上幸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所犯,遂父子死狱中。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下有司案验, 《汉书·文三王传》: 有恶言。有司案验, 《汉书·景十三王传》: 有司案验, 《汉书·武五子传》: 有司按验, 《汉书·武五子传》: 有司案验,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 《汉书·翟方进传》: 下有司案验, 《汉书·佞幸传》: 下有司案验。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事下有司案验贺。 《前汉纪·孝宣皇帝纪四》: 有司案验。 《前汉纪·孝成皇帝纪四》: 下有司案验。 《艺文类聚·游侠》: 下有司案验, 《太平御览·诸王上》: 有司按验, 《太平御览·游侠》: 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 《史记·游侠列传》: 穷治所犯,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穷治所犯,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穷治所犯, 《汉书·游侠传》: 穷治所犯为,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穷治所犯。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遂父子死狱中,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遂父子俱死狱中。 《东观汉记·李云》: 遂俱死狱中。 《太平御览·五官掾》: 遂俱死狱中。 《太平御览·游侠》: 遂父子死狱中。 《汉书·五行志上》: 涿郡铁官铸铁,铁销,皆飞上去,此火为变使之然也。其三月,涿郡太守刘屈厘为丞相。后月,巫蛊事兴,帝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涿郡铁官铸冶销金。皆飞上天。三月丁已。涿郡太守刘屈氂为丞相。夏四月。大风。发屋拔树。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 《汉书·五行志上》: 涿郡铁官铸铁,铁销,皆飞上去,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涿郡铁官铸冶销金。皆飞上天。 《太平御览·铁》: 涿郡铁官铸铁,消皆飞去。 《汉书·成帝纪》: 沛郡铁官冶铁飞。 《汉书·五行志上》: 沛郡铁官铸铁,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涿郡铁官铸冶销金。 《前汉纪·孝成皇帝纪一》: 沛郡铁官铸铁不下。 《太平御览·铁》: 涿郡铁官铸铁, 《太平御览·铁》: 沛郡铁官治铁, 《汉书·五行志上》: 其三月,涿郡太守刘屈厘为丞相。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其以涿郡太守屈氂为左丞相,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遂代刘屈氂为丞相,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涿郡太守刘屈氂为丞相。 《汉书·武帝纪》: 夏四月,大风发屋折木。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夏四月。大风。发屋拔树。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发屋拔树。 《太平御览·风》: 发屋拔树; 《太平御览·风》: 发屋拔树, 《太平御览·风》: 发屋拔树, 《太平广记·薛弘机》: 发屋拔树。 《太平广记·灵应传》: 发屋拔树, 《太平广记·灵应传》: 发屋拔树, 《汉书·武帝纪》: 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闰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 《汉书·武帝纪》: 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坐巫蛊死。 《汉书·五行志上》: 帝女诸邑公主、阳石公主、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诸邑公主。阳石公主。 《汉书·武帝纪》: 秋七月,桉道侯韩说、使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 《汉书·五行志上》: 七月,使者江充掘蛊太子宫,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秋七月。使使者江充掘巫蛊于太子宫。 《汉书·武帝纪》: 使者江充等掘蛊太子宫。 《汉书·五行志上》: 使者江充掘蛊太子宫,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使使者江充掘巫蛊于太子宫。 《太平御览·枭首》: 江充掘巫蛊太子宫,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巫蛊之祸起自朱安世,成于江充,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巫蛊之祸。始自朱安世。成于江充。 《汉书·五行志上》: 遭巫蛊之祸, 《汉书·武五子传》: 巫蛊之祸,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巫蛊之祸。 《前汉纪·孝元皇帝纪中》: 巫蛊之祸。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会赦得免。 《三国志·庞淯传》: 会赦得免, 《太平御览·肥》: 会赦得免。 《太平御览·贞女中》: 会赦得免, 《太平御览·报恩》: 会赦得免。 《太平御览·仇雠下》: 会赦得免。 《太平御览·狱》: 会赦得免。 《太平广记·姚牛》: 会赦得免。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充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交输,冠襌纚步摇冠,飞翮之缨。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初上见充。望而异之。谓左右曰。燕国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宫》: 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人事部二十》: 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容止》: 充衣纱縠单衣,冠步摇冠。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总叙冠》: 衣纱縠禅衣,冠禅纚步摇冠,上见之,曰:“燕赵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衣》: 充衣纱縠单衣,曲裾后垂交输,冠禅纚步摇冠,飞翮之缨,容貌术壮。帝望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容貌甚壮。 《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容貌甚壮,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容貌甚壮。 《太平御览·宫》: 容貌甚壮。 《太平御览·人事部二十》: 容貌甚壮。 《太平御览·容止》: 容貌甚壮。 《太平御览·勇二》: 容貌甚壮,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燕赵固多奇士。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燕国固多奇士。 《三国志·郭嘉传》: 颍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宫》: 燕赵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人事部二十》: 燕、赵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容止》: 燕、赵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知人中》: 颍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知人中》: 燕赵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喜》: 颍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总叙冠》: 燕赵固多奇士。 《太平御览·衣》: 燕赵固多奇士。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使匈奴还,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以充为直指使者。督三辅盗贼。 《太平御览·侍御史》: 江充拜直指绣衣,使督三辅盗贼, 《太平御览·绣》: 江充使匈奴,拜直指绣衣御史,使督三辅。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充从上至甘泉。还逢太子家人乘车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奏没入其车马。太子使人谢罪。不听。遂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 《太平御览·驰道》: 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充从上至甘泉。还逢太子家人乘车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奏没入其车马。太子使人谢罪。不听。遂奏。上曰。 《太平御览·驰道》: 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 《汉书·翟方进传》: 从上甘泉,行驰道中,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充从上至甘泉。还逢太子家人乘车行驰道中。 《前汉纪·孝成皇帝纪三》: 从上至甘泉。行驰道中。 《太平御览·驰道》: 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后充从上甘泉,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充从上至甘泉。 《前汉纪·孝成皇帝纪三》: 从上至甘泉。 《太平御览·孝昭赵太后》: 从上至甘泉, 《太平御览·驰道》: 充从上甘泉, 《盐铁论·刑德》: 乘骑车马行驰道中,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还逢太子家人乘车行驰道中。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 《太平御览·驰道》: 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 《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没入其车马,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奏没入其车马。 《前汉纪·孝哀皇帝纪下》: 吏没入其车马。 《太平御览·司隶校尉》: 没入其车马,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 《太平御览·驰道》: “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后上使充治巫蛊事。充将胡巫掘地求桐人。及为他奸怪徵验。辄收栲。烧金钳灼强服之。民辄相引以巫蛊。劾以大逆亡道。死者数万人。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后上使充治巫蛊事。充将胡巫掘地求桐人。 《太平御览·厌蛊》: 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木偶。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烧铁钳灼,强服之。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烧金钳灼强服之。 《太平御览·钳》: 烧铁钳灼,强服之。 《汉书·武五子传》: 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充与太子有隙。恐上一旦晏驾。为太子所诛。 《太平御览·太子二》: 充与太子及卫氏有隙,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恐上一旦晏驾。为太子所诛。因言宫中有巫蛊气。 《太平御览·厌蛊》: 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奏上,言曰:“疾祟在巫蛊。”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 《汉书·武五子传》: 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恐上一旦晏驾。为太子所诛。 《太平御览·太子二》: 恐上晏驾后为太子所诛,会巫蛊事起,充因此为奸。 《太平御览·厌蛊》: 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奏上, 《汉书·武五子传》: 上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上令案道侯韩说黄门苏文等助充。充先治后宫希幸御夫人。以次及皇后。遂及太子宫。云得桐木人。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充先治后宫希幸御夫人。以次及皇后。遂及太子宫。云得桐木人。 《汉书·武五子传》: 充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时上疾,辟暑甘泉宫,独皇后、太子在。太子召问少傅石德,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遂及太子宫。云得桐木人。太子少傅石德。 《太平御览·太子二》: 遂至太子宫掘蛊,得桐木人。太子召问少傅石德, 《汉书·武五子传》: 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上疾甚。在甘泉。皇后诸吏家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独不念秦扶苏邪。 《汉书·武五子传》: 上存亡未可知,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上存亡未可知。 《太平御览·喜》: 存亡未可知。 《汉书·武五子传》: 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而奸臣如此。太子独不念秦扶苏邪。 《太平御览·太子二》: 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 《汉书·武五子传》: 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今无以自明。乃收充穷治奸诈。 《汉书·武五子传》: 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太子诈令客为使者。收捕充等。 《汉书·武五子传》: 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太后发武库兵长乐宫卫士。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骂曰:“赵虏!乱乃国王父子不足邪!乃复乱吾父子也!”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骂充曰。赵亡虏。乱赵国父子未足邪。今乃乱吾父子。 《汉书·武五子传》: 告令百官曰江充反。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氂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告百官曰江充反。炙胡巫于上林中。长安扰乱。言太子反。 《汉书·武五子传》: 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长安扰乱。言太子反。 《太平御览·节》: 长安扰乱,言太子反。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太子召监北军使者任安发北军兵,安受节已闭军门,不肯应太子。太子引兵去,蓝四市人凡数万众,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入沟中。丞相附兵浸多,太子军败,南奔覆盎城门,得出。会夜司直田仁部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丞相欲斩仁。御史大夫暴胜之谓丞相曰:“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柰何擅斩之。”丞相释仁。上闻而大怒,下吏责问御史大夫曰:“司直纵反者,丞相斩之,法也,大夫何以擅止之?”胜之皇恐,自杀。及北军使者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司直田仁纵太子,皆要斩。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召监北军使者任安发北军兵。安受节。已而闭军门。不肯应太子。太子因而驱四市人合数万人。逢丞相。合战五六日。死者数万人。流血入沟中。庚寅。太子败出走。南奔覆盎城门得出。皇后自杀。司直田仁部不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丞相欲斩之。御史大夫暴胜之曰。司直二千石。当先请之。丞相乃止。上闻之大怒。责问胜之曰。司直纵反者。丞相斩之。是也。大夫何敢擅之。胜之自杀。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与田仁皆腰斩。 《史记·田叔列传》: 令司直田仁主闭守城门,坐纵太子, 《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 仁部闭城门,令太子得亡,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会夜司直田仁部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司直田仁部不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上闻之大怒, 《汉书·元后传》: 上闻之大怒,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上闻之大怒。 《东观汉记·庞萌》: 上闻之,大怒, 《太平御览·怒》: 上闻之,大怒, 《太平御览·僭》: 上闻之大怒, 《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 及北军使者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司直田仁纵太子,皆要斩。 《前汉纪·孝武皇帝纪六》: 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与田仁皆腰斩。 《太平御览·节》: 任安授太子节,怀二心,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