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顯示統計 修改檢索內容檢索內容:
檢索範圍: 文子 檢索類型: 段落
條件1: 包含字詞"黃" 符合次數:8.
共6段落。第1頁,共1頁。

文子

[東漢 - 晉] 212年-231年
提到《文子》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相關資源
[又名:《通玄真經》]

精誠

電子圖書館
2 精誠:
老子曰:天設日月,列星辰,張四時,調陰陽。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風以乾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萬物長;其殺物也,莫見其所喪而萬物亡。此謂神明。是故聖人象之,其起福也,不見其所以而福起;其除禍也,不見其所由而禍除。稽之不得,察之不虛,日計不足,歲計有餘,寂然無聲,一言而大動天下,是以天心動化者也。故精誠內形,氣動於天,景星見,龍下,鳳皇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滿溢,海不波涌;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蝕,五星失行,四時相乘,晝明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天之與人,有以相通,故國之沮亡也,天文變,世或亂,虹蜺見,萬物有以相連,精氣有以相薄,故神明之事,不可以智巧為也,不可以強力致也。故大人與天地合德,與日月合明,與鬼神合靈,與四時合信,懷天心,抱地氣,執沖含和,不下堂而行四海,變易習俗,民化遷善,若生諸己,能以神化者也。

5 精誠:
老子曰:昔帝之治天下,理日月之行,治陰陽之氣,節四時之度,正律曆之數,別男女,明上下,使強不掩弱,眾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歲時熟而不凶,百官正而無私,上下調而無尤,法令明而不闇,輔佐公而不阿,田者讓畔,道不拾遺,市不預賈,故於此時,日月星辰不失其行,風雨時節,五穀豐昌,鳳皇翔於庭,麒麟游於郊。虙犧氏之王天下,枕方寢繩,殺秋約冬,負方州,抱員天,陰陽所擁沈不通者竅理之,逆氣戾物傷民厚積者絕止之,其民童蒙不知西東,視瞑瞑,行蹎蹎,侗然自得,莫知其所由,浮游汎然,不知所本,罔養不知所如往,當此之時,禽獸蟲蛇無不懷其爪牙,藏其螫毒,功揆天地。至帝要繆乎太祖之下,然而不章其功,不揚其名,隱真人之道,以從天地之固然,何即道德上通,而智故消滅也。

上德

提到《上德》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4 上德:
老子曰:道以無為有體,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謂之幽冥者。幽冥者,所以論道,而非道也。夫道者,內視而自反,故人不小學,不大迷,不小惠,不大愚。莫鑒於流潦,而鑒於止水,以其保之,止而不外蕩。月望日奪光,陰不可以承陽,日出星可見,不能與之爭光,末不可以強於本,枝不可以大於幹,上重下輕,其覆必易。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兩即爭。玉在山而草木潤,珠生淵而岸不枯,蚯蚓無筋骨之強,爪牙之利,上食咘堁,下飲泉,用心一也。清之為明,杯水可見眸子,濁之為害,河水不見太山,蘭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浮江海不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為莫知而慍,性之有也。以清入濁必困辱,以濁入清必覆傾,天二氣即成虹,地二氣即泄藏,人二氣即生病,陰陽不能常,日冬且夏,月不知晝,日不知夜。川廣者魚大,山高者木脩,地廣者德厚,故魚不可以無餌釣,獸不可以空器召。山有猛獸,林木為之不斬,園有螫蟲,葵藿為之不採,國有賢臣,折衝千里,通於道者若車之轉於轂中,不運於己,與之致於千里,終而復始,轉無窮之原也。故舉枉與直,何如不得,舉直與枉,勿與遂往。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今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故事或不可前規,物或不可預慮,故聖人畜道待時也。故欲致魚者先通谷,欲來鳥者先樹木,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為魚得者,非挈而入淵也,為猿得者,非負而上木也,縱之所利而已。足所踐者淺,然待所不踐而後能行,心所知者遍,然待所不知而後能明。川竭而谷虛,丘夷而淵塞,脣亡而齒寒,河水深而讓在山。水靜則清,清則平,平則易,易則見物之形,形不可併,故可以為正。使葉落者,風搖之也,使水濁者,物撓之也,璧鍰之器,礛之功也,莫邪斷割,砥礪之力也,劲與驥致千里而不飛,無裹糧之資而不飢,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身退,天道然也。怒出於不怒,為出於不為,視於無有則得所見,聽於無聲則得所聞。飛鳥反鄉,兔走歸窟,狐死首丘,寒螿洋木,各依其所生也。水火相憎,鼎碛在其間,五味以和,骨肉相愛也,讒人間之,父子相危也。犬豕不擇器而食,俞肥其體,故近死,鳳皇翔於千仞,莫之能致。推固百內而不能自椓,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見其眥。因高為山即安而不危,因下為池即淵深而魚鱉歸焉。溝也澇即溢,旱即枯,河海之源淵深而不竭。鱉無耳,而目不可以蔽,精於明也;瞽無目,而耳不可以蔽,精於聰也。混混之水濁,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乎?絲之為縞也,或為冠,或為远,冠則戴枝之,远則足蹍之。金之勢勝木,一刃不能殘一林之木;土之勢勝水,一掬不能塞江河;水之勢火,一酌不能救一車之薪。冬有雷,夏有雹,寒暑不變其節,霜雪麃麃,日出而流。傾易覆也,倚易翻也,幾易助也,濕易雨也,蘭芷以芳,不得見霜,蟾蜍塗兵,壽在五月之望,精泄者中易殘,華非時者不可食。舌之與齒,孰先弊焉?繩之與矢,孰先直焉?使影曲者形也,使響濁者聲也。與死同病者,難為良醫,與亡國同道者,不可為忠謀。使倡吹竽,使工攝竅,雖中節,以可使決,君形亡焉。聾者不歌,無以自樂,盲者不觀,無以接物。步於林者,不得直道,行於險者,不得履繩,海內其所出,故能大。日不並出,狐不二雄,神龍不匹,猛獸不群,鷙鳥不雙,蓋非橑不蔽日,輪非輻不追疾,橑輪未足恃也。弧弓能射,而非弦不發,發矢之為射,十分之一。飢馬在廄,漠然無聲,投芻其旁,爭心乃生。三寸之管無當,天下不能滿,十石而有塞,百竹而足。循繩而斷即不過,懸衡而量即不差,懸古法以類,有時而遂,杖格之漌,有時而施,是而行之,謂之亂。農夫勞而君子養,愚者言而智者擇,見之明白,處之如玉石,見之黯,必留其謀。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畢開,不如一戶之明。蝮蛇不可為足,虎不可為翼,今有六尺之廣,臥而越之,下才不難,立而踰之,上才不易,勢施異也。助祭者得嘗,救鬥者得傷,蔽於不祥之木,為雷霆所撲。日月欲明,濁雲蓋之,河水欲清,沙土穢之,叢蘭欲脩,秋風敗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蒙塵而欲無眯,不可得絜。金龜紐,賢者以為佩,土壤布地,能者以為富,故與弱者金玉,不如與之尺素。轂虛而中立三十輻,各盡其力,使一輻獨入,眾輻皆棄,何近遠之能至。橘柚有鄉,萑葦有叢,獸同足者相從游,鳥同翼者相從翔。欲觀九州之地,足無千里之行,無政教之原,而欲為萬民上者,難矣!兇兇者獲,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君子有酒,小人鞭缶,雖不可好,亦可以醜,人之性,便衣綿帛,或射之即被甲,為所不便,以得其便也。三十輻共一轂,各直一鑿,不得相入,猶人臣各守其職也。善用人者,若●之足,眾而不相害,若舌之與齒,堅柔相磨而不相敗。石生而堅,茞生而芳,少而有之,長而逾明。扶之與提,謝之與讓,得之與失,諾之與已,相去千里。再生者不獲,華太早者不須霜而落。汙其準,粉其顙,腐鼠在阼,燒薰於堂,入水而增濡,懷臭而求芳,雖善者不能為工。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木方盛,終日采之而復生,秋風下霜,一夕而零。質的張而矢射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也,形勢之所致。乳犬之噬虎,伏雞之搏狸,恩之所加,不量其力。夫待利而登溺者,亦必以將溺之矣,舟能浮能沈,愚者不知足焉。驥驅之不進,引之不止,人君不以取道里。水雖平,必有波,衡雖正,必有差,尺雖齊,必有危,非規矩不能定方員,非準繩無以正曲直,用規矩者,亦有規矩之心。太山之高,倍而不見,秋毫之末,視之可察。竹木有火,不鑽不熏,土中有水,不掘不出,矢之疾,不過二里,跬步不休,跛鱉千里,累土不止,丘山從成。臨河欲魚,不如歸而織網。弓先調而後求勁,馬先順而後求良,人先信而後求能。巧冶不能消木,良匠不能斲冰,物有不可,如之何君子不留意。使人無渡河,可,使河無波,不可。無月不辜,甑終不墮井矣。刺我行者,欲我交,呰我貨者,欲我市,行一棋不足以見知,彈一弦不足以為悲。今有一炭然,掇之爛绯,相近,萬石俱熏,去之十步而死,同氣而異積。有榮華者必有愁悴,上有羅紈下必有麻●,木大者根瞿,山高者基扶。

微明

提到《微明》的書籍 電子圖書館
21 微明:
老子曰:以不義得之,又不布施,患及其身,不能為人,又無以自為,可謂愚人,無以異於梟愛其子也,故「持而備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德之中有道,道之中有德,其化不可極,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萬事盡然,不可勝明。福至祥存,禍至祥先,見祥而不為善,則福不來,見不祥而行善,則禍不至,利與害同門,禍與福同鄰,非神聖人莫之能分,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人之將疾也,必先甘魚肉之味,國之將亡也,必先惡忠臣之語,故疾之將死者,不可為良醫,國之將亡者,不可為忠謀。修之身,然後可以治民,居家理,治然後可移官長,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有餘,修之國,其德乃豐。」民之所以生活,衣與食也,事周於衣食則有功,不周於衣食則無功,事無功德不長。故隨時而不成,無更其刑,順時而不成,無更其理,時將復起,是謂道紀。帝王富其民,霸王富其地,危國富其吏,治國若不足,亡國囷倉虛,故曰「上無事而民自富,上無為而民自化。」起師十萬,日費千金,「帥旋之後,必有凶年,」故「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寶也。」「和大怨必有餘怨」,奈何其為不善也。古者親近不以言,來遠不以言,使近者悅,遠者來。與民同欲則和,與民同守則固,與民同念者知,得民力者富,得民譽者顯,行有召寇,言有致禍,無先人言,後人已。附耳之語,流聞千里,言者禍也,舌者機也,出言不當,駟馬不追。昔者中子曰:天有五方,地有五行,聲有五音,物有五味,色有五章,人有五位,故天地之間有二十五人也。上五有神人、真人、道人、至人、聖人,次五有德人、賢人、智人、善人、辯人,中五有公人、忠人、信人、義人、禮人,次五有士人、工人、虞人、農人、商人,下五有眾人、奴人、愚人、肉人、小人,上五之與下五,猶人之與牛馬也。聖人者以目視,以耳聽,以口言,以足行。真人者,不視而明,不聽而聰,不行而從,不言而公。故聖人所以動天下者,真人未嘗過焉,賢人所以矯世俗者,聖人未嘗觀焉。所謂道者,無前無後,無左無右,萬物玄同,無是無非。

上義

電子圖書館
13 上義:
老子曰:道德之備猶日月也,夷狄蠻貊不能易其指,趣舍同即非譽在俗,意行均即窮達在時,事周於世即功成,務合於時即名立。是故立功名之人,簡於世而謹於時,時之至也,即間不容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貪寶賂也,將以存亡平亂為民除害也,貪叨多欲之人,殘賊天下,萬民騷動,莫寧其所。有聖人勃然而起,討強暴,平亂世,為天下除害,以濁為清,以危為寧,故不得不中絕。赤帝為火炎,故帝擒之,共工為水害,故顓頊誅之。教人以道,導之以德而不聽,即臨之以威武,臨之不從,則制之以兵革。殺無罪之民,養不義之主,害莫大也,聚天下之財,贍一人之欲,禍莫深焉,肆一人之欲,而長海內之患,此天倫所不取也。所為立君者,以禁暴亂也,今乘萬民之力,反為殘賊,是以虎傅翼,何謂不除。夫畜魚者,必去其蝙獺,養禽獸者,必除其豺狼,又況牧民乎!是故兵革之所為起也。

上禮

電子圖書館
1 上禮:
老子曰:上古真人,呼吸陰陽,而群生莫不仰其德以和順,當此之時,領理隱密,自成純樸,純樸未散,而萬物大優。及世之衰也,至伏羲氏,昧昧懋懋,皆欲離其童蒙之心,而覺悟乎天地之間,其德煩而不一。及至神農、帝,覈領天下,紀綱四時,和調陰陽,於是萬民莫不竦身而思,戴聽而視,故治而不和。下至夏、殷之世,嗜欲達於物,聰明誘於外,性命失其真。施及周室,澆醇散樸,離道以為偽,險德以為行,智巧萌生,狙學以擬聖,華誣以脅眾,琢飾詩書,以賈名譽,各欲以行其智偽,以容於世,而失大宗之本,故世有喪性命,衰漸所由來久矣。是故至人之學也,欲以反性於無,游心於虛,世俗之學,擢德攓性,內愁五藏,暴行越知,以譊名聲於世,此至人所不為也。擢德自見也,攓性絕生也,若夫至人定乎死生之意,通乎榮辱之理,舉世譽之而不益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得至道之要也。

共6段落。第1頁,共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