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Histories -> Hou Han Shu -> 列傳 -> 蔡邕列傳下 -> 23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書奏,帝乃親迎氣北郊,及行辟雍之禮。又詔宣陵孝子為舍人者,悉改為丞尉焉。光和元年,遂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諸生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士君子皆恥與為列焉。
《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光和元年,遂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諸生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士君子皆恥與為列焉。 《太平御覽·雜恩澤封》: 元和元年,遂置鴻都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諸生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拜爵者,士君子皆恥與為列。 《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光和元年,遂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太平御覽·雜恩澤封》: 元和元年,遂置鴻都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太平御覽·畫上》: 光和元年,置酒鴻都門,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之像。 《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光和元年,遂置鴻都門學, 《太平御覽·孝靈皇帝》: 光和元年初,置鴻都門學生, 《太平御覽·雜恩澤封》: 元和元年,遂置鴻都學, 《太平御覽·畫上》: 光和元年,置酒鴻都門, 《後漢書·李陳龐陳橋列傳》: 光和元年, 《後漢書·楊震列傳》: 光和元年, 《後漢書·張王种陳列傳》: 光和元年, 《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光和元年, 《群書治要·傳》: 光和元年, 《太平御覽·畫上》: 光和元年, 《後漢書·孝靈帝紀》: 始置鴻都門學生。 《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遂置鴻都門學, 《太平御覽·孝靈皇帝》: 置鴻都門學生, 《太平御覽·雜恩澤封》: 遂置鴻都學, 《漢書·高帝紀下》: 以大牢祠孔子。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四》: 以大牢祀孔子。 《東觀漢記·顯宗孝明皇帝》: 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後漢書·儒林列傳上》: 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弟子, 《太平御覽·後漢顯宗孝明皇帝》: 祠孔子及七十弟子。 《太平御覽·世祖太武皇帝》: 使使者以太牢祀孔子。 《太平御覽·雜恩澤封》: 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太平御覽·祭禮下》: 以太牢祠孔子及七十二子, 《太平御覽·畫上》: 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之像。 《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其諸生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賜爵者, 《太平御覽·孝靈皇帝》: 皆尺一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典州郡,入為尚書侍中,封侯賜爵。 《太平御覽·雜恩澤封》: 其諸生皆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或出刺史、太守,入為尚書、侍中,乃有封侯拜爵者, 《後漢書·張王种陳列傳》: 遷南郡太守,入為尚書。 《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太守,入為尚書、 《太平御覽·雜恩澤封》: 太守,入為尚書、 《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入為尚書、侍中, 《三國志·華歆傳》: 入為尚書,轉侍中, 《太平御覽·孝靈皇帝》: 入為尚書侍中, 《太平御覽·雜恩澤封》: 入為尚書、侍中, 《後漢書·張王种陳列傳》: 入為尚書。 《後漢書·蔡邕列傳下》: 入為尚書、 《太平御覽·雜恩澤封》: 入為尚書、 《太平御覽·總敘尚書》: 入為尚書, 《太平御覽·權謀中》: 入為尚書。 《太平御覽·夫妻》: 入為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