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七十五

《卷七十五》[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文獻通考》卷七十五《學校考》十三
3
祠祭褒贈録後
4
雍正十三年
5
訓勉聖裔。
6
皇上御極之初,衍聖公孔廣棨入覲奉。
7
上諭:「至聖先師,功在萬世,我皇考尊師重道,備極敬誠,典禮之隆,超越往古,爾為後裔,尚躬行實踐,勤學讀書,勉為聖賢,以仰承先澤。凡爾子孫兄弟,雖親疏不一,姿稟或殊,然逺溯尼山,要皆聖人之後,不可自待菲薄,務期交相砥礪,立志端方,使天下儒風有所宗,仰遵家訓,即所以報國恩也,朕實有厚望焉」。
8
遣官告祭。
9
闕里
10
乾隆元年,
11
命修周公、顔子、曽子、子思、孟子廟。増定
12
文廟祭品。禮部議准祭祀、脯醢、宜豐、鹿脯、鹿醢加増鹿二。
13
正位及
14
四配
15
崇聖祠正位仍用兎醢十一哲。兩廡,崇聖祠配位兩廡,易兎醢為醓醢,加增豕二。其陳設向于前一日,與各處例不畫一。今交太常寺照各。
16
廟辦理祭畢,國子監官分胙予從祀先儒陸隴其諡,贈禮部,奏從祀文廟之御史陸隴其欽奉。
17
恩旨。
18
賜諡清獻應照字號字様,建立石碑,查御史係五品之員,㑹典內並無開載碑價數目,其應照何品級給與碑價之處請。
19
旨遵行奉。
20
諭㫖:「陸隴其著,加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照例給與碑價」。
21
二年,恭奉。
22
世宗憲皇帝升祔
23
太廟配饗
24
南北郊禮成,遣官祭告。
25
闕里
26
27
詔「太廟文廟改用黃瓦,崇聖祠改用緑瓦,奉上諭:「至聖先師孔子,天縱聖神,師表萬世尊崇之典,至我朝而極盛」。
28
皇考世宗憲皇帝尊師重道,禮敬尤隆。闕里文廟,特命易改。黃瓦鴻儀,炳煥超軼。前模。朕祗紹聖猷,羮墻念切,思國子監為首善觀瞻之地。辟雍規制,宜加崇飾。大成門大成殿著用黃瓦,崇聖祠著用緑瓦,以昭展敬至意。
29
以元儒吳澄從祀,位在先儒。趙復之次三年二月上丁。
30
上詣太學釋奠。
31
先師孔子,行三獻禮。
32
上齋戒二日于前一日。
33
閲視祝版。
34
諭大學士等曰:「本年春祭文廟,朕降㫖親詣行禮。查文廟春秋二祭,舊例遣官我」。
35
皇考尊師重道,始定親祭之禮。間年舉行,從前所未有者。今覽太常寺奏進儀注,朕躬獻爵一次。其亞獻三獻之爵,預先陳設香案上。朕思既行親祭,仍當從三獻之儀。至是致祭,禮畢,以
36
御書與天地參匾額
37
命懸掛國子監、大成殿,并書:氣備四時,與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徳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作之師,對聮懸掛互見《太學門》
38
升先賢有子配享位于大成殿,位于先賢、卜商之次,移朱子神位于西,在先賢、顓孫子師之次,號十二哲。前期祗告照朱子升配之禮。
39
命給文廟執事官員封典衍聖公孔廣棨奏文廟執事官,自三品至九品共四十員,皆孔氏子孫充補,恭遇。
40
覃恩請一體給與封典,奉㫖允行。
41
42
命文廟碑亭易用黃瓦。
43
四年,
44
御製文廟碑文,勒石學宮,御製文曰:「天生蒸民,若有恒性,人道立焉,亶生聰明,神聖作之,君作之師,以厚其生,以正其徳,綱常之所以不墜,倫類之所以相維,相係于天地間者,斯焉是賴古聖皇,繼天立極,君師之道兼隆,夐乎尚矣。繼是以來,雖代有君而克盡,其為君之道者葢寡。若夫同天地亘,今古繼往,聖開來世,特立為師之道于宇宙間者,則維我。
45
先師孔子一人敬惟。
46
孔子集羣聖之大成,祖述憲章,垂教萬世,使後之帝王建極綏猷,得有所遵循,以求治法,道法之大全,由之則治,悖之則亂,大哉!
47
孔子功參乎覆載,明並乎日月。生民以來,未有盛焉者也。我
48
列祖撫御寰區,敘彛倫,明禮樂,誠民阜俗。一惟孔子所傳之大經,大法是矩是式微言奧義,悉推闡而表章之。統緒相承,心源符契,欽敬追崇之盛典,超越往代,其在彛章。予小子懋學門闈,景行志切。逮寅承丕緒祗奉
49
先猷夙夜兢兢,繹思聖道。越乾隆三年季春,上日躬釋奠於
50
先師前期,飭官庀材,崇飾廟貌,特命大成殿宇大成門,覆以黃瓦,崇聖祠覆以緑瓦,稱朕慕道,崇師至意,記曰:禮時為大,宜次之,稱次之,先王之制禮也,順于鬼神,合于人心,惟其稱而已。太學者,帝王尊師之地,盡禮備物以明尊也,稱其徳而不為過,宜莫大焉,抑非以炫耳目之觀也。欽崇至道敷正教,以淑羣黎,法祖隆。
51
師㒺敢或斁,俾薄海,內外無一夫不與被聖人之澤,斯朕志也。夫乾隆四年己未,用允廷臣之靖勒文紀事,以垂示于奕世,系以詩曰:「于昭道統,淵源三五」。
52
至聖挺生,立極萬世。贊修刪定,為帝王師。天地悠久,斯文在茲。惟我
53
54
宗,惇崇典禮:爰謁林廟,爰封祖禰。予膺鴻緒,彛憲足承。釋奠視學,大昕鼓徵。萬仭宮墻,圜橋首善。笙鏞斯陳,俎豆斯薦。耽耽翼翼,鳥革翬飛。制符宸居,金碧流輝。丕煥宏模,神明所宅。玉振金聲,永揚教澤。式眎兆庶,式育才賢。光宣文治,億萬斯年。
55
五年八月丁祭。
56
上親詣釋奠。
57
御製丁祭。
58
先師孔子詩一章
59
60
祖恢文徳崇儒禮
61
素王晨光開輦輅,露氣浥旂常。寅祀心恒凜,丁辰日正陽。皇皇陳禮樂,肅肅對宮墻。言念百王後身,登夫子堂。君師誠有愧,仰止志方良。
62
六年,
63
64
文廟祭器於
65
闕里,鉶十六,簠一,簋一,籩四,豆四。俱有蓋頒。
66
文廟從祀先賢、先儒神位,次序于直省、學宮。議准學宫從祀先賢、先儒神位次序,以京師太學成式通行,直省府州縣遵照書題,按東西先後次序安設。七年,改定山東曲阜及直省。
67
文廟樂章內舊稱「王」字,大學士等議中允于振奏闕。里志樂章內稱惟王神明,猶襲唐人稱王之舊,恭請釐正,查國子監所歌六曲,皆已稱師稱聖,無可改易。至曲阜及各省學宮未能畫一,應請另行撰擬,頒發遵照得。
68
旨依議。
69
文廟樂章,令張照撰擬進呈,頒發曲阜及各省學宮。八年正月,衍聖公孔廣棨卒,予祭𦵏如例。
70
71
72
闕里文廟樂章。
73
迎神奏《昭平》詞曰:大哉!
74
孔子先覺先知,與天地參萬世之師,祥徵麟紱,韻答金絲,日月既揭,乾坤清夷,初獻奠帛,奏宣平詞曰:「予懐明徳,玉振金聲,生民未有展也,大成俎豆千古,春秋上丁,清酒既載,其香始升,亞獻奏秩平,詞曰:式禮莫愆,升堂再獻,饗協鼖鏞,誠孚罍甗,肅肅雍雍,譽髦斯彦,禮陶樂淑,相觀而善終獻奏敘平詞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皮弁祭菜,於論詩樂,惟天牖民,惟聖時若彛倫攸敘,至今木鐸徹饌,奏懿平詞曰:先師有言,祭則受福,四海黌門,疇敢不肅,禮成告徹,毋疏毋凟,樂所自生,中原有菽,送神望燎,奏徳平詞曰:鳬繹峩峩,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澤無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化我烝民,育我膠庠。
75
以故衍聖公孔廣棨子孔昭煥襲封衍聖公世爵,上駐蹕。
76
盛京詣
77
文廟行禮
78
九年二月上丁。
79
上詣太學釋奠。
80
先師孔子。
81
御製詩一章。
82
靈春惟仲月,吉日值丁辰。禮樂遵先進,詩書淑兆民,宮墻増慕永,俎豆薦馨新。敢謂百王後,能傳一脈真。承筐將素幣,獻爵列儒臣。試問得門者,誰為不愧人?」上幸翰林院,謁
83
先師,孔子。
84
十一年増定。
85
崇聖祠,執事官及祭器,増分獻官。國子監助教二人,贊引官、太常寺贊禮郎二人,其陳設四案,增帛二、爵六。
86
八月,仲丁。
87
上詣上書房。
88
至聖前行禮
89
御製詩一章。
90
萬古生民首,千秋祭典,光攝儀,専國學,展禮詣書堂,言念承。
91
宗社何曾致,治康徘徊講筵側,惟覺愧宫墻。
92
十二年,
93
欽頒
94
闕里文廟祭器銅爵七。
95
十三年二月
96
上躬詣闕里,致祭于
97
先師孔子。
98
御《詩禮堂
99
視學畢,遂謁。
100
孔林先是,十二年奉。
101
上諭:「朕幼誦簡編心儀,先聖一言一動,無不奉聖訓為法程。御極以來,覺世牖民,式型至道,願學之切,如見羮墻。辟雍鐘鼓,躬親殷薦,而未登闕里之堂觀,車服禮器,心甚歉焉。仰惟
102
皇祖聖祖仁皇帝巡幸東魯,親奠孔林盛典,傳于奕禩。皇考世宗憲皇帝崇聖加封,重興廟貌,嘗遣朕弟和親王恭代展祀,未以命朕意者其或有待歟?朕寅紹丕基,撫兹熙洽,思以來年春孟月東巡狩,因溯洙泗,陟杏壇,瞻仰宮墻,申景行之,夙所有應行典禮,至大學士㑹同該部稽考舊章詳悉,具議以聞。其應預備之各衙門,宜先期請旨。尋大學士等奏:「闕里祀典,即係春秋丁祭之禮,康熙二十三年。
103
聖祖仁皇帝親詣致祭,折衷盡善,典文該洽,應請遵例舉行。其
104
文廟樂章,于乾隆八年奉旨改定頒發曲阜及天下學宮,但恐本處學宮尚有未諳。應遵康熙二十三年之例,令樂部、太常寺派官員人等前往演習,至康熙二十三年,
105
聖祖仁皇帝致祭闕里,行視學,禮畢,頒勑諭于衍聖公及五氏官員子弟,即日詣孔林行三酹禮。今請遵照往例,將應宣勑諭及應講經書即。
106
命翰林院撰擬于隨。
107
駕大學士內奏𣲖一員會同衍聖公于五氏子孫內選擇二人,進講講畢。
108
駕詣。
109
孔林行奠獻禮奉
110
㫖允行。又奏准設:
111
御案于《詩》禮堂。
112
御座南陳講章正本于。
113
御案:東野氏、閔氏、冉氏、言氏、卜氏、端木氏、顓孫氏各裔,照孔、顔、曾、孟仲五氏之例,同赴講堂聴講。
114
命太常卿往闕里查視樂舞、樂器、樂部等衙門,遵㫖議准闕里樂工照。
115
文廟人數,于京師樂工內揀選樂員三員,樂生五十名,𣲖員帶往其舞佾,仍用本處舞生。至是
116
駕臨曲阜詣。
117
文廟
118
親行周覽。
119
御書大成殿匾額曰「時中立」極對聮,曰「覺世牖民」,詩、書、易象,春秋永垂,道統出類,拔萃河海」「泰山麟鳯,莫喻聖人詩禮堂匾額曰:「則古稱先對」,聮曰「紹緒」。仰斯文識大識,小趨庭承,至教學禮學詩并書,杏壇、金絲堂、奎文閣、同文門、大中門、宏道門、聖時、門櫺星門、萬仭宮墻等匾。
120
御製萬仭宫墻,贊曰:「芚予自幼,被服聖言,明徳新民,知易行難,顒有素誠,瞻謁尼山,亦既涖止,敢云得門」。奎文閣贊曰:「奎婁垂象,爰在魯東,夫子之文,天地並隆煌煌。
121
御書充仭其中,先聖後聖,其揆則同手植檜。贊曰:「文欄肥壤,厥有檜株。
122
先聖攸植,繋手澤餘,㡬經枯榮,左紐,右紆造物,憑䕶孫枝,扶疎杏壇,贊曰:「憶昔緇帷,詩書授受,與有榮焉,軼桃轢栁,博厚髙明,亦曰攸久,萬世受治,杏林何有?禮器贊曰祗謁。
123
先師載觀禮器,犧尊象尊,伊古之制,有道存焉,儀型攸繫,申明太常。記予初祭聖蹟殿贊曰:「明王不興,夫孰能宗,豈無宗者,邈矣莫從。鐫勒苕華,景仰遺踪。七十三年,雲中見龍金絲堂贊曰:禮樂詩書,金絲萬古,豈繫魯恭?廣宅斯舉,在左移西,亦惟其所。懸甕乃神,夫子不語詩,禮堂贊曰:昔者趨庭,詩、禮垂訓,維言與立,伊誰不奮?九仭一簣,願免乎?」進御堂聴講景仰聖舜故井贊曰:疏食飲水,曲肱樂之,既清且渫,汲繩到兹,我取一勺,以飲以思。嗚呼!
124
宣聖實我之師,故宅門贊曰:居廟之左,厥門斯故。藻繢不施,意存後素,徘徊瞻仰,心焉學步。告爾後人,由兹義路翼日
125
126
先師廟行釋奠禮
127
啟聖王祠
128
崇聖祠遣顯親王致祭四配,十哲兩廡遣官分獻命遵照。
129
聖祖成例以
130
御用曲柄黃傘,留供大成殿中,上御詩禮堂。
131
命舉人孔繼汾進講《中庸》貢生、孔繼、涑進講《易經》各一章,畢大學士宣。
132
諭衍聖公孔昭煥等曰:「至聖之道,參天地,贊化育,立人極,為萬世師表,凡兹後裔,𣲖衍支繁,尤當永念,先型,以期無忝昔我。
133
皇祖東巡,時邁特頒。
134
聖諭炳若日,星朕仰紹。
135
前徽䖍修展謁之禮,念爾等令緒相承,淵源勿替,再申告諭,用是訓行。其務學道敦倫,修身慎行、克稟先師之彛訓祗遵。
136
皇祖之誨言:「勿愧為聖者子孫,朕心實嘉予之!其欽承,毋怠衍聖公」祗。聴畢,率執事官五氏子孫等叩謝于階下。
137
駕至。
138
先師墓門。
139
降輦,步入墓前,北面跪,三酹酒畢,行三叩頭禮。是日,復詣
140
聖周公廟行禮
141
駕還行宮。
142
御製闕里釋奠禮成詩曰:「禮原尼父,定文是素,王垂用以將欽,若因希尚,鑒兹一貫平,聲天道性萬古帝,王師過魯繩。
143
皇祖思齋奉。
144
聖慈黍莫陳俎豆,升降式威儀教澤常貽在心,𫝊竟屬誰景行稍,此遂蠡管尚難窺,三子希蹤後安能賛一詞。孔林酹酒詩曰:「宫墻親釋奠林墓,此重來地闢天開。處泗南,洙北隈,春鳴仙樂鳥冬緑。石碑苔,教澤垂,千古泰山終未頽。
145
上諭孔昭煥曰:「先師修道立教,萬世之人,服習聖訓,咸有以自善其身,況為其子孫者乎?卿以宗裔奉祠紹封,列爵既優崇矣,當思淵源,何自夙夜敬勉,親師尚學,以植始基,慎行謹言,以培徳器,循循《詩》《禮》之教,異日卓然有所成就,允孚令望,表率族黨,俾當世知聖人之後能守家傳于勿替,非徒章服之榮已也,豈不休哉!
146
賜衍聖公、博士等宴并
147
賜衍聖公孔昭煥。
148
御製日知薈說十三經、二十一史、明史、唐、宋文醇各一部,蟒衣狐裘、貂裘各一襲,表裏各五端。曲阜縣世職知縣孔𫝊松加一級,書二部,蟒衣一襲,縀五端復。
149
諭朕東巡至曲阜,敬禮先師,躬詣講堂,覩宗廟百官之盛衍聖公,既優加賞賚,其餘聖賢後裔,應一體加恩。凡孔氏及十二氏子孫官員著加一級,進士、舉人各賞銀十兩,貢監生員各五兩,俾共沐洪、恩、鉅典廣。山東通省入學額數,府學大學增取三名,中學二名,小學一名,又奉。
150
上諭:「朕此次東巡,加恩士類,已令増廣入學名數,復念十三氏子孫逺承世緒,濟濟膠庠,其中當有文學可觀讀書,立品之彦,宜加甄拔,以廣恩施,其令該學政考騐其文行兼優者數人,咨送禮部,貢入成,均示鼓勵焉。其引駕官孔繼汾,朕看其人,尚可造,就著加恩,以內閣中書用,遣官詣顔曽思孟故里,専廟致祭,并命以」。
151
御製賛詞勒石。
152
御製復聖顔子賛曰:「貧也者,吾不知其所惡。夀也者,吾不知其所慕,徳以潤身,孰謂其貧心以傳道,孰謂難老?簞瓢陋巷,至樂不移,仰髙鑽堅,三月無違,夫子有言,克已成性,用致其功,允成復聖宗聖曾子賛曰:宣聖轍環,在陳興歎,孰是中行,授兹一貫,曽子孜孜,惟聖依歸,唯而不疑,以魯得之,㑹友輔仁,任重道逺,十傳釋經,超商軼偃,念彼先子,沂水春風,淵源益粹,篤實春容,臨深履薄,得正以終,三千雖多,□得其宗,述聖子思贊曰:天地儲精,川嶽萃靈,是生仲尼,玉振金聲,世徳作求,孝思維則,師曽𫝊孟,誠身是力,眷兹後學,示我中庸,位天育物,致和致中,夫子道法堯,舜文武,紹乃家聲述,乃文祖亞聖,孟子贊曰:戰國春秋,又異其世,陷溺人心,豈惟功利,時君爭雄,處士橫議,為我兼愛,簧鼓樹幟,魯連髙風,陳仲亷士,所謂英賢,不過若是于此,有人入孝出弟,一髪千鈞,道脈永繋,能不動心,知言養氣,治世之畧,堯舜仁義,愛君澤民,惓惓餘意,欲入孔門,非孟何自孟丁其難,顔丁其易,語黙故殊,道無二致,卓哉亞聖,功在天地。
153
154
御製
155
至聖先師孔子廟碑文勒石大成門外,御製文曰:「朕惟至聖,先師孔子,天縱聖人,躬備至徳,修明六籍,垂訓萬世,自古聖帝明王,繼天立極,覺世牖民,道法之精藴,至孔子集其大成,後之為治者,有以知三綱之所由,以立五典之所由,以叙八政之所由,以措九經之所由,以舉五禮六樂之所由,以昭宣布列於天地之間,遵而循之,以仰溯乎古昔,雖堯舜、禹湯、文武之盛,弗可及,已而治法賴以常存,人道賴以不冺,詎不由聖仁之教哉?往代表章,尊禮隆重亦越我。
156
朝偹極其盛當。
157
皇祖聖祖仁皇帝甲子之嵗,東巡闕里,躬謁殿廷,盛典矞皇,垂于册府。
158
皇考世宗憲皇帝追晉王封,鼎新廟貌:崇敬誠切,瑞應章顯。實由心源,孚契先後同揆。惟
159
聖人能知聖人所以躋海宇於蕩平仁夀之域也,朕自養徳書齊,服膺聖教,髙山景行之慕,寤寐弗釋,於懐嗣統,以來仰荷。
160
天庥海宇,又安用舉時巡之典道畿甸,厯齊魯,登夫子廟堂,躬親盥獻,瞻仰睟儀,展敬林墓,徘徊杏壇,循撫古檜,穆然相見,盛徳之形容愾乎?若接夫聞聖人之風,誦其詩,讀其書,皆足以觀感興起,況親陟降其庭,觀車服禮器得見宗廟,百官之美,富有不益,増其嚮慕,俛焉而不能自己者歟?朕撫臨方夏,惟日兢兢,期與斯世臣民,率由至道,敷教澤于無疆,顧徳弗類於衷,歉焉恭繹。
161
兩朝碑刻之文,益以知道徳政治體,用一源,顯微無間,慕聖人之徳而不克見之躬行者,非切慕也,習聖人之教而不克施之實政者,非善學也法。
162
祖尊師固無二道用。勒石中庭,志鑚仰服。習之有素,思以繼述。
163
前徽酬願,學之初志,云敬系以辭曰:皇矣至聖,代天覺民。天何言哉,聖人是申。立人之極,曰義與仁。建治之統,曰明與新。聖謨洋洋,祖述憲章,配天廣運,應地無疆。四時遞嬗,日月貞明。濯以江漢,暴以秋陽。泱泱東海,巖巖岱宗。於穆聖徳,疇與絜崇。巍乎聖公,疇與比隆。循之則治,彌暢皇風。仲稽令辟,展敬尊師,過魯祀牢,炎祚開基。宮墻翼翼,魯壁金絲,蒼檜鬱鬱,殷楹鼎彝。皇祖
164
皇考聖智達天。探脈道要,孚契心源。豐碑虬䕶,巨榜鸞鶱。上繼三五,一中允傳。顧惟寡昧,仰紹先型。時邁自東,祗謁廟庭。洋洋盈耳,玉振金聲。若弗克見,時殫予誠。見聖匪艱,由聖則難。弗克由聖,孰圖治安。亦既涖止,觀止是歎。摛辭表志,乾隆戊辰。
165
定闕里。
166
文廟陳設樂器、舞佾之式。先是,闕里文廟陳設樂器,相沿訛舛,至是始遵定式。陳樂器于露臺上,編鐘在東,編磬在西,壎一、箎一、排簫一為一列,在編鐘之北,西上。笛三:一在壎北,一在箎北,一在排簫北。洞簫三,在笛北,瑟二,在洞簫北。琴三,在瑟北。編磬之北亦如之,東上。楹鼓一,在編鐘之東,瑟北向。歌工東三人在琴東北,西三人在琴西北。笙六在歌工後。搏拊二,在歌工北東,柷一西,敔一在搏拊北。麾二,在柷敔北,皆東西相向。文舞生六佾,三十六人在樂懸之中。旌二,在舞佾之北,相向。
167
十四年,平定金川,遣官祭告闕里。
168
十五年
169
恩詔遣官祭告。
170
闕里。
171
十六年十一月。
172
皇太后六旬萬夀恩,詔遣官祭告闕里,至二十六年十一月。
173
皇太后七旬萬夀恩。詔並同十八年八月上丁。
174
上詣太學釋奠。
175
先師孔子。
176
御製詩一章。
177
髙居詎恃九重,尊丁祭親,承率駿奔,山海從來欽出類,宮墻何有得其門。樂音六奏非鐘鼓,禮器千年復簋罇。經席昨臨今釋奠,躬行未逮敢他論」。先是七月奉?
178
上諭:「春秋釋奠,例應遣官,朕自往嵗恭詣孔廟,行禮後,已閲五年,仰止宮墻心,殷景慕此,次親詣行禮崇聖祠,遣史貽直行禮」。大學士等奏。
179
先師孔子廟。
180
皇上親詣行禮現在戸部主事,聖裔孔繼汾可否?准其一體陪祀奉。
181
㫖准其陪祀。
182
二十年,平定伊犂,遣官祭告先師孔子。
183
二十一年,
184
上詣太學行釋奠禮。
185
御製詩一章。
186
經筵昨甫過,釋奠此親。臨寧僅崇,文典惟殷望。道心衣冠集,魚雅殿幕。仰深沈道,法參天地。
187
神衣貫古今,千年綿後裔。六佾協元音,聖藻光楣梠,君師責並欽。
188
衍聖公以祖庇廟戸事,部議革爵,上以孔昭煥為先聖後裔,且年少無知,特加恩寛免。
189
上詣
190
闕里釋奠
191
先師,孔子。
192
御製《禮成即事詩》一章。
193
涖止重瞻,禮器遺翕。如既備協,金絲星霜。倐隔八年,序日月同。昭萬載師,芹藻獻功。
194
皇祖述宮墻煥道
195
素王垂可封比戶,吾恒願教養切,闗恧自知是日謁」。
196
孔林酹酒
197
御製詩一章
198
一老名愆魯兩楹,夢奠殷聖。惟知有命,天豈喪斯文六尺存瓴甓,千秋鬰柞。枌壠前欽下,拜景仰,寸心勤。
199
謁元聖祠行禮
200
御製詩一章
201
東山宗國重廵狩。
202
元聖宗祠,《設苾芬三吐有勤殷接士》一篇,無《逸訓》為君輔,成跡不同。遷「甲忠武「心」原》為「《孝》」。文《官》禮《㫿》《麟》共條貫,諸家注解惜徙紛》。
203
204
恩授聖裔曲阜縣知縣六品世襲官,其縣缺改為題缺」。吏部議:「准白鍾山所奏曲阜縣知縣改為題缺,奉上諭:闕里為毓聖之鄉,自唐、宋以來,率以聖裔領縣事。夫大宗主鬯,既已爵列上公,而知縣一官専以民事為職,奉法令則以裁制傷,恩厚族黨則以偏私廢事,甚至因縁為奸,簠簋不飭者有之,且亦非古人易地而官之道,我國家尊崇先聖,逺邁前朝,延恩後葉,有加無已,豈于此而有靳焉?但與其循舊制而致癏官,有乖政體,何如變通?宜民㑭吏舉其職,民安其治,于邑中黎庻,孔氏族人均有禆益,著照該部所議行,其現任世職知縣既已謝事,若歸部改銓,不過恩及其身,而止于朕心猶有未愜,著加恩授,為世襲六品官,仍令揀選充補用,副朕重道,崇儒至意。
205
二十二年
206
上南廵至蘇州。
207
208
文廟行禮,迴蹕至山東。
209
210
闕里瞻拜。
211
御製詩一章。
212
去嵗躬親奠。
213
素王迴程重謁
214
廟堂皇誰知獻馘,翻成偽遂,致餘氛。更構殃豈礙,告成斯定。局曰惟聲,罪不庭方。
215
祖功
216
聖徳胥垂,佑在泮行,歌載輯章。二十四年,以平定回部,功成,遣官祭告闕里。
217
二十七年
218
上南廵至鄒縣城外,展禮孟子廟至曲阜釋奠。
219
先師孔子遂。
220
221
孔林酹酒
222
賜衍聖公孔昭煥表裏縀各四疋,御製詣闕里瞻拜詩一章。
223
過魯常聞祀漢王。
224
師尊萬古,帝兮皇斯。文未喪真,成慶違道。移治平聲致殃,六籍俱存,猶望港五年,又值此巡方。
225
天庥獻馘,曾於泮,載和籌邊昔嵗章三十年。
226
上南巡,遣官告祭。
227
闕里
228
頒鏄鐘特磬於國子監。
229
等謹按:先是江右獻古鏄鐘,特命樂部仿鑄,適和闐已入版圖,復詔采玉以琢特磬,至是告成,乃依春秋釋奠月律,頒夾鐘、南呂、鏄鐘、特磬各二焉。
230
三十三年,
231
諭國學:「崇祀先師,規制法程,美備是飭,我列聖右文重道,尊禮有加,朕臨御初,即詔易黃瓦儀,惟其隆邇,以殿廡嵗久弗葺,特發帑金二十餘萬,鳩庀鼎新,勅大臣董厥成輪奐視舊増益,工就告蕆,而門殿諸額,向沿明張璁陋議,非所以肅觀瞻明折衷也,既依㑹典定名,躬為牓書,並宣示釐正大指,兹復親製碑記,具修建原委,且於幾暇手書付鋟,表示鄭重,將以明年仲春,詣學釋奠,落成之彰盛典焉,遐稽闕里廟堂,有後漢時犧象諸尊,以為觀美,爰擇內府所藏周笵銅鼎尊卣罍壺簠簋觚爵洗各一,頒置太學,陳之大成殿中,用備禮器。夫孔子志在從周楹,間列姬朝,法物於義,惟允所司,其敬凜將事,典守弗替,以克副朕意。
232
命先師廟碑亭並易黃瓦。三十四年上丁。
233
上詣太學釋奠。
234
先師孔子,并落成國學。
235
《御製即事詩》二章
236
國學惟新,逮落成,躬承丁,祭致寅精,經綸萬古,歸陶冶道,徳千秋,示典程,祗覺行難増以愧,未能言,贊出乎誠。見近」作「重修國學碑記
237
兩朝題額奎章煥心法,由來治法。并子曰三年必有成,虞𫝊惟一與惟精,益滋宵旰寸,心恧敢詡,治安百世。程、周鼎載,陳古如式釋奠,前出內府所藏周笵、鼎尊、罍壺簠簋、觚爵、冼各一供 大成殿中,用備禮器春芹敬薦潔為誠,試看陪禮來東魯時衍聖公孔昭煥聞,命自曲阜,先期赴京,陪位将事教澤帡幪弈葉并。
238
239
先師廟工成
240
皇上親詣釋奠儀注與乾隆三年同。三十五年,禮部議准曲阜縣俊秀挑補文廟禮生。
241
闕里文廟額設禮生十六名,雍正年間,建立崇聖祠,添設二十名,俱以曲阜俊秀選充,嗣於乾隆三十年議令將曲阜四氏兩學生員內補用。又於三十四年議:准四氏兩學生員散處各州縣,未便常用供役,應令在廟佃戶子弟內挑補,不必復以俊秀選充。今衍聖公咨稱。
242
闕里文廟禮生湏稍知文義熟悉禮儀者,方克勝任。廟佃各戶子弟,率皆椎魯不文,請將曲阜縣俊秀充補。嗣後挑選禮生除廟佃戶子弟四十名外,其餘四十名准將曲阜縣俊秀挑選補足,仍造冊送,以備查核」。
243
又禮部議:准浙江西安縣聖廟嵗時祭,薦與曲阜同。所有大成殿及四配兩廡。
244
崇聖祠等處需用禮生四十名,准于本氏族人中儘數選充,如有不敷,將西安縣附近俊秀挑補足數,仍造册送部查核。從之。
245
是年春。
246
皇上車巡詣
247
文廟行釋奠禮翼日
248
上臨閱復聖廟。
249
250
孔林
251
少皥陵
252
元聖廟行禮。
253
賜衍聖公合族等飯。是日,協辦大學士于敏中等奉諭㫖:前嵗修葺太學,告成因念。
254
闕里廟堂設有犧象諸尊,爰擇舊藏周笵、銅鼎等十事陳之。
255
大成殿用備禮器,兹臨幸曲阜,祗謁先師,閱視所列各器,不過後漢時所造,且色澤亦不能甚古,惟兹昌平。
256
聖里宜陳法物以為美,觀著倣太學》之例,頒內府所藏姬朝銅器十事,備列廟庭,用愜從周素。願俟回鑾後,慎選郵發,交與衍聖公。孔昭煥,世守弗替。以副朕則古,稱先至意」。
257
十一月。
258
皇太后八旬萬夀,遣官告祭闕里。
259
四十一年春
260
上東巡,詣
261
文廟行釋奠禮
262
賜衍聖公及孔氏族人食上詣。
263
孔林
264
少皥陵
265
元聖廟行禮。
266
四十五年,
267
上南巡八月。
268
皇上七旬萬夀,均遣官告祭闕里。
269
是年冬。
270
恩賜衍聖公,孔昭煥
271
御筆五臨曲阜詩一匣
272
命陳設。
273
闕里以為世寳。
274
四十六年,
275
諭熱河自恭建。
276
文廟以來,朕每至山莊之日,必即展誠祗謁,用志景行。嗣後仲秋,著照在京。
277
文廟之例,𣲖扈從大學士一員,前往行禮,以襄大典。四十七年,
278
諭:「據衍聖公孔昭煥奏稱,自本年六月以來,患病沉重,難以承祀等語孔昭煥著,准其解職調理伊長子孔憲培前經賞給二品頂帶,今已成立,即著承襲衍聖公以奉祀事。
279
四十九年春
280
上南巡至曲阜。
281
親詣
282
文廟行釋奠禮
283
五十年元旦頒。
284
恩詔以紀元五十覃慶神人,遣官祭告闕里。
285
是年,
286
新建辟雍落成
287
上詣
288
文廟行釋奠禮詳見《視學門》
289
御製仲春丁祭。
290
先師禮成述事
291
《月令》徒聞釋上,丁用丁義,未著,明經,象心承丙,前賢注內聖外王後世,型疏十四年。増怵惕,當仲春月,敢稽停擬,仍明嵗奠」。
292
闕里重道,猶應勵艾齡。
293
皇朝文獻通考》卷七十五
URN: ctp:ws24498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