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Project |
Histories -> Shiji -> 列傳 -> 田叔列傳 -> 2 - Parallel passages[More information]
會陳豨反代,漢七年,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相趙午等數十人皆怒,謂張王曰:「王事上禮備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請為亂。」趙王齧指出血,曰:「先人失國,微陛下,臣等當蟲出。公等柰何言若是!毋復出口矣!」於是貫高等曰:「王長者,不倍德。」卒私相與謀弒上。會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於是趙午等皆自殺,唯貫高就系。是時漢下詔書:「趙有敢隨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隨趙王敖至長安。貫高事明白,趙王敖得出,廢為宣平侯,乃進言田叔等十餘人。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叔為漢中守十餘年,會高后崩,諸呂作亂,大臣誅之,立孝文帝。
《史記·高祖本紀》: 趙相國陳豨反代地。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陳豨反代地,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陳豨反代地, 《史記·田叔列傳》: 會陳豨反代, 《漢書·韓彭英盧吳傳》: 陳豨反代地, 《漢書·匈奴傳上》: 前陳豨反於代, 《太平御覽·招》: 陳豨反於代, 《史記·田叔列傳》: 漢七年,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 《藝文類聚·案》: 漢七年,高祖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甚恭,高祖箕踞罵之。 《史記·田叔列傳》: 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相趙午等數十人皆怒,謂張王曰:「王事上禮備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請為亂。」趙王齧指出血,曰:「先人失國,微陛下,臣等當蟲出。公等柰何言若是! 《太平御覽·指》: 高祖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甚恭。高祖箕踞罵之。是時趙午等數十人皆怒,謂趙王曰:「今遇王如是,臣等請為死。」王嚙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誤!且先人失國,賴陛下德流子孫,公等奈何言若是!」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朝夕袒韛蔽,自上食,禮甚卑,有子婿禮。高祖箕踞詈, 《史記·田叔列傳》: 高祖往誅之,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恭甚,高祖箕踞罵之。 《漢書·張耳陳餘傳》: 高祖從平城過趙,趙王旦暮自上食,體甚卑,有子婿禮。高祖箕踞罵詈, 《藝文類聚·案》: 高祖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甚恭,高祖箕踞罵之。 《太平御覽·河北道上》: 高祖從平城還,過趙,趙王自上食,禮甚卑。高祖箕踞。 《太平御覽·指》: 高祖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禮甚恭。高祖箕踞罵之。 《太平御覽·罵詈》: 高祖從平城過,趙王旦暮自上食。高祖箕踞罵詈, 《太平御覽·案》: 高祖過趙,趙王張敖自持案進食甚恭,上箕踞罵之。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 《史記·田叔列傳》: 高祖箕踞罵之。 《漢書·張耳陳餘傳》: 高祖箕踞罵詈,甚慢之。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四》: 上箕踞罵詈甚辱之。 《藝文類聚·案》: 高祖箕踞罵之。 《太平御覽·河北道上》: 高祖箕踞。 《太平御覽·指》: 高祖箕踞罵之。 《太平御覽·罵詈》: 高祖箕踞罵詈,甚慢之。 《太平御覽·案》: 上箕踞罵之。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請為王殺之!」張敖齧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誤!且先人亡國,賴高祖得復國,德流子孫, 《史記·田叔列傳》: 臣等請為亂。」趙王齧指出血,曰:「先人失國,微陛下, 《漢書·張耳陳餘傳》: 請為王殺之。」敖齧其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誤!且先王亡國,賴皇帝得復國,德流子孫,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四》: 請殺之。王嚙其指出血曰。先人亡國。賴皇帝得復。德流乎子孫。 《太平御覽·指》: 臣等請為死。」王嚙指出血曰:「君何言之誤!且先人失國,賴陛下德流子孫, 《史記·田叔列傳》: 於是貫高等曰:「王長者,不倍德。」卒私相與謀弒上。會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於是趙午等皆自殺,唯貫高就系。是時漢下詔書:「趙有敢隨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隨趙王敖至長安。貫高事明白,趙王敖得出,廢為宣平侯,乃進言田叔等十餘人。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叔為漢中守十餘年, 《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 貫高等謀弒上,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趙有敢隨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隨王至長安。趙王敖事白,得出,廢王為宣平侯,乃進言叔等十人。上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叔為漢中守十餘年。 《史記·田叔列傳》: 於是貫高等曰:「王長者,不倍德。」卒私相與謀弒上。會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於是趙午等皆自殺,唯貫高就系。是時漢下詔書:「趙有敢隨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隨趙王敖至長安。貫高事明白,趙王敖得出, 《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 貫高等謀弒上,事發覺,漢下詔捕趙王及群臣反者。趙有敢隨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隨王至長安。趙王敖事白,得出, 《群書治要·列傳》: 貫高等謀弑上,發覺,詔捕趙王,趙有敢隨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自髠鉗隨王至長安,敖得出,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吾王長者,不倍德。 《史記·田叔列傳》: 王長者,不倍德。 《漢書·張耳陳餘傳》: 吾王長者,不背德。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四》: 吾王長者。終不背德。 《史記·田叔列傳》: 會事發覺, 《漢書·霍光金日磾傳》: 會事發覺, 《漢書·外戚傳下》: 會事發覺, 《前漢紀·孝昭皇帝紀》: 會事發覺。 《後漢書·李王鄧來列傳》: 會事發覺, 《太平御覽·孝平母衛姬》: 會事發覺, 《史記·田叔列傳》: 「趙有敢隨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隨趙王敖至長安。 《史記·田叔列傳》: 趙有敢隨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鉗, 《漢書·高帝紀下》: 詔敢有隨王,罪三族。郎中田叔、孟舒等十人自髡鉗為王家奴, 《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 趙有敢隨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隨王至長安。 《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 趙有敢隨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鉗, 《群書治要·列傳》: 趙有敢隨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自髠鉗隨王至長安,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貫高與客孟舒等十餘人,皆自髡鉗,為王家奴, 《史記·田叔列傳》: 唯孟舒、田叔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 《漢書·高帝紀下》: 孟舒等十人自髡鉗為王家奴, 《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 唯田叔、孟舒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 《群書治要·列傳》: 唯孟舒,田叔等,自髠鉗隨王至長安, 《史記·高祖本紀》: 廢趙王敖為宣平侯。 《史記·田叔列傳》: 趙王敖得出,廢為宣平侯, 《漢書·高帝紀下》: 廢趙王敖為宣平侯。 《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 廢王為宣平侯, 《史記·田叔列傳》: 乃進言田叔等十餘人。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 《漢書·高帝紀下》: 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 《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 乃進言叔等十人。上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諸侯相。 《史記·田叔列傳》: 上盡召見,與語,漢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 《漢書·高帝紀下》: 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 《漢書·季布欒布田叔傳》: 上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上說,盡拜為郡守、 《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四》: 召見之。漢朝廷臣無能出其右者。皆以為郡守。 《史記·楚元王世家》: 一歲而高后崩。大臣誅諸呂呂祿等,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高后崩,諸呂無道,大臣誅之,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高后崩。大臣誅諸呂、呂須婘屬,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及高后崩,大臣欲誅諸呂,呂祿為將軍, 《史記·張丞相列傳》: 高后崩,(不)與大臣共誅呂祿等。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 《史記·袁盎鼂錯列傳》: 呂后崩,大臣相與共畔諸呂, 《史記·田叔列傳》: 會高后崩,諸呂作亂,大臣誅之, 《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呂太后崩,大臣共誅滅諸呂, 《漢書·張耳陳餘傳》: 高后崩,大臣誅諸呂,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高后崩,大臣誅呂須等,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及高后崩,大臣欲誅諸呂,呂祿為將軍, 《漢書·張周趙任申屠傳》: 高后崩,與大臣共誅諸呂。 《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 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 《漢書·爰盎晁錯傳》: 呂后崩,大臣相與共誅諸呂, 《漢書·武五子傳》: 呂太后崩,大臣誅諸呂, 《漢書·外戚傳上》: 呂太后崩,大臣正之,卒滅呂氏。 《太平御覽·後少帝》: 太后崩。大臣謀誅諸呂, 《太平御覽·孝惠張皇后》: 呂后崩,大臣正之, 《太平御覽·雨血》: 后崩,大臣共誅滅諸呂。 《風俗通義·城陽景王祠》: 高后崩,諸呂作亂, 《史記·孝文本紀》: 諸呂呂產等欲為亂, 《史記·田叔列傳》: 會高后崩,諸呂作亂, 《漢書·文帝紀》: 高后崩,諸呂謀為亂, 《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呂后崩,呂祿等欲為亂。 《藝文類聚·漢文帝》: 高后崩,呂產等欲為亂, 《太平御覽·漢孝文皇帝》: 高后崩。呂產等欲為亂, 《風俗通義·城陽景王祠》: 諸呂作亂, 《史記·天官書》: 諸呂作亂, 《史記·田叔列傳》: 諸呂作亂, 《漢書·韋賢傳》: 諸呂作亂, 《前漢紀·孝宣皇帝紀一》: 諸呂作亂。 《後漢書·循吏列傳》: 諸呂作亂, 《太平御覽·天開》: 諸呂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