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十八卷十八易輯傳第十四

《卷十八卷十八易輯傳第十四》[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厚齋易學卷十八     宋 馮椅。 撰易輯傳第十四
3
經下篇咸恒
4
艮下兑上
5
6
贊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 又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雜卦》曰:「咸,速也」。
7
闗子明曰:「咸者,天地之交也,謂《乾》之上九下交于坤而為九,三《坤》之六三,上交于乾而為上六。
8
程正叔曰:「天地二物,故二卦分為天地之道。男女交合而成夫婦,故咸與恒皆二體,合為夫婦之義咸,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義,男女交相感也。君臣上下以至萬物,皆有相感之道。
9
郭子和曰:「《易卦》六爻皆應者,八卦、泰、否》、《咸》、《恒》損《益》,《既濟》《未濟》,雖名義不同,而為道皆《大。咸以感為義,蓋无所不感之謂咸。
10
毛伯玉曰:「《春秋傳》曰:周公弔二叔之不咸。鄭舜舉曰:「咸,合也,交也,皆也,和也」。所以明卦之義,並行而不相悖也」。
11
毛伯玉曰:「咸者,和也,所以感也。所以感者,心也,故咸加心而為感。我以其和而待其自感則可,有意于感之則陋矣。故感去心而為咸和不若合
12
劉長民曰:「贊以感釋其義,而卦以咸。名者,聖人之㣲旨,欲明感物之无心也。
13
李子思曰:「有心則為感,无心則為咸」。則知咸者,无心之感也。
14
李季辨曰:《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有心于求感,非《易》之道。故去心而名,卦以咸、咸,皆也。无心于感者,无所不感。
15
案:「咸」者,皆有此情之謂也。故情之交孚謂之感。感生於心者也,謂咸无容。私心於感則可,謂无心則語猶未瑩以意逆之可也。
16
李子思曰: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此言太極,肇分之初,八卦各得其體也。又曰:「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此言太極。既分之後,六子各致其用也。相薄者有貴于不相悖,不相射者,有貴於相逮,其體有所不同,而山澤之通氣固自若也。夫山澤通氣,其功用蓋與《乾》、《坤》等,而咸一卦乃能具山澤通氣之象,宜其列於下經之首也。故《上經》之始于乾、坤者,天地定位也。下經之始于咸者,山澤通氣也。然天地定位,則分為《乾》、《坤》二卦者,位欲其分而有辨,山澤通氣則合為《咸》一卦者,氣欲其合而相通也。
17
程可乆曰:艮兊二體,獨立則相變,並立則相應,《咸》與《損》皆《艮》、《兊》並而咸以陽下,隂有交感之道,卦之所以為咸也。
18
鮮于子駿曰:「《乾》之上九,下居于三,《坤》之六三,上居於上,故《乾》、《坤》交感而男女之象成。
19
孫明復曰:「咸以二少恒以二長、二少者,感道貴速也」。
20
張子厚曰:「感之道不一,或以同而感聖人感人之心是也。或以異而感,男女是也。二女同居,則无感也。感,即合也」。
21
右明卦義。
22
《象贊》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右明卦用。
23
《序卦》曰:「離者,麗也,麗必有感,故受之以咸。咸者,感也。張敬夫曰:有天地然後有男女」,故上篇首《乾》、《坤》而終《坎》《離》,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故下篇次之,以《咸》恒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君臣,故下篇終之,以《既濟》、《未濟》焉。既濟》者,《坎》《離》之交,而物有所成之謂也。動靜相生,有无相禪,隂陽之運,萬物之生,无有窮已,故既濟之後,復歸之以未濟。
24
李子思曰:「八卦者,六十四卦之祖也。聖人序卦》以《乾》、《坤》、《坎》、離列之于《上經》,以《震》、《巽》、《艮》、《兊》列之于下《經》,所以更相經緯,而示神易變化不測之用也。然上篇始《乾》、《坤》而終《坎》、《離》,則下篇亦當始《震》,《巽》而終,《艮》兊而乃始《咸》《恒》,何也?《艮》下《兊》上謂之《咸》,《巽》下《震》上謂之《恒》,二卦者乃《艮》、《兊》《震》、巽合而致用也,《震》、《巽》、艮兊在上篇,亦嘗合矣,然頥也者,陽與陽合,大過則隂與隂合也,陽自陽而隂自隂,故非咸恒相交致用之比也。《易》以用為主,隂陽以交而致用,此《咸》之所以先恒而為六十四卦之序也。
25
右明卦序。
26
亨利貞取女吉。
27
贊曰: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28
程正叔曰:物之相感,則有亨通之理。郭立之曰:「感而无不通,是以亨」。耿睎道曰:剛柔感應以相與,則其氣交,其情通,此卦之所以為《咸》,而《咸》之所以亨也。
29
閭丘逢辰曰:「感非其正,則夫婦不以禮合,君臣不以道合,朋友不以義合,終必致于《睽》《離》,故曰亨利貞」。
30
程可乆曰:「感物者无所待而亨然,必待正而後利」。朱子發曰:「感有必通之理,然不以正,則失其亨,而所為皆凶也」。
31
案:咸有亨義,必利于貞,不貞,則所以感者,皆人欲私情矣。「四徳无元」者,二少之卦也。
32
右明卦象。
33
胡翼之曰:「以少男取少女,則人倫正而天地之義畢。故咸之道為取,女吉也。女守正靜,男以禮下之,則夫婦之道成。如賢者懷道義君,以禮下之,則君臣之義行」。
34
毛伯玉曰:「咸、恒皆夫婦也,柔上而剛下,所以為感也。男尊而女卑,是以為恒也。男女之相從,必以其少長相當者,為夫婦之正,故《既濟》謂之定,《未濟》謂之窮,亦以夫婦言之。 又曰:「咸者,取女之初,故女猶在外。恒者,成家之後,故女專職內。
35
林黃中曰:「男不下女而女從之,非貞女也。君不下士而士從之,非貞士也。如是者,不可取矣。親迎之禮,廢于夫婦之間,就見之儀,蔑于君臣之際,為女與士者不待禮而行,為君與夫者,惟其易與而畜之,未有不悔於其終者也」。
36
郭子和曰:「《序卦》言天地、萬物、男女、夫婦、父子、君臣上下,皆有咸之道。聖人明人道,故卦辭以取女為言,而贊併天地。萬物言之,所以盡卦之象也。右明卦占。
37
初六,咸其拇。
38
贊曰:志在外也。
39
林黃中曰:「艮為指而在下,體之下,拇之象也」。呂與叔曰:初最下而應九,四四以心感而初以足行,不曰足而曰拇者,以隂居下,靜而未行,蓋心感而迹未應也。
40
楊廷秀曰:「九四說之初初,六止之初,九四之感,初六欲行者也,而《艮》以止之,是心行而足止也」。右明象。
41
程可乆曰:九四不比于隂,本爻不比於陽,无有分其應者,故贊稱志在外,而四謂之朋從言,不失其所感也。
42
馮當可曰:「占不言吉凶,蓋未渉于動。謹則吉,不謹則凶,吉凶未定,不言者存乎人也」。
43
案四心之象,感之主也。下體自拇而腓,自腓而股,皆聴命於心焉。而初六正應九四,則尤為所感之專者,特去四尚歴三爻視股腓之近,以為行止,故未有吉凶吉凶生乎動者也。
44
右明爻義。
45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46
贊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胡翼之曰:「腓者拇之上,股之下」。朱子發曰:「互體,㢲為股,股之下腓也」。蘭惠卿曰:「腓在下體之中,隨股而動者也。上有九五之正,應隔礙于三,不能交感,隨九三之股而動則凶然。六二中正能安居,以待九五之正應則吉程,可乆同
47
郭子和曰:足之力本乎此,為下體之要,二居下之中,腓為動之主,吉凶之判,特在夫動止之間耳。李季辨曰:設兩端以聴其自擇也。隂陽之情,近則相得正應,猶隔二陽,而所感之主猶隔九三,則如腓之隨股,感九三而動凶之道也。聖人以其居中得正,又有艮止之徳,故告之以居,以待正應,則可轉凶而吉矣!
48
右明象占。
49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贊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劉氏曰:「股在下,體之上,三之象也。雖于拇為大,於腓為剛,然感于上而動則均也」。
50
鄭舜舉曰:「初與二隂也,感于陽而動,故為咸其拇,咸其腓三,以陽為艮之主,宜其止于下體而不動,今亦說乎上之隂而應之,故為咸其股」。
51
右明象。
52
郭子和曰:「所應在上,所隨在下。以是而往,能无咎乎?」
53
李去非曰:「九三,陽也,為《艮》之主,今乃咸其股焉。股動於上,則腓隨于下也」。
54
李仲永曰:「往應上六,則窮而吝也」。蘭惠卿曰:「雖有應在上,然隔礙四五舍,近從逺往則招吝」。
55
朱子曰:「陽剛居上,宜靜而往,可吝之甚者也」。案:有應在上而隔二陽,往必吝矣。九四感之主,本爻切近之而聴命焉,猶股之動,聴命于心也。心感其股,執其隨四之志以應之。蓋心動則股動,股動則腓拇,无不動者。
56
右明占。
57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贊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朋從爾思,未光大也。胡翼之曰:「居股之上,脢之下,心之象也。以陽居隂,失其正道,本有悔也。若守之以正,則吉可獲而悔可亡。
58
楊中立曰:「此心之位不言,心心无不該,不可以位言也」。
59
朱子曰:「當三陽之中,心之象,咸之主也,心之感,物當正而固,乃得其理。今以陽居隂為失其正而不能固,故因占以設戒」。
60
蘭惠卿曰:「《易》之言貞吉悔。亡者,三爻:咸也,大壯也,未濟也。皆以九居四,履非其位,悔也。故戒之雖有應在初,而近礙九三,未能與相交感,故戒以貞固則吉。
61
右明占。
62
王介父曰:「思者,心之動也」。案咸以感為義,五之于二,上之于三,雖隔陽爻,皆相為感應,而本爻適當其中。諸爻憧憧然往來于前,而此心本无與也。惟爾之朋,則從爾之思爾。以此見非其類,則有感不應也。
63
右明象。
64
程正叔曰:「不言咸其心,感乃心也。四在中而居上當心之位,故為感之主而言感之道」。
65
劉氏曰:「凡感之道,以心為主。
66
張知常曰:「下卦皆失,莫若靜之。為愈至四,然後悔亡。惟五為无悔」。
67
張敬夫曰:咸,六爻未嘗言心。文王于四:曰思,孔子于初,三五曰《志》。蓋志者心之所期,而思者心之用,人之所感,惟物誘于外,然後心往赴之,發而為情矣。此所以不言心歟!
68
按: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之為道如此,其大而六爻乃无一吉者,自一身之象推之,四當上體而在三陽之中,此其為心之位,而所由以感者也,此而不言吉,則感之道廢矣,然而適焉,以九居四,乃不當位,聖人于是以其居中有陽剛之徳,而許之以貞吉,以其不當位之有悔而開之以悔亡,惟其時物而權其占如此也!夫感之道有我感物者,有為物所感者,我感物則我為主必當位,中正而所感无不通,四无二五之中又无當位之正,聖人恐其所思之過中而為物所感而遷也,故又謂諸爻之往來于前者,各以朋類而從其所思,己之所感者有初六焉,隔于九三而思不及爾,其餘憧憧之往來者,皆非所思也,故卦曰咸,而不曰感,爻言思而不言心,聖人之旨斷可識矣!
69
右明爻義。
70
說卦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嵗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徳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徳之盛也。
71
程正叔曰:感,動也。凡有動皆為感感,則必有應,所應復為感,一有感,復為應,所以不已也」。
72
張子厚曰:「釋氏以感為幻妄。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无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事而无情,故君子之心,莫若廓然而大公,物來則順應。苟規規于外誘之除,將見滅于東而生于西也,非惟日之不足,顧其端無窮,不可得而除也」。
73
楊中立曰:或謂无思所以體道,有思所以應世,此為不知《易》之義也。《易》所謂「无思者,无所事乎思云爾。故其于天下之故感而遂通,今而曰「不可以有思」,又曰「不能无思」,此何理哉?
74
三子者之言,雖微有異同,而可以推其端也。右推廣爻辭。
75
九五咸其《脢无悔。
76
贊曰:咸其脢志末也。
77
郭立之曰:「下之无憧,憧之思,上之无,騰口之說,可以无悔而已」。
78
李季辨曰:「悔亡,是有悔而亡也。无悔,是无復有悔也」。
79
李子思曰:「卦者天徳,論其本體之自然,而爻者人事各牽於爻位繋應之私,則與卦體遂異矣。學者知爻位、吉凶得失之殊,反而觀之,於全卦之體以造于无心,其與天參乎!
80
案爻居心之上,口之下則脢也。心有所感,然後動于脢,乃形于言。言之是非,系乎所感之邪正,而爻居其間,邪正系四而是非系上,故无悔尤也。
81
右明象占。
82
上六咸其輔頰舌。
83
贊曰:滕口,說也。
84
楊中立曰:「本爻兊之主,兊為口舌,故有頰舌之象。林黃中曰:在上體之上也。
85
郭立之曰:《易》近取諸身,惟《咸》、《艮》二卦為詳,而其成終者特異,豈非咸極于說而艮終于止邪?」
86
案感道在心,感人以言者,末也。故于上言之,咸其輔者,象也。頰舌者,占也,謂咸其輔,則有滕頰舌而已。
87
右明象占。
88
王景孟曰:「六爻自初至上,皆取諸身,蓋人之四支百體,雖有上下小大之不同,而其血氣脈絡之,相為感通,固有至理行乎其間。故大而天地衆而萬物感通之理,即諸身而可見矣」。此聖人制爻取象之意。
89
朱子曰:「此卦雖主于感,然六爻皆宜靜而不宜動者也」。
90
案: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感于物而動,故六爻之中吉凶悔吝之辭備焉。然感生于心,惟心正則所感正。所感正則所動亦正。故以貞吉屬之九四,蓋吉凶悔吝之所由生也。下三爻足之,象感于動者也。上二爻喉舌之象,感于言者也。
91
右明六爻。
92
巽,下震上
93
94
贊曰:「恒乆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恒亨,无咎利貞乆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乆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乆,照四時變化而能乆成,聖人乆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95
《說卦》曰:「恒徳之固也」。 又曰:恒雜而不厭。 又曰:「恒以一徳」。
96
李子思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以巽配,震剛上柔,下有一定不易之位,長男長女有能安乆處之理」。於是重為此卦,名之曰「恒」。
97
林黃中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恒以剛上柔下為義,不取諸《乾》、《坤》而取諸震、《巽》,何也?」曰:「天地定位,雷風相與位定而不交,故其卦為否。相與而不易,故其卦為恒。
98
右明卦義。
99
程正叔曰:「咸少男在少女之下,以男下女,男女交感之義也。恒長男在長女之上,男尊女卑夫婦居室之常道也。論交感之情,則少為深切。論尊卑之敘,則長當謹正,故《兊》《艮》為《咸》,而《震》《巽》為《恒》也。孫明復曰:咸以男下女,以成其家,既成其家,不可不正也。君先下臣以成其國,既成其國,不可以不治也。故恒以二長相與,因見正家之象。 又曰:「天尊地卑,君上臣下,父坐子立,夫動婦順,恒之道也」。李去非曰:「交感一時之情,常乆萬世之道」。
100
右通咸明卦義。
101
《象贊》曰:「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右明卦用。
102
《序卦》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乆也,故受之以恒。
103
李子思曰:「《易》以《乾》、《坤》、《坎》、《離》為《上經之終始,以《咸》、《恒》既未濟》為《下經之終始,《乾》、《坤》、《坎》、離分而立體者也。《咸恒》既未《濟》,則《艮》、《兊》、《震》、《巽》、《坎》離合而致用者也。自太極既分,使八卦常分而不合,則造化之功何由得見?故分之以示,定體于先,而合之,以示致用於後。此序《易》者之深意也。
104
案:乾上坤下,離東。坎西,先天之《易》,天地日月之四象也。居上經之始終,以立造化之體。山澤通氣,雷風不相悖,水火相逮。此後天之易,六子之功用也。故居下經之始終,以致造化之用。既濟之後,猶有未濟者,示造化之用,終則有始也。雖然《上、下經》皆以坎離終者,在天成象則為日,月在地成形,則為水火。日月東西之相望,水、火、南北之相交也。其在四時則為二分。二至上經以二分終下經,以二至終也。
105
林黃中曰:「恒、咸之反也,自咸之恒,上下相易,二五迭居而成卦也。上下相易,則艮為巽,兊為震矣。二五迭居,則剛處隂柔處陽矣。是故柔上而剛下,以明男下女之義,柔下而剛,上以明女從男之義也。夫婦,居室長乆之道,是以謂之恒也。
106
林以九六為隂陽,六位為柔剛,此惑于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也,謂六位不動于下為地道,九六變動于上,為天道爾。然所謂三才之道者,止謂六位不及九六也。此卦《傳》云「剛上而柔下,謂九四初六則九六為剛柔明矣。凡此等處,皆改從經文。
107
右明卦序。
108
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109
贊曰:恒亨无咎,利貞乆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乆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
110
王介父曰:亨然後无咎」。
111
耿晞道曰:「物不可以乆,居其所則恒未為无咎也,惟乆于其道,是以亨而无咎」。
112
右明前象占。
113
李仲永曰: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貞乃乆也,乆者乆而不變者也。
114
李季辨曰:利乎正正則可,恒王景孟曰:天地之道,自百刻積而為晝夜,自晝夜積而為寒暑,晝夜之相為晦明寒暑之相為往來,遲速進退,機緘不停,故終始相循,如環无端者,此蓋有常而然也。惟其有常,故有往而利如此也。如使有往而不利,則有今日之晝夜而止爾,又烏有來日之晝夜乎?有今嵗之寒暑而止爾,又烏有來嵗之寒暑乎?
115
袁氏曰:「道无終窮,故利有攸往,乃所以為乆也」。右,明後象占:
116
郭子和曰:「其道可乆,斯无不通,通則无過,舉內利以固外,利以行,此其所以為恒也」。
117
李子思曰:《易》中諸卦,大率皆以兩兩相從,而合兩為一,隂陽相等,則其為用可以至于乆大。不爾,則隂陽偏造,化將无所寄,其作用矣。然以巽遇艮而隂老,陽少則為蠱,以兊遇震而陽老,隂少則為歸妹,不若咸之少男少女之相配,而恒之長男長女之相匹、隂陽之氣等而无差,而曰亨、曰利、曰吉、曰无咎,蓋无所往而不可也。
118
右總明象。
119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
120
贊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孔穎達曰:「最處卦底,故曰浚王」。景孟曰:「取其巽入之義」。朱子曰:「初與四為正,應,理之常也」。然居下而在初,未可以深有所求。四震體性,上而不下,且隔二三應初之意,異乎常矣。初之柔闇不能度勢,又以隂居巽下為《巽》之主,其性務入,故深以常理求之,浚恒之象也。筮者如是,雖正亦凶而无所利矣。說本程正叔。
121
案:二性字深得其指,所謂成之者性也。林黃中曰:自《咸》以來,初六九四未之有改,《巽》入而在卦之最下,《震》亢于上,求之愈深,是以浚為恒也。朱子發曰:《泰》之六四:成《巽》九,出六入,有隂陽相求之象,初入卦底浚之象。
122
劉氏曰:「《記》言事君者量而後入,凡乞假于人,為人從事者亦然,蓋慮夫浚恒之凶也」。
123
程正叔曰:世之責望,故素而至悔咎者,皆浚恒者也。
124
案恒之成卦,在初四二爻,剛柔相易而成也。六自四來,初入伏二陽之下,成巽九,自初往四動于二隂之下,成震是初六與四,雖隔二陽而本易位而處求應之切者也。六入于二陽之下,以求達于九,四九四動而上而不下應初,故有浚井求深之象,蓋九動而上,則為井也。九上為井,則失其應矣,焉可恒乎?貞凶隂以居下為貞,又位當也。
125
右明象占。
126
「九二悔亡。
127
贊曰:能乆中也。
128
都聖與曰:「于卦為恒,而以剛居中,能,乆中之象。雖位不稱徳,而六五應之,悔亡之象也。
129
程可乆曰:「以剛應上,非常乆之道,惟中而不過,是以悔亡。《大壯》九二解初二,與本爻之辭不著其所以然,以其象意明也。
130
毛伯玉曰:「恒,乆也,二中也。不言其故而遽言其報,以為其徳已具于卦爻也,是之謂象學,是故自我言之。所以悔亡者,本于乆中,自其報言之,能乆于中固,宜其悔亡也。
131
李去非曰:「五爻皆不善二,獨以乆中亡悔,蓋巽入之道,惟中為難」。
132
案恒明夫婦之道,震男處外,巽女處內,夫婦之恒也,而五柔二剛,反夫婦之恒宜有悔者也。以其體巽位隂居中,用剛為得中之義,以此為恒。能治梱內之政,家道嚴肅者也,故悔亡。
133
說者謂失位稱悔,誤矣。
134
右明占。
135
林黄中曰:「咸以剛下柔上為義,《初》六、九四反之,而以少為咸,恒以剛上、柔下為義九二六五,反之而以中為恒,是以初悔而卒亡,二爻之辭同也。右明爻義。
136
九三不恒其徳,或承之,羞貞吝。衆說支離,不足以據,茲不復辨。贊曰:不恒其徳,无所容也。《論語》: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其徳,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137
李子思曰:「《巽》為進退為不果。其究為躁卦,則是出居陽位,而剛柔皆不得其恒者也」。
138
都聖與曰:「以陽居三,剛過中而又巽體焉,所行无恒之象,欲應上而九四,以剛拒之,或者不一之辭,謂非人之所願承,而亦或有承之者也。羞言非所願承,而以承之為恥也。以是為固,執而不改則吝」。李氏曰:「恒則于道為正,不恒則于正為吝。
139
劉氏曰:正固如是,則為吝于改矣。
140
王景孟曰:「君子自立于天地之間,所以俯仰无愧,驗之千古,聖賢之心而皆合者,徒以此心存焉爾。此心不存,則无所執,守在己者以為不足為吾累,而不知羞辱承吾後矣。吝謂不足多之也,亦通右《明象占》。
141
案論巽之進退不果,九二九三同也,然九二以剛處隂而位得中,是以悔亡。九三,剛過而不中,其究為躁,是以不恒其徳也。六五體震而以柔處尊位而得中,故為恒其徳,象意明甚。然以夫婦之道言之,應乎上六而隔于九四,隂陽易位而進退不常,此所以進不獲應,而退求所承,則或承之者亦可羞也。所承之人,疑謂初六,蓋初六浚而深入,疑達乎三,隂陽之情相遇也。
142
說者皆謂九二二雖近而相承,然以陽承陽,恐非婦人之義。
143
右明爻義。
144
九四田无禽
145
贊曰:「乆非其位,安得禽也?」石守道曰:「禽謂初也。
146
朱子發曰:「與初相易,則巽伏而不見四,安得禽哉?」王景孟曰:「田為禽,設也,田而无禽,謂无功也。《正義曰:「田以譬夫,有事也。无禽者,有事无功也」。程可乆曰:「巽六四得位乎外,以柔巽剛,故田獲三品,今九四乆,非其位與六五,近不相得,故曰无禽,易以田,喻用武,言用武而无功也。馭世任用小人,乆處髙位,一旦事變,无不敗績,九四以之。
147
右明象。
148
李子思曰:「《震》,《巽》男女之合,在《初》四二爻。 又曰:「《咸》、《恒》二卦,其象甚善,而六爻之義鮮有安吉者,蓋以爻而配六位,則隂陽得失,乗承逆順之理又各不同故也。
149
毛伯玉曰:「九三當位則以不中發之,九四失位則以无禽言之,《易》之變也。如此,各有理焉,而不可亂也」。
150
王景孟曰:以剛居隂,與九二同,而位不得中,與九二異,以常為恒,不若以中為恒也」。
151
右明爻義。
152
六五恒其徳貞,婦人吉。夫子凶。贊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閭丘逢辰曰:以隂柔應陽剛,是以順從為恒也。程正叔曰:居中而所應又中,隂柔之正也,故恒乆,則其徳為貞。
153
王景孟曰:恒其徳與不恒,其徳反。九三之剛太過而六五,以柔居中故也。
154
李子思曰:「貞者,四徳之一也。謂之恒則要當以貞固為事,而初曰貞凶,三曰貞吝,五曰貞。夫子凶何也?易之為書,以變通為義,執而不變,亦非所以為恒」。此六五之貞,以婦人從一而終之義,論之則是為吉。以夫子制義之道責之,則是為凶。
155
案:凡居陽位者,能正固守之,不拘其徳也,吉凶則存乎人焉。
156
右明象。
157
林黃中曰:「婦无再醮之義,既嫁從夫,既寡從子雖居尊位,未嘗不以順為正也」。
158
李季辨曰:男上女下五,雖男位而以六為常。二雖女位而以九為常,以五之柔下從二之剛。夫柔而婦剛,非可恒也,貞于柔,婦人則吉,夫子則凶。楊廷秀曰:五長,男之正體也,為君則柔弱而下從九二之彊。臣為夫子,則柔弱而下從。九二之彊婦,以此為恒,宜其凶也」。
159
案:二五之應,隔三四之剛,然中正相與聖人以恒,明夫婦之道,故特以其應言也。以言其爻之徳,則柔順為正。婦人之吉也,以言其卦之體,則以男從女,夫子之凶也《易》,故兩從其義焉。
160
右明占。
161
程正叔曰:「五君位而不以君道言者,其義在丈夫猶凶,況君乎!」
162
程可乆曰:「以六居五而應剛,在他卦則有人君虛已任賢之象。若以為恒,則順從而无辨」。
163
蘭惠卿曰:此《洪範》三徳所以有惟辟作福作威之戒也。
164
毛伯玉曰:二五均為中也。彼悔亡而此凶,何也?九二:陽,徳也。君子,時中者也。六、五隂,徳也。執中,无權者也。知恒而不知變,故以婦人夫子訓之。
165
案:以咸九變六言之則為知變,以六居五言之則為不知變,義不相悖也,所以易兩著其辭。
166
右明爻義。
167
上六振恒凶。
168
贊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司馬君實曰:「振者,木之搖落也。上以柔弱之質,當常乆之終,體動而應風,搖落之象也。常乆之道,由茲而墜,故凶。
169
說者大率以動為義,惟此說為當。按:初上本末也,巽木在下,而爻以柔弱在上,九三應之,有風以動之,其末振而搖落之象,浚其本而振其末,失其道矣。
170
朱子曰:「居恒之極,處震之終,恒極而不恒震,終則過動以隂,柔而居上則非其所安,故有振恒之象,而其占則凶也」。
171
右明象占。
172
耿睎道曰:「物不可以終止,故既濟終止則亂。物不可以終動,故上六振,恒則凶。
173
李子思曰:君子之體恒要須,合《震》《巽》之全體而兼動靜相須之理,然後恒亨之利可保。不然,獨取一爻之義而觀之,則動靜必至偏勝,吉少而凶多。故善明卦者必論全卦,善學《易》者必究全《易》。
174
右明爻義。
175
馮當可曰:「恒之道深不可常,動不可常,弱不可常,非其位不可常,惟中故常,故子思謂之中庸。林黃中曰:恒之諸爻,皆有正應,以剛上柔下而言恒,則初六九四,宜若恒矣。以剛柔當位而言恒,則九三上六,宜若恒矣,然而初有浚恒之凶,四有无禽之咎,三有不恒之羞,上有振恒之凶者,乆而不變也,至于九二六五,既非當位之爻,又反尊卑之正,而二為悔,亡五為恒,徳者變通而能乆也。易變則通,通則乆。《咸》、《恒》二卦相通,義自咸之恒,其變者中二爻耳,千變萬化而不失乎中恒乆之道,斯為得也。李季辨曰:恒之六爻,惟二五以中行而有常,初四不及三,上過之皆不可恒者也。二五雖得中,又失剛柔之正,六爻皆未善,所以見恒道之難。
176
案:惟中故常惟變,故中。《中庸》一書言中不及庸,蓋能中則常也。孟子言執中无權而賊道,盖能變則中也。
177
右明六爻。
URN: ctp:ws12663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