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異稟類

《異稟類》[View] [Edit] [History]

·稟氣異常》

1
俗謂男子十四而精通,六十而精絕;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閉,驗之,實不盡然。曾見有七八十歲之衰翁而娶中年婦者,其家族竊覘之,則固能人道而再接再厲也。且有八十老人娶少艾而得孿生子者。至女子受孕,有十二歲而生子者,有六十餘而生二男一女者。是皆不可以常理測之也。

閩婦孕期》

1
婦人孕,本十閱月而生。閩婦則十餘月或二三十月,不獨土著為然,即他處人之久居於閩者亦常有之。有蘇人某,久居閩,其子即三十六月而生,生時與普通產兒無異。醫家原謂子在母腹,有妨礙發育之感受,產必延期,然若是之久,亦所罕觀,閩則視為固常也。

男生子》

1
順治初,奉賢南橋鎮有鰥夫,年五十餘,本徽人也,以結氈為業。畜一徒,曰王三。一日,裸而浴於河,忽為同伴窺見其陰,乃數月不出,或偵之,則產一男矣。南橋巡檢聞之官,解至松江,曹千里嘗親見之。

文人多壽》

1
本朝文人多壽,如王文簡公士禎年七十七,朱竹垞檢討彝尊年八十四,尤西堂舍人侗年八十五,沈文愨公德潛年九十五,宋牧仲尚書犖年七十二,查初白編修慎行年七十,方望溪侍郎苞年八十,袁子才太史枚年八十二,錢辛楣學士大昕年七十,紀文達公昀年八十二,彭文勤公元瑞年七十,姚惜抱郎中鼐年八十四,翁覃溪閣學方綱年八十六,梁山舟學士同書年九十二,趙甌北觀察翼年八十二是也。

曹子顧博聞強記》

1
嘉善曹子顧學士爾堪博聞強記,出游所至,山川阨塞無不能畫其形勢。士大夫一與之交,積久不忘,且具能識其名氏、爵里、家世,毫髮無遺。

錢牧齋富記憶力》

1
錢牧齋尚書謙益富記憶力,幼嘗與人舉《四書》語「口」字最多者以角勝負。或舉「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二句,得十八「口」字,錢舉「謳歌者不謳歌益,而謳歌啟」得十九「口」字,遂獲勝。

顧亭林強記》

1
顧亭林,名炎武,嘗客京師。一日,王文簡過其邸舍,語之曰:「先生博學強記,請誦古樂府《蛺蝶行》可乎?」顧即朗誦一過,同坐皆驚。

劉璐十齡不言》

1
劉璐,字石渠,沈邱人。父學向,順治進士,令於浙江。長、仲二兄聰慧而夭。璐時年十齡,尚不能言,狀類痴呆,父憂之。一日,獨坐長歎,璐侍側,問曰:「父何歎?」父以其忽能言也,喜甚,曰:「家門不幸,汝兄夭折,而汝又不能言。今能言,吾無憂矣。」自是,教之讀,過目成誦,恍如有宿慧者。

原襄敏讀書痴獃》

1
陽城原襄敏公髫齡入塾,既一載,書不成誦,亦不甚解。歲將除,師召其父至,令其偕歸。中途,父讓之曰:「向與若論世事,頗敏慧,何讀書竟痴獃乃爾?」襄敏曰:「讀書亦如應世事乎?」曰:「然。」曰:「得之矣。」復入墊,聽講輒洞徹,久之博洽今古,掇巍科,為世名臣。

周于漆記前世事》

1
汪浦周西水兵部于漆幼不能言,而能記前世事。自言前世為某邑人,及所常栖止處,嘗於廣庭設一几,庭有紅薔薇一叢,時時夢到其地。七歲時,戲門前,有僧過門,顧之曰:「此郎有夙因。」周應聲,即能言,家人驚喜。因令讀書,一過目,如宿習。數月,徧通《左傳》《國語》《史記》《漢書》。年十四,讀書山中精舍,一日,日向夕,憩溪邊石上,遇老僧,謂曰:「郎忘七歲門前相見時耶?」叩其名,曰:「我寶蘂也,閩人。」周因留之舍,日夜與論象緯律曆、六壬丁甲、勾股洞章之術,未半載,盡通其說。瀕行,復以黃河海道九邊授之,且曰:「吾數學未傳人,今當遊四方訪之。」又密語周以十年之內天下必大亂,若異代人物也。自明崇禎丙子迄甲申,九年而明果亡,皆如其言。
2
周入國朝,以明經謁選人,常念寶蘂別時贈詩有「元夕燈前尋賈子,秋風臺下拜鄒生」之句,未詳所謂。及謁選,得房山令,上元,與僚屬謙於賈公祠,問之,唐詩人賈閬仙祠也。問有子孫乎,吏對有賈某者,其裔也,見以逋稅繫獄。周即令出之,代完其逋。是年秋,調平谷令,抵縣日,即出勘田畝,夜宿山村古廟,比晨,視其額,則鄒衍祠也。於是悟寶蘂之語,一一無爽,乃述其學,著《三才儒要》三十卷。

洪潤孫有潔癖》

1
錢塘洪潤孫,名景融,以博雅擅名。乃有潔癖,每靧面,輒自旦達午不休。陸麗京儇胡同往視之,洪爾時神氣傲邁,旁若無人。

黃庭表童年穎悟》

1
黃與堅,字庭表,號忍菴,太倉人,順治己亥進士。康熙己未,舉博學宏詞,官贊善。童年穎悟,詩一目、文二三目即記憶。三歲能識字,五歲能誦詩,八歲酷好唐人詩。嘗錄小本,出入輒攜以自隨。十四,慨然有志於古學,欲徧讀周、秦以下書,甫三年而讀周末諸子及六朝以上者幾盡。

魏昭士二齡誦歸去來辭》

1
寧都魏昭士,名世傚,生甫二十餘月,實年為二齡,母口授《歸去來辭》及《九歌》一二章,久之,輒能背誦。諸父嘗抱之,誘以果餌,使歌,歌聲悠揚可聽,詫為英物。

博野婦人不飲食》

1
順、康間,博野有婦人,一生不飲食,而生育男女數人,日夕操作與常人無異,亦罕疾病。

克勤郡王無日廢飲》

1
順治時,克勤郡王戰功卓著,性和平,無貴冑氣,旌麾所蒞,恆喜與野老閒話。又能約束所部,禁淫掠。聲色狗馬一無所奉,惟嗜酒,一石不醉。歲時賜宴,世祖知其量,使罄無算爵,不愆於儀,不改常度。
2
康熙初,天下略定,王移書各督撫,有以酒力稱最者,不問貴賤,資送入都。時聖祖方幼沖,太后訓政,臺臣劾王招致酒徒,荒耽縱佚,且主少國疑,迹近樹黨,請下廷尉問狀。太后以章示王,王對曰:「臣嗜酒,在朝在軍無日廢飲,幸不及亂,先帝不之禁。賴宗廟之福,海內大寧,臣誠無狀,欲與天下善飲者一角酒力,愚昧不識大體,迹涉樹黨,願伏重誅,請毋付廷尉。」某王,尊屬也,謂天下雖定,隱患猶多,親藩大臣不兢兢業業贊襄政務,沉湎於酒,又擅與督撫書,招酒人入都角飲,臺臣言是,請治以罪。太后曰:「彼忠誠無他,先朝所許,姑聽之。」惟諄諄以勿為酒困、毋邇宵人為戒。王感謝而退。即日,以公牘與各督撫,寢前議,而山西撫臣已資送一人至矣。
3
先是,王令既出,疆臣下屬縣羅致,久而未得。蓋各省所產之酒,惟淅之女兒酒,汾之西魯酒為天下最,而南人不能飲汾酒,北人亦以女兒酒味薄,屏弗御。南省督撫知王生長朔方,飲醇醪者未必能敵,輒不敢獻;北人善飲者眾,一時於此中求不醉量,殊覺莫衷壹是。壺關某令有酒癖,且能兼收並蓄,浙酒,汾酒汎愛不倦。巡撫聞之,欲以塞責,召某令面諭之。令亦喜,謂催科,撫字之外,杯中物亦能署上考,秣馬整裝,行有日矣。忽急足自涼州至,令之母以疾終於鄉,終天永痛,匍匐星奔。瀕行,為巡撫言:「縣屬羊腸坂有一人,年且七十矣,終身不娶,以酒為命。顧樵採為生,不能以野人溷親藩奈何?」巡撫曰:「斯人之飲,於君何如?」曰:「勝屬吏遠甚。每歲行春,輒賜酒,觀者掩口,以為是戔戔者,彼固視之如一滴,官何吝也。次年,舁巨甕置老人前,令罄之,頃刻而盡,若無事者。此非異人乎?」巡撫曰:「王固不擇人,惟求善飲者,樵採何礙!」急識姓名,檄新令尹送入省,親試之,信,為具裝,遣材官與之俱。既入都,投邸,王之長史、內奄索巨賄,不得見。老人怒,謂長史曰:「我奉巡撫命來應王召,為飲酒耳,不聞有婪索事,是以無備。」長史呵之。材官為之緩頰,以費不足,終不許入。旅館羈遲,資用將乏。材官欲具牘稟巡撫,老人曰:「待巡撫以金來,老人餓且死。」翌日黎明,出走闤闠,見有輿從過市,輒攀輿訴入都事,並言王人壅遏狀。輿中為某貝子,急引至王邸,面致之。乃革長史,杖奄人,召材官,賚以金帛,問老人年歲、職業。見其短小精悍,髯長及胸,目灼灼有光,知非常人,置於別室,待入朝奏明,請假一日,為角飲計。
4
王邸深邃,時值新秋,老人請擇爽塏地以行酒,許之。問能弈乎,曰:「能。」王益喜。曲欄清池,殘荷猶馥,有亭翼然,顧視軒敞,王於此設楸枰,煮苦茗,先與對局。局半,內侍舁巨甕二,分置於王與老人之前。甕可三十斤,乃女兒酒之最醇者。王以老人居汾河,必善飲汾酒,紹酒不易至山西,野老更不能致,或者不勝巨甕,思有以難之。席間別無下酒物,各設一圓碟,分貯金華乾脯、巴達杏仁及鮮梨少許。且飲且弈,自午至於酉,一局未終,老人遽起曰:「王以角飲見徵,不聞以奕。請置此,姑酣飲以副成命。」蓋已預計負一子半矣。王笑從之,以手亂局,促左右進酒。內侍曰:「甕罄。」回視老人,神色自若也。王曰:「爾飲誠豪,然亦未足以勝我。」對曰:「王之量,包涵萬物,於以上佐天子,致昇平。若杯杓之間,終讓野人一籌。」王不服。曰:「今猶有說。」王曰:「何如?」乃指肴碟以對,謂王貴人也,珍錯之奉,度已饜足,非若村野,初嘗異味。今王食乾脯略盡,杏仁亦過半,野人不然。以此言之,王固以貴下賤,大得民也。王爽然,留之匝月,仍賚巨金使返,並為告巡撫,飭所司以時存問。
5
河南信陽州北鄉有一農,亦酒豪,剌史將為王致之。奉行不善,籤差傳提,懼不欲行。胥徒揮斥叫號,勢洶洶若捕巨盜。農有邁父,已病踰月,驚悸遂死。家人典其所有田二畝,賂蠹役,詭報病故,乃免。

惠天牧背誦封禪文》

1
惠天牧初生時,父夢東里楊文貞公來謁,遂名士奇。年十二,善為詩,有「柳未成陰夕照多」之句,為名流所激賞。弱冠,補諸生,或戲謂之曰:「卿熟《史記》、《漢書》,試為我誦封禪文。」即應聲朗誦終篇,略無譌脫。

王虎兒三歲誦唐詩》

1
王文簡公士禎幼子,小字虎兒,三歲能誦唐詩百首。

年羹堯解三字經》

1
年羹堯七歲,父延師教之讀,開學日,師授以《三字經》,即問其師曰:「人之初,性本善,其解如何?」師曰:「人之初生,性質本美,所有惡人,皆日後受社會之薰染而成。」年曰:「我意不然。初生之人,性質皆惡,必有人教之,以漸而改。苟不然者,吾父何必請先生來教我乎?」師默然。又一日,讀《千字文》,亦問曰:「天地玄黃,其解如何?」師曰:「天玄色,地黃色。」年又曰:「地果黃。天青色,有時或蒼色,至下雨時亦灰色,固無玄色也。」

章言在以筆狀顴額鬚眉》

1
仁和章言在,名谷,幼從塾師學,師出,有友訪之,比歸,群兒告以客至,而忘其姓氏。師怒,呵群兒。章曰:「師毋怒,我猶能約略記之。」因以筆狀其顴額鬚眉,栩栩然也。師見而笑曰:「是得非某乎?」已而叩之,果然。

王文簡前身為高麗國王》

1
王文簡前身為高麗國王。將誕之夕,有人止村廟中,見途中羽葆鼓吹,儀衛甚盛。其人駭懼,詢之從者,云:「高麗國王降生新城王家。」其人素善封翁,急入城探訪,文簡已墮地矣。

王文簡目覽文書口決報》

1
王文簡為揚州司李時,地殷務劇,座客日滿。晨起,坐堂皇,目覽文書,口決報,呼謈之聲沸耳,案牘成於手中。及放衙,召客刻燭賦詩,清言霏霏,久而不絕。座客見而詫曰:「王公真天才也。」

閻百詩先魯後敏》

1
阮應韶之父,少時與閻百詩同受業於靳茶坡。日暮,各抱書歸,閻愚魯,獨吟不置,必背誦如翻水乃已。後發憤,將書拆散,讀一頁,輒用麵糊黏几,背誦既熟,即焚之,終身不再讀。一夕,胸前膈下豁然洞開,若有聲震耳,後閱書,一過目即成誦。嘗集陶貞白、皇甫士安語題其柱曰:「一物不知,以為深恥;遭人而問,少有寧日。」
2
或謂閻幼時口吃資鈍,讀書至千百過始略上口。又善病,母禁之讀,遂闇記不復出聲,如是十年。當十五歲時,冬夜讀書,有所礙,沈思堅坐,心忽開朗,自是穎悟異常,蓋積精所致也。

毛西河五官並用》

1
蕭山毛西河檢討奇齡生有異稟,能五官並用。嘗以右手改弟子課作,左手撥算珠,耳聽弟子背誦經書,目視小僮澆花,口又答弟子之問難,間與其婦詬誶焉,不稍紊也。

毛西河博聞強記》

1
毛西河博聞強記,嘗與客言:「《四書》中有一妖、二怪、三女子,五龍、九虎、十先生,又九館、十先生。」二怪者,「素隱行怪」,「怪力亂神」是也。他昉此。毛歷歷數之,客且并《四書》之句而忘之矣。

毛西河默寫市招》

1
毛西河嘗與友騎而入市,默記兩旁市招,歸而書於冊。明日,友持冊至市,校之,一字不差。

毛西河默寫染肆帳冊》

1
毛西河嘗入染肆,與肆夥閒話,坐定,吸淡巴菰,且閱其帳冊,星火落焉,乘風而燃,冊遂燬。肆夥窘而大號,毛曰:「勿懼。」取別紙,一一書之,凡染物人姓名、綢布、日期均無訛。

姜西溟不食豬肉》

1
姜西溟,名宸英,不食豬肉,偶見人食,輒避之,致有以回教徒稱之者。朱竹垞戲曰:「假食豬肉,得淡墨書名,則何如?」西溟不答。相傳朱竹垞自定詩集,不肯刪《風懷》二百韻,曰:「我寧不食兩廡特豚耳。」若西溟乃真不食特豚者。

潘次耕闇誦曆書》

1
吳江潘次耕檢討耒,幼有聖童之目,覽曆書一過,即能闇誦,無所譌脫,首尾不遺一字。

徐健庵飲食之多》

1
崑山徐健庵司寇乾學善飲啖,每早入朝,食餑餑五十、黃雀五十、雞子五十、酒十壺,可竟日不饑。及解組言歸,門生餞之,謂將供一日醉飽也。安一空腹銅人於座後,凡徐進一觴,則亦傾一觴於銅人腹,殺胾羹湯皆然。銅人腹滿而倒換者再,徐則健啖自若也。

徐健庵十行俱下》

1
徐健庵之記憶力甚強,凡與有一面之緣者,終身不忘。無才藝者,不入門下。有執贄者,先繕帙以進,十行俱下,頃刻終篇。遇不善處,折角志之。其人進見,則面命指示,一字不爽。且尤能記憶人之面貌也。

徐健庵橫閱碑文》

1
徐健庵嘗與姜西溟編修觀古碑,碑甚高,徐令人掖之以上,橫閱之。已,又橫閱其中下,遂舉其文。編修大驚,歎為絕才。

張玉書飲食之少》

1
丹徒大學士張玉書,古貌清臞,每朝餐,僅食山藥二片、清水一杯,可竟日不飢。

魏經國飯米八升》

1
魏經國,漢軍正白旗人,少為監者,供役大內,每夜飯米八升,所得不足給一餐,請於主者,願加倍工食,以夜繼之。某日漏下,聖祖出游禁苑,聞力作聲,詢知其情,即命以米如數作飯。經國跪食盡之。大為稱異,擢厚載門守備,又擢通州副將,代白小民冤。後有湖廣提督,復調江南提督,加太子少傅,並尚書銜。

簡謙居過目不忘》

1
蜀中簡謙居天姿絕人,凡有記覽,過目不忘。康熙辛亥,視學江南,按臨各郡,每發榜,輒進諸生而誨之,某某解題中款,某某用古入化,不必攤卷於案,自能背誦其文,無所譌脫。

周櫟園記憶力》

1
河南周櫟園,名亮工,嘗觀察維揚,簿書稍暇,輒手一編不輟。即以參拜大僚、酬訪賓客而出,坐輿幙中,猶以十數卷自隨。歸語幕賓,輒能舉其詳曲。雖甚久遠,偶析一字之疑,引據證明,必指其出何書載何卷以及行墨之次第,當命掌記依檢,應手而出,不差絫黍。

陳句山背誦門牓》

1
錢塘陳句山太僕兆崙,幼清警好學。嘗遊西湖淨慈寺,讀門牓三過,還家試誦,略無遺脫。

孫文定過目成誦》

1
孫文定公家淦家世清貧,少耕且讀書,過目輒成誦。嘗上山斧薪,值大風雪,斧落層崖間,緣跡手探之,幾至僵仆,而口中猶咿唔也。

納蘭容若轉世》

1
納蘭容若,名成德,原名性德,太傅明珠子也。與無錫顧梁汾舍人貞觀交最密,嘗賦《賀新郎》詞為梁汾題照云:「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梁盼答詞亦有「結託來生休悔」之語。容若沒,梁汾亦歸里,一夕,夢容若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懷,泡影石光,願尋息壤。」是夜,舉一孫,梁汾視之,面目與容若無二,灼然知為再來也。梁汾喜甚。彌月,忽得疾。梁汾一日晨臥未醒,驟夢容若來別,驚寤,聞哭聲,則已殤矣,「泡影石光」之言亦驗。容若故有小像在梁汾處,梁汾乃賦詞題其上,詞中隱寓其事,一時名流和者甚眾。像存惠山草庵貫華閣。

錢芳標為飯頭陀轉世》

1
錢芳標,華亭人,或言其父少司寇艱於嗣,與夫人往寧波之天童求子,大師為集眾僧,問誰願隨錢居士往,眾皆不答,一飯頭陀老矣,自言願往。已而果得子。名鼎瑞,字寶汾,後易名芳標,字葆馚。詞華麗藻,有名東南。中康熙丙午順天鄉試,官中書舍人,既而假歸。康熙戊午,以博學宏詞薦,值丁內艱,不赴。一日,力與客坐書齋,有僧至門,持一椷書,云自天童來。舍人啟視之,殊不駭訝,但云:「倉卒奈何?」明日晨起,徧召親故與決,索筆書一偈云:「來從白雲來,去從白雲去,笑至天童山,是我舊遊處。」微笑而逝。

趙撝謙百有六歲舉子女》

1
閩人趙撝謙善容成御女術,康熙中,有人見之,年百有六歲矣,猶蓄數姬,舉子女十餘人。偶游京師,朝貴爭相延致,競作詩歌以贈之,且有執贄門庭稱弟子者,群尊之為趙老仙人。

李蟠食三十六餑餑》

1
康熙丁丑狀元李蟠,字根大,書法不甚精,文思亦蹇澀。廷試日,試者薄暮皆出,蟠獨留,殿前護軍催督甚急,蟠泣告曰:「畢生之業在此一朝,幸毋相促,以成鄙人功名。」護軍哂而諾之。直至四鼓,始獲完卷。聖祖廉知之,意為苦心之士,拔置一甲一名,同榜探花則慈谿姜宸英也。姜作五言贈之云:「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士科。儀容如絳、勃,刀筆似蕭何。木下還生子,蟲邊更著番。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蟠偉幹虯鬚,狀似武人,其為諸生時,以刀筆聞。廷試,懷麵餅三十六枚餐之至盡。餑餑,都下方言也。

澎禹峰飲食之豪》

1
鄧州彭禹峰,名而述,長身修髯,聲若洪鐘,一飲能舉數升,一食能盡一彘肩,汪鈍翁目為撥亂之異才。

允礽起居飲食之奇》

1
康熙己丑,聖祖以太子允礽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特下詔廢為庶人。即其起居飲食以言,則晝多沈睡,夜半方食,飲酒數十巨觥不醉。每對越神明,則驚懼不能成禮,遇陰雨雷電,則畏沮不知所措。居處失常,語言顛倒,為鬼魅所憑,不安寢處,屢遷其居。啖飯七八碗尚不知飽,飲酒二三十觥亦不至醉。

方穉官飲酒數斗》

1
方穉官天懷坦易,飲酒數斗不亂,每良辰令節,輒攜友詣獅山,劇飲歡呼,曠然自放。間獨行道中,諸田父相謂曰:「村釀新熟,翁能從吾飲乎?但苦無佐酒具耳。」方亟歸,左提魚,右持蓋,行烈日中,就其家酣醉,達旦始罷。

盧西寧斷乳後不食他物》

1
仁和盧西寧學士琦少有異秉,斷乳後不食他物,晝夜飲酒三五升,一吸輒盡,家人謂之酒仙。

高士奇盛暑無汗》

1
錢塘高江村官詹士奇生有異質,身御盛服,雖時嘗酷暑,曾無點汗,便遺之事,終日不行。以是出入禁闥,從容中禮,侍從諸臣俱莫能及。

邵僧彌有潔癖》

1
長洲邵僧彌,名彌,性舒緩,有潔癖。整拂巾屐,經營几硯,皆人世所不急之事,乃為之煩數纖悉,雖僮僕患苦,妻子竊罵,不為意也。

陳氏婦有潔癖》

1
海寧陳家有孀婦某氏,富而有潔癖。嘗駕舟赴鄧尉探梅,行數里,於船窗內見他舟傾糞溺於河,己舟方汲水為炊,遂命返棹。婢媼力言己炊乃自攜雪水,已早熟。不聽,竟歸。氏平日飲食淡泊,一切腥膩從不沾唇,嫌穢濁也。最憎穩婆,望而卻走,去後,必覓其茶盃棄之。所用物或為婦人所跨,即棄不用,以其穢也。或以此物適加他物上,則又大聲疾呼,謂以穢遇穢也。晨起,面巾不用布,以績時出婦人跨下,不可施之頭面,以竹紙拭之。日啖蓮實、山藥及香稻米粥等物而已。此康、雍間事也。

汪積山好潔》

1
雍正時,錢塘汪積山惟憲善為詩,尤工五言,論者謂覽其詩,非徒愔愔有雅致,乃別見貞白之性,有《積山集》六卷。少補諸生,好潔成癖,每受知於學使者,終不肯畢鄉試,以場屋儲積汙穢,易霑垢漬也。

齊次風敏悟強識》

1
天台齊次風侍郎召南,敏悟強識,觀書每十行下,既覽則終身不忘。其應徵北上時,謁某邑宰,留宿署中,見架有異書八冊,請借觀,宰諾。次日,將登程,宰奉書以出,齊曰:「已閱訖矣。」宰未信,抽一二冊詢之,探喉而出,不譌一字。

齊次風記軍籍簿》

1
齊次風嘗客杭州,將軍某延其午飯,几有軍籍簿,齊披閱,皆能記其姓名。翌晨,代將軍傳呼,不誤一名,並皆識其狀貌,遇於道輒呼之,皆應聲而答。

李穆堂有夙慧》

1
臨川李穆堂侍郎紱有夙慧,少貧,無貲買書,貸於鄰,每一披覽,無不成誦。及官翰林,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皆讀之。同僚取架上書以難之,無不立對。典試江南,闈中試卷幾及萬本,一一批示,無不中肯。

李穆堂查閱冊籍》

1
李穆堂嘗由侍郎降光祿卿,履任之日,檢閱冊籍,復至實錄館,同僚問以今日何事,李歷舉筵宴器物制度,背誦無遺。蓋一過目,輒能至老不改也。

嚴冬友十行並下》

1
江寧嚴冬友侍讀長明,幼讀書十行並下。年十一歲時,值李穆堂奉命典試江南,聞其早慧,欲見之,因介編修熊本往謁。李舉「子夏」二字令對,即應聲曰:「亥唐。」大奇之。謂方侍郎苞、楊編修繩武曰:「此將來國器也,公等善視之。」嚴遂執經二人之門,學以大成。

全祖謙為聖童》

1
鄞縣全祖謙,謝山太史祖望之兄也。四齡入塾,即通諸經章句,蔣寥涯見而奇之,曰:「此聖童也。」一日,戲以小翦翦紙,傷指,感風而疾,遂篤。臨危,大書「鯉也死」三字於几,而作破題以示意曰:「聖人不得有子,聖人之不幸也。」竟卒,時年僅六歲耳。

朱氏兩神童》

1
大興朱竹君學士筠、石君太傅珪,均幼負美才。太傅甫成童,受知於府丞石首鄭太常其儲,擢第一,學士次之,遂同入學,人稱朱氏兩神童。明年,府尹常州蔣炳約其同鄉劉文定公綸、程文恭公景伊、錢文敏公維城、莊侍郎存設筵,招兩神童面試。文定授題《崑田雙玉歌》,詩成,合座驚喜,明日皆先就訪焉。

焦里堂早慧》

1
甘泉焦里堂,名循,早慧,八歲至人家,客有舉馮夷音如縫尼者,焦曰:「此出《楚辭》,馮字讀皮冰切。」客大驚。

和珅為世宗某妃轉世》

1
世宗朝某妃,貌姣豔,高宗年將冠,以事入宮,過妃側,見妃方對鏡理髮,遽自後以兩手掩其目,蓋與之戲耳。妃不知為太子,大驚,遽持梳向後擊之,中其額。高宗覺痛,遂舍之。翌日為月朔,高宗往謁孝聖后,后瞥見其額有傷痕,問之,高宗隱不言。嚴詰之,始具以對。后大怒,疑妃之調太子也,立賜妃死。高宗大駭,欲白其冤,逡巡不敢發,乃染硃於指,迅往妃所,則妃已繯帛,氣垂絕,亟以指硃印妃頸,曰:「我害爾矣。魂而有靈,俟二十年後,其復與吾相聚乎!」
2
乾隆中葉,珅以滿洲官學生入鑾儀衛,選舁御輿。一日,駕將出,倉猝求黃蓋不得,高宗曰:「是誰之過歟?」珅應聲曰:「典守者不得辭其責。」高宗聞而視之,則似曾相識者,驟思之於何處相遇,竟不可得,然心終不能忘也。既回宮,追憶自少至壯事,恍然於珅之貌與妃相似。因密召珅入,令跪近御座,俯視其頸,指痕宛在。因默認珅為妃之後身,倍憐之。不數年,遂由內務府總管而驟躋相位。迨高宗將歸政時,謂珅曰:「我與汝有宿緣,故能若是,後之人將不汝容也。」嘉慶己未,仁宗果賜其死。

和珅記性絕佳》

1
和珅記性絕佳,每日諭旨,一見輒能默記,乃至中外章奏連篇累牘,倉猝披閱,皆能提綱挈領,批卻導窾。以故與聞密勿,奏對咸能稱旨。此所謂才足濟奸,聰明誤用者矣。

張永清五齡背御製詩》

1
乾隆戊辰,高宗幸曲阜,謁孔林,濟南貢生張廷玉挈其五齡孫永清跽迎道左,自陳能背誦御製《樂善堂全集》。高宗召見之,果不謬,文義聲律,悉能了解。高宗大悅,御製詩賜之,並欽賜舉人。

錢竹汀王西莊背誦歷書》

1
嘉定錢竹汀宮詹、王西莊光祿本至戚,生同時,長同塾,名譽官階亦相頡頏。相傳宮詹少時,一日在塾檢閱歷書,通光祿至,因謂曰:「吾與若偕讀,能先默誦者為勝。」宮詹允之。光祿甫讀一遍,已能背誦,宮詹則讀三遍而始能之,於是同塾之人咸優光祿而絀宮詹。及翌日,請再試之,宮詹一字不誤,而光祿則間有訛舛,以是知二人固無分軒輊也。

孫淵如背誦文選全部》

1
陽湖孫淵如,名星衍,年十四能背誦《文選》全部。

汪容甫過目能記》

1
江都汪容甫明經中,蚤歲家貧,無書,嘗入坊肆借閱,過目能記。既而販賣書籍,且販且誦,博覽古今文史,學遂大成。

張大進願背誦所讀書》

1
翁覃谿視學粵東時,所出文告有「廣東士子素不讀書」之語,一日,歲貢生張大進具稟上陳,自稱生平所讀之書,盡能背誦者三千餘卷,能通大義未能成誦者五千餘卷,開列書目,稟請考驗。翁召之至,將有以難之,張復曰:「此考不載功令,貢生不能盡讀數千卷而妄言欺誑,受罪何辭。倘若不謬,亦欲一叩學使胸中之書,能成誦者幾卷,通大義者幾卷,尚望惠告,以廣見聞。」翁以其侮己也,大怒,叱之使出。

李侍堯過目不忘》

1
李昭信相國侍堯,少以世蔭膺宿衛,高宗見之曰:「老奇才也。」立授滿洲副都統。後任廣州將軍,轉兩廣總督,先後幾二十餘年。性機警,案牘過目輒不忘,屬吏謁見,數語即知其才,談其邑之利害動中窾要,人有陰事,縷縷道之如目睹。

于文襄彊記》

1
高宗御製詩文皆無定藁,上朗誦後,由大學士于文襄公敏中為之起草,一字無誤。後梁詩正入軍機,上命梁掌詩本,專委于以政事。一日,上召于及梁入,復誦天章。于目梁,梁不省。及出,于待梁謄錄,久之不至,問之,茫然。于曰:「吾以為君所專司,故不復記憶,今奈何?」梁愧無以答。于曰:「老夫代公思之。」因默坐斗室刻餘,錄出,所差惟一二字耳,梁大折服。

紀文達不穀食》

1
紀文達公昀生平未嘗穀食,米不進口,麥飯則偶一嘗之。飯時,烹肉一盤,熬茶一壺,別無他物。每宴客,肴饌亦精潔,主人惟在旁舉箸相讓而已。一日,偕人閒話,適有餉火腿數斤者,啖之立盡。

紀文達中夜見物》

1
紀文達自言少時中夜開目,一室之物無不見之。及年踰二十,乃僅見一二物而已。

紀文達對語敏捷》

1
紀文達對語敏捷工巧,一日,為其師招飲,座有戊子科父子同榜者,師云:「曉嵐,爾善對,今有出語,能即席成之,當以百金古硯為贈,否則照罰。」紀諾。師云:「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紀不假思索,即對云:「師司徒,徒司徒,師徒司徒。」蓋某時為戶部尚書,紀時為戶部侍郎,皆本地風光也。

彭文勤對語敏捷》

1
高宗燕見詞臣,談次,出對曰:「水冷酒,一點水,兩點水,三點水。」南昌彭文勤公元瑞時亦侍側,應聲而對曰:「丁香花,百人頭,千人頭,萬人頭。」

戴可亭父子享大年》

1
國朝宰輔,頤耋引年,戴可亭相國其稱首矣。相國名均元,年九十有五,長子戶部郎中詩亨侍養在籍,年將八十,依依膝下,如嬰兒,人呼為小萊子。

湯雲程古稀再慶》

1
乾隆辛未南巡,有湖南老人湯雲程接駕,年一百四十歲。高宗先賜匾額云「花甲重周」,又賜云「古稀再慶」。其孫曾隨者,皆白髮飄蕭之翁也。

王世芳壽百十七歲》

1
南亭老人王世芳,臨海人。康熙丙辰,曾養性犯台州,祖為賊所害,老人隨父請兵,夜襲賊營,殺賊無算,口不言功。歸而讀書,家貧,賣藥自給。年四十九入學,八十貢成均,九十六官遂昌訓導,百有九歲告休,七世一堂。高宗御賜詩章,並賞國子監司業銜,建坊表以旌人瑞。老人壽百十七歲始終。

姚仁和百有三歲》

1
揚州北湖姚老人仁和,乾隆丙午夏六月,乘肩輿入市,一老人負囊從之,囊中皆錢。童子數十人繞其輿,不能前。仁和怒,責負囊老人,負囊老人唯唯。已而入市肆飲,盡肉半斤,曰:「吾不耐輿矣。」步行去。負囊老人隨之不及,汗浹背。蓋是日為仁和百歲誕日,謁沿湖諸神廟,負輿者其兩孫,負囊老人其子也,年八十矣。仁和髮尚黑,望之如六十許人。於是里人將為之舉於有司,而商人某更欲張其事,仁和婉謝曰:「我農人,生平未敢上人,故活至今日。一旦自肆,非農所宜,且天促我歲也。」遂中止。邗上士大夫乃皆賦詩壽之,而焦里堂孝廉補為之序,時老人已百有三歲,尚無恙。

丁文恪九十九歲》

1
內務府總管丁文恪公皂保,漢軍人,壽至九十九歲而薨。袁簡齋嘗往謁,問養生之方,丁曰:「薄滋味、少慍怒六字而已。」又曰:「人在世,居心行事不可一日無喜神護持。」袁拜而識之。

某僧喫盡天下無敵手》

1
薛一瓢,吳門醫士也,居南園掃葉莊,曠達風雅。嘗遇異僧於路,身掛一飄,瓢鐫七字,曰「喫盡天下無敵手」。薛奇之,邀至家。薛故不善飲,時門下從遊者甚眾,悉召至,布席堂中,薛南向,僧北向,餘皆東西相向坐。以瓢注酒,約斤許,飲一晝夜,薛盡一瓢,僧盡三十六瓢。一陳某,薛弟子也,亦盡三十六瓢。僧僵三日,棄瓢遁去。由是薛遂自號為一瓢。

恭勤愨善飲》

1
勤愨公恭阿拉善飲,官禮部尚書十餘年,嘗與長沙劉相國較酒量,日傾二十餘甕不醉也。

鐵冶亭飲酒四百杯》

1
鐵冶亭侍郎保嘗督兩江,一日,司道請其賞花瞻園,因宴之。鐵飲紹酒二百杯,無醉意,藩司曰:「黃酒力薄,易以燒酒何如?」鐵頷之,復飲二百杯,於是有「鐵酒缸」之稱。

吳白華某將軍善飯》

1
吳白華侍郎省欽素善飯,宗室某將軍與有同嗜。一日,侍郎謂將軍曰:「夙仰將軍之腹,量可兼人,若某者,雖非經笥便便,而亦不愧為酒囊飯袋,盍一決勝負乎?」將軍笑應之。侍郎命左右持籌侍側,每噉一碗,則授一籌。飯能數之,將軍得三十二籌,侍郎得二十四籌。侍郎不服,約明日再賭,將軍笑曰:「敗軍之將,尚敢戰乎?」侍郎曰:「明日與君白戰,不許持寸鐵,僅設飯而無殽,若再不勝,願拜麾下。」於是復計籌而食,將軍食至三十碗而止,侍郎竟得三十六籌。

尹文端僅食蓮米》

1
尹文端公繼善每趨朝,僅食蓮米一甌。迨退直,則日亭午矣,案積公牘,手不停披,而少呼飢之日。

曹文恪達香圃善啖豬肉》

1
善啖豬肉者,首推曹文恪公秀先,次則達香圃總憲椿。人言文恪肚皮寬鬆,摺一二疊,以帶束之,飽則以次放摺。每賜食肉,王公大臣人擕一羊烏,皆以遺文恪,轎倉為之滿.文恪坐轎中,取置扶手板上,以刀片而食之。至家,轎倉中之肉已盡矣。故其摺中有「微臣善於喫肉」之句,道其實也。香圃每日常膳之外,必得火腿、豬頭、肥鴨、油雞,率雙分以為常。有時無豬肉,惟貿牛肉四五斤以供一飽。肉亦不必甚爛,略煮而已。香圃人極儒雅,食時見肉至,則喉中有聲,如貓之見鼠者又加厲焉,與同食者皆不敢下箸。都城風俗,親戚壽日必以燒鴨、燒豚相餽遺。香圃每生日,餽者多,是日但取燒鴨切為方塊,置簸箕中,宴坐,以手攫啖,為之一快。傷寒病起,高宗問尚能食肉否,對以能食。於是賜食肉,乃竟以此反其病而終。

謝金圃飯半盞》

1
謝金圃侍郎墉每日兩餐,飯僅半盞。

海蘭察之肉慾》

1
乾隆時,超勇公海蘭察以軍功累晉公爵,其在軍中,日須備徑寸大蜘蛛百枚,蝍蛆、蠑螈、蠆蝎等物稱是,一一去鉗爪,生啖畢,再取兩巨蛇,粗如琖,長丈有奇,拔刀寸斷大嚼,如齩甘蔗。食訖,入後室,內有蠢胖村婦八人,年皆二十許,裸體以待,一一遞接之。凡沿途供億,必如此,否則竟日忽忽不樂,鞭撻部曲,無所不至矣。後用兵新疆,經戈壁,其地常數百里無人煙,村婦難致,則以肥壯水牛代之,故軍中多帶水牛聽用。按日輪交四牛,牛輒不能與之敵,則手刃剮而生饗之。

顧秋碧好色多力》

1
江寧顧秋碧體氣過人,夕必御女。指爪甚有力,可排牆。

香妃體有異香》

1
回王某妃以體有異香,號香妃,國色也。高宗久聞其美,乾隆戊寅,嘗於征回之役,召見將軍兆惠,令窮其異。兆惠知恉,己卯,回疆平,果生得之。
2
香妃既至京,命處之西苑,妃意泰然。高宗時至其居,百問不一答,乃令宮眷游說之,則袖出白刃,侃侃而言曰:「國破家亡,死志久決。然徒死無益,必得一當以報故主。今若強逼,吾志遂矣。」宮眷大愕,欲群劫而奪其刃,妃笑曰:「吾衵衣中尚有數十刃,若輩欲迫我者,請先飲刃。」宮眷不得已,以狀奏聞,高宗太息而已。但命人日夕邏守,防其自戕,且猶冀其久而復仇之意漸怠,更有以悅之也。於其所居樓外,仿西域式建清真寺及市肆,使如見故土焉。
3
太后聞其事,為高宗危,戒勿往西苑,曰:「彼終不自屈,盍殺之!否則放還鄉里耳。」高宗不聽。某年,冬至郊天,太后知高宗之方先期赴齋宮也,召妃至慈寧宮,鐍宮門,戒左右曰:「雖帝至,不得納。」語妃曰:「汝不屈志,當何為?」妃曰:「死耳。」太后曰:「今賜汝死,可乎!」妃再拜謝曰:「妾以志在復仇,不欲徒死,今得從故主於地下,感且不朽。」時高宗已得報,亟命駕歸,詣慈寧宮,則宮門已下鍵,乃痛哭門外。須臾,門啟,高宗入,妃已氣絕,而異香不散,面猶含笑也,後以妃禮葬之。
4
祥符周星譽藏有香妃小影,作滿妝,姿態可人。高宗戎裝佩劍,糾糾有威猛之風。香妃手持箭三枝,似欲授之於高宗者。蓋所繪為塞外行獵之景也。

香姑》

1
乾隆中,桐城姚氏誕一女,竟體芳馥如蘭,人稱之曰香姑。既長,通張氏子某,文端公英之裔也。此與俄國農家子同。蓋俄國農家誕一子,狀貌與常兒無殊,身有異香,晴則香氣濃郁,陰晦略減。有醫士聞而往視,亦莫詳其由。是則漢宮人吹氣如蘭之事,無足奇矣。

羅兩峰淨眼》

1
揚州羅兩峰自言為淨眼,俗名狗眼,能見鬼也。能見鬼物,不獨夜中,日惟午時絕跡,餘皆有鬼。或隱躍街市,或雜處人叢,千態萬狀,不可枚舉。畫有《鬼趣圖》裝之成卷,士大夫皆有題詠,真奇筆也。乾隆壬子,兩峰寓京師,於玉河橋翰林院署旁見金甲二神,長丈餘。後於鎮江焦山松寥閣前見一鬼,長三四丈,徧身綠色,眼出血,口吐火。或曰:「此江魈也。」一日,有友留其夜宴,推窗出溺,一鬼倉卒難避,影為溺所衝而散。

胡寶瑔淨眼》

1
松江胡中丞寶瑔生而具淨眼,嘗於清晨見屬員,有兩鬼在前,橫坐窗檻,呼止之,以告此員。聞者莫不驚駭,而中丞怡笑自若也。

吳鳴捷淨眼》

1
吳蔗鄉明府鳴捷,歙縣人,嘉慶辛酉科進士,出為陝西咸陽令。生有淨眼,能白日見鬼,每日所見者以數萬計。吳每謂鬼多於人。一日,見有兩鬼爭道,適一醉漢踉蹌而來,一鬼避不及,身為擠碎,一鬼拍手大笑。頃之,又有一人來,碰笑者,碎裂如前。

阮文達對語敏捷》

1
阮文達公元對語敏捷,其在翰苑時,一日,仁宗召見便殿,命其自以姓名屬對,文達即應聲而對曰:「伊尹。」

李忠毅幼時弄筆》

1
李忠毅公長庚生有異稟,幼時在塾中,好弄筆,輒大書「天生我才必有用」七字。其後果為大將,以剿海寇蔡牽、朱濆死事。

周蓮堂過目不忘》

1
周蓮堂嘗以諸生佐百文敏公幕,兩江案牘日以千計,過目不忘,有問輒答。

任昭才潛身海底》

1
鄞人任昭才入海底,能歷數時之久,行數十里之遠。阮文達撫浙,獲安南二千餘斤銅礮,遭颶沈於溫州三盤海,命昭才往圖之。昭才變通秤象之法,用八船,分二番,一番四船,空其中,四船滿載碎石,自引八巨繩入海底,繫沈船之四隅,以四繩末繫四石船。繫定,掇其石,入四空船,則石船空矣,浮起者數尺。復以四繩繫二番之石船,繫定,復掇石入第一番空船,浮起者又數尺。如此數十番,船與礮皆出水矣。後昭才入營,僅得微官,旋以病卒。

劉文恪酒量》

1
劉文恪公權之酒量至洪,官京朝時,非正陽門湧金樓之酒不飲。罷相南歸,門人史望之尚書致儼核公飲數於樓,樓中人謂其邸第自取者,五十年中不下二十餘萬錢,燕會饋遺不計也。

諸士毅酒量》

1
青浦黃儼思家有巨觥,幾容半甕之酒。一日,集善飲者,謂有能勝此,即相贈。客相顧有難色,諸士毅大叫而起,手持一吸,無剩瀝,無醉態。席終,逕攜以歸。觥以榆樹根為之,雕刻精巧,高二尺,下列三足,每足可盛酒一經。
2
松文清、費筠圃日飲千杯
3
松文清公筠督兩江,方南下時,道袁浦,漕督費筠圃就其行館宴之。松善飲,日可千杯,與費敵。而嫌二人對酌之寂寞也,以袁浦僚屬有無善飲者詢費,費乃招河轅中軍某副將至,令侍末座。松、費各手巨盞,談諧間作,副將坐旁默飲,罄爵無算。天將曉,松辭歸舟。費旋報謁,則松以守風故,訂再飲,仍使材官召副將,材官返,知副將已醉死矣。

程元恭善飲戴子韶善飯》

1
程元恭善飲,一吸百鍾無酒色,以牛飲著於嘉、道間。偶赴友人宴,座客戴子韶獨涓滴不入口,同輩戲之,戴曰:「人各有能有不能,何見侮!」程起而言曰:「君何能?」戴曰:「我善飯,能食肴。」程請試之。會席上餘豚蹄四、魚三、飯三大盂,爭取以進,頃刻啖盡。程曰:「君可得飯桶之稱矣。」

某寡婦食驢陽》

1
道光時,清江浦某巨室有寡婦,食性甚奇,嗜驢陽。其法,使牡與牝交,俟其酣暢,使人亟以利刃斷其莖,即自牝陰中抽出,烹而食之,謂其味嫩美無比。吳清惠公蓉時為清河縣令,執而誅之。

嚴九能生而識字》

1
歸安嚴九能,名元照,生而識字。四歲,作書徑尺,有規矩。十齡,於屏風上為四體書,擅其藝者莫能及,人號之為嚴氏奇童。九能父樹萼,聚書至數萬卷,其涵育有自來矣。

焦虎玉童年精算》

1
焦廷琥虎玉,里堂孝廉子也,讀書具慧心,能傳家學,知平圓三角八線之法。阮文達校浙士,以算學別為一科,孝廉佐之閱卷,虎玉隨至杭。阮嘗令其步籌摧算,以驗得數,百不失一,時年僅十四也。

十齡神童》

1
常熟翁祖庚視學貴州,按臨某郡,應試者有十齡童子,群目之曰神童。翁面試之,出一對曰:「公孫丑。」童應聲曰:「此對可對大人。」翁曰:「大人二字如何能對?」童曰:「對大宗師。」翁曰:「不工。」童曰:「非也。謂即對大宗師之姓名也。」翁大笑曰:「誠是。我幾忘我之為翁祖庚也。」童以是入郡庠。

洪大全九齡背誦十三經》

1
粵寇有洪大全者,幼敏慧,九齡能背誦《十三經》。屢應童子試不售,乃益狂放,往謁秀全,聯宗誼,遂為寇矣。

蔣礪堂默寫題名錄》

1
蔣礪堂相國攸銛在軍機日,宣宗欲觀會試題名錄,即默寫以進,二百數十名,其差者僅一縣名耳。

某侍郎有妾不御》

1
某侍郎之夫人甚賢淑,侍郎以二百金買一妾,絕色也,嬖之,恆與妾同宿,然絕不聞笑語,某秉燭觀書,妾為之添香捧硯而已。逾年,夫人探之,猶處子也,詫而問之,某笑曰:「譬之天上一輪好月,人間一枝好花,流連玩賞,生趣無窮,若距躍攀折,則俗子所為矣。」夫人大笑。

湯文端臨死不昧》

1
蕭山湯文端公金釗卒之日,尚披衣坐於床,使進酒,飲畢,取帳頂所庋預書遺摺展閱一過,乃臥,未幾逝矣。

徐少薇前生為華林子》

1
錢塘徐少薇孝廉暲,嘗應嘉慶庚辰、道光壬午春試,俱不利,頗鬱鬱。以次年試期近,遂留居京邸。一夕,假寐,夢至一所,修篁夾路,中有棋聲,因自吟曰:「飛來碎玉度棋聲,修竹蟬娟畫不成。」忽有人應曰:「惆悵碧溪相別後,煙霞深處五峰青。」尋聲而住,則一樵者在焉,訝曰:「華林子,來何速乎?錢某猶未至也。既來此,可與子一觀。」乃導與俱往,至一朱門,類官廨。入門,有女郎六七人,執帚掃花,相視無語,堂楹懸一聯曰:「天下今宵共明月,人間何處有仙山。」堂之左右書櫥八九,有野服者挾冊諷誦。樵者信手取一卷示之,則生平所作詩文皆載其上,初不解何祥。惟錢為同硯友也,私念前生或與同在一處。乃未及數日,錢訃至。自知將不起,乃記其事藏書篋中。

秋露軒淨眼》

1
山陰秋女士瑾之大父露軒,嘗自言為天生淨眼,見鬼甚多,青天白日,朝野市井皆有鬼往來其間,惟見人則避道而行,余朝夕遇之,亦不辨孰為鬼,孰為人矣。有兩次則毛骨悚然。一日,飲逾量,至道旁小遺,遊見牆隅有鬼僅尺許,心鄙其小,輕之。溲未畢,忽高逾屋檐,蹣跚而前,駭絕,狂呼而逸。閩有會館,曠大無比,傳聞有厲鬼,常出為祟,余居之,宴如也。又一日遊園,見一老者衣紅袍,蹣跚道左,余以為同居之人也,趨前叩詢,乃掉頭不顧而去。至舍後,冉冉而沒,大駭,翌日詢之館丁,始知前數日有老者縊死於園中小舍也。

陸阿昭能視鬼》

1
青浦吳小南有僕曰陸祥,其子阿昭,年十餘,目有雙眸子,日中能見鬼,凡小兒有疾者,使阿昭在外導魂歸,病輒愈。會小南之長子育光病,令往覓之,曰:「無庸,官人在牀自坐腹上。」隔日,曰:「在枕次。」又隔日,曰:「在牀檻,在牕次。」末一日,急報曰:「官人外走,我強曳之,亦不欲歸矣。」入視而育光果氣絕。俄而其母病,阿昭謂有人索祭,祥不應,旁人勸之,祥猶喃喃罵,問阿昭何所見,則曰:「老翁面短而髯,左頰有痣。」言未畢,祥已長跪,蓋即祥父也,死二十餘年矣。

馬葵好潔致死》

1
道、咸間,京師阜成門外三里河有民馬葵,美丰姿,性好潔,衣無纖塵。每值炎暑,日數易衣,惡汗垢也。好食瓜,賣瓜者果衣服清潔,筐筥齊整,無美惡必購之以嘗。鰥居無偶,井臼自操,所用器物不假手於人,或有手觸之者,即棄置不御。偶入肆飲酒,必戒肆人洗盃箸,淨刀杓,遠座客,據獨案。或唾於旁,即推箸不復食,目炯炯,口喃喃,遽拂衣去。一日,雨後入廁,則穢水溢流,蛆蟲蠕蠕,睹之欲嘔。顧腹痛,亟欲遺矢,倉卒赴村市,又腐草雜泥濘。瞥見鄰家有短垣,綠草蒙茸,雅可愛玩,躍登而遺。適鄰翁種豆垣下,俯首剷土,磞然一聲,矢淋漓滿頭。翁大驚,舉首見之,遽以鐮刀刺其臀。馬大痛,墜垣外,翁痛詈之。至是,衣履盡汙穢,蹣跚自歸。
2
馬好潔成癖,飲食衣服之資遂較普通為費。久之,家財蕩盡,乃謀入綠營,博微餉以自贍。而雜處儕偶中,憎其穢,遂相忤。未幾,退伍,鄰嫗憐之,時餽以飯,亦憎其穢不食。一日,仰天歎曰:「污濁世界,誰可同群?人不我憐,我亦不欲受人憐也,不如死。」將投河,見水濁,悽然曰:「吾雖死,豈可為穢水所污哉!」岸旁有古墓,其地青松若蓋,綠草如茵,野花送香,快人心意,乃欣然曰:「此吾死所也。」遽擇佳木,投環死。

張文達為簡雍後身》

1
南皮張文達公之萬嘗佩一私印,曰「簡雍後身」。蓋嘗夢至一殿,伏拜其王,王起與為禮,承命旁坐。忽有一官上白,謂下界事已勘定,須暫釋諸囚,王頷之。少選,諸囚麕集,王一一點名,最後,有監者繫一囚至,睫下有二大黑子。王顧張,大聲叱曰:「此吾簡雍先生也,苟有犯,決不貸。」復顧張曰:「頃釋諸囚,下界恐有不靖,先生好為之。」張拜謝而出。後粵寇難作,其酋有綽號四眼狗者,為陳玉成,睫下有雙黑子,所向無敵,惟聞有張在,輒引避。

啞子能言》

1
紹興有孫氏婦,嫠也,年且五十矣,與比鄰徐叟通,生一子,不忍棄。而婦有女已嫁,亦早寡無子,乃使女子之。女甚喜,託言得之育嬰堂者,撫之如所出。子五歲不能言,而性甚悍,年浸長,恆操刀與母鬬,女患之。其母適至,女以告。時女之夫族有花坐者,曰:「此兒本非己出,又悍無人理,養虎畜狼,甚無謂也,不如逐之。」母素愛此兒,不信女言,齗齗與辯。兒忽大聲謂女曰:「我本爾弟也,何得子我!」母女皆失色。族人以其素不能言,亦甚駭異,細詰之,則不復語矣。知其有異,亦不窮究。於是復留數年,年益長,性益暴。而是時其母已與徐叟合而同居,若夫婦矣。女之夫族竟以此兒歸之二老,二老亦受之不辭。兒歸徐,遂能言,與常兒無異,後為木工。

蔣劍人有神童之譽》

1
咸豐時,寶山蔣劍人有神童之譽,當六七歲時,塾師指几上墨令對,蔣即應聲曰:「泉。」塾師以為未工,蔣曰:「白水對黑土,何謂不工?」塾師大奇之。
2
陳允升、允文豪飲
3
吳江陳允升,字玉泉,以資雄於咸、同間,性亢爽,豪於飲。嘗以事上郡,飲數十酒家不醉。暇則與其弟允文字秋泉者飲,時節宴會,客恆滿坐,二人輒相與歌呼行令以為樂,非各罄百盞,不達旦不止也。允文子去病,亦善飲,能文,有聲於時。

三奇童背壽文》

1
無錫邵某,幼時與同邑丁松年、惠遠二人,並稱三奇童。舊同游洞虛宮,嗣龍山房道士時年八十餘矣,既見,謂之曰:「君等聰穎,聞之久矣。有王學士壽先師祖文千餘言,能誦十過,記之,當烹白鵝以進。」於是丁誦一過,背之,不失一字。惠二過,訛四五字。邵細讀三過,又側聽二子背誦各一,訛十餘字。道士大笑,進鵝。既去,謂其弟子曰:「邵子深沉寡言,舉止不苟,乃遠大之器。二子質敏而氣浮,非其倫也。」時三人皆十餘歲。又三年,丁以儒士第一人應舉,不第,尋卒。惠仕終順天通判,邵至尚書。

裘日照默寫漢書》

1
同治朝有裘日照者,博聞強記,能詩,善屬文。或疑之,乃當眾攜紙吮筆,寫《前漢書》十一卷,并臣瓚、師古等注,無一字遺脫,未及二小時畢矣。

王濤日記千言》

1
寶應王濤生有異稟,五歲時,客以「魯男子」三字屬對,濤即曰:「徐夫人。」四座歎賞。客有難其更對者,濤又曰:「莽大夫。」客愈驚。方入塾,師教之讀《神童詩》,濤笑曰:「吾能作也,何必讀!請讀九經。」日記千言,三年而畢。年十九,不娶婦,父母亦無如何。

王漸默寫文告》

1
臨江王元瀚,名漸,嘗至蘇州,與客閱市,見某官文告列數十事,約萬餘言,漸與客俱覽一過。歸逆旅,呼酒共酌,問客以所覽事,客僅記一二,乃援筆引紙默寫,須臾而畢。復偕客過其地,相與對讀,不誤一字。常謂舉世齷齪,無足當意者,而其志欲將大有為,故其傲誕,下視一世如無人。鬱鬱之氣久不得伸,而疽發於背,遂卒。無妻子,其友為殯之僧舍。

孟昭暹早慧不壽》

1
安慶諸生有孟昭暹者,年十二,補博士弟子員,其詩文、書法具臻完美,尤善屬對,嘗以「盤庚」對「箕子」,名噪一時。曾文正駐師安慶,聞而召見之,詢家世,知其祖亦諸生也。文正口占四字,使屬對曰:「孫承祖志。」昭暹應聲對曰:「孟受曾傳。」文正大激賞,謂此子必可有成。乃自同治甲子至癸酉科,四應鄉試皆不售,癸酉出闈,遽以疾卒。

長生不死》

1
湖南有異人,以修腳為業,蓄髮赤體,常如四五十歲人。布政使彭理恐其惑眾,為之薙髮,予以單衣,遂著之,四時不改。

曹文正畏雞毛》

1
曾文正公畏雞毛,在軍,遇有插羽文,皆不敢手拆。某年,至上海閱兵,上海縣令具供張,從者先至,見座後有雞毛箒,囑去之,謂大帥惡見此物,群不解其故,蓋喜食雞肉,而乃畏其毛耳。

劉琨竟日飲酒》

1
劉琨嘗官湖南巡撫,以事褫職,遂僑長沙,沈湎於酒以自放,世以劉伶第二稱之。蓋自朝至於日中昃,杯杓未一離手也。門生故吏遍湘中,歲時餽贈,率以紹酒、汾酒。某大令餽贈不至,乃貽以書云:「弟老而無用,無用即其用,無能即其能。」時年八十餘矣。

戴子高好潔》

1
德清戴子高,名望,研精經史,性好潔。同治朝校書金陵,嘗與江陰金溎生登酒樓,席未半,大嘔不止。同席者疑其醉,爭趨視之。子高手指隔席之人,嘔益劇。眾回視之,見有衣服襤褸者數人,正隔席飲酒也。乃不終席而去。

湘鄉胡氏多壽》

1
光緒戊寅,湖南巡撫奏稱湘鄉縣胡氏兄弟五人,皆耆壽健存,長曰朝瑜,八十九歲;次曰朝瑞,八十七歲;次曰朝琇,八十五歲;次曰朝瓀,八十三歲;次曰朝環,八十一歲,請旨旌表,德宗俞之。

喇嘛轉世》

1
世稱喇嘛世世相傳,有神識不滅之說。陝右有某者,即能斯術,云恍恍惚惚,意念所觸,覺此身前為樵夫,在山中種菜伐薪以奉母,娶妻,生二子,年四十餘,以下則不可知,蓋瀕死矣。
2
某云:昔奉差河湟,居大青山喇嘛寺。歲餘,有大喇嘛者與相善,乃授以靜功及秘密咒,令先學入定之法。初習時,萬念紛起,則以咒力禁壓之。七日以後,念稍淡,而胸中沉悶,若有大憂患者,然莫可端倪,以問喇嘛,喇嘛曰:「此進境也。當先過此關,庶幾乃至道耳。」如是者又十餘日,日惟誦咒數千萬遍,心漸平靜,而本生所作所為者,一一如在目前,閉目輒親歷其境。始猶在數年以內,已而漸遠,乃至兒童啼笑之際,己身亦儼然瑤佩輪紃也,終不動,每至憂喜哀樂極難堪之境,輒持咒以忍之。以問喇嘛,喇嘛曰:「此劫魔也。必勝之,毋為所動。不然,且狂。」於是力忍之。忍之既久,頓覺心地澄明,空濛洞徹,無有上下古今左右內外,不禁喜躍曰:「得之矣。」以告喇嘛,喇嘛曰:「此虛光也,何輕易乃爾?凡盈虛消息之道,七日來覆。子方虛而未盈,消而未息,七日以後,魔將復來。不爾,十四日亦必致敗。其慎之。」某退。七日,果覺沖漠不極渺冥無際之中,忽然若無著者,瞿然生戒心,慄然生懼心,勉自持咒,力求克之。已而蒼蒼莽莽之中,忽覺有天地,有日月,有人有己,則又歷歷在目矣。惟持咒稍懈,即現於前,一力持咒,便覺稍間。以問喇嘛,喇嘛曰:「此前生也。然觀君道力,不能剋矣,當以俗情剋之耳。」某不信,如法更行之,終不能驅除也。乃求術於喇嘛,喇嘛令之博弈、飲酒、淫婦人、恣遊獵以自遣,自此始絕。欲更從喇嘛學,喇嘛曰:「術不可以再瀆。」然至今但趺坐凝神,亦隱約可睹也。
3
某又云:喇嘛神氣至靜,兩眸作青色,炯炯逼人。嘗問以轉世之由,曰:「人本無輪迴,惟以業力輾轉相引,故至於此。」「子已稱呼圖克圖,何以仍有輪迴?」曰:「以道力未堅故。數世以後,至多五世,便不須復來。」今之號為世世不絕者,皆番民臨時妄作耳。惟間有天資亮亢者,一旦觸悟,立地證成,則又轉輪數世,以淨業根,故至今喇嘛之中雖無一人為當日真身,而高僧仍自不乏也。

苑姓之後身》

1
苑寨苑姓娶智氏,年餘忽病。數月,疾少間,妻歸寧。一日,病復劇,家人以車迓其妻。妻在室坐,見夫掀簾入,色悽惋,急詢何來,則已渺矣。妻驚疑,乘夜急歸,夫已卒。苑寨東北十餘里某村一家,是夜誕一子,生而能言,言己為苑寨苑某。此家遣人乘專馬往探問,則苑卒時正其子生時也。

跛腳僧託生》

1
吳縣金薌圃老而無子,偶游杭州,詣靈隱寺,默祝三寶求嗣。與長老散步廊間,過香積廚,忽一跛腳僧執爨杖出,顧金而笑,長老復頷之,金不解。及歸,閱十月,妾夜夢僧入,驚醒,生子,因戲以小和尚呼之。金後過寺,長老曰:「公子無恙耶?」金愕然,詢預知之故。長老引至廚下,見一龕曰:「此公子前身,昔遇而笑之跛僧也。當圓寂時,自題聯云:『此去有緣憑夙慧,歸來好認舊菩提。』且囑勿焚化,故留以待。」金出資為甃砌之,乃歸,命子名曰葆。及侵,不茹葷酒,強與,輒吐,讀書至慧,博聞強記,精通釋典。父死,事母孝。十五入泮,明年,領鄉薦,聯捷入南宮。
2
京師慈仁寺有浮屠大師善知識,能說無上妙法。葆詣之,僧傲不為禮,葆竪一指叱曰:「天地間亦知有我否?」僧喜,延入方丈,與語一真、二諦、三摩、四大、五蘊、六慾、七心、八垢、九根、十行,莫不了了,僧驚服。後出為荊州守,安恬無為,與民休息,郡人咸頌之。嘗曰:「《大學》工夫由靜定做起,其效乃至平天下。佛、老亦言靜定,而以淑身則有餘,以法世則不足。蓋視靜定為凝神淡慮,萬緣皆空,不知利慾可空,而人倫骨肉不可空也。故通儒術者可以括釋老之全,而譚釋、道者當深求儒者之理。」葆吉若此,固習於佛而不錮於佛者也。
3
後三年,母死,歸葬,服闋不仕。有僧自杭來,門吏不與通,僧遺扇去。葆知之,曰:「長老命我歸矣。」欲之杭為僧。夫人李氏,世家女,明大義,乃進言曰:「妾聞達者聞理而通變,愚人守暗而抱拙。今夫子欲去先人之墓廬,遁跡枯槁,妾竊非之,深願夫子之不出家而成教於國也。」葆憮然曰:「余達此理久矣,今何蒙蔽至此!雖然,不可不一行,了前因果。」抵寺,詢長老所在,僧云:「三月前卓錫去矣。」葆乃啟龕視,面如生,集眾具火化之。封山後,葆自題其塔曰:「再來人建。」遂歸。修身立行,為學益堅,年八十二,無疾而終。

張文襄起居異人》

1
南皮張文襄公之洞生有異稟,其起居大異於人。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而無倦容。無論大寒暑,輒於簽押房和衣臥,未嘗解帶。每觀書,則朦朧合眼睡,或一晝夜,或兩三時不等,左右屏息環立,不敢須臾離。侍姬輩亦於此時進御,從者反扃其扉,遙立而已。蓋簽押房有一門,故與內室通也。
2
當文襄督蜀學時,一日出城,遊浣花草堂,集杜詩二語為楹帖,欲繫以跋,乃坐而屬思,稿數十易,終不愜,然已三日夜不寐矣。侍者更番下直,猶不支,困而僵者相屬也,而文襄從容如平時。及揮毫落紙,則僅「集本集句」四字而已。書成,始欣然命駕歸。及任鄂督,則已垂老,日夜在簽押旁,或會客,或理髮,忽鼾聲大作,亦常事也。

張文襄善食忍饑》

1
張文襄食量亦甚宏,其簽押房中恆雜置肴糖果餌等物,隨意掇食。然勤於事,能忍飢不輟,須事訖方用膳,故其用膳無定刻,恆有午膳至夜始餐者,每留客用膳,莫不飢困。其卒時年七十九矣。

張權幼慧》

1
張文襄之長公子名權,幼敏慧。一日,有客訪文襄,不遇,權出,謁焉。客與語,甚賞之,因語之曰:「鼎甲一二三,可對何語?」權應聲曰:「盤庚上中下。」

某臬司食量兼人》

1
山東臬司某體豐偉,食量兼人。時張勤果公曜為巡撫,一日,戒庖人曰:「今日某臬臺來,吾須留之作半日談,可作麵兩海碗,臬台食量大,非此不足飽也。」已而某至,勤果延之簽押房,與讌談,因為設食。僕人持兩海碗麵至,某食之頓盡,勤果謂必已大飽,因姑問曰:「君食此,頗已飽否?」某曰:「已稍可,如有餘,尚可食。」勤果飭僕命庖人益麵,庖人答言頃所作麵都已啖盡,不能益矣。勤果責庖人數語乃罷。他日來謁,又留之,款以水餃二百枚,啖之才餘二三枚。勤果問:「今日得飽否?」曰:「今日頗飽矣。」勤果因頌之曰:「如君者,真可謂量大福大者矣。」某曰:「如司裏藩司、學司、臬司之於督撫,公牘自稱本司,發言時自稱司裏。何足言,昔者吾父,食量實倍之。」勤果亟稱曰:「食福如此,真可豔羨。」某一時忘前言,便曰:「何足羨,不過傻喫耳。」

鄭紹宗食量》

1
鄭紹宗長身廣膊,孔武有力。初從粵寇,以降於官軍,隸統領金某麾下,乃從主將姓,曰金紹宗。口大幾容二拳,食量至偉,能盡粟一斗、彘肩四雙,時稱大口金。後積功官至提督,始奏請歸宗。

孫文恪酒量》

1
光緒朝,樞臣孫文恪公毓汶酒量極宏,每退值,輒小飲。即遇內廷賞戲,孝欽后賜以酒肴,亦復茗艼大醉,或且鼾聲作而逕睡矣。

孫文正少食》

1
壽州孫文正公家鼎食量甚小,光緒中,管理京師大學堂,嘗與教習同案用膳,孫性喜食麵,一日,適食米飯期,孫不樂食,令僕買油炸檜來,取一枝,劈其半置碗中,以蛋湯少許泡之,食訖,便輟箸。或曰:「公所食毋乃太少乎?」曰:「即此已足,吾每飯皆然。」孫卒年八十。

方曜夕必御女》

1
光緒中,廣東水師提督方曜秉賦奇特,精力絕人,夕必御女以資排洩。向例,穀埠妓艇每日以四人入值,繳費則免。方在任時,定為二人繳費,二人入值,輪班當夕,無虛者。

方曜伏水中三晝夜》

1
方曜能在水中伏三晝夜,取魚蝦以為糧。臨陣,身先士卒,所至披靡,洵異人也。

產異》

1
邵陽婦孕十四月,產一物,鉅牙鉤爪,虎首人身,長尺許,墮地即跳躍。母見之,大駭昏絕,穩婆亦驚走。父聞聲趨至,急裹以被,拳擊足踏,啾啾有聲,久之乃絕。然其體雖小,而手爪長四寸許,利如鋼鉤,足指亦堅銳若熊掌,所臥之被已盡裂矣。
2
高郵農家婦生子,獰目血口,髮被及肩,墮地時嚙穩婆手,血流不止。能跳躍,趨至中庭,就甕飲水,人莫敢近。所畜犬見之,力噬其肩,則返肩鬬犬,傷犬。家人以梃擊斃之,血色青,腥臭特甚,犬亦舉體流血矣。
3
光緒某年,天津侯家後老君堂西某甲妻,孕七月而產怪物七,形似魚,其頭則具體而微,類刑天,有口,有鬚,有眼,有尾,無耳鼻,手足皆類爪,大者尺餘,小者七八寸。落地後,大動大叫。某見之,亟以梃擊死之。越日,東鄉亦生一怪,形似人,惟頭生兩角,長不滿尺。一手撫胸,一足直立,一足斜伸,身有黑毛,聞懷胎三月餘而即產之。

許治邦百十一歲》

1
光緒庚辰五月,譚文卿制軍方撫浙,疏稱:「台州府天台縣民許治邦生於乾隆三十五年,至同治十一年百有三歲,經前撫臣楊昌濬照例請旌,並蒙賞給上用緞一匹,銀十兩。茲據天台縣職員陳補過等呈稱,許治邦見年一百十一歲,長曾孫許尊周於光緒五年八月誕孖生二子,次曾孫許尊賢亦生一子。許治邦家住福溪,人游壽宇,越百齡有十歲,萃五世於一堂,仰懇天恩,從優旌表。」奉旨:「禮部知道。」

某翁百十四歲》

1
光緒甲午恩科會試之欽賜進士某,佚其名,年一百十四歲矣。奉旨:「准其一體殿試,更賜國子監司業。」

沈毓桂百歲》

1
震澤附貢生沈毓桂入貲得官,嘗選授雲南昭通府通判,生於嘉慶戊辰,至光緒戊申,百歲矣。其八十歲時,嘗手書所作詩贈錢塘徐印香舍人,詩字秀潤,足為壽徵。蘇撫陳夔龍為之上疏請獎,奉旨賞給二品頂戴。

西藏老人二百餘歲》

1
光、宣之交,英、藏有交涉,川督委張某入藏查勘,言遇一人,自言曾隨岳襄勤公鍾琪征青海、西藏,遂留此,時年已二百有奇矣。
URN: ctp:ws25467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