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一》[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喻林卷一百十一    明。 徐元太 撰性理門
3
妙道
4
仁之為器重,其為道遠舉者莫能勝也,行者莫能致也《禮記表記》
5
道之大如天,其廣如地,其重如石,其輕如羽,民之所以知者寡管子,白心
6
凡道無根無莖,無葉無滎。萬物以生,萬物以成,命之曰道管子內業》
7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老子無源。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戸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老子無用
8
譬道之在天下,由川谷之於江海也老子,聖德。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析毫剖芒不可為內,無環堵之宇而生有無之總名也《文子道原》
9
濁而徐清,沖而徐盈,澹然若大海汜兮,若浮雲《文子》道原。觀道者如觀水,以觀沼為未足,則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淚皆水關尹子一宇
10
吾道如劒,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刄即傷關尹子一宇。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游之,不知其幾千萬里而不窮也。夫何故水?無源無歸聖人之道。本無首,末無尾,所以應物不窮關尹子一宇
11
吾道如處暗夫處明者,不見暗中一物而處暗者,能見明中區事關尹子一宇
12
吾道如海,有億萬金,投之不見,有億萬石,投之不見,有億萬汙穢,投之不見能運小鰕,小魚能運大鯤,大鯨合衆水而受之,不為有餘,㪚衆水而分之,不為不足。關尹子一宇。
13
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關尹子一宇。一灼之火,能燒萬物。物亡而火何存,一息之道能冥。萬物物亡,而道何在關尹子一宇
14
兩人射相遇則巧拙,見兩人奕相遇則勝負,見兩人道相遇,則無可示者。無巧無拙,無勝無負關尹子一宇
15
「言道者如言夢夫言夢者曰:如此,金玉如此,器皿如此,禽獸言者能言之,不能取而與之,聽者能聞之,不能受而得之《關尹子,九藥
16
谷神不死,是謂𤣥牝𤣥。牝之門,是謂天地之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列子天瑞
17
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於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於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莊子天運
18
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莊子則陽。若夫道德則不然,無訝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専為一。上一下以禾為量,而浮游乎萬物之祖呂氏《春秋》必已
19
萬物之朴,㪚則為器用,若道㪚則為神明,流為日月,分為五行也河上公注,老子反,朴
20
道之在天下,與人相應和,如川谷與江海相流通也河上公註:老子聖德》
21
道若川谷之水,其出無已,其行無止《賈子修政語》上。舒之幎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淮南子原道訓。累之而不髙,墮之而不下,益之而不衆,損之而不寡,斵之而不薄,殺之而不殘,鑿之而不深,填之而不淺淮南子原道訓》
22
夫道之與德,若韋之與革,遠之則邇,近之則遠《淮南子》覽,冥訓。終始若環,莫得其倫《淮南子》《精神訓》
23
天地之大,可以矩表識也,星月之行,可以厯推得也,雷霆之聲可以鼔鐘冩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也。是故大可覩者可得而量也,明可見者可得而蔽也,聲可聞者可得而調也,色可察者,可得而別也。夫至大天地,弗能含也,至微神明弗能領也淮南子本經訓。
24
今夫為平者,準也,為直者繩也。若夫不在於準繩之中,可以平直者,此不共之術也。故叩宮而宮應,彈角而角應,此同音之相應也。其於五音無所比,而二十五絃皆應,此不傳之道也。故蕭條者,形之君而寂寞者,音之主也《淮南子》,《齊俗訓》
25
四方皆道之門户。牖,嚮也。在所從闚之故,釣可以教騎,騎可以教御御,可以教刺舟《淮南子》說《山訓》
26
升之不能大於石也,升在石之中,夜之不能修其嵗也,夜在嵗之中,仁義之不能大於道,德也。仁義在道德之《淮南子說山訓》
27
道者置之前而不●,錯之後而不軒,內之尋常而不塞,布之天下而不窕《淮南子人間訓》
28
河以逶蛇故能遠,山以陵遲,故能髙,陰陽無為,故能和道以優游故能化《淮南子泰族訓》
29
道若塗若川,車航混混,不舍晝夜。揚子問道。夫𤣥晦其位而㝠其畛,深其阜而眇其根,欀其功而幽其所以然者也!太𤣥,經、𤣥攡。
30
其上也縣,天下也。淪淵,纎也。入薉,廣也。包畛,太𤣥經𤣥攡。其髙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光乎日月,迅乎雷馳。或倐爍而景逝,或飄滭而星流。或滉漾於淵澄,或雰霏而雲浮。抱朴子內篇:暢𤣥。
31
夫聲不可勝舉也,故吹管操絃雖有繁手,遺聲多矣,而執籥鳴絃者,欲以彰聲也。彰聲而聲遺,不彰聲而聲全,故欲成而虧者,昭文之鼓琴不成而無虧者,昭文不鼔琴也郭子註莊《齊物論》
32
光而不耀,濁而不昧,繩繩兮其無繋,氾氾乎其無薄也。微妙難名,終歸於無。李善註《文選》,王簡《棲頭陀寺碑文》。
33
聖人之為道也,明於日月,微於毫釐。黃帝素問:靈樞經:逆順肥痩」。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水乾魚終。西昇經。
34
道象无形端,恍惚亡若存。譬如種木未生,不見枝葉根《西昇經》
35
夫有形䥥利,不入無理,神明在身,出無間入,無孔俯仰之,頃經數千里《道德經指歸》卷八
36
大道坦坦,不出門戶,其出彌遠,其知彌寡。《道德經指歸》卷八。至道幽微,非愚非智昇。三清之上,不益其明,墜九幽之下,不加其闇。《道德經注疏》卷二。
37
大道如海,衆流所歸,大道如天,羣物所依。《玉清經》昭靈品。如末尼寶,雖有大光明而此光明,無內外可得」。《波羅蜜多經》卷五百九十六。
38
陟者彌髙而不能階,涉者彌深而不能測,謀者慮不能規,尋者度不能盡《道行波羅蜜經序》卷一
39
譬如金剛,一切諸物,無能壊者,而能普壊一切諸物,然其體性無所損減」。《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七十八。
40
四表為大綩,綖其外,毫釐為細,間關其內,故謂之道《宏明集》,牟子《理惑論》
41
集法藥,故不住無為,隨授藥,故不盡有為知。衆生病,故不住,無為滅,衆生病,故不盡有為。維摩,詰所說經見阿閦佛品。諸天以種種名藥著海中,以寶山摩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藥。佛法中以湼槃甘露,令生死永斷,是真不死藥也羅什譯,維摩詰經佛道品
42
其為道也微妙無相不可為有。用之彌勤,不可為無,故能幽鑑萬物而不耀,𤣥軌超駕而弗夷僧肇註:「維摩,詰經菩薩品」。。其道虛𤣥,妙絶常境,聰者無以容其聽,智者無以運其知,辨者無以措其言,像者無以狀其儀僧肇註:維摩詰經菩薩品,形色。
43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易說卦傳》
44
木有華葉之容,故貌屬木,言之决斷,若金之斬割,故言屬金,火外光,故視属火。水內明,故聽屬水,土安靜而萬物生,心思慮而萬事成,故思屬土《尚書正義》、《洪範》
45
正氣之在人也,上下灌注,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極也,不可以為量也,是能使其神之所澤鬱鬱勃勃而不可屈,是能使其形之所宅完固靜専而不可撓子華,子大道。一人之身為骨,凡三百有六十精液之所朝夕也,氣息之所吐吸也,心意知慮之所識也,手足之所運動,而指股之所信屈也,皆與天地之大數通體而為一。故曰:天地之間人為貴子華,子執中
46
蚑行喙息,莫貴於人。孔竅肢體,皆通於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竅。天有四時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節。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節。故舉事而不順天者,逆其生者也《淮南子》、《天文訓》
47
夫孔竅者,精神之戸牖也,而氣志者,五藏之使候也《淮南子》《精神訓》
48
其血氣與雷霆風雨比類,其喜怒與晝宵寒暑並明《淮南子泰族訓》
49
求天數之微,莫若於人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節,三四十二十二節相持而形體立矣。天有四時,每一時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而嵗數終矣。春秋繁露,官制象天。一嵗之中有四時,一時之中有三長,天之節也。人生於火而體天之節,故亦有大小厚薄之節。春秋繁露,官制象天。人之形體,化天數而成人之血氣,化天志而行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之答,春秋,冬夏之類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樂,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春秋繁露,為人者天地
50
身猶天也,數與之相參,故命與之相連也。天以終嵗之數,成人之身,故小節三百六十六,副日數也。大節十二分,副月數也。內有五藏副五,行數也。外有四肢副,四時數也。乍視乍瞑,副晝夜也。乍剛乍柔,副冬夏也。乍哀乍樂,副陰陽也。心有計慮,副度數也。行有倫理,副天地也《春秋》繁露,人副天數
51
,無角無翼,材以道德太𤣥經》,《大𤣥》棿。九者,陽之數,道之綱紀也。故天有九星,以正機衡,地有九州以成萬邦。人有九竅,以通精明王逸註《楚辭九辨》
52
形之血氣也,猶囊之貯粟米也,一石囊之髙,大亦適一石,如損益粟米,囊亦増減,人以氣為夀氣,猶粟米,形猶囊也王充《論衡無形篇》
53
生人所以言語吁呵者,氣括口喉之中,動揺其舌,張龡其口,故能成言。譬猶吹簫笙,簫笙折破,氣越不括手,無所弄則不成音王充《論衡論死篇》
54
以囊橐盈粟米米在囊中,若粟在橐滿盈,堅彊立樹,可見人瞻望之,則知其為粟米囊橐。何則?囊橐之形,若其容可察也,如囊穿米,出橐敗粟,棄則囊橐委辟,人瞻望之,弗復見矣,人之精神,藏於形體之內,猶粟米在囊橐之中也,死而形體朽精,氣㪚,猶囊橐穿敗,粟米棄出也。粟米棄出囊橐無復有形,精氣㪚亡,何能復有體而人得見之乎王充論衡論死篇》
55
人雖七尺之形,而天下之理備矣。故首圓足方,取象二儀,鼻隆口窊,比象山谷,肌肉連於土壤,血脈屬於川瀆,溫蒸同乎炎火,氣息不異風雲,內觀諸色靡有一物不備,豈須仰觀俯察,履涉朝野,然後備所見,張湛《註》列仲尼。鳥獸大小,形性各異。人之於聖,腑藏竝同,●子,法言》註問明篇。血勇怒而面赤,脈勇怒而面青骨,勇怒而面白。意林,燕丹子。邵云:「死之言澌,精神盡也!」弼曰:「此所言,澌如射箭盡,手中盡也」。《文苑英華》、杜弼雜論上。
56
目以見小為明耳,以聽大為聰。《太平御覽,人事部目。望視之兎,白蹄之豕,短喙之犬,修頭之馬,斯禽獸也,猶形乎勢觀。況君子之貌,獨無表告者哉!」《初學記》:獸部狗。
57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藏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黄帝素問》、《內經、天元紀、大論》
58
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黃帝素問》、《內經脉要精微論》
59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黃帝《素問》、「《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60
夫胷腹,藏府之郭也。䁴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胃者,太倉也,咽喉、小腸者,傳送也。胃之五竅者,門里門戸也。㢘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藏、六府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黃帝素問》、《靈樞經脹論》
61
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經》《水》者,皆注于海。海有東西南北,命曰「四海」。黃帝曰:「以人應之,奈何?」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榖之海。凡此四者,以應四海也《黃帝素問》、《靈樞》、《經海論》
62
夫色脈與尺之相應也,如桴鼓影響之相應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故根死則葉枯矣,色脈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則為工,知二則為神,知三則神且明矣《黃帝素問》:靈樞經邪氣,藏府病形」。
63
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黃帝素問》:靈樞經營衛生會。夫生之於形也,神為之蔕,精為之根,營爽為宮室,九竅為戶門,聰明為候,使情意為乘輿,魂魄為左右,血氣為卒徒。《道德經指歸》卷九。
64
夫耳目口者,心之佐助也,神之門戶也,智之樞機也,人之禍福也故耳。無聰不能別,其音目無明,不能見其機口無度,不能施其令《天機經靜
65
譬如內身,所有頭頸、肩膊、手臂、腹、背、胷脅、腰脊、䏶膝、腨脛、足等,皮內骨髓,唯有假名《波羅蜜多經》卷四百六
66
諺云:「少所見多所怪覩,馲駝言馬腫,背堯眉八彩,舜目重瞳子,臯陶馬喙。文王四乳,禹耳參漏。周公背僂,伏羲龍鼻,仲尼反,頨老子。日角月𤣥,鼻有雙柱。手把十文,足蹈二五。此非異於人乎《宏明集》,牟子《理惑論》
67
殊塗
68
生之謂性也,猶白之謂白與曰:「然」。白,羽之白也,猶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曰:「然」。然則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與《孟子告子》上」。
69
岠齊州以南戴日為丹穴,北戴斗極為空,桐東至日所出為太平,西至日所入為太蒙,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太蒙之人,信空桐之人武《爾雅》
70
人之性其猶水,然水之源本甚潔而無有衰穢。其所以湛之者,久則不能以無易也。易而不能反其本,初則還復疑於自性者矣。是故方圓曲折,湛於所遇而形易矣。青黃赤白,湛於所受而色,易矣,砰訇淙射,湛於所閡而嚮易矣。洄洑浟溶,湛於其所,以容而態易矣。醎淡芳奥湛於其所以染而味易矣子華子,大道
71
民濕寢則腰疾偏死,鰌然乎哉!木處則惴慄恂懼,猨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處,民食芻豢,麋鹿食薦蝍,且甘帶鴟鴉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猨猵,狙以為雌,麋與鹿交,鰌與魚游,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髙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莊子齊物論》?南國之人祝髮而祼,北國之人鞨巾而裘。中國之人,冠冕而裳,九土所資,或農或商,或田或漁,如冬裘、夏葛,水舟陸車,黙而得之,性而成之《莊子湯問》
72
廣、廈、闊屋,連闥通房,人之所安也。鳥入之而憂髙山險阻,深林叢薄,虎豹之所樂也,人入之而畏川谷通原,積水重泉,黿鼉之所便也,人入之而死,咸池、承雲》、《九韶》、六英,人之所樂也,鳥獸聞之而驚,深谿峭岸,峻木尋枝,猿狖之所樂也。人上之而慄,形殊性詭,所以為樂者,乃所以為哀。所以為安者,乃所以為危也《淮南子》、《齊俗訓》
73
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氣也者,所適善惡之馬也歟!●子修身篇》。
74
日月相斛,星辰不相觸,音律差列。竒耦異氣,父子殊面。兄弟不孿,帝王莫同太𤣥經大𤣥棿
75
凡人稟性也,清濁貪㢘,各有操行,猶草木異質,不可復變易也王充《論衡非韓篇》
76
玉生於石,有純,有駁情,性於陰陽,安能純善王充《論衡本性篇》?豆麥之種與稻梁殊,然食能去饑,小人君子稟性異類乎?譬諸五榖皆為用,實不異而效殊者王充《論衡率性篇》。譬如天降,一味甘雨,江河大海,受處不同,名為異水,雨實唯一十,方大聖降一法,雨隨三乘,器受益不同,故名三教《靈寶秘宻經》
77
譬如天降一味之水,隨地差別得種種味,大方等《大集經》卷九。如河中有木隨流,漂轉而木,與流體相各別,大乗宻嚴經卷中。譬如畫師,各各賦彩,心各各異,如是,隨行所為。佛遺,日摩尼,寶經推六。
78
譬如銷金,隨師而作,金無定也」。《大智度論》卷七。譬如金師,以巧方便,故以金作種種異物,雖皆是金,而各異名《大智度論》卷一百
79
云何世間病分,別說三種,或有醫治差,或不得醫差,或復有病人,雖得醫不差,是故諸病人分別有三種。《鴦崛摩羅經》卷二
80
俱謂之「草」。衆草之性不可勝言,俱謂之金衆。金之性,不可勝言,同類殊性,萬物皆然,豈徒道乎《宏明集》,牟子《理惑論》一定。
81
人於天下之間,如五藏之有心矣。人乃生之最靈,其心五藏之最聖也《禮記正義》、《禮運》
82
夫事物之性,有自然而成者,有待人事而成者,有失人事不成者,有雖加人事,終身不可成者,是謂三勢。物無不然,以小知大,近取諸身,譬之疾病,有不治而自瘳者,有治之則瘳者,有不治則不瘳者,有雖治而終身不可愈者,豈非類乎前漢紀髙后
83
周穆馬跡徧於天下,若騏驥之性因地而遷,則造父之䇿有時而躓。《南齊書王融傳》。
84
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心居中虗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荀子天論篇。
85
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無所受令,自禁也,自使也,自奪也,自取也。自,行也,自止也《荀子觧蔽篇》。鳯凰生而有仁義之意,虎狼生而有貪戾之心,兩者不等,各有其母賈子,胎教
86
夫心者,五藏之主也,所以制使四支流行,血氣馳騁,于是非之境,而出入于百事之門戶者也《淮南子》原《道訓》
87
人性各有所修,短若魚之躍、若鵲之駮,比自然者,不可損益《淮南子修務訓》
88
道德之論,譬猶日月也。江南、河北不能易其指,馳騖千里,不能易其處。趨舍禮俗,猶室宅之居也。東家謂之西家,西家謂之東家,雖臯陶為之理,不能定其處,故趨舍同誹譽,在俗意行。鈞窮逹在時《淮南子》,《齊俗訓》
89
發一端,㪚無竟周八極,總一筦謂之心淮南子人間訓。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惡惡之性,可養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體之可肥臞而不可得革也。是故雖有至賢,能為君親含容,其惡不能為君,親令無惡春秋繁露玉杯譬猶練絲染之,藍則青,染之,朱則赤。夫決水使之東西,猶染絲使之青赤也,丹朱、商均已染於唐、虞之化矣。然而丹朱傲而商均虐者,至惡之質不受藍朱變也王充論衡本性篇
90
面色或白或黑,身形或長,或短至老極,死不可變易,天性然也王充《論衡本性篇》
91
鳥鳴之惡,自取憎人,言之惡自取滅,不能有累於當世也,而凶人之行弗可易。梟鵙之鳴弗可更者,天性然也藝文類聚》人部諷論
92
五常也者,在天為五緯,在地為五嶽,在處為五方,在人為五藏,在物為五行《辯正論》卷一
93
心王正則六臣不邪,識意昏沈則其主不明。《法苑珠林》卷八十四。形長者目,德主者心。僧肇註:維摩,詰經佛國品。
94
心君
95
天道尚右,日月西移,地道尚左,水道東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汲冢周書》武順解》
96
心有四佐,不和:曰廢。地有五行,不通曰惡。天有四時不時曰凶《汲冢周書》《武順解》
97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孟子》,梁惠王上。耆,秦人之炙,無以異於耆吾炙夫物,則亦有然者也。然則耆炙亦有外與《孟子告子上》
98
白,馬之白也,無以異於白人之白也。不識長馬之長也,無以異於長人之長與《孟子告子上
99
心非事也,而制事必由於心,然不可以制事以非事,謂心為無也。匠非器也,而制器必須於匠,然不可以制器以非器,謂匠非有也。《晉書裴頠傳》
100
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管子樞言撞鈞石之鐘,六樂合奏於庭,所以冩樂也而隠憂者,臨之而逾悲,不主乎樂故也。鬱揺而行歌,促絃而急彈,所以冩憂也而安恬者,得之而逾歡,不主於憂故也。然則憂樂在外也,所以主之者內也。內之所感,赭蒼互色,東西貿區而昧者,則不之知也。故曰:觀流水者與水俱流,其目運而心逝者與子華子執中
101
流者,舟也,所以流之者,是水非舟。運者,車也,所以運之者,是牛非車。思者,心也,所以思之者,是意非心《關尹子》五《鑑》。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荀子天論》
102
猶如太虛於一炁中變成萬物,而彼一炁不名太虛我之一心,能變為氣,能變為形,而我之心無氣無形《關尹子》五《鑑》。
103
夜之所夢,或長於夜心,無時生於齊者。心之所見,皆齊國也。既而之,宋之楚之,晉之梁,心之所存,各異心無方《關尹子五鑑》
104
心有所結,先凝為水心慕物涎出心悲,物淚出心,愧物汗出關尹子八籌。
105
夫播穅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膚則通,昔夕同不寐矣。夫仁義㦧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莊子天運
106
兵莫㦧於志,鏌鎁為下冦,莫大於陰陽,無所逃於天地之間,非陰陽賊之心,則使之也」。莊子:庚桑楚。
107
其熱,焦火,其寒凝氷,其疾俛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係者,其唯人心乎莊子在宥
108
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鬼谷子捭闔。,口可刼而使墨,云形可劫而使詘,申心不可劫而使易,意是之則受,非之則辭。荀子解蔽。
109
頭之圓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時,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竅、三百六十六節。天有風雨寒暑,人亦有取與喜怒,故膽為雲,肺為氣,肝為風,腎為雨,脾為雷,以與天地相參也,而心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氣者,風雨也《淮南子》、《精神訓》
110
天以不見為𤣥地,以不形為𤣥。人以心腹為𤣥天。奥西北鬱,化精也。地奥黃泉。𨼆,營魄也。人奥思慮,含至精也《事類賦》,《天部天註》
111
請藏之靈蘭之室,非敢使泄也。黄帝素問靈樞經外揣。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夀殁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黃帝素問、內經靈蘭秘典論。
112
天以斗運為機,人以心為機,陰符經註。以身為國,以心為君,以精為民。陰符經註。心王住中道城,以諸誡慧為法墻塹牢自莊嚴,備諸魔試。靈寶秘密經。
113
海嶽環區,心之影也。形骸耳目,心之候也。生死邅廻,心之迷也。菩提昭曠,心之悟也。波羅蜜,多經五百九十一。
114
譬如王於衆人中為上心,於諸功德中無上佛遺,日摩尼,寶經推六
115
佛言人有患婬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陰佛,謂之曰:「若斷陰不如斷心心,為功曹。若止功曹,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佛說四十二章,經尺一。
116
猶如牛王,諸牛隨從,亦如衆星,隨逐於月,譬如衆□隨□主後,亦如衆兵隨逐主將」。本緣經月光王品。
117
是心如須彌極髙大,故是心如空不可壊,故是心如海,深難測故」。華手經卷二。
118
譬如真水,精黃物著中,則隨作黃色,青赤白色,皆隨色,變心亦如是。《大智度論》卷五
119
視聽香味,各有所憑,而思識歸乎心器,譬如人之有宅。東閣延賢,南軒引景,北牖招風,西櫺映月。主人端居中霤,以收四事之用焉。《宏明集》九。
120
喻林卷一百十一
URN: ctp:ws28181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