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八十一

《卷八十一》[View] [Edit] [History]

1
卷八十一·吳越五忠懿王世家上吳任臣

忠懿王世家上》

1
忠懿王名俶,字文德,初名弘俶。文穆王第九子也。寶正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生於功臣堂。母曰吳氏。天福四年十二月,承制除內牙諸軍指揮使、檢校司空。忠獻王時累授特進、檢校太尉。開運四年春三月庚寅,出鎮台州。忠遜王立,徵弘俶同參相府事。會僧德韶者亦勸弘俶急歸,不然將不利,秋九月甲戌,遂發台州。是日,大風,東南有雲如樓閣之象,識者異之。冬十月,至國城,居南邸。未幾,有胡進思之變。進思乃召諸大校及軍庶迎弘俶嗣位,弘俶見府僚將校於元帥府之外簾,謙讓者三,諸將士皆拜手言:「太尉素有德望。」俯伏稱賀。卽日以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蒞事元帥府南序,時十二月庚戌日也。是時湖州民朱神佐以重價購紫鳶獻瑞,中道而鳶殞,國人嘲之日半瑞。
2
乾祐元年春正月,漢大赦,改元。乙卯,弘俶卽王位於天寵堂。赦境內租稅,班賚有差。以弟弘億為丞相。自前年季冬浹於正旦,陰晦彌月,是日雲物澄霽,人情大悅。壬戌,遷故王弘倧於衣錦軍。丙子,漢主殂,少主承祐卽位。
3
二月辛卯,王親祀五廟。乙未,內牙指揮使何承訓伏誅。初,承訓預胡進思之事,至是復請誅進思,王惡其反覆,因有是命。
4
三月,漢遣中書舍人張誼來歸忠獻王之賵。是時,胡進思屢請殺廢王弘倧以絶後患,王不許。已又矯王命令都頭薛溫害之,温拒曰:「受命之日,未聞此言,不敢妄發。」由是進思憂懼日積。丙寅,進思死。
5
夏四月,大閲馬步兵。
6
六月朔,日有食之。
7
冬十一月,下令每歲租賦逋者悉蠲之,仍歲著為令。
8
是歲,王以漢使張誼輕肆,奏其過於朝,及其副使馬承翰。
9
乾祐二年春三月,匡武都連名輒舉求職,王命斬狀首二人,坐黜者二十餘人,餘宥之。
10
三月,漢敕授王東南面兵馬都元帥、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浙江東西等道管內觀察處置兼兩浙鹽鐵制置發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中書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國、吳越國王,食邑一萬戶,實封一千戶,仍賜匡聖廣運同德保定功臣。
11
夏四月,太白晝見。乙亥,城西上清宮災。
12
五月,內牙指揮使鈄滔以罪黜於處州。滔,胡進思之黨也。
13
秋七月,王命弟弘億為明州刺史。
14
冬十月,漢遣散騎常侍張煦等持節備禮,冊王為吳越國王,仍賜玉冊、金印、法物等,冊曰:「惟乾祐二年,歲次乙酉,十月庚午朔,十九日戊子,皇帝若曰:我先帝順天致罰,大拯黎元,享萬靈於無主,解兆庶之倒懸,較定世勳,以吳越居右。伊朕眇末,虔奉先訓,嗣位之始,卽酬懋功。前命為元帥,按地圖授武節,東南之境得行征伐;今册為真王,駕大輅執桓圭,牛斗之鄉盡荒土宇。詢於有位,僉曰克諧。咨爾匡聖宋史作爾聖。廣運同德保定功臣、東南面兵馬都元帥、鎮海鎮東等軍節度使、浙江東西等道管內觀察處置兼兩浙鹽鐵制置發運營田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杭州越州大都督、上柱國、吳越國王、食邑一萬户、實封一千戶錢弘俶,象緯炳靈,公王襲慶,橫江負海者三千里,開國承家者六十年,而能望辰極以駿奔,奉天朝之師律。充庭納貢,則外府告盈;下瀨宣威,則前茆獻捷。忠信著於羣后,禮讓行於一方。故玄冕九章,為王之服,昭其名也;朱輪駟馬,為王之馭,昭其器也。而又三吳百越,列土分疆,有民人焉,有社稷焉。恢祖禰之令圖,實典禮之鉅著。勸夫忠孝,以御邦家。今遣正議大夫、守右散騎常侍、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張煦,左補闕崔頌,持節備禮,冊爾為吳越國王。嗚戲!品秩甚尊,名數尤重。肅廣庭而備物,練吉日以覃恩。爾其正厥位,事大以敬,教民以順,馭衆以恩,神其福之。禮曰惟王建國,諸侯所以守舊邦;書曰惟帝念功,王者於是出好爵。匡我堯緒,永為漢藩。浙江如帶,稽山如礪,福祿無窮,貽厥百世。汝往欽哉,對揚我休命。」
15
是月,內牙指揮使諸溫以罪黜於溫州。
16
一月甲寅,王遣判官貢漢御衣、犀帶、金銀裝、兵仗、綾絹、茶香、藥物、秘色甆器、鞍屐、海味等物。封龍泉縣神為匡濟將軍。開寶中避宋太祖諱,改康濟。
17
是歲,募民能墾荒田者,勿取其税,由是境內無棄田。或請糾遺丁以增賦,王杖之國門。又置營田卒數千人,以淞江闢土而耕。
18
乾祐三年春二月甲申,唐劍州刺史陳誨寇福州,執我守將馬光進等。庚寅,唐永安軍留後查文徽至福州,知威武軍吳程、指揮使潘審燔令閩人詐降,遂生擒文徽及唐行軍判官楊文憲等三十餘人於城下,斬馘萬計,陳誨等敗走。
19
是月甲午,丞相、昭化節度使、同平章事、鄖國公杜建徽卒。
20
三月,漢授王守尚書令,增食邑二千戶,實封五百戶。
21
夏四月,王以查文徽等獻於五廟。丙午,王親享五廟。
22
六月,漢授王兄東府安撫使弘儇知福州威武軍事。
23
秋七月戊寅,王命弟弘億為東府安撫使。是月,唐歸馬光進等以易查文徽。
24
冬十月,王遣文徽歸金陵。
25
十一月二日,王以誕日,飯僧。乙亥,王貢漢謝恩綾絹二萬八千疋、銀器六千兩、綿五萬兩、茶三萬五千斤、御衣二襲、通犀帶戲龍金帶各一圍。
26
廣順元年春正月,周主卽位,改元,大赦。
27
三月,周加王諸道兵馬都元帥,增食邑一千戶,實封三百戶,仍降尚書冊禮。
28
夏四月,王奉故王弘倧居東府,繕園圃亭苑、花卉山石以娛之,歲時供饋甚厚。
29
夏六月丙午,武勝清海等軍節度使、王世父元懿卒,以其子仁倣嗣。是月,王命復從兄前內外馬步都統軍使仁俊官爵。
30
是歲,建空律寺,捨舊苑為靈芝寺,因芝生苑內,故名。
31
廣順二年春二月,周授王天下兵馬元帥,增食邑二千戶,實封五百戶,改賜推誠保德安邦致理宋史作致治忠正功臣。
32
夏四月戊戌朔,日有食之。王改衢州刺史叔元璝知福州威勝軍事,弟弘偓為衢州刺史。
33
六月乙未,王妣吳越國順德太夫人吴氏薨。
34
秋八月丁酉,葬恭懿夫人于國城慈雲嶺之西原。
35
九月甲寅朔,丞相裴堅卒,以台州刺史吳延福同參相府事。是時,國內禁酒。
36
廣順三年春二月,湖州所隸建州降卒鄭懷嵩等十一人以刺史散香於資福寺,遂率其黨二百餘人作亂,卽日盡誅之。
37
三月,周授王起復鎮東大將軍、左金吾衞上將軍、員外置同正員。王以兄弘儇為溫州刺史。
38
夏四月,建報恩元教寺於城北,薦王妣也。王親閲內外諸軍,非驍勇者咸停放之。
39
冬十月,大閲馬步軍艛艪於碧波亭。
40
十一月,命弟弘仰為台州刺史。
41
是歲,東陽有大象自南方來,陷陂湖而獲之。境內大旱,邊民有鬻男女者,命出粟帛贖之,歸其父母;仍令所在開倉賑䘏。
42
顯德元年春正月丙子朔,周主祀圜丘,改元。是月,周主殂,晉王卽位。
43
夏五月辛巳,王命鑄恭懿太夫人銅容二致於奉國、金地二尼寺。
44
秋七月丁丑,周遣使加授王天下兵馬都元帥,賜號崇仁昭德宣忠保慶扶天翊亮功臣,仍賜金印。
45
冬十一月,周命進奏使章思忠歸諭機密事,舟覆,思忠溺焉。
46
是歲,建慧日永明院,迎僧道潛居之。
47
顯德二年,春二月朔,日有食之。
48
三月,周加王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
49
夏四月庚子,王親祀五廟。
50
五月,周詔寺院非敕額者悉廢之。檢杭州寺院,存者凡四百八十。
51
秋七月庚午,有虹入天長樓,樓在內城之東。王避寢于思政堂。
52
九月,復居于天寵堂。
53
閏月丁酉,王子惟濬生。卽稱世子。
54
冬十一月,周命司空李穀伐唐。
55
十二月,王遣元帥府判官陳彥禧入貢于周,周諭我出兵會擊金陵。
56
顯德三年春正月,周主東征,詔王以國兵分路進討。是月,南擊場門樓火。
57
二月,周師入淮南,唐靜海軍制置使姚彦洪率家屬軍士戶口等一萬餘人奔於我。癸未,王命丞相吳程、前衢州刺史鮑修讓、中直都指揮使羅晟攻常州。癸巳,遣都指揮使路彥銖侵宣州,羅晟督水師次江陰,以竢周師。既而周遣殿直薛有光來宣諭,仍賜沿身衣冠法物。
58
三月,我師克常州,生擒刺史趙仁澤、偏將諸承、向重霸等一百餘人。壬子,唐右武將軍柴克宏襲吳程于常州,我兵大敗。先是,唐遣中書舍人喬匡舜來使;至是,克宏幕船以匿甲士,聲言迎匡舜,程曰:「兵交,使在其間。」殊不為備。唐兵登岸,徑薄我兵營,會羅晟、鮑修讓與程福州有隙,晟以此不力救,且縱之趣程帳。程裨將邵可遷力戰,子死馬前,猶戰不顧,程僅以身免,死者萬計。程遁歸,王怒,悉奪其官。乙卯,路彥銖攻宣州不克,聞程敗,亦引還。
59
是月,王命從兄知中吳軍節度事文奉為水陸應援諸軍都統使,屯于本州,備徵發。
60
夏五月丙申,福州兵與唐永安軍節度使陳誨戰于南臺江,我師敗績,指揮使馬進、姚章等被執。未幾誨亦宵遁。
61
六月,王命從兄仁俊知彰武軍事。周廣順元年,改福州為彰武軍。
62
秋九月癸卯,王親閲于龍山教場。
63
冬十一月丙辰,王貢周白金五千兩、綾一萬疋,又進天清節金花銀器一千五百兩。
64
是歲,始括境內民丁以益師旅,王弟弘億手疏切諫,乃止。
65
顯德四年春正月,始議鑄錢。
66
三月,周師大敗唐人于壽春。
67
夏四月,周宣諭使薛有光航海歸于京師。
68
秋七月庚子,王命弟弘信為衢州刺史。
69
八月,周遣諫議大夫尹日就、吏部郎中崔頌來使,賜王生辰御服紅袍二副,道由登萊汎海入浙,周主諭之曰:「朕此行決平江北,卿等還當陸來也。」
70
冬十一月,唐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請修貢于周,附我以聞,許之。是時,紫芝生于永嘉之西山。
71
顯德五年春正月丁未,前衢州刺史王弟弘偓卒。
72
二月,周主幸揚州。丁卯,遣殿直趙誨來宣諭,仍出戰艦于瓜步迎鑾鎮、長風涉等處,以圖濟江。壬辰,王進御衣犀帶,又進供軍稻米二十萬石,仍命上直都指揮使邵可遷、路彥銖帥艦四百艘、水師二萬以會周師,江北諸州畧平。
73
三月,王不康。丙午,周遣翰林學士都承旨陶穀、司天監趙脩已賜王羊馬槖駞;每歲班賜,自此始也。
74
是月,唐主奉表于周,盡獻江北地,周師乃罷。初金陵之將附周也,王亦飛書諭之,既而附我以誠款聞,周主詔從之。
75
夏四月辛酉,城南火延于內城,官府廬舍幾盡,王出居都城驛,壬戌旦,火將及鎮國倉,王親率左右至瑞石山,命酒祝之,曰:「不穀不德,天降之災。倉廩積儲,實師旅之備也,若盡焚之,民命安仰?」乃令從官伐林木以絶其勢,火遂止。宋史云:世宗聞之,遣內侍賫詔恤問。是時,被火燬者凡一萬七千餘家,王謂左右曰:「吾疾因災而愈。」衆心頓安。丁卯,王命弟弘儀復為東府安撫使。周遣天下都軍頭周廣來宣諭,仍賜邵可遷以下及將士衣服有差。
76
是月,王進周綾絹各二萬疋、白金一萬兩,謝賜國信。
77
五月辛巳朔,日有食之。唐主景去帝號,奉周正朔。
78
六月戊寅,前台州刺史王弟弘仰卒。
79
秋閏七月癸丑,遣使朝周,貢白金五千兩、絹二萬疋、細衣段二千連。
80
八月,貢周白金五千兩、絹一萬疋;賀車駕還京,又進龍舟一艘、天祿舟一艘,皆飾以白金。壬辰,周命上閤門使曹彬賜王騎兵鋼甲、步兵軍甲、旗幟等物。
81
冬十月乙巳,王遷于思政堂。
82
十二月,進賀正錢一千貫、絹一千疋于周。
83
是歲,周師克靜江軍,尹日就等由陸還。
84
顯德六年春二月,周主敕升湖州為宣德軍,從王奏也。以王弟弘偡為節度使。
85
夏六月,周主榮殂,子梁王宗訓立,賜王崇仁昭德宣忠保慶扶天翊亮功臣。
86
建隆元年,春正月癸巳,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稱帝,國號宋。大赦,改元,遣使來宣諭。
87
三月乙巳,宋改郡縣犯御名廟諱者,王以名犯宋宣祖偏諱,去「弘」,以俶單行。甲寅,大慶堂成,堂廣大凡百間,王舊邸也。丙辰,遣使貢御服錦綺金帛,賀宋卽位。
88
夏四月,宋授王天下兵馬大元帥,加食邑一千户,實封五百戶。
89
五月,周昭義軍節度使李筠舉兵,丁巳,宋帝親征。
90
六月甲午,宋敕加吳越國賢德夫人孫氏為賢德順睦夫人一作穆;又授兩軍節度副使王世子惟濬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充本軍節度使。
91
秋七月庚子,潞州平,宋遣通事舍人武懷節來宣諭。
92
九月,周淮南節度使李重進舉兵,宋帝自將東征,王遣上直都指揮使孫承祐率師至潤州以應之。庚申,寧國軍節度使王舅吳延福等有罪,並除名配外郡。
93
冬十一月丁未,揚州平,宋遣通事舍人王繼筠、丁德裕來宣諭,仍賜國信。庚申,宋復遣西上閤門副使武懷節來宣諭。甲子,王命弟衢州刺史信入貢;自宋革命,王貢奉有加常數,奇器精縑,皆製于官,以充朝貢。
94
十二月,王遷于功臣堂。
95
是歲,王重創靈隱寺,立石塔四。
96
建隆二年春三月,宋遣丁德裕送王弟信回,仍賜馬二百疋、羊五百口、槖駝二十頭。宋史作羊五千、槖駝三十,今從備史。
97
秋七月丁亥,宋昭憲皇太后崩,遣使來宣告。自五月不雨至于是月,王命取龍湫于天台山以祈雨。
98
九月,始榷酤。
99
冬十二月,王命弟信復為衢州刺史。是時,海舶獻沉香翁一具,高尺餘,剜鏤若鬼工,王號為「清門處士」。又高麗舶主王大世選沉水千斤疊為「旖旎山」,象衡岳七十二峯,王許以黄金五百兩,竟不售。
100
建隆三年春二月,宋遣右殿直王蓍來宣諭,仍賜國信。
101
是月,王遣使聘于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會從效卒,子紹鎡夜燕我使,統軍使陳洪進執紹鎡送于唐。
102
夏五月,婺、衢、睦三州民災;戊辰,王遣使賑䘏。
103
秋七月壬戌,大風拔木。
104
八月,陳洪進推副使張漢思權知清源軍事。
105
九月庚戌,夜,所在地震,響如雷。
106
冬十月庚寅,宋遣上殿直景德倫授兩鎮節度使、王世子惟濬為邕州建武軍節度使。庚子,宋遣西上閤門副使武懷節至,以張漢思不稟朝命,俾王責之,王遣使往責漢思,遂從命焉。
107
乾德元年春正月,王以白金萬兩、犀牙各十株、香藥十五萬斤、金銀、真珠、瑇瑁器數百事貢宋。
108
三月朔,日有食之。
109
夏四月丁未,張漢思為四門指揮使一作副使陳洪進所幽,洪進歸命于金陵。已又附王請命于宋,遂授洪進平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傅。
110
秋七月丁巳,重建天寵堂。壬申,大閲戰艦于西湖,賜內外將校服帶有差。
111
冬十月甲申,獲巨魚于江壖,長九丈六尺。
112
十一月甲子,宋有事于南郊,改元,大赦。王命從子昱入貢,宋遣引進使丁德裕來宣諭,仍加王食邑一千户,實封四百户,改賜承家保國宣德守道忠貞宋史作忠正恭順功臣。又加建武軍節度使、王世子惟濬檢校太尉。
113
十二月,宋孝明皇后崩,遣使來宣告。
114
是月,命從子郁為秀州刺史。
115
乾德二年春正月戊寅朔,大雨震電。
116
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117
三月,宋制王落起復天下兵馬都元帥,加食邑一千戶,實封四百戶。
118
夏四月,重建城南寶塔寺,奉武肅王、文穆王、忠獻王銅容入內。
119
秋八月庚申,王駕復天寵堂,謂丞相以下曰:「頃以寡德,遂貽災釁,曾未十年,中外如斯,實宗廟之休,公等之力。然作之者勞,吾不敢忘,更賴公以輔不逮。」丞相以下咸稱大慶。
120
冬十一月,宋師伐蜀,王命親從都指揮使、行軍司馬孫承祐等率師會焉。
121
是歲,建千光王寺。
122
乾德三年春正月乙酉,西川平。
123
二月乙丑,王命從子台州刺史昱入賀于宋。
124
秋七月,有虎出于龍山,凡傷數十人,捕之踰旬而獲。
125
八月癸卯,重建寶塔寺於城北。是月,宋遣通事舍人張延通來宣諭,仍賜生辰禮物。甲寅,丞相吳程卒。
126
冬十一月,王以前知福州彰武軍事叔元璝為睦州刺史,從子昱復為台州刺史。
127
是歲,建天龍寺。奉鏡清禪師居之。宋敕鑿杭州之虎頭巖。虎頭巖者,山頭突出如虎首,然望氣者云「杭州有王氣」,故有是命。
128
乾德四年春二月乙亥,王兄宣德軍節度使、吳興郡王偡薨。
129
夏五月丙戌,王從兄婺州刺史仁倣卒。
130
六月,宋授王子內牙都指揮使惟治為容州寧遠軍節度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
131
九月壬寅,王避正寢于功臣堂,以計都入須女也。癸卯,知福州彰武軍事王兄儇卒。
132
冬十一月甲寅,王命弟信知婺州武勝軍事。
133
是歲,王迎阿育王舍利歸南塔寺奉之。先是,明州阿育山有靈鰻井,至是鑿井南廊,鰻忽見焉。僧贊寧有記。
134
乾德五年春二月丁卯,王除睦州刺史叔元璝知福州彰武軍事。戊辰,王弟奉國軍節度使億卒。壬申,宋敕祀禹祠于東府,置守陵五戶。己卯,王從兄溫州刺史仁俊卒。
135
三月,五星聚奎。
136
是月,王世子惟濬入貢而還,賫宋所賜吳越國賢德順睦夫人珠翠冠帔等。
137
夏四月,王命子寧遠軍節度使惟治兼判奉國軍事。
138
秋七月,宋授王弟儀依前鎮東軍安撫使、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太保。
139
冬十月,王遣元帥府掌書記黄彝簡入貢于宋。是月,宋遣使至,賜王生辰禮物。
140
十一月辛酉,大閲于教場,仍宴將帥。
141
是歲,都嵒務文朗、副貳陳紹珠等率安國縣南新、寧善、新登、廣陵、銅峴鄉衆,乞以五鄉人戶別置一場,就彼徵科輸送為便。王是之,命特置南鄉場,入其賦。建淨心院于北山。
URN: ctp:ws303127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