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推拿抉微

《推拿抉微》[View] [Edit] [History]

1
內經》之瘧症論,與後集之瘧疾症治,方可胸有成竹,不致誤事。
2
經云:冬善病痺厥。
3
唐容川曰:痺是骨節疼痛,厥是四肢逆冷。腎中陽氣,能達於骨節,充於四末,則無此病。冬令寒水氣盛,往往腎陽不足,故多此病。
4
唐容川曰:四時之病,不一而足,則此種為多。且知其理,而一切非時之病,理皆可識。
5
第一集·認症法
6
髒腑通治
7
經云:心與膽通,心病怔忡,宜溫膽為主。膽病戰慄顛狂,宜補心為主。
8
唐容川曰:舊註君相二火,一氣相通。此解通字,與以下各通字不合。蓋所謂通者,必有相通之道路。唐宋後憑空說理,不按實跡。西醫雖詳形略氣,然如此等道路,非借西說不能發明。西醫云:人之髒腑,全有連網相聯。其連網中,全有微絲管,行血行氣。據此,則知心與膽通,其道路亦在膜網之中。蓋膽附於肝,系著脊,上循入肺系,連及於心,膽與心通之路,即在其系中。故心病怔忡,宜溫膽。
9
膽病戰慄顛狂,宜補心。非空論矣。又溫字補字有辨,經言:溫之以氣,補之以味。《內經》言以苦補心,是瀉心火,即是補心,以益其陰也。溫之以氣,是益其陽也。
10
經云:肝與大腸通,肝病宜疏通大腸,大腸病宜平肝經為主。
11
唐容川曰:肝內膈膜,下走血室,前連膀胱,後連大腸。厥陰肝木,又外繞行肛門。大腸傳導,全賴肝疏瀉之力。以理論,則為金木交合。以形論,為血能潤腸,腸能導滯之故。所以肝病宜疏通大腸,以行其鬱結也。大腸病如痢症、腸風、秘結、便毒等症,皆宜平肝和血潤腸,以助其疏泄也。
12
經云:脾與小腸通,脾病宜泄小腸火,小腸病宜潤脾為主。
13
唐容川曰:西醫圖繪,脾居連網之上,小腸通體,皆與連網相附。連網中均有微細管相通,據此則《內經》所言道路顯然。西醫不知《內經》,妄抵軒岐,以為未見髒腑,此不足怪。獨怪中國趨好洋學,舍古聖之書,而弗深考,豈不謬哉!脾病多是小腸之火,蒸動濕氣,發腫脹,作瀉滿,小便混濁,故當瀉小腸。至于小腸,所以化物不滯,全賴脾濕有以濡之。西醫所謂甜肉汁,入腸化物是也。故小腸病痢及秘結、闌門不開、膈食等症,皆宜潤脾。
14
塗蔚生曰:心為丙火,而生胃陽之戊土,小腸為丁火,而生脾陰之己土。此五行相生之定義,天地自然之氣化,不可以科學之定理,相為試驗者也。然小腸能以生脾,亦能病脾。脾為小腸所生,亦能滋益小腸。故脾陰有虧,宜瀉小腸之火以救脾,防其消耗脾中之陰也。小腸之火有餘,宜滋脾陰以益小腸,濟其化生之源也。若夫脾濕而為腫脹,小腸火衰而為瀉泄,則又宜培火以燥土也。容川解為脾病,多是小腸之火,蒸動濕氣,發腫脹,作泄瀉,小便混濁,故當瀉小腸。是其將脾與小腸寒熱之病,合而為一也,未免尚差一粒。
15
經云:肺與膀胱通,肺病宜利膀胱水,膀胱病宜清肺氣為主。
16
唐容川曰:肺主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其路道全在三焦膜中,上卷已詳言之。故肺與膀胱相隔甚遠,而實則相通。肺病則水停為痰飲,故宜清利膀胱以瀉之。膀胱病多由肺之上源,不得疏通,故宜清肺為主。
17
經云:腎與三焦相通,腎病宜調和三焦,三焦病宜補腎為主。
18
唐容川曰:三焦之源,即發於腎系,故腎與三焦通。三焦為腎行水化氣,故腎病宜調和三焦。譬如腎氣丸,用苓澤以利三焦之水。保元湯,用黃 以充三焦之氣是矣。三焦不能行水,則宜滋腎陰,不能化氣,則宜補腎陽。近醫不知三焦為何物,西醫名連網,不名三焦。是不知腎系為三焦之根,安知人生氣化哉。
19
唐容川曰:此條全可考髒腑路道。西洋形跡之學,未及如是之精。而今人不講,反為西人所笑,堪發一嘆。
20
第一集·認症法
21
五髒所藏
22
唐容川曰:人之所以靈於物者,以其秉五行之秀也。夫此靈秀之氣,非空無所寄而已,實則藏於五髒之中,是為五髒之神。人死則其神脫離五髒,人病則五髒之神不安。知五神之所司,而後知五病之情狀。
23
經云:心藏神。
24
唐容川曰:人所以知覺,神主之也。神是何物?渾言之則兩精相搏謂之神,空言之則變化不測謂之神,此皆放言高論,未能實指之也。吾且為之實指曰:神乃生於腎中之精氣,而上歸於心,合為離卦,中含坎水之象。惟其陰精內舍,陽精外護,心髒之火,所以光明朗潤,而能燭物。蓋神即心火,得腎陰濟之,而心中湛然,神明出焉,故曰心藏神。心血不足,則神煩。心火不足,則神怯。風痰入心,則神昏也。西醫知心為生血迴血之髒,而謂心不主知覺,主知覺者是腦髓筋。又言腦後筋只主運動,腦前筋主知覺。又言腦筋有通於心者。彼不知髓實心之所用,而非髓能知覺也。蓋髓為水之精,得心火照之而光見,故生知覺矣。古文思字從囟從心,即以心火照腦髓之義。髓如月魄,心如日光,相照為明,此神之所以為用也。
25
經云:肝藏魂。
26
唐容川曰:魂者陽之精,氣之靈也。人身氣為陽,血為陰,陽無陰不附,氣無血不留。肝主血而內含陽氣,是謂之魂。究魂之根源,則生於坎水之一陽。推魂之功用,則發為乾金之元氣。不藏於肺,而藏於肝者,陽潛於陰也。
27
不藏於腎,而藏於肝者,陽出之陰也。晝則游魂於目而為視,夜則魂歸於肝而為寐。魂不安者夢多,魂不強者虛怯。
28
西醫不知魂是何物,故不言及於夢。然西人知覺與華人同,試問彼夜夢恍惚,若有所見者,是何事物,因何緣故,則彼將啞然。蓋魂非剖割所能探取,而夢非器具所能測量,故彼不知也。
29
經云:肺藏魄。
30
唐容川曰:人身血肉塊然,陰之質也。有是質即有宰是質者。秉陰精之至靈,此之謂魄。肝主血,本陰也,而藏陽魂;肺主氣,本陽也,而藏陰魄,陰生於陽也。實指其物,即肺中精華潤澤之氣。西醫所謂肺中只有膜沫是也。惟其有此沫,則散為膏液,降為精血,陰質由是而成矣。魂主動而魄主靜,百合病恍惚不寧,魄受擾也。魔魘中惡,魄氣所掩也。人死為鬼,魄氣所變也。凡魂魄皆無形有象,變化莫測,西醫剖割而不見,遂置弗道。夫談醫而不及魂魄,安知生死之說哉。
31
經云:脾藏意。
32
唐容川曰:舊註心之所憶謂之意。心火生脾土,故意藏於脾。按脾主守中,能記憶也。又主運用,能思慮也。
33
脾之藏意如此。脾陽不足,則思慮短少。脾陰不足,則記憶多忘。
34
經云:腎藏志。
35
唐容川曰:舊註心之所之謂之志。神生於精,志生於心,亦心腎交濟之義。按志者,專意而不移也。志本心之作用,而藏於腎中者,陽藏於陰中也。腎生精,為五髒之本;精生髓,為百骸之主,精髓充足,伎巧出焉,志之用也。又按志,即古誌字,記也。事物所以不忘,賴此記性;記在何處,則在腎經。蓋腎生精,化為髓,而藏於腦中。
36
凡事物經目入腦,經耳入腦,經心亦入腦。腦中之髓,即將事物印記不脫,久之要思其事物,則心一思之,而腦中之事物立見。蓋心火陽光,如照相之鏡也;腦髓陰汁,如留影之藥也,光照於陽,而形附於陰。與心神一照,而事記髓中同義。西學留影妙矣,而西醫則不知人身自有照影留聲記事之妙質。雖剖割千萬人,能得此理否。古思字從囟從心,囟者腦前也。以心神注囟,則得其事物矣。
37
容川又曰:《內經》又有五髒七神之說。云脾藏意與志,腎藏精與氣,與此不同。然志須屬腎,精氣血三者,非神也。另條詳注,不在此例,故從五神之說為是。
38
塗蔚生曰:容川此節論釋,詞意既係精微,理由復極充足。務使前之空空洞洞,難以根據憑信者,各有切實根據據,可為憑信。醫者奉之為南針寶鑒。豈非其天資過人,學力極到之所使然歟。西醫動謂中國此等學說,近於玄妙,無從實驗。不知中國醫學之所以高尚者,即由於此中玄妙也。彼固不近玄妙,彼固由於實驗,何以其延醫內科,多弗能效,常至殺人如反掌乎?然則西醫亦宜知所改進矣。
39
第一集·認症法
40
望形察色
41
唐容川曰:形是肢體,色是面部,此理最微,此脈更難。今且舉其大略,使人得其門徑。西醫於察色未考。
42
經云:以五色命五髒,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也。
43
唐容川曰:言五色命於五髒,每髒各見本色,便知其病。各髒又各有所合,便知其病之所在。譬如色青屬肝,肝合筋,便知其病在筋。餘仿此。
44
經云:青如草滋者死,青如翠羽者生。黃如枳實者死,黃如蟹腹者生。黑如 者死,黑如烏羽者生。白如枯骨者死,白如豕脂者生。
45
唐容川曰:此言五色榮者生,枯者死。蓋必有血與氣澤,方能榮也。
46
經云:凡色多青則痛,多黑則痺,黃赤則熱,多白則寒。五色皆見,則寒熱也。
47
唐容川曰:青為肝色、青勝則肝木克土,故痛。黑為腎之色,黑勝則寒水凝滯,故痺。黃赤為火土之色,故主熱。白為金色,金主清涼;且溫體者,血也,血色少,故白色多,而知其體寒。五色皆見,乃錯亂之象,故主寒熱並見。
48
經云: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藩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髒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
49
唐容川曰:此言人面之部位,分發髒腑,以診其色也。面分三停,上為闕,闕下為極,即山根也。以闕論,則處下,以鼻言之,則適居於中,故稱極焉。是為王宮,心之應也。
50
鼻居王宮之下,故名明堂。其診法,則當以五髒從上而下,配於中央;而六腑各隨其髒,配於兩側。有諸內形諸外,亦各從其類也。
51
塗蔚生曰:此係《內經》分發髒腑之法,與前雖有少異。而上下之位置,則未嘗顛倒。蓋欲多為參考,以盡其精詳耳。
52
唐容川曰:明堂今名準頭,王宮今名山根也,闕今名印堂,藩今名頰,蔽今名耳門。古人不剃須,故不診頤下。今診訣有心額腎頤之說,是俗醫所配。雖今人剃須,氣色終不見于此,未可據以為診也。人身內肺系心系肝系腎系均著脊,惟脾胃在下,不著脊。然脾膜之根,仍著脊也。故脾俞穴在背,是五髒皆居於身中也。所以診法,亦配於面之中央,而六腑則隨其髒位,以配於側。
53
經云:闕上咽喉也。
54
唐容川曰:闕為眉間,闕之上則至高矣。咽喉之位,在諸髒腑之上,故應於闕上。
55
塗蔚生曰:視此則知前之配列諸法,尚欠精微。蓋面部為內部之表現,咽喉既係要塞,即不可令其缺如也。前者僅以心部配於額上,咽喉之病視此,是其未若此法為妥。然其位雖殊,其理則一,亦未可濃非也。
56
經云:闕中者肺也。
57
唐容川曰:俗名印堂。肺居胸中,高於五髒,故應於此。
58
經云:下極者心也。
59
唐容川曰:下極即山根。心居肺之下,肺應於闕中,則心當應於此。
60
經云:直下者肝也。
61
唐容川曰:相法稱為年壽,即鼻梁也。肝配於此者,以肝在腹中,半在膈上,半在膈下,位實在心肺之下,故當配於此。唐宋後醫,以肝配左顴,肺配右顴,此西金東木之義,然非五髒自具之位次也。且舊說以為肝在脾之下,故曰下焦屬肝腎。不知水木相生,肝固與腎相屬,而究其形體所居,則肝半在膈上,半在膈下,脾在膈下,居於油膜之上,近胃聯小腸也。中醫少見髒腑,多失其真,而西醫笑之,並謂軒岐先謬。豈知古聖精核,更過西人,此聯合次,便見聖人審定髒腑最精。至經脈穴道,尤為西人所不知也。今必謂古人洞見髒腑,尤屬空談,不足折服西人。即以剖視例之,古創制作,亦斷無未經剖視之理。且軒帝戰阪泉涿鹿,何難剖割之有。
62
經云:肝左者膽也。
63
唐容川曰:舉左以賅右。言肝應於鼻梁,其左右附鼻梁者,膽之應也。
64
經云:下者脾也。
65
唐容川曰:下者指準頭言。鼻梁在上,則準頭在下,故稱下焉。脾在腔內,實居肝之下,油膜之上,故應配於鼻梁之下。此名明堂為鼻之應,脾能總統五髒,故準頭之診最要。
66
經云:方上者胃也。
67
唐容川曰:方上二字,不得其解。舊說以為口之上,鼻孔之旁。余按方字,義訓兩舟相並,殆指鼻之兩孔,其形如方舟也。然則準頭為明堂,而兩孔即方上也。本經云:五髒位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則鼻準屬脾,兩孔旁自當屬胃。
68
塗蔚生曰:余以容川此解,似亦牽強。蓋方字雖義訓為兩舟相並,而鼻孔形圓,並不如方舟也。若以鼻之兩孔診胃為是,然則開竅如口之大者,豈無髒腑所繫哉?余以為方上宜解在口,不知果合聖意否,尚留之以待高明。
69
經云:中央者大腸也。
70
唐容川曰:此中央字,當合頰側與鼻計之。頰側距鼻之中為中央,蓋頰側名蕃,鼻準名明堂,其中即可名中央。
71
胃近鼻,大腸連胃,位次亦宜。
72
經云:挾大腸者腎也。
73
唐容川曰:腎有兩枚,故配於面部頰側兩旁,是最下之兩旁也。腎居於下,配此為宜。後人配於口下承漿之所。
74
不知古不剃須,口下鬚掩,氣色不見,故《內經》不以此察色。以腎配兩頰,腎有兩枚,分診左右,於義為合。
75
經云:面王以上小腸也,面王以下膀胱子處也。
76
唐容川曰:面王二字,無舊解。然明堂者,北面朝王之所也,疑即明堂鼻準是矣。膀胱子處,即子宮二物,皆在臍下,與腎位相等,腎兩枚居背後,故分發兩旁,應腎在後也。膀胱子宮在前,則當次位於前,居鼻下,故曰面王以下膀胱子處也。惟小腸與胃相接,而為心之府,末易定其位次。且小腸之膜油,全連及肝膽脾也。故配於膽胃之交,肝脾之際,位在鼻準上邊,兩旁夾鼻之處,故曰面王以上小腸也。予按後人望色,左肝右肺,心額腎頤鼻脾,法甚簡易,然不及《內經》診法為更詳。
77
唐容川曰:闕屬肺,闕旁生眉,即當屬肺。世多以眉屬肝,不知眉實屬肺,《內經》云:肺風之狀,其診在眉上。足見眉實肺氣所發洩。然肝血如不交於肺,即不能化生眉毛。凡毛皆是血化為氣而發洩者也。單有血不能生毛,單有氣亦不能生毛。目之部位,統屬肝竅所司。由肝目之部,上交闕旁,系肺所司矣。為肝血上交於肺氣,所以化生眉毛。肺為華蓋,故相書稱眉亦名華蓋。肝木主怒,侮肺金而難制,故眉粗之人,性最剛烈。自闕至明堂,分發五髒,而以六腑配於兩側,詳矣。惟三焦包絡,未曾分發。余按經文義,實具於言下。蓋三焦為腎之腑,腎位配於藩,正當頰側,則三焦當配於蔽,正當耳門也。腎開竅於耳,三焦之脈,又繞耳護腎竅。以蔽診三焦,自不爽也。至於包絡配在山根兩旁,其義更可類推。
78
唐容川曰:散見於經文者,如發上指,汗出如油,大肉脫,大骨陷,唇及舌卷,囊縮鼻張,不治之証,未能悉舉。但明髒腑相應之理,可以通一畢萬。且如眼神,尤宜細察。再讀《傷寒》、《金匱》,則盡知之。
79
第一集·認症法
80
聞聲別証
81
唐容川曰:聲音之道,微妙難通,故聞而知之謂之神。
82
經云:肝木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心火在音為征,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脾土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肺金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腎水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
83
唐容川曰:人能本宮商角徵羽五音,呼笑歌哭呻五聲,以參求五氣之邪,則思過半矣。西人審病,至于察尿之味,亦云苦矣。只因於聲色氣味,未能辨析,是以出此下策。
84
經云:中盛髒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
85
唐容川曰:經意甚明,蓋即聞聲而知其神與氣焉。
86
經云:病患語聲寂寂然,喜驚呼者,骨節間病。語聲喑喑然不徹者,心膈間病。語聲啾啾然細而長者,頭中病。
87
唐容川曰:此數語係《金匱》文,寂寂然,不欲語,屬三陰經。喜驚呼,則又屬厥陰經。病入三陰,厥陽主筋骨間病,知其病在下焦。聲出不徹,聲不揚也,胸中大氣不轉,出入艱滯,知其病在中焦,胸膈間。啾啾然,細而長,聲自下焦陰分,緣足太陽而上達於顛頂,故知其病在頭中。
88
唐容川曰:按聲氣根於腎中,上於胸膈,出於肺管,達於鼻,轉於舌,辨於唇。或氣虛而音微,或機停而語謇,或膈間有滯而氣礙,或鼻間有違而音乖,散見各書,細心人當自領取,非楮墨所能盡也。
89
第一集·認症法
90
凡死証辨
91
夏禹鑄曰:前輩有死症訣,然於中治之,卻有不死者,不可棄而不治。大敦無脈是弱症,屬不足。直視搖頭是風証,屬有餘。二者相兼,卻無此理;倘有相兼,不治症也;如止有一,斷非死症。魚口自動,忽作鴉聲,此脾有痰,而肝有風,若祛風化痰,似非死証。蛔蟲盡出、不加燒熱、補肝即安,亦非死症。面黃四肢腫,若黃有寶色,補脾行氣自消,卻非死証。至於鼻孔黑燥,兼以肚大青筋,手抱頭上,兼以發似油淋,囟門腫起,忽陷成坑,只犯一宗,猶非死症;若並見之,必死無疑。
92
第二集·推拿法
93
推拿代藥賦
94
夏禹鑄曰:前人忽略推拿,卓溪今來一賦。寒熱溫平,藥之四性;推拿揉掐,性與藥同。用推即是用藥,何可亂推。推上三關,代卻麻黃肉桂。退下六腑,替來滑石羚羊。水底撈月,便是黃連犀角。天河引水,還同芩柏連翹。大指脾面旋推,味是人參白術;瀉之則為灶土石膏。大腸側推虎口,何殊訶子炮姜;反之則為大黃枳實。湧泉右轉不揉,樸硝何異?一推一揉右轉,參術無差。食指瀉肺,功並桑皮桔梗。旋推止咳,效爭五味冬花。精威拿緊,豈羨牛黃貝母。肺俞重揉,漫誇半夏南星。黃蜂入洞,超出防風羌活。捧耳搖頭,遠過生地木香。五指節上輪揉,乃祛風之蒼術。足拿大敦鞋帶,實定掣之鉤藤。後溪推上,不減豬苓澤瀉。小指補腎,焉差杜仲地黃。
95
湧泉左揉,類夫砂仁藿葉。重揉手背,同乎白芍川芎。臍風燈火十三,恩符再造。定驚元霄十五,不啻仙丹。病知表裏虛實,推拿重症能生。不諳推拿揉掐,亂用便添一死。代藥五十八言,自古無人道及。雖無格致之功,卻是透宗之賦。
96
塗蔚生曰:此賦為推拿治病之概略,頗關緊要。學人必須記憶純熟,方可胸有成竹,不致誤用。
97
第二集·推拿法
98
指紋
99
陳飛霞曰:幼科指紋,總無正論,且游移不定,莫可稽駁。有謂不必用者,有用而至於怪誕不經,誣民惑世者,是皆未明紋中之理,所以有用不用之殊議。請以一得之愚,聊發其要。蓋此指紋,與寸關尺同一脈也,按《內經》十二經絡,始於手太陰,其支者從腕後出次指之端,而交於手陽明,此即指紋是也。明如景嶽,猶謂此紋為手陽明浮脈。不知手太陰經起於中府,而終大拇指之少商;手陽明經起於食指商陽,兩不相值,若無此旁支交通營衛,不幾令太陰陽明表裏斷絕乎。況此脈可診,人所不知。其遲數代促,與太淵一毫無異,但脈體差小,由旁支也。
100
指紋之法,起於宋人錢仲陽。以食指分三關,寅曰風關,卯曰氣關,辰曰命關。其訣謂風輕氣重命危,雖未必其言悉驗,而其義可取。
101
塗蔚生曰:十二經皆有動脈,非獨陽明太陰為然。如足陽明之趺陽,足少陰之太溪,皆以動脈之所在,古人以之遍診病症。取太淵以診大人者,以其肺為華蓋,會朝百脈也。取三關以診小兒者,以其太淵細小,脈形未全,不如三關之明了以視也。執定肺與大腸相為表裏為解、以三關之指紋、即太淵之支出者,似乎過拘,而尚為精確之談也。獨針灸所謂之足厥陰太衝穴,在足大指本節後動脈處,遍尋細審,毫未見其動脈焉。余曾訪問多人,令其細為審察,亦云無有。不知此穴此脈,究在何處?想古人審脈定穴,未必敢從意斷,當闕以待考。
102
第二集·推拿法
103
指紋切要
104
陳飛霞曰:小兒自彌月而至於三歲,猶未可以診切;非無脈可診,而實虛不易定也。小兒每怯生人,初見不無啼叫,呼吸先亂,神志倉忙,而遲數大小已失本來之象矣,診之何益?不若以指紋之可見者,與面色病候相印証。此亦醫中望切兩兼之意也。
105
令人抱兒,對立於向光之處。以左手握兒食指,以我右手拇指,推兒三關。察其形色,細心體認,亦惟辨其表裏寒熱虛實足之矣。世人好異,不從實地用功,以此為淺近之談,不屑留意。不知臨証能辨此六者,便為至高之手。蓋表裏清,則知病之在經在府,而汗下無誤。寒熱明則知用寒遠熱,用熱遠寒,或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因事制宜,用無不當。虛實辨則知大虛有盛候,大實有羸狀,不為假症眩惑。凡真虛真實易知,假虛假實難辨,真假既明,則無虛虛實實之患。如此切要關頭,不知體會,但以不經之言欺世誑俗。謂何者為人驚,何者為畜驚,不特欺人,而且自欺,不特無益治療,而且誤人生命,是誰之咎哉?
106
第二集·推拿法
107
三關部位歌
108
陳飛霞曰:初起風關証未央,氣關紋現急須防,乍臨命位誠危急,射甲透關病勢彰。
109
第二集·推拿法
110
浮沉分表裏歌
111
陳飛霞曰:指紋何故乍然浮,邪在皮膚未足愁。腠理不通名表症,急行疏解汗之投。忽而關紋漸漸沉,已知入裡病方深。莫將風藥輕相試,須向陽明裏証尋。
112
第二集·推拿法
113
紅紫辨寒熱歌
114
陳飛霞曰:身安定見紅黃色,紅艷多從寒裏得。淡黃隱隱本虛寒,莫將深紅化為熱。關紋見紫熱之徵,青色為風古所稱。傷食紫青痰氣逆,三關青黑禍難勝。
115
第二集·推拿法
116
淡滯定虛實歌
117
陳飛霞曰:指紋淡淡亦堪驚,總為先天稟賦輕。脾胃本虛中氣弱,切防攻伐損胎嬰。關紋澀滯甚因由,邪遏陰榮衛氣留。食鬱中焦風熱熾,不行推蕩更何求。
118
第二集·推拿法
119
紋形主病歌
120
陳飛霞曰:腹痛紋入掌中心,彎內風寒次第侵。紋白外彎痰食熱,水形脾肺兩傷陰。又曰:凡看指紋,以我大拇指側面,推兒食指三關,切不可覆指而推。蓋螺紋有火,克制肺金,紋必變色。又只可從命關推下風關,切不可從風關推出命關,此紋愈推愈出。其紋在先原未透命關,誤推而出之,大損肺氣,慎之慎之。
121
以上表裏寒熱虛實,鑿鑿有據。但能於臨症時,認得此六字,分明胸中自主宰,雖不中不遠矣。若但以驚証塞責,何能應對。第晨鐘自問,未免懷慚。凡我同人,互為砥礪,幸矣。
122
第二集·推拿法
123
小兒脈法
124
陳飛霞曰:小兒三五歲,可以診脈。第手腕短促,三部莫分。惟以一指侯之,誠非易易。《內經》診視小兒,以大小緩急四脈為准。予不避僭越,體其意,竟易為浮沉遲數,而以有力無力定其虛實。似比大小緩急,更為明悉,後賢其體認之。
125
第二集·推拿法
126
《內經》脈要
127
黃帝曰:乳子而病熱,脈懸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帝曰: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鳴肩息,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
128
陳飛霞曰:此《內經》之旨。聖人立言,可總括無餘,世人不悟,視為平常。能於此處著眼,則診視之要,思過半矣。予之臨症診視,無論吉凶而多中者,亦不外此。第意之所在,口莫能宣。竊詳《內經》所謂大小緩急者,亦發而不露之意。蓋大即浮洪類也,小即沉細類也,急即數也,緩即遲也,何若竟易以浮沉遲數為得乎?再以節庵之有力無力,辨其表裏虛實,誠診小兒天然不易之妙訣。夫節庵亦一常人,而能以有力無力,辨其陰陽表裏寒熱虛實,雖至顯淺,至平易,卻至確當。孰謂今人不相及也。
129
第二集·推拿法
130
四脈主病主証
131
陳飛霞曰:浮脈主表,病在外。沉脈在裏,病在內。遲脈主髒,病為寒。數脈主腑。病為熱。
132
五至四至為遲,為寒,為不足,浮遲外寒,沉遲內寒,有力實寒,無力虛寒。七至八至為數,為熱,為大過。
133
浮數表熱,沉數裏熱,有力實熱,無力虛熱。浮而有力風寒,無力陰虛。沉而有力寒實,無力氣滯。遲而有力為痛,無力虛寒。數而有力實熱,無力瘡瘍。
134
第二集·推拿法
135
總括脈要歌
136
陳飛霞曰:太淵一指定安危,六至中和五至虧,七八熱多三四冷,沉浮遲數貴詳推。有力為陽為實熱,虛寒無力里何疑。若能留意於中取,何至亡羊泣遠歧。浮而有力熱兼風,風熱皆陽,表之實也,無力陰虛汗雨蒙。
137
陰榮妄洩表之虛也。有力而沉痰食害,痰凝食滯、結於里也。沉沉無力氣凝胸。氣滯於中不運化也。遲而有力多為痛,浮遲外痛,沉遲內痛。無力虛寒氣血窮。氣弱血衰至虛之候。數脈熱多終有力。數而有力實熱何疑。瘡痍無力虛熱攻。陰血受傷,虛熱所致。
138
第二集·推拿法
139
脈証宜忌歌
140
陳飛霞曰:脈浮身熱汗之松,陽邪居表,熱從汗解。沉細身涼莫強攻。無論表裏,不堪攻伐。咳嗽正嫌浮帶數,浮緩為宜,浮數大忌。細沉腫脹定知凶。脾胃虛寒,愈不運化。沉遲下利方為吉,氣血俱傷,最嫌洪數。洪大遍宜痘疹逢。陰陽充足,毒不能留。腹痛不堪浮有力,二陰受病,浮則反常。
141
浮洪吐衄總無功。陽火太盛,陰血愈傷。
142
陶節庵曰:診脈之要,無論浮沉遲數,但於有力無力中分之。有力者為陽,為實,為熱;無力者為陰,為虛,為寒。至哉斯言,後賢勿忘。
143
塗蔚生曰:左眉稍外窪中為太陽穴,右眉稍外窪中為太陰穴,兩眉中間為眉心,又名印堂,鼻窪為山風,鼻正中高骨為延年,鼻尖為准頭,鼻下窪中為人中,唇下為承漿,髮際後五分為神庭,神庭後五分為上星,上星後一寸為囟門,囟門後一寸五分為前頂門,前頂門後一寸五分為百會。能如此取穴,決不致誤。
144
第二集·推拿法
145
開天門法
146
夏英白曰:凡推皆用蔥姜水,浸醫人大指。若小兒病重者,須以麝香末沾醫人指上用之,先從眉心向額上推二十四下,謂之開天門。
147
第二集·推拿法
148
分推太陰穴太陽穴法
149
夏英白曰:於開天門後,從眉心分推至兩眉外稍太陰太陽二穴九數,太陰穴在右眉外稍,太陽穴在左眉外稍。
150
第二集·推拿法
151
掐天庭至承漿穴法
152
夏英白曰:於分太陰太陽二穴後,再於天庭、眉心、山風、延年、準頭、人中、承漿各穴,皆用大指甲一掐。
153
天庭在額上,眉心在兩眉夾界,山風在鼻窪,延年在鼻高骨,準頭在鼻尖,人中在鼻下口上,承漿在口下低處。
154
第二集·推拿法
155
揉耳搖頭法
156
夏英白曰:於掐天庭各穴後,將兩手捻兒兩耳垂揉之,再將兩手捧兒頭搖之。
157
夏英白曰:凡推首先用此四法,以開關竅,然後擇用諸法。
158
第二集·推拿法
159
揉太陰穴法
160
夏英白曰:治女揉太陰穴發汗,若發汗太過,揉太陽穴數下以止之。治男揉太陰穴,反止其汗。
161
第二集·推拿法
162
揉太陽穴法
163
夏英白曰:治男揉太陽穴發汗,若發汗太過,揉太陰穴數下以止之。治女揉太陽穴反止汗。
164
第二集·推拿法
165
二龍戲珠法
166
夏英白曰:以兩手攝兒兩耳垂揉之治風,兒眼向左邪,則揉右垂,右邪則揉左垂,上邪則揉下垂,下邪則揉上垂。如初風眼不邪,皆輕重如一。
167
塗蔚生曰:此節之風字,夏英白原為一驚字,餘以驚風既屬有異,而玩此節英白之驚字,即含風字在內,故易之以免眩迷。
168
第二集·推拿法
169
運內八卦穴法
170
夏英白曰:從坎到艮,左旋推治熱,亦止吐,從艮到坎,右旋推治涼,亦止瀉。掌中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乾西北艮東北,巽東南坤西南,皆推左手。
171
第二集·推拿法
172
乾坎艮入虎口穴法
173
夏英白曰:虎口穴即大指與手叉處,自乾由坎艮入虎口揉之,能去食火。
174
第二集·推拿法
175
揉艮宮穴法
176
夏英白曰:重揉艮宮,治飲食不入。
177
第二集·推拿法
178
運水入土法
179
夏英白曰:從兒小指稍腎經推去,由兌乾坎艮震位,至大指稍脾經,按之,補脾土虛弱。
180
第二集·推拿法
181
運土入水法
182
夏英白曰:從兒大指稍脾經推去,由震艮坎乾兌位,至小指稍腎經按之,治小便赤澀。
183
第二集·推拿法
184
揉內勞宮穴法
185
夏英白曰:內勞宮穴,在略偏大指邊天心穴之左,屈兒中指手掌心,其中指按處即是。欲兒發汗,將兒小指屈住,用手揉兒內勞宮,向左按而運之。若向右運反涼。
186
第二集·推拿法
187
掐小天心穴法
188
夏英白曰:小天心穴,在兒手掌盡處。兒有風症,眼翻上者,將此穴向掌下掐。眼翻下者,將此穴向總筋上掐,即平。
189
塗蔚生曰:小天心即針灸之所謂大陵穴,屬心包絡,故能治風。然當係因熱生風。
190
第二集·推拿法
191
揉掐脾經穴法
192
夏英白曰:脾經即大指尖,左旋揉為補,治小兒虛弱,飲食不進,肚起青筋,面黃四肢無力。若向下掐之,為瀉去脾火。
193
第二集·推拿法
194
大腸側推到虎口穴法
195
夏英白曰:大腸經即食指尖側,即靠大指邊。虎口即大指與食指之手叉處,從兒食指尖斜推到虎口,治膨脹水瀉痢疾。紅多再推腎經,白多再推三關。
196
第二集·推拿法
197
虎口側推到大腸經法
198
夏英白曰:兒有積滯,從虎口穴側推到大腸經,能使兒瀉。
199
第二集·推拿法
200
推掐心經穴法
201
夏英白曰:心經即中指尖,自上推至中指盡處小橫紋,行氣通竅,向下掐之能發汗。
202
第二集·推拿法
203
掐揉肺經穴法
204
夏英白曰:肺經即無名指尖,向下掐之,去肺火,左旋揉之補虛。
205
第二集·推拿法
206
掐推腎經穴法
207
夏英白曰:小指屬腎,向掌邊掐之,再掐兒小指與掌交界之小橫紋,治小便赤澀,肚腹膨脹。左腎經向上推,清小便,向下推補腎。
208
第二集·推拿法
209
橫門穴推到板門穴法
210
夏英白曰:橫門穴,即掌與肱交界之橫紋。板門穴,在大指節下五分。從橫門推到板門能止兒吐。
211
第二集·推拿法
212
板門穴推到橫門穴法
213
夏英白曰:從板門推到橫門穴,能止兒瀉。
214
第二集·推拿法
215
中指尖推到橫門穴法
216
夏英白曰:從中指尖推到橫門穴,止小兒吐。
217
第二集·推拿法
218
橫門穴刮到中指尖法
219
夏英白曰:從橫門刮到中指尖掐之,使小兒吐。
220
第二集·推拿法
221
掐橫門穴法
222
夏英白曰:在兒橫門穴掐之,治喉中痰響。
223
第二集·推拿法
224
揉板門穴法
225
夏英白曰:在兒板門穴揉之,治氣攻氣吼氣痛嘔脹。
226
第二集·推拿法
227
烏龍擺尾法
228
夏英白曰:用左手拿兒肘斗,右手拿兒小指搖動,如擺尾之狀,能開兒閉結。小指屬腎水色黑,故名烏龍擺尾。
229
第二集·推拿法
230
赤鳳搖頭法
231
夏英白曰:用左手拿兒肘斗,右手拿兒中指擺搖,和血補心。中指屬心,心色赤,故名赤鳳搖頭。
232
第二集·推拿法
233
鳳搖尾法
234
夏英白曰:一手掐兒內勞宮,一手掐兒中指尖心經,治風。
235
塗蔚生曰:此節之風字,原文亦係驚字,因此多係火熱生風,故易為風字。
236
第二集·推拿法
237
運五經紋法
238
夏英白曰:五經紋即五指第二節下之紋。用大指在兒五經紋往來搓之,治氣血不和、肚脹、四肢抽掣、寒熱往來、去風除腹響。
239
第二集·推拿法
240
運四橫紋法
241
夏英白曰:四橫紋即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第三節,與掌交界之橫紋。用大指在兒四橫紋往來搓之,和氣血,治瘦弱、不思飲食、手足抽掣、頭偏左右、腸胃溫熱、眼翻白珠、喘急肚疼。
242
第二集·推拿法
243
掐離宮至乾宮法
244
夏英白曰:從離宮掐起,至乾宮止,中間輕掐,兩頭重掐,化痰,治咳嗽、昏迷嘔吐。
245
第二集·推拿法
246
孤雁遊飛法
247
夏英白曰:從兒大指尖脾經外邊推上去,經肱面左邊,至肱下節大半處,轉至右邊,經手心,仍到兒大指頭止,治黃腫虛脹。
248
第二集·推拿法
249
揉氣關法
250
夏英白曰:氣關在食正面第二節,揉之,行氣通竅。
251
第二集·推拿法
252
按弦搓摩法
253
夏英白曰:用二大指搓兒手與肱之背面,各數下,再拿兒手掌,輕輕慢慢而搖,順氣化痰。
254
第二集·推拿法
255
老漢扳罾法
256
夏英白曰:一手掐兒大指根骨,一手掐兒大指尖脾經,能消食,治痞塊。
257
第二集·推拿法
258
水底撈明月法
259
夏英白曰:先掐總筋,清天河水,醫人以四指皆屈,隨以中指背第二節第三節骨凸起,澆新汲涼水於兒掌心,往右運勞宮,醫人以口氣吹之,隨吹隨推。大涼,治一切熱症最效。
260
第二集·推拿法
261
斗肘走氣法
262
夏英白曰:一手托兒肘斗運轉,一手捉兒手搖動,男左女右,治小兒痞塊。
263
第二集·推拿法
264
掐威靈穴法
265
夏英白曰:此穴在手背虎口上兩旁有圓骨處。遇兒急風暴死,掐此穴。兒哭叫可治,無聲難治。
266
塗蔚生曰:此節即《針灸大成》之所謂合骨穴,以其有二骨相交會也。英白以前賢之推拿法,具以此穴為威靈穴,故亦名為威靈。然究不如合骨之易識易記也。
267
第二集·推拿法
268
掐向導穴法
269
夏英白曰:此穴在手背無名小指夾界上半寸,掐之治痰喘、氣吼、乾嘔、痞積。
270
塗蔚生曰:此穴即《針灸大成》之所謂液門穴,屬於手少陽三焦經。英白蓋亦沿前賢之推拿法,故名為向導穴耳。
271
第二集·推拿法
272
鳳凰鼓翅法
273
夏英白曰:用兩手掐兒向導威靈二穴,前後擺搖之。治黃腫,又治暴死,降喉內痰響。
274
第二集·推拿法
275
掐二扇門穴法
276
夏英白曰:二扇門穴,在手背中指上兩旁,離中指半寸許。如欲發汗掐心經,掐內勞宮,推三關。汗猶不出,則掐此穴,至兒手中心微汗出乃止。
277
第二集·推拿法
278
掐二人上馬穴法
279
夏英白曰:此穴在手背小指上裏側,對手心兌宮處。是穴掐之,能清神順氣,補腎水,醒沉 ,又治小便赤澀。
280
第二集·推拿法
281
掐外勞宮穴法
282
夏英白曰:此穴在手背對掌心內勞宮即是。髒腑積有寒氣熱氣,皆能和解。又治遍身潮熱,肚起青筋,糞白不變,五穀不消,肚腹膨脹。
283
第二集·推拿法
284
運外八卦穴法
285
夏英白曰:此穴在手背對手心內八卦處即是。運之能通一身之氣血,開五髒六腑之閉結。
286
第二集·推拿法
287
掐中指甲法
288
夏英白曰:將兒中指甲上面,輕輕掐之止兒瀉。
289
第二集·推拿法
290
揉大指甲法
291
夏英白曰:大指甲為外脾,揉之補虛治瀉。
292
第二集·推拿法
293
捻五指背皮法
294
夏英白曰:將五指背面夾縫上皮,輕輕捻之。治風病,又燥濕。
295
第二集·推拿法
296
刮手背法
297
夏英白曰:從兒手背刮至中指稍,能使兒瀉。
298
第二集·推拿法
299
掐老龍穴法
300
夏英白曰:此穴在中指背,靠指甲處,相離如韭葉許。若兒急風暴死,對拿向導威靈二穴。不醒,即於此穴掐之,不知疼痛,難治。
301
第二集·推拿法
302
推後谿穴法
303
夏英白曰:此穴在手背小指盡處靠外旁,向上推,能清小便閉赤,向下推能補腎虛。
304
第二集·推拿法
305
揉手背法
306
夏英白曰:重揉手背,能平肝和血。
307
第二集·推拿法
308
掐五指爪甲法
309
夏英白曰:掐五指爪甲治風症。若不醒,再拿向導、威靈二穴。
310
第二集·推拿法
311
掐少商穴法
312
夏英白曰:此穴在手背大指甲向上內側,離指甲如韭葉許,掐之治濕痰症痢。
313
第二集·推拿法
314
清天河水法
315
夏英白曰:天河水穴在內間使穴上。先掐總筋,用新汲水以澆之,從此穴隨澆隨推,至洪池止。洪池穴在肱彎。
316
為清天河水,又名引水上天河,治一切熱症。
317
塗蔚生曰:洪池宜係針灸之所謂曲澤穴,因曲澤屬於心包絡經,而其位置亦在肱灣也。
318
第二集·推拿法
319
打馬過天河法
320
夏英白曰:右運勞宮畢,屈指向上彈內關、陽池、間使、天河數穴,治寒熱往來。
321
第二集·推拿法
322
分陰陽法
323
夏英白曰:正面掌肱交界之橫紋兩頭,即陰陽二穴。小指邊為陰穴,大指邊為陽穴。就橫紋上兩指中分向兩邊抹,為分陰陽。治寒熱往來,膨脹泄瀉,嘔逆,髒腑結閉。
324
第二集·推拿法
325
和陰陽法
326
夏英白曰:用二大指自陰陽穴兩頭,向中合之能和氣血。
327
第二集·推拿法
328
掐赤筋法
329
夏英白曰:掌肱交界之橫紋,上靠大指邊第一赤筋,屬火,以應心與小腸。掐之,治內熱外寒霍亂。
330
塗蔚生曰:掐赤筋以治霍亂,當係熱霍亂,寒霍亂勿輕視此。
331
第二集·推拿法
332
掐青筋法
333
夏英白曰:靠赤筋裡邊第二青筋,屬木,以應肝與膽,外通兩目。掐之,治眼赤澀多淚。
334
第二集·推拿法
335
掐總筋法
336
夏英白曰:總筋即黃筋,乃五筋正中一筋,屬土。總五行以應脾與胃。掐之,治腸鳴、霍亂吐瀉。
337
塗蔚生曰:掐總筋以治霍亂吐瀉,當是寒霍亂,熱霍亂勿輕用此。
338
第二集·推拿法
339
掐白筋法
340
夏英白曰:靠總筋邊第四白筋,屬金,以應肺與大腸,外通兩鼻孔。胸腹脹滿,腦昏生痰,掐之。
341
第二集·推拿法
342
掐黑筋法
343
夏英白曰:靠小指邊第五黑筋,屬水,以應腎與膀胱,外通兩耳。 瘦昏沉,掐之。
344
第二集·推拿法
345
猿猴摘果法
346
夏英白曰:攝兒螺螄骨上皮,扯之消食。
347
第二集·推拿法
348
黃蜂出洞法
349
夏英白曰:先掐總筋,骨內勞宮,分陰陽。次以左右兩大指,從陰陽穴正中處起,一撮一上,至內關,又在坎離穴上掐。
350
此法大熱,發汗用之。
351
第二集·推拿法
352
鳳凰單展翅法
353
夏英白曰:用大指掐總筋,四指皆伸在下,大指又起又翻,四指如一翅之狀,掐至內失。大熱,治一切寒症。
354
第二集·推拿法
355
飛經走氣法
356
夏英白曰:先運五經紋,後五指開張,在內關拍打,再推心經,揉氣關,能行一身之氣。
357
第二集·推拿法
358
掐靠山穴法
359
夏英白曰:此穴在手背大指下掌根盡處,掐之,治瘧病痰壅。
360
第二集·推拿法
361
推下六腑法
362
夏英白曰:六腑在肱正面,男向下推之為加涼,女向下推之、反為加熱,陰極陽生也。如推下六腑三下,亦必推上三關一下以應之。若止推不應,男恐過涼有滯。女恐發熱有火。
363
第二集·推拿法
364
推上三關法
365
夏英白曰:三關在肱背面,男向上推之為加熱,女向上推之,反為加涼,陽極陰生也。如推上三關三下,亦必推六腑一下以應之。若止推不應,男恐發熱有火,女恐生涼有滯。
366
第二集·推拿法
367
掐一窩風法
368
夏英白曰:此穴在手背根盡處腕中,掐之,治肚痛唇白、急慢風症。又掐此穴,兼掐中指尖,能使小兒吐。
369
第二集·推拿法
370
掐陽池穴法
371
夏英白曰:此穴在肱背面,離手掌三寸是。掐之,治風痰頭痛,二便閉塞赤黃。
372
塗蔚生曰:查針灸之所謂陽池穴,即夏英白之所謂一窩風。夏英白之所謂陽池,即針灸之所謂支溝。以與內間使相對,亦可名為外間使,如根據英白為是,則外間使無處安置。至取小兒寸法,是治某個小兒。即將某個小兒之中指第二節,以兩頭橫紋中間之距離為一寸,否則即為錯誤。
373
第二集·推拿法
374
掐斗肘曲池法
375
夏英白曰:掐斗肘上筋,曲池下筋,曲池即肱灣處,掐之治急風。
376
塗蔚生曰:曲池屬陽明大腸在肱之上側面肱灣處,宜拱手取之。
377
第二集·推拿法
378
掐外關外間使法
379
夏英白曰:外關在肱背,對肱面內關穴處。外間使在肱背,對肱面內間使穴處。掐之,治轉筋吐瀉。
380
塗蔚生曰:外關在肱背面,離腕後二寸。內關在肱正面,離掌後橫紋二寸。內外間使各離內外關一寸,與手腕掌後相離三寸。
381
第二集·推拿法
382
揉肺俞穴法
383
夏英白曰:此穴在肩膀骨之夾縫處,兩邊兩穴,揉之化痰。
384
塗蔚生曰:肺俞穴之取法,須得小兒坐之端正,根據平肩之第一脊椎數起,至第三椎止。再離第三節椎之兩旁各二寸,即是肺俞穴。
385
第二集·推拿法
386
揉龜尾法
387
夏英白曰:此穴在脊梁骨盡處,揉之,治水瀉、肚脹慢風。
388
第二集·推拿法
389
搓臍法
390
夏英白曰:以左大指按兒臍下丹田不動,以右大指在兒臍周遭搓之。治水瀉、膨脹臍風等症。
391
塗蔚生曰:丹田在臍下二寸、一名石門穴。膀胱如釜底乘水,丹田如灶底著薪,故能治水瀉等症。
392
第二集·推拿法
393
掐膝眼穴法
394
夏英白曰:此穴在膝蓋裡旁,一名鬼眼穴。小兒臉上風來、急在此穴掐之。若兒身後仰即止。
395
第二集·推拿法
396
委婁中穴法
397
夏英白曰:此穴在腿彎內,幾有風時,急在此穴掐之。若兒身前撲即止。
398
第二集·推拿法
399
掐前承山穴法
400
夏英白曰:此穴在腿下節前面膝下,亦名中廉穴,兒風望後跌,在此穴久掐最效。
401
塗蔚生曰:查《針灸大成》,並無中廉穴之名稱,只有上廉下廉二穴,條口居於其間。想英白之所謂中廉穴,亦即指針灸之所謂條口邊。至此穴之取法,須沿外膝眼下量起,至下八寸止,脛上兩筋骨罅宛宛中。因上廉離外穴眼六寸,下廉離上廉三寸,而條口則在下廉上一寸邊。
402
塗蔚生曰:以上推拿諸法,猶本草之藥味羅列,性質畢布,可謂臨時治兒者選擇之工具也。然病有輕重,法有繁簡,有一病而只用一方者,有一病而須用數方者,前後變換不同,臨時施用自異。在醫師之良者,固可因病求法而為適宜之推拿。若夫醫師之下者,則胸無成竹,未免臨症眩迷。如其臨症亂推亂拿,不知因症以求法,何若另立法門,使之根據法治症。故餘於採用夏英白推拿諸法而外,另將陳紫山之分門推拿諸法列入。雖治法未克精良,療病未必完善,而隨症增減採用,多亦可為醫師之一助云耳。
403
第二集·推拿法
404
夜啼門推法
405
陳紫山曰:夜啼有四:有風熱,有心熱,有寒疝,有誤受驚恐。風熱者,為衣裳太濃、過於溫暖,邪熱攻心,心與小腸為表裏,夜啼而遺溺者是也。心熱者,見燈愈哭者是也。寒疝者,遇寒即啼是也。誤受驚恐者,面色紫黑,氣鬱如怒,若有恐懼,睡中驚跳是也。
406
治法:推上三關,推下六腑,清心經,水底撈明月,分陰陽法,掐肝經。
407
如寒疝痛啼,宜運動四橫紋,揉臍下,併一窩風。
408
塗蔚生曰:凡陳紫山之所謂驚字,與風字有混者,餘概以風字易之。若其字句間有可簡裁者,餘亦略為刪去,務使其言簡而意賅,理明而詞達。至推拿法有可乘者,餘仍錄之,以為補助。茲附陳紫山水底撈明月法。
409
陳紫山曰:醫以左手拿住兒掌向上,以右手滴一點水於兒內勞宮,隨用右手四指扇七下。再滴水於心經,又滴水於天河,天河即肱灣。醫者用口吹上四五口,將兒中指屈之,醫者仍用左大指掐住,右手捏拳,將中指節自心經上按摩到曲池,橫空在下二指。如此四五次,在三關踢、涼行背上往六腑踢,涼入心肌。此大涼之法,不可任意亂用。
410
第二集·推拿法
411
重舌門推法
412
陳紫山曰:凡重舌者生於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絡脈系舌旁,肝之絡脈系舌本,心之絡脈系舌根,此三經或為濕熱風寒所中,則舌捲縮,或舒長,或腫滿。木舌者舌腫硬而妨乳食,由於風熱盛也。蓋舌者心之苗,心熱則生瘡破裂,肝壅則血出如湧泉,脾閉則白苔如云,熱則腫滿,風則強木,口合不開,四肢壯熱,氣喘語澀即其候也。
413
治法:推上三關,心經,脾經,推下六腑,運八卦,運水入土,分陰陽,清天河水。
414
塗蔚生曰:舌雖為心之苗,而他髒亦分發於其上。脾屬土,宜居舌之中間;肝屬木,宜居舌之兩旁;腎屬水,宜居舌之根本;心屬火,宜居舌尖;肺屬金,雖無所配,而其位居至高,就舌尖以診寒熱,亦可診肺之寒熱矣。
415
紫山所配舌之位次,未免有誤。
416
第二集·推拿法
417
鵝口門推法
418
陳紫山曰:凡鵝口者,始生嬰兒,自一月內外,至半歲以上,忽口內白屑滿舌,而上 戴礙,狀如鵝口,開而不合,語聲不出,乳食多難,或生於牙齒上下,名曰馬牙,皆由熱毒上攻,名雖異治則一也。
419
治法:推上三關,退下六腑,分陰陽,打馬過天河。再用扁銀簪腳,將牙齦刮破出血,以軟絹拭淨,以陳墨塗之。
420
塗蔚生曰:馬牙係生黃色之小尖牙,與鵝口有異,餘亦有治法見後。至其鵝口之推法,亦甚簡略,須參用各種涼法亦可。
421
第二集·推拿法
422
風症門推法
423
陳紫山曰:小兒熱盛生風,風甚發搐,又甚則牙關緊急,而八候生焉。八候者搐搦掣顫反引竄視是也。搐者,四肢收縮也;搦者,十指開合者;掣者,勢如相撲也;顫者,橫身鼓慄也;反者,身仰後面;引者,臂者開合;穿者,目直視似怒;視者,露睛不和也,是為八候,其症風寒熱是也。又曰:小兒初生下地,或軟或硬,目不開,光不全,不啼哭,人事不省,乃胎受驚也。
424
治法:推上三關,分陰陽,脾上,運五經紋,飛經走氣,天門入虎口,六腑,揉斗肘。
425
陳紫山曰:小兒落地眼紅口撮,頭偏左右,手捏拳頭,哭聲不出,是胎熱毒,或月內受風,痰壅心口也。
426
治法:三關,運八卦,四橫紋,蒼龍擺尾,揉臍及龜尾,中指節,內勞宮,板門掐之。青筋縫上,燈火七 。氣急臍上七 。
427
陳紫山曰:小兒身熱,氣吼,口渴眼紅,四肢掣跳,乃傷食感寒而成也。
428
治法:推三關,分陰陽,肺經,推二扇門。如出汗推六腑,清心經,水底撈明月。
429
陳紫山曰:肚響食嘔,四肢厥逆,人事昏迷,是胃經傷食受寒也。
430
治法:推三關,分陰陽,肺經,脾土,運八卦,四橫紋,飛經走氣,鳳凰單展翅。
431
陳紫山曰:面青唇白,肚響作瀉,眼翻作渴,人事昏迷,四肢六腑有寒。乃乳食所傷也。治法:推上三關,分陰陽,大腸,脾土,二扇門,黃蜂入洞,揉臍及龜尾,臍周遭七 。
432
陳紫山曰:寒熱不均,氣喘眼白,飲食不進,青筋滿肚,肚腹脹瀉,皆因食後感寒,脾不能運也。
433
治法:推三關,肺經,脾土,運八卦,分陰陽,揉臍,向導穴,按弦搓摩,鳳凰單展翅,用燈火肚上青筋四 。
434
塗蔚生曰:以上四症,乃腸胃虛寒生風,慢風之一種也。故均主用溫補脾胃,以回元陽。但其所用推三關法,是專指男兒說,女兒宜用六腑。
435
陳紫山曰:氣吼肚脹,飲食不進,人瘦體弱,肚起青筋,眼黃手軟,大小便不通,肚脹疼痛,此乃六腑之有寒也。
436
治法:推三關,脾土,大腸,運土入水,肺經,補腎水,揉臍及龜尾。臍周遭燈火七 ,再用艾絨灸熱一圍扎臍上。
437
陳紫山曰:四肢亂舞,頭向上,此因先受風熱,後被驚嚇之症也。
438
治法:推三關,肺經,運八卦,脾土,清天河水,大腸,飛經走氣。以燈火爆四肢肩膊喉下臍下各一 。
439
陳紫山曰:吐白沫,四肢擺動,嘴歪常搭,眼翻白珠,此肺經有風,脾經有寒也。
440
治法:推三關,脾土,肺經,八卦,清天河水,運水入土,五經紋,補腎水,掐五指節三次,頭弦搓摩。口角上下,燈火四 。
441
陳紫山曰:兩眼向上,四肢反後,或兩手垂下,眼黃口黑,人事昏沉,此乃水盛侮土。掐之覺痛者可治;不痛者,不治。
442
治法:推三關,肺經,四橫紋,天門入虎口,揉斗肘,運水入土,飛經走氣。
443
陳紫山曰:日輕夜重,到晚昏迷,口角歪斜,四肢掣跳,口鼻氣冷,此乃脾胃有寒之症也。
444
治法:推三關,六腑,四橫紋,運八卦,分陰陽,掐五指節,掐腎水,打馬過天河。
445
陳紫山曰:口眼歪斜,四肢搐掣,痰壅心迷,人事不省,其狀如死,乃肝經積熱生風之症也。
446
治法:推三關,六腑,腎水,清天河法,脾土,肺經,運五經紋,掐五指節,猿猴摘果,咬昆崙穴,推三陰穴。慢風從上往下。
447
塗蔚生曰:三陰穴,前賢具未註明何處。按夏英白之分陰陽法推測,當亦在手之小指邊也。確否姑待高明匡正。
448
陳紫山曰:面青唇白,四肢厥冷,人事昏迷,手足搐掣,眼慢痰壅;名曰慢風。此乃大病之餘,吐瀉之後,脾土虛敗,肝木從風以自動也。
449
治法:先掐老龍穴,有聲可治,無聲不可治。次用艾灸崑崙穴,推三關,肺經,腎水,脾土,掐五指節,運五經紋,運八卦,赤鳳搖頭,二龍戲珠,天門入虎口。用燈火手足心四 ,心口上下三 ,三陰穴,慢風從下往上。
450
陳紫山曰:兩目迷閉,哭聲不止,面青眼黃,手眼望內掣者,乃肺經受風寒之症也。
451
治法:三關,肺經,脾土,腎水,鳳凰展翅,按弦搓摩,再以竹瀝灌之。又以細茶、飛鹽、皂角各末五分,水一鐘,黃蠟二分,鍋內溶化,入前藥末,為餅,貼心窩中即效。
452
塗蔚生曰:竹瀝太寒,宜酌用。即茶皂餅亦宜審慎。
453
陳紫山曰:小兒眼向上,哭聲號,四肢掣,口眼歪斜,鼻流清水,或衄血,此乃肺經受風,或食後感寒而致也。
454
治法:三關,六腑,脾土,分陰陽,清天河水,肺經,八卦,揉五指,重揉大小天心。
455
又曰:總筋青筋耳珠掐之,又將燈火臍上下提之。
456
陳紫山曰:頭仰後,四肢向後,眼翻或閉,腹脹,哭聲不止,此乃肺經受風,積痰所致也。
457
治法:推三天,肺經,脾經,八卦,清天河水,重揉手腳灣,內關中界,掐臍上下。
458
青筋縫上、喉下各三 ,又須重揉委中。書曰:手足後伸頭後仰,灸臍上下即安康。
459
陳紫山曰:口中扯舌,四肢冷而掣,哭聲不出,乃心經有熱,睡中食乳,口角入風所致也。
460
治法:推三關,六腑,分陰陽,運八卦,清天河水,略推三關多推腎水。如舌扯不止,燈火胸前六 。
461
塗蔚生曰:既是熱症吐舌,又何敢用燈火,醫者可以審察。
462
陳紫山曰:兩手抓人,捏拳切牙,手望下,口望上,身寒熱,皆因被嚇傷乳,心熱生風也。
463
治法:推三關,脾土,陰陽,八卦。又在大指左右手足三灣掐之。再用燈火手心、太陽、眉心、腳心各一 。
464
塗蔚生曰:此節證論,與方治不太符,用者宜審擇。
465
陳紫山曰:四肢掣跳,唇口青黑,肚脹青筋,此乃髒腑受寒之症也。
466
治法:推三關,肺經,八卦宜多推運,六腑脾土少推,內勞宮,二扇門。再用燈火四心提之,肚上青筋縫上七 。
467
陳紫山曰:手足掣跳,口眼俱閉,大叫一聲,形如死狀,乃心熱生痰,症類急風也。
468
治法:推三關;肺經,六腑,清天河水,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脾土。若吐,四心用燈火各一 。
469
蔚生曰:所謂四心,不知是手足心,抑是大小天心。但既是心熱生痰,又何敢用燈火。
470
陳紫山曰;口吐沫,鼻流血,四肢軟,好吃冷物,眼白不哭,心脾有熱,火盛痰壅之症也。
471
治法:三關,六腑,清天河水,水底撈明月,分陰陽,運八卦,補腎水,赤鳳搖頭。
472
陳紫山曰:眼翻切牙,手足一掣一死,乃心經受風,先寒後熱,有痰之症也。
473
治法:推三關,六腑,肺經,清天河水,脾土,運八卦,赤鳳搖頭。
474
將兩手相合,共掐橫紋。如不醒,大指頭上掐之。上下氣閉,人中掐之。鼻氣無出入,吼氣,寒熱作渴,隨症治之。先掐承山,推眉心,再燈火手上手背皆二 。若切牙,將兩手捻耳珠,屈中指揉頰車穴,又運土入水。
475
第二集·推拿法
476
諸熱門推法
477
陳紫山曰:諸熱元初各有因,對時發者是潮名,乍來乍止為虛症,乍作無寒屬骨蒸。
478
又曰:夫胎熱者,兒生三朝旬日之間,目閉而赤,眼瞼浮腫,常做呻吟,或啼叫不已,時復驚煩,遍體壯熱,小便黃色。此因在胎之時,母受時氣熱毒,或誤服溫劑,過食五辛,致令熱蘊於內,熏蒸胎氣,生下因有此症,名曰胎熱。若經久不治,則或鵝口、重舌、木舌赤紫丹瘤等症。又不可以大寒之劑攻之,熱退則寒起,傳作他症,切宜慎之。
479
治法:推三關,退六腑,分陰陽,清天河水,三焦,揉外勞宮,運八卦自坎至坤,宜多二次,掐腎水,五總經,十王穴,運斗肘,水底撈明月。虎口及曲池,各用燈火一 。
480
塗蔚生曰:十王穴失考,疑即是中指頭之中衝穴。未知確否,姑存之以待考。燈火亦宜酌用。
481
陳紫山曰:潮熱者,時熱時退,每日根據時而發,如潮水之應不差。大抵血氣壅盛,五髒風熱,熏發於外,或夾伏熱,或蘊宿寒。伏熱者大便黃而氣臭,宿食者大便白而酸臭是也。
482
治法:推三關,補心經,運八卦,分陰陽,掐十王,掐中指,六腑,水底撈明月,運斗肘。
483
陳紫山曰:驚熱者,或遇異物而觸目忤心,或金石之聲而駭聞悚懼。是以心既受驚,而心氣不順,身發微熱,而夢寐虛驚,面光而汗,脈數煩躁。治當與急風同法也。
484
治法:推三關,肺經,分陰陽,推二扇門清心經,清天河水,五經紋,運斗肘,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
485
陳紫山曰:風熱者,身熱面青,口中赤熱,煩叫不時,宜疏風解熱。若熱盛而大便熱者,下之可也。
486
治法:推三關,瀉大腸,掐心經,補腎水運八卦,掐總經,清天河水,二龍戲珠,運斗肘。
487
陳紫山曰:煩熱者氣血兩盛,髒腑實熱,表裏俱熱,煩躁不安,皮膚壯熱是也。如手足心熱甚者,五心煩熱也。
488
治法:推三關,掐中指,掐十王,瀉五經紋,運八卦,揉外勞宮,分陰陽,退六腑,水底撈明月,打馬過天河,運斗肘。
489
塗蔚生曰:煩熱之症,屬於陰血虛者最多,未可概斷為氣血兩盛,髒腑實熱。蓋血液既少,而火無所養也。
490
不過小兒此症較少耳。
491
陳紫山曰:舌絡微縮,時時弄舌,因脾髒積熱,不可妄用涼劑。
492
治法:推三關,退下六腑,脾土,瀉心火補腎水,運八卦,分陰陽,掐總筋,水底撈明月,運斗肘。
493
陳紫山曰:虛熱者,因病後血氣未足,四肢瘦弱,時多發熱,一日三五次者。此客熱乘虛而作。調氣調血,其熱自退。
494
治法:推上三關,退下六腑,捻五指,運八卦,水底撈明月,掐總經,分陰陽,飛經走氣,運斗肘。
495
陳紫山曰:頭昏頰赤,口內熱,小便赤澀,大便祕結,肚腹結脹,此實熱之症也,宜瀉之。髒腑之熱去,則病自愈。
496
治法:推上三關,瀉大腸,清腎水,運八卦,推膀胱,分陰陽,水底撈明月,退六腑,打馬過天河,飛經走氣,運斗肘。
497
陳紫山曰:積熱者,眼胞浮腫,面黃足冷,發熱從頭至肚愈甚,或惡聞飲食之氣,嘔吐惡心,肚腹疼痛。
498
治法:推上三關,退下六腑,五經紋,脾土,大腸,三焦,腎水,運八卦,掐總經,分陰陽,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運斗肘。
499
陳紫山曰:疳熱者,皆因過餐飲食,積滯於中,鬱久成熱。然脾家一髒,有積不治,傳之別髒,則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則餘髒皆安矣。
500
治法:推上三關,退下六腑,補脾土,推大小腸、三焦,運八卦,掐總筋,分陰陽,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運斗肘。
501
陳紫山曰:血熱者,每日辰巳時發,遇夜則涼。世人不知,或謂疳熱。殊不知此乃血熱之症也。
502
治法:推上三關,推下六腑,分陰陽,運八卦,五經紋,掐總筋,清腎水,水底撈明月,揉斗肘,按弦搓摩,飛經走氣。
503
塗蔚生曰:血熱與虛熱有異。血熱者,乃血分之火氣壯實,而反耗其陰液也。虛熱則係一種陰血先虛,而火無所潛。故一則發自上午,一則發自下午。若夫壯熱,則又多係發自氣分。蓋熱雖近於火,而火究熱之原質,熱究系火之所蒸發也。
504
陳紫山曰:骨蒸熱者,乃骨熱而蒸。有熱無寒,醒後盜汗方止,非皮膚之外燒也。皆因小兒食肉太早,或素喜炙爆麵食之類,或好食桃李楊梅瓜果之類,或至冬月衣棉太濃,致耗津液而成,或疳病餘毒,傳作骨蒸,又或腹內痞癖,有時作痛。
505
治法:推三關,推六腑,運五經紋,分陰陽,清天河水,水底撈明月,補腎水,掐總經四橫紋,打馬過天河。
506
塗蔚生曰:骨蒸熱乃陰虛至極者。因髒內之陰液消礫已盡,而水陰不能化生骨髓,故其熱亦至於骨間也。雖紫山之解,尚未盡當。然而食積之熱,亦確能消耗陰血也。
507
陳紫山曰:壯熱者,一向不止。皆因血氣壅塞,五髒生熱,蒸熨於內,故身體壯熱,眠臥不安,精神恍惚。
508
熏發於外,則表裏俱熱,甚則生風也。
509
治法:推三關,六腑,肺經,分陰陽,推二扇門,清心經,清天河水,五經紋,掐總筋運斗肘,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
510
陳紫山曰:溫壯熱者,與壯熱相類而少異。但溫溫不甚盛,是溫壯也。若胃氣不和,氣滯壅塞,而蘊積體熱者,則名為溫壯熱。大便黃臭,此腹內伏熱。類白酸臭,則宿食停滯,宜微利之。
511
治法:推三關,推六腑,肺經,分陰陽,推二扇門,清心經,清天河水,五經紋,掐總筋,運斗肘,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
512
陳紫山曰:變蒸熱者,陰陽水火,蒸於氣血,而使形體成就者也。所以變者,變生五髒。蒸者,蒸養六腑。小兒初生三十二日,為之一變,六十四日,為之一蒸;十變五蒸,計三百二十日,蒸變俱畢,兒乃成人也。嬰兒之有變蒸,如蠶之有眠,龍之脫骨,虎之轉爪,皆因類變生而長也。身熱如蒸上氣,虛驚耳冷,微汗,上唇有白泡如珠,或微腫如臥蠶者,是其候也。重者身熱神亂腹痛,叫不能食乳,切不可妄投藥餌,及推拿火灸。若誤治之,必致殺人。
513
故不立治法,特書以告之。
514
塗蔚生曰:小兒變蒸之說,未知是先賢憑空結撰,抑是別有根據。謂其為憑空結撰歟,而其所謂變蒸之日數,與變蒸之形狀,似乎著著可信者。謂其確有根據欽,而此之所謂變蒸,又多異乎彼之所謂變蒸,似乎毫無定準者。餘因此互異之點,不禁有管見陳焉。蓋人之生也,髒腑其根本,肢體其苗葉。必先髒腑充備,而後有肢體,肢體具而後五官生焉。斷未聞有五官肢體既具,而後變生髒腑者也。如肢體秉於完成,髒腑備於變蒸,試問小兒未至三十二日變蒸以前,而其內之主宰消化乳食者何物?司乎化生血液者何物?而主乎藏血納血,統氣行氣者,果又何物?假使其內部未臻完成,則吾恐其兒縱能誕生,亦不過終朝耳,又焉能消化乳食,化生血液,而為第一月生長最速之兒乎?不觀夫鐘耶,內部之機件完備,方能行走。使其內部少有損壞滯泥,則不能行其定時之職權。縱能行動,而指亦不準矣。豈有活潑整個之兒,內部不至完成,而即能生長耶?余因各家俱有此說,始存之以供參考。餘又因各家之說互異,特闡之以正其誤。
515
第二集·推拿法
516
傷寒門推法
517
陳紫山曰:傷寒之病有多般,一概推詳便覺難。面目俱紅時噴嚏,氣粗身熱是傷寒。又曰:傷寒一日,遍身發熱,頭疼腦痛,人事昏沉,甚則胡言亂語。
518
治法:推三關,六腑,打馬過天河,水底撈明月,分陰陽,運八卦,五指尖,鬥肘。無汗掐心經,內勞宮,肩井。有汗不用。
519
塗蔚生曰:傷寒是寒鬱於表,治宜惟用溫解,而寒涼在其所忌。本節有水底撈明月一法,用者必須審慎。蓋必寒從熱化,熱邪入里而後可用,此大寒之治法也。
520
陳紫山曰:傷寒二日,結胸腹脹,減食沉迷,內熱外寒,遍體骨節疼痛。
521
治法:推三關,六腑,心經,分陰陽,運八卦。開胸膈疼,加肺經。飲食不進,加脾土,曲池,陽池。
522
陳紫山曰:傷寒三日,遍身骨節疼痛,大小便不通,肚腹作脹。
523
治法:推三關,肺經,和陰陽,運八卦,開胸,運斗肘,天門入虎口,四橫紋,水底撈明月,赤鳳搖頭,揉太陽,揉五指節。攢竹,曲池,肩井。
524
陳紫山曰:傷寒四日,腳疼腰痛,眼紅,飲食不進,人事顛亂。
525
治法:推三關,六腑,曲池,虎口,二人上馬,掐五指節,水底撈明月,飛經走氣,打馬過天河。
526
陳紫山曰:傷寒五日,傳遍經絡,或大便不通,小便自利,或噎氣霍亂。
527
治法:推三關,清天河水,脾土,八卦,清腎水,肺經,打馬過天河。
528
陳紫山曰:傷寒六日,血氣虛弱,飲食不進,腰痛氣喘,心疼頭痛。
529
治法:推三關,肺經,四橫紋,運八卦,清天心水,水底撈明月,赤鳳搖頭,按弦搓摩,飛經走氣,曲池,肩井,合谷,分陰陽。
530
陳紫山曰:傷寒七日,傳變六經,發散四肢,各傳經絡,或痢或瘧,加減推之。
531
治法:推三關,六腑,清天河水,肺經,四橫紋,補腎水,和陰陽,天門入虎口,揉斗肘,曲池,肩井,太陽,推脾土。若癉瘧,揉五指中節與節根。凡推瘧疾,必宜常用不易者推之,而後用此法最效。
532
塗蔚生曰:紫山此節症治,是拘於傷寒傳變,每日傳一經者,亦是拘於先賢之叫人著眼傷寒日數者。豈知傷寒傳變,雖是由淺入深,由表入裏,亦是全憑某經氣血之強弱,以為轉移,故有遞次日傳一經而至六經者,亦有遞次傳至一二經而終止者,有始終數十日不離其一經,並不傳變者,有起首並不在於太陽,而直病陽明少陽或三陰者。傳遍既殊,病狀亦異。吾人治病,只可見其發見某經之症,而以為某經之治,萬不可因其日數之多寡,以為治陰治陽之歧異。若徒拘於日數,則五六日之病,猶在太陽者,豈可為少陰厥陰之治乎?故治病之法,只宜採用權變,因時制宜,又常用不易一語頗會解。
533
第二集·推拿法
534
嘔吐門推法
535
陳紫山曰:有物有聲名曰嘔,乾嘔則無物,有物無聲名曰吐。嘔者有痰,吐者無聲。嘔吐出物也,胃氣不和。蓋衝脈雖麗於足陽明胃經上行,而其氣則以下行為順。今逆而上行,則作嘔吐,然有胃寒胃熱之不同,傷食氣虛之各異,病既不一,治亦不同。諸吐不思食者,總宜節其乳食。無論其寒吐、熱吐,若經久不治,胃氣空虛,恐成慢風之候,最宜預防。如已成慢風,常嘔腥臭者,胃氣將絕之兆也。
536
又曰:夏天小兒遊戲日中,伏熱在胃;或乳母感冒暑氣,乘熱乳兒,或過食辛熱之物,多成熱吐。其候面赤唇紅,五心煩熱,吐次少而出物多,乳片消而色黃者是也。
537
治法:推三關,六腑,脾胃,肺經,十王穴,掐右端正,運水入土,運八卦,分陰陽,赤鳳搖頭,揉總經,揉斗肘。
538
陳紫山曰:寒吐者,冬日感冒風寒,或乳母有寒,乘寒乳兒,冷氣入腹,或傷宿乳,或食生冷,胃虛不納,乳片不化,喜熱惡寒,四肢逆冷,脈息沉微,吐次多而出少者是也。
539
治法:推三關,補脾胃,肺經,掐右端正,運八卦,分陰陽,黃蜂出洞,赤鳳搖頭,六腑。
540
陳紫山曰:傷食吐者,夾食而出,氣味酸臭,惡食胃痛,身發潮熱者是也。
541
治法:推三關,五指尖,掐右端正,推脾土,運八卦,分陰陽,水底撈明月,打馬過天河,六腑,揉斗肘。
542
塗蔚生曰:左右端正,是中指中節,左右兩邊。
543
陳紫山曰:虛吐者,胃氣虛弱,不能停留,乳食而作吐也。
544
治法:推三關,五經紋,多補脾胃,掐右端正,運土入水,運八卦,分陰陽,赤鳳搖頭,三關,六腑,補大腸,揉斗肘。
545
第二集·推拿法
546
泄瀉門推法
547
陳紫山曰:胃為水穀之海,其精英流布,以養五髒,糟粕傳送,以歸大腸。內由生冷乳食所傷,外因風寒暑濕所感,飢飽失時,脾不能消,冷熱相干,遂成泄瀉。若脾胃氣和,以消水穀,水谷既分,安有此症也。古人云:脾虛則吐,胃虛則瀉,脾胃俱虛則吐瀉並作。若久瀉不止,元氣必脫,宜大補之。
548
治法:推三關,心經,清腎水,補脾胃,掐左端正,倒推大腸,外勞宮,分陰陽,運八卦,揉臍及龜尾,掐肚角兩旁,掐承山。寒症加黃蜂出洞,三關,六腑,鬥肘,熱症加撈明月,打馬過天河,三關,六腑,揉斗肘。
549
陳紫山曰:霍亂者,揮霍撩亂也。外有所感,內有所傷,陰陽垂膈,上吐下痢,腸擾悶痛是也。
550
治法:推三關,肺經,八卦,補脾土,大腸,四橫紋,分陰陽,二人上馬,蒼龍擺尾。又將獨頭蒜一個,搗碎,將燒紙隔七層敷臍。若起泡,用雞蛋清塗之,即愈。
551
第二集·推拿法
552
腹痛門推法
553
陳紫山曰:小兒腹痛,有寒有熱,有食積 瘕,偏墜寒疝,及疣蟲動痛。諸痛不同,其名亦異,故不可一概而論。又曰:熱腹痛者,乃時痛時止也,暑月最多。
554
治法:推三關,六腑,推脾土,分陰陽陰重陽輕,黃蜂出洞,四橫紋。
555
塗蔚生曰:黃蜂出洞,乃治療寒症之大熱法。以之治熱症腹痛,恐
URN: ctp:ws28029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