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

《卷三》[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治通鑑考異》卷三
3
宋 司馬光。 撰
4
漢紀下
5
獻帝初平元年三月乙巳,車駕入長安。袁《紀》作「己巳」,今從范《書》。袁術據南陽。范《書術傳》云:劉表上術為南陽太守。《表傳》云:術阻兵屯魯陽,表不得至荊州。《魏志術傳》:孫堅殺張咨,術得據南陽。《魏武帝紀》,此年二月,已云術屯南陽,盖術初奔魯陽,此春孫堅取南陽,術乃據之,猶以魯陽為治所也。
6
六月,王匡殺胡毋班等。謝承後傳漢書曰:班王匡之妹夫班與匡書云:僕與太傅馬公、太僕趙岐,少府隂脩,俱受詔命。闗東諸郡雖實嫉卓,猶以衘奉王命,不敗玷辱,而足下獨囚僕於獄,欲以釁鼔。此悖暴無道之甚者也」。按范書此年六月遣韓融等安集闗東,袁術、王匡各執而殺之。三年八月,遣馬日磾及趙岐慰撫天下」。袁《紀》,遣馬趙亦在三年八月,時董卓已死,而此書云與馬、趙俱受詔,又云恚卓遷怒,自相乖迕,疑非班書。今不取。
7
冬,蔡邕議省廟號,袁《紀》在明年,今從范《書》。二年四月,皇甫嵩荅董卓。范《書》嵩《傳》及《山陽公載記》記嵩語與此不同。今從張璠《漢紀》。
8
韓馥以冀州讓袁紹、長史耿武、治中李歴諫。《九州春秋》作「耿彧」,今從范《書》、《魏志》、袁《紀》。又范《書》,騎都尉沮授諫,無李歴。今從《魏志》、袁《紀》。
9
十月,帝遣劉和詣父虞。范書劉虞傳:虞使田疇使長安,時和為侍中,因遣從武闗出」。按《魏志公孫瓉傳但云天子思歸,不云因疇至也。若爾,當令和與疇俱還,不應出武闗。又疇未還,劉虞已死,虞死在初平四年冬,界橋戰在三年春,范書誤也。
10
孫堅戰死,范《書》:初平三年春,堅死。《吳志孫堅傳》亦云初平三年。《英雄記》曰: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死。袁《紀》,初平三年五月,《山陽公載記載䇿表曰:「臣年十七,喪失所怙」。裴松之按䇿以建安五年卒,時年二十六,計堅之亡䇿應十八,而此表云十七,則為不符。張璠《漢紀》及胡沖、吳歴》並以堅初平,二年死,此為是,而《本傳》誤也。今從之。
11
三年,袁紹斬嚴綱。《九州春秋》作「劉綱」,今從范《書》、魏《志》。四月,騎都尉李肅、袁《紀》作「李順」,今從范《書》、《魏志》。荀攸與鄭泰、种輯謀殺董卓。《魏志》云:攸與何顒、伍瓊同謀。按顒、瓊死已久,恐誤。五月范《書》:丁酉,大赦。袁《紀》:丁未,大赦。按是年正月丁丑,大赦。及李傕求赦,王允曰:「一歳不再赦」,然則五月必無赦也。
12
李傕等圍長安,守之八日,《魏志》云十日。今從范《書》。楊州刺史陳溫卒。袁術以陳瑀為刺史。《獻帝紀》:「四年三月,袁術殺陳溫。據《淮南魏志》《術傳》云:「術殺溫,領其州」。裴松之按《英雄記》,溫自病死,不為術所殺。《九州春秋》曰:「初平三年,楊州刺史陳禕死,術以瑀領楊州」。蓋陳禕當為陳溫,實以三年卒,今從之。
13
四年正月丁夘,赦。袁《紀》:五月丁夘赦。今從范《書》。六月,闕宣稱天子,陶謙擊殺之。范《書謙傳》作「閻宣」,今從《魏志》、《武紀》及《謙傳》。《魏武紀》又曰:「謙與宣共舉兵,取泰山、華、費,掠任城」。《謙傳》亦云:「謙始與合從,後遂殺之,并其衆」。按謙據有徐州,託義勤王,何藉宣數千之衆而與之合從!蓋謙別將與宣共襲曹嵩,故曹操以此為謙罪而伐之耳。
14
興平二年正月癸丑,赦。袁《紀》作「癸酉」,按《長厯》,是月癸夘朔,無癸酉。今從范《書》。拜袁紹為右將軍。袁《紀》作「後將軍」,今從范《書》。
15
閏月己夘,帝使皇甫酈和傕、汜。袁《紀》,「酈」作「麗」,今從范《書》。沮授說袁紹迎天子。《魏志》:紹傳曰:天子在河東,紹遣郭圖使焉。圖還,說紹迎天子都鄴,紹不從。今從范《書》。
16
孫策渡江,《魏志》、袁《紀》皆云:「初平四年,策授袁術,使渡江」。《漢獻帝紀》、《吳志孫䇿傳》皆云興平元年」。虞《傳》《江表傳》云「策,興平二年渡江」。按術,初平四年始得壽春。《策傳》云術欲攻徐州,從陸康求米,事必在劉備得徐州後也。《劉繇傳》稱吳景攻繇,歳餘不克,則策渡江不應在興平元年已前。今依《江表傳》為定。
17
劉繇敗走。《帝紀》,繇敗走在興平元年,今從江表傳》。
18
繇使朱皓攻諸葛玄,袁暐《獻帝春秋》云:劉表上玄領豫章太守。范《書陶謙傳》亦云劉表所用,而陳志諸葛亮傳》云術所用。按許劭勸繇依表,必不攻其所用也。今從《亮傳》。
19
建安元年六月,劉備戰敗,屯於海西,蜀志備傳於此云:「楊奉、韓暹冦,徐策間,備邀擊,盡斬之」。按暹、奉後與呂布同破袁術,於時未死也,備傳為誤。
20
備屯小沛。《備傳》云:遣闗羽守下邳,此在布敗後,《備傳》誤也。八月,董承等拒曹洪,《魏志》此事在正月,而《荀彧傳》迎天子在都雒後。今從《傳》。曹操為鎮東將軍。《魏志》在六月,而《董昭傳》在都雒後,今從《傳》。
21
十月,郭嘉諫操圖劉備。本傳以為程昱、郭嘉勸操殺備,今從《魏書》。二年,孫䇿襲烏程侯。《江表傳》曰:建安二年夏,王誧奉戊辰詔書賜䇿,不知其何月也。九月,操擊斬橋、蕤。范《書呂布傳》云:布破張勲於下邳,生擒橋、蕤。此又一橋,蕤將蕤被獲,又還也。然《魏志》《吕布傳》無橋蕤事,當是范《書》誤。
22
操攻吕布灌城月餘。范《書》布傳》云灌其城三月。《魏志傳》亦曰:圍之三月。按操以十月至下邳及殺布共在一季,不可言三月。今從《魏志》、《武紀》。
23
劉備諫操緩吕布,獻帝春秋曰:太祖意欲活布,命使寛縛,主簿王必趨進曰:「布,勍虜也,其衆近在外,不可寛也」。太祖曰:本欲相緩,主簿復不聴,如之何?」今從范書、陳志。
24
十二月,桓階說張羡附曹操。《魏志》《桓階傳》:袁、曹相拒官渡,而階說羡。按范《書劉表傳》:建安三年,羡表在官渡前也。
25
孫䇿遣張紘獻方物。江表傳曰:倍於元年所獻。其年,制書拜討逆,封吳侯。按策貢獻在二年,非元年也。又陳志紘傳曰:「建安四年,遣紘奉章詣許」。按吳書,紘述䇿才略,忠欵曹公,乃優文襃崇,改號加封。然則紘來在策封吳侯前,本傳誤也。
26
四年四月,袁術部曲奔劉勲。《吳志孫䇿傳》曰:術死,長史楊弘、大將張勲等將其衆欲就䇿,廬江太守劉勲邀擊,悉虜之,收其珍寳以歸,與諸書不同,今從范《書》、陳《志》術《厚》及《江表傳》。十二月,華歆迎孫䇿,華嶠《譜敘》曰:《孫䇿略》有揚州盛兵徇豫章,一郡大恐,官屬請出郊迎,歆曰:無然,䇿稍進,復白發兵,又不聴及䇿,至一府,皆造閤請出避之,乃笑曰:今將自來,何遽避之?有頃,門下白曰:「孫將軍至,請見,乃前與歆共坐,談議良久,夜乃別去。義士聞之,皆長歎而心自服也。此說大不近人情,今不取。
27
劉備殺車胄。《蜀志》先敘董承謀洩誅死,備乃殺車胄。《魏志》,備殺車胄後。明年,董承乃死。袁《紀》備據下邳,亦在承死前。《蜀志》誤也。
28
五年正月,曹操破備。《魏書》曰:備謂操與大敵連,不得東,而候騎卒至,言曹公來,備大驚,然猶未信,自將數十騎出望公軍,見麾旌,便棄衆而走,計備必不至此。《魏書》多妄。
29
四月,孫䇿擊陳登,到丹徒,此事出江表傳。據策傳云:䇿謀襲許,未發而死」。陳矯傳云:「登為孫權所圍於匡竒,登令矯求救於太祖,太祖遣赴救。吳軍既退,登設伏追奔,大破之」。先賢行狀云:「登有吞滅江南之志,孫策遣軍攻登於匡竒城,登大破之,斬虜以萬數。賊忿喪軍,尋復大興兵向登。登使功曹陳矯求救於太祖」。此數者參差不同。孫盛異同評云:「按袁紹以建安五年至黎陽,策以四月遇害,而志云「策聞曹與紹相拒於官渡」,謬矣。伐登之言為有證也。今從之。
30
策殺許貢《江表傳》曰:初,貢上表於漢帝,言策驍雄,宜召還京邑,若放於外,必作世患。候吏得表以示策,策以讓貢,貢辭無表策,令武士絞殺之」。按貢先為朱治所迫,已去郡,依嚴,白虎,安能復爾?蓋䇿破白虎時殺貢耳。
31
丙午,䇿卒。虞喜志林云:策以四月四日死,故置此。陳志策傳䇿:「隂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未發,為許貢客所殺」。郭嘉傳曰:「策渡江,北襲許,衆聞皆懼。嘉料之曰:䇿輕而無備,必死於匹夫之手,果為貢客所殺。嘉雖先見,安能知策死於未襲許之前乎!蓋時人見策臨江治兵,疑其襲許,嘉料其不能為耳。
32
十月,許攸奔曹操。《魏志》《武紀》曰:攸貪財,袁紹不能足,來奔。今從范《書》紹《傳》。操破紹,殺七萬餘人。范《書》:紹傳曰:所殺八萬人。按《獻帝起居注》,曹公上言,凡斬首七萬餘級。
33
周瑜止魯肅,肅傳曰:劉子楊招肅往依鄭寳,肅將從之,瑜以權可輔,止肅」。按劉曄殺鄭寳,以其衆與劉勲,勲為策所滅,寳安得及權時也!
34
七年五月,南單于降。《魏志》《張既傳》曰:髙幹反,單于皆降,非也。八年二月,曹操攻黎陽,《魏志》、《武紀》作「三月」,今從范《書》《袁紹傳》。又《魏志》、《紹傳》云:「譚、尚與太祖相拒黎陽,自二月至九月」。當云自九月至二月。
35
操追袁譚,袁尚至鄴。《范書紹傳》曰:尚逆擊,破操軍。今從《魏志》、《紹傳》。九年七月,袁尚保祁山。《魏志》《紹傳》云:還走濫口」,范《書》作「藍口」。今從《魏武紀》。十三年正月,趙溫免。《獻帝起居注》在十五年。范《書帝紀》在十三年。按是年罷三公官,溫不至十五年也。
36
甘寜奔孫權,吳志孫權傳:建安八年、十二年,皆嘗討黃祖。凌統傳,父操死時,統年十五,攝父兵。後擊麻保屯,刺殺陳勤。按周瑜、孫權傳,以十一年擊麻保屯,則操死似在八年,然後五年寜乃奔權似晩。今無年月,可據,追言之。
37
六月,曹操表馬騰為衛尉。《典略》曰:「建安十五年,徴騰為衛尉。按張既傳》曹公將征荆州,令既說騰入朝,盖「三」字誤為「五」耳。
38
八月,蒯越等說劉琮降。范《書》《陳志、表傳皆云韓嵩亦說琮降。按嵩時被囚,必不預謀。九月,操以王粲為掾屬,《粲傳》曰:太祖置酒漢濵,粲奉觴賀云云。按操恐劉備據江陵至襄陽即過,日行三百里,引用名士皆至江陵後所為,不得更置酒漢濵,恐誤。
39
十二月,孫權圍合肥。《魏志》:《武紀》:十二月,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熹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孫盛《異同評》曰:「按《吳志》,備先破公軍,然後權攻合肥,而此《紀》云先攻合肥,後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吳志》為是。又《陳矯傳》云:陳登為權所圍於匡竒,令矯求救於曹操。而《先賢行狀》云:「登為䇿所圍」。按䇿始欲攻登,未濟江,已為許貢客所殺。《吳書》云:「權征合肥,命張昭別討匡竒,於時陳矯已為曹仁長史」。又陳登年三十六而卒,必已不在,不知登之被圍果在何時也。
40
十四年三月,權燒圍走。《魏志》、《武紀》:十二月,權圍合肥。《劉馥傳》云:攻圍百餘日。《孫權傳》云:踰月不能下。由此言之,權退必在今年,明矣。
41
張遼討斬陳蘭、梅成。遼傳無年。按繁欽征天山賦云:建安十四年十二月甲辰,丞相武平侯曹公東征,臨川未濟,羣舒蠢動,割有潜六,乃俾上將盪冦將軍張遼治兵南岳之陽,又去陟天柱而南徂。故置於此。
42
十五年十二月,周瑜卒。按《江表傳》,瑜與䇿同年,策以建安五年死,年二十六,瑜死時年三十六,故知在今年也。
43
魯肅勸權以荊州借備。肅《傳》曰: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恐操不至於是,今不取。
44
十六年八月,操遣徐晃等渡蒲阪津,《晃傳》曰:太祖至潼闗,恐不得渡,召問晃,晃曰:公盛兵於此,而賊不復別守蒲阪,知其無謀也。今假臣精兵渡蒲阪津,為軍先置以截其裹,賊可禽也。太祖曰:善」。按《武帝紀》,潜遣二將渡蒲阪,皆太祖之謀,而《晃傳》云皆晃之策,盖陳氏各欲稱其功美不相顧耳。操與韓遂語,《許褚傳》曰:太祖與韓遂、馬超等㑹語,左右皆不得從,唯將褚超負其力,隂欲前突。太祖素聞禇勇,疑從騎是褚,乃問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顧指禇,褚瞋目眄之,超不敢動」。按時超不與遂同在彼,故疑遂,此說妄也。
45
十二月,法正說劉備取益州。韋曜吳書曰:備前見張松,後得法正,皆厚以恩徳接納,盡其殷勤之歡,因問蜀中闊狹、兵器府庫人馬衆寡,及諸要害道里逺近,松等具言之」。按劉璋、劉備傳,松未嘗先見備,吳書誤也。
46
十七年十月,荀彧飲藥而卒。《陳志彧傳》曰:以憂薨。范《書彧傳》曰:「操饋之食發視,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孫盛魏氏春秋》亦同。按彧之死,操隠其誅。陳壽云以憂卒,蓋闕疑也。今不正言其飲藥,恐後世為人上者,謂隠誅可得而行也。
47
十八年九月,馬超奔張魯。《楊阜傳》云:十七年九月。《武帝紀》:十八年,超在漢陽,復因羌、胡為害。十九年正月,趙衢等討超,超奔漢中」。按姜敘九月起兵,超即應出討超出衢等即應閉門,不應至來年正月,蓋《魏史》書捷音到鄴之月耳。《楊阜傳》誤也。
48
十九年七月,操留少子植守鄴。《植傳》云:「太祖戒之曰:「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又云:「植,太和六年薨,年三十一」。按植今年年二十三,則死時當年四十一矣,《本傳》誤也。
49
二十年五月,呂䝉留孫河,委以後事。按孫河已死,或它人同姓名耳。劉備聞操將攻漢中,《備傳》云曹公定漢中,《孫權傳》云入漢中。按操以七月入漢中,備未應即聞之,而八月權已攻合肥,蓋聞曹公兵始欲向漢中,即引兵還耳。
50
七月,張衛等夜遁。武帝紀曰:「公至陽平,張魯使弟衛等據闗攻之,不拔,乃引還,賊守備解散,公乃密遣解剽等乗險夜襲,大破之」。劉曄傳曰:「太祖欲還,令曄督後諸軍。曄策魯可克,馳白太祖,不如致攻,遂進兵,魯乃奔走」。郭頒世語:「魯遣五官掾降,弟衛拒王師,不得進。魯走巴中,軍糧盡,太祖將還,西曹掾郭諶曰:魯已降,留使既未反,衛雖不同,偏擕可攻,縣軍深入,以進必克,退必不免。太祖疑之,夜有野麋數千,突壊衛營,軍大驚。髙祚等誤與衛衆遇,衛以為大軍見掩,遂降」。魏名臣奏載楊暨表曰:「武皇帝征張魯,以十萬之衆,身親臨履。張、衞之守,蓋不足言,地險守易,雖有精兵虎將,勢不能施。對兵三日,欲抽軍還,天祚大魏,魯守自壊,因以定之」。又載董昭表其「承涼州」以下,皆昭表所述,必得實。今從之。
51
守將雖斬之,《劉曄傳》云:備雖斬之。按《備傳》云:「備下,公安聞曹公定漢中乃還」。如此,則備時猶在公安也。
52
二十二年正月,操軍居巢。《孫權傳》:曹公次居巢,攻濡須,並在去冬。今從《魏武紀》。二十四年正月,劉備營於定軍山。《備傳》云:於定軍山勢作「營」,《法正傳》作「定軍興勢」,今從《黃忠傳》。
53
斬夏侯淵,《淵傳》曰: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戰死」。《張郃傳》曰:「備於走馬谷,燒都圍,淵救火,從他道與備相遇,交戰,短兵接刄,淵遂沒」。今從《劉備》、《黃忠法正傳》。
54
《魏紀》:
55
髙祖黃初元年十月辛未,升壇受禪。陳志云:丙午,上至曲蠡,漢帝禪位。庚午,升壇,即阼。袁《紀》亦云:庚午,魏王即位。按《獻帝紀》,乙卯始發禪册,二十九日登壇受命。又文帝受禪碑,至今尚在,亦云辛未受禪,陳《志》、袁《紀》誤也。范《書》云:魏遣使求璽綬,曹皇后不與,如此數輩,后乃呼使者,以璽抵軒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爾!左右皆莫能仰視」。按此乃前漢元后事,且璽綬無容在曹后之所,此說妄也。二年陳志》:正月乙亥朝日于東郊。裴松之以為朝日在二月。按二月辛丑朔,無乙亥。烈祖太和二年正月,姜維降漢。孫盛《雜語》曰:維詣諸葛亮與母相失,後得母書,令求當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逺志,不在當歸也」。按維粗知學術,恐不至此,今不取。
56
青龍二年唐太宗《晉書》景懐夏侯后傳,后以此年死。云宣帝居上將之重,諸子並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純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遂以鴆崩。按是時司馬懿方信任於明帝,未有不臣之迹,況其諸子乎!徒以魏甥之故,猥鴆其妻,都非事實,蓋甚之之辭。不然,師自以他故鴆之也,今不取。
57
景初二年六月,公孫淵圍塹二十餘里《晉宣紀》云:南北六七十里。今從《淵傳》。
58
十二月,劉放執帝手作詔,免燕王宇等官。《放傳》曰:宇性恭良,陳誠固辭,帝引見放資,入臥內,問曰:燕王正爾為?放資。對曰:「燕王實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曹爽可代宇否?」放、資因賛成之。又深陳宜速召太尉、司馬宣王,帝納其言。放、資既出,帝意復變,詔止宣王勿來。尋更見放、資曰:「我自召太尉,而曹肇等反,使吾止之。命更為詔。帝獨召爽與放、資俱受詔命,遂免宇獻、肇、朗官」。按陳壽當晉世作《魏志》,若言放資本情,則於時非美,故遷就而為之諱也。今依習鑿齒漢晉春秋》、郭頒《世語》,似得其實。
59
邵陵厲公正始四年十二月,陸遜諫吳主不分嫡庶。《吳録》曰:權時見楊笁,辟左右而論霸之才,笁深述霸,有文武英姿,宜為嫡嗣,於是權乃許立焉。既而遜上表極諌,權疑笁泄之,乃斬笁」。按笁死在太子廢後,《吳録》所述妄也
60
嘉平元年正月,曹爽、何晏等族誅。《魏氏春秋》曰:宣王使晏典治爽等獄,晏窮治黨與,冀以獲宥。宣王曰:「凡有八族,晏䟽丁、鄧等七姓」。宣王曰:「未也。晏窮急,乃曰:「豈謂晏乎?」宣王曰:「是也」。乃收晏。按宣王方治爽黨,安肯使晏典其獄,就令有之,晏豈不自知與爽最親而冀獨免乎!此殆孫盛承說者之妄耳。
61
五年十月,吳孫峻殺諸葛恪。《恪傳》曰:「恪省張約等書而去,未出路門,逢太常滕以恪曰:卒腹痛,不任入。胤不知峻隂訃,謂恪曰:君自行旋,未見上,今上置酒請君,君已至門,宜當力進」。恪躊躇而還。孫盛以為不然。今從吳歴。
62
髙貴鄉公正元二年十二月,吳作太廟吳歴太平元年正月,立太祖廟。沈約宋書》:「孫亮立,明年正月,立權廟」。今從《吳志》。
63
元帝景元元年正月,髙貴鄉公出懐中黄素,詔王沈、王業奔走告司馬昭、王經,不從。《世語》曰:經因沈業申意。今從晉諸公賛。陳泰請斬賈充。《魏氏春秋》曰:帝之崩也,太傅司馬孚、尚書右僕射陳泰枕帝尸於股,號哭盡哀。大將軍入禁中,泰見之悲慟,大將軍亦對之泣,謂曰:「玄伯其如我何?」泰曰:「獨有斬賈充,少可以謝天下耳」。大將軍久之曰:「卿更思其他」。泰曰:「豈可使泰復發後言遂歐血薨」。裴松之以為違實,今從子寳《晉紀》。
64
四年九月,護軍荀愷、《晉書文紀》作「部將易愷」,今從《魏志》。
65
咸熈元年正月,衆殺姜維鍾㑹。《衛瓘傳》曰:㑹劉瓘謀議,乃書板,云欲殺胡烈等,舉以示瓘,瓘不許,因相疑貳,瓘如厠,見胡烈故給使,使宣語三軍,言㑹反㑹,逼瓘定議,經宿不眠,各橫于膝上,在外諸軍已潜欲攻㑹,瓘既不出,未敢先發,㑹使瓘慰勞諸軍,瓘便下殿㑹,悔遣之,使呼瓘,瓘辭眩疾動,詐仆地,比出閣,數十信追之,瓘至外,解服鹽湯,大吐㑹,遣所親人及醫視之,皆言不起,㑹由是無所憚,及暮門閉,瓘作檄宣告諸軍並已倡義陵旦共攻㑹,殺之。常據華陽國志曰:「㑹命諸將發喪,因欲誅之,諸將半入,而南安太守胡烈等知其謀,燒成都東門以襲殺㑹及維」。今從魏志。义世語曰:「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如斗,非身所能容」。恐當作「升」。
66
晉紀:
67
世祖泰始元年九月乙亥,葬文王。晉書文紀作「癸酉,今從魏陳留王志。二年八月,陸凱上䟽諌吳主,陳壽曰:予連從荆楊來者,得凱所諌皓二十事。博問吳人,多云不聞凱有此表,又按其文殊甚切直,恐非皓之所能容忍也。或以為凱藏之篋笥,未敢宣行病困,皓遣董朝省問欲言,因以付之。虛實難明,故不著于篇。然愛其指擿皓事,足為後戒,故鈔列于凱傳左。今不取。十月丙午朔,日食。宋書志無此食,今從晉書。
68
十二月,吳主還都建業,《吳志陸凱傳》:或曰:寳鼎元年十二月,凱與丁奉、丁固謀,因皓謁廟,欲廢皓立孫休子。時左將軍留平領兵先驅,故密語平,平拒而不許,誓以不泄,是以不果。按凱盡忠執義,必不為此事。況皓殘酷猜忌,留平庸人,若聞凱謀,必不能不泄,殆虛語耳,今不取。
69
四年正月丙戌,賈充等上律令,帝令裴楷執讀。《刑法志》云:泰始三年事畢,表上。今從《武紀》。《裴楷傳》云:「文帝時,詔楷於御前執讀」。今從《刑法志》。
70
九月,石苞免官。晉書武紀及苞傳皆無苞免官年月,蕭方等三十國春秋、杜延業晉春秋置在此,今從之。苞傳又云:敕琅邪王伷自下邳㑹壽春」。按武紀,伷明年二月乃鎮下邳,恐傳誤。
71
十月,吳萬彧冦襄陽。《晉帝紀》作「郁」,今從《吳志》。
72
五年二月,文立言:「蜀名臣子孫宜敘用。立傳載此表在遷太子中庶子後。按泰始七年立舉郤詵時,猶為濟隂太守,於今未為庶子也。若諸葛京署吏,不因立表,則京先已署吏立,不當更云宜量材敘用也。
73
六年正月,吳丁奉入渦口。《吳志丁奉傳》:建衡元年,攻晉榖陽。《晉帝紀》不載,奉傳不言入渦口,疑是一事。
74
七年四月,吳陶璜襲殺董元。《璜傳》云:出其不意,徑至交趾。按元乃九真太守,非交趾也。《華陽國志》云:元病亡,楊稷更以王素代之。按《武帝紀》:「四月,九真太守董元為吳將虞汜所攻,軍敗,死之」。則元非病亡,蓋稷雖以素代元,未至郡而元死也。
75
衆胡內叛,與樹機能圍牽弘,弘死之。崔鴻《十六國春秋》秃髪烏孤傳》云:其先樹機能本河西鮮卑,泰始中,殺秦州刺史胡烈,斬涼州刺史牽弘」。《晉帝紀》「叛虜殺胡烈,北地胡殺牽弘」,皆不言鮮卑。蓋言羣虜內叛,則鮮卑亦在其中矣。或北地胡,即樹機能也。
76
七月癸酉,賈充都督秦、涼。《三十國春秋、晉春秋》充出並在八年二月。按《武帝紀》,充出在此月,蓋二春秋以太子納妃在八年二月,致此誤也。
77
陶璜陷交趾,殺毛炅。《漢晉春秋》曰:初,霍弋遣楊稷、毛炅等戍交趾,與之誓曰:「若賊圍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屬誅。若過百日,救兵不至而城沒者,吾受其罪。稷等守未百日,糧盡,乞降於璜,不許,而給糧使守。諸將並諫,璜曰: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須其日滿,然後受降,使彼得無罪,而我取有義,內訓吾民,外懐鄰國,不亦可乎!稷等期訖糧盡,救兵不至,乃納之」。《華陽國志》則云:「稷等城破被囚,稷歐血死,炅罵賊死」。二者相戾,不可得合,而《晉陶璜傳》兼載之。按孫皓猜忌,恐璜不敢以糧資敵。今從《華陽國志》。
78
十月丁丑朔,日食。《宋書五行志》有五月庚辰食,無十月丁丑食。《晉書紀》及《天文志》有十月丁丑食,無五月庚辰食。今從《晉書》。
79
十二月,安樂思公劉禪卒。《晉春秋》云:禪謚惠公。今從《王隠蜀記》。八年夏,張弘殺皇甫晏、王濬討斬之。《華陽國志》:弘殺晏在十年五月,《武帝紀》在今年六月。按王濬請伐吳表云:「臣作船七年,日有朽敗」。濬再為益州刺史,方受詔作船,咸寜五年,下詔伐吳,借使濬以其年上表,則再為益州亦在泰始九年之前矣。今從《晉紀》為定。
80
祜表留濬復為益州。《羊祜傳》云:表留濬監益州諸軍事,加龍驤將軍。按《濬傳》,祜密表留濬重拜益州刺史」。又曰:「尋以謡言拜龍驤將軍,監梁、益諸軍事」。然則作刺史與監軍,自是二事也。《華陽國志》又云:「咸寜四年,濬遷大司農,五年,拜龍驤,監梁、益二州」。按時羊祜已卒,尤不可據。
81
濬造舟艦。《華陽國志》云:咸寜三年三月,濬受詔作艦。按濬《表》云「作船七年」,則《國志》不可據也。十月,尹璩卒。宋質廢梁澄,表令狐豐為燉煌太守。《晉春秋》「璩」作「據」,今從《武紀》。《武紀》云:「令狐豐廢澄自領郡事」。今從《晉春秋》。
82
賈充宴朝士,《三十國春秋》在十一月,《晉春秋》在十月己巳,恐皆非實,故附于冬末。吳萬彧自殺。《吳志孫皓傳》云:彧被譴憂死。今從《江表傳》。
83
九年正月辛酉,鄭袤卒。按《本傳》,袤為司空,固辭乆之見,許以侯就第,拜儀同三司。而《帝紀》云「司空鄭袤薨」,誤也。
84
七月丁酉朔,日食。宋志無此食,今從晉書。十年四月,吳主誅章安侯奮。《江表傳曰:張布女有寵於皓而死,皓厚葬之,國人見葬太奢麗,皆謂皓已死,所葬者是也。皓舅子何都顔狀似皓,故民間訛言都代立臨海太守奚熈信,訛言舉兵,欲還秣陵,誅都都,叔父植時為備海督,擊殺熈夷三族,訛言乃息。又云:奮本在章安,徙還吳城禁錮,使男女不得通婚,或年三十四十不得嫁娶,奮上表乞自比禽獸,使男女自相配偶,皓大怒,遣察戰,齎藥賜奮父子,皆飲藥死。裴松之按:建衡二年至奮之死,孫皓即位尚未久,若奮未被疑之前,兒女年二十左右,至奮死時,不得年三十四十也,若先已長大,自失時未婚娶,不由皓之禁錮矣,此雖欲増皓之惡,然非實理。又吳志孫皓傳:鳯凰三年,㑹稽妖言,奮為天子,遂誅奚熈,不言誅奮。孫奮傳:建衡二年,左夫人王氏卒,民間訛言,遂誅奮及五子。三十國、晉春秋,自皓納張布女至殺奮,皆在天册元年。按奮若以建衡二年死,不容至鳯凰三年,㑹稽方有訛言,不知奮死果在何年,今因奚熈之死終言之。
85
咸寜三年五月,吳將邵顗、《武紀》作「邵凱」,今從《羊祜傳》。七月,楊珧議封建。《職官志》以為珧與荀朂以齊王攸有時望,懼太子有後難,故建此議,使諸王之國。帝初未之察,於是下詔議其制。按《朂傳》有異議,又時齊王不之國,疑此說非實,今不取。
86
十二月,衛瓘離間二虜,務桓降,力微死。魏收後魏書:鐵弗劉虎,匈奴去卑之孫,昭成四年死,子務桓立。按昭成四年,晉成帝咸康七年也,務桓不應與瓘同時,蓋二人皆名務桓耳。四年七月,司、冀等州大水,螟傷稼,杜預上䟽。食貨志云咸寜三年杜預傳云四年。按五行志,三年大水,無蟲災,四年螟。今從預傳。
87
九月,張尚忤吳主,徙建安,尋殺之。三十國春秋云:岑昬等泥頭請代尚死,尚得免死,徙廣州。今從《尚傳》,參取環氏《吳紀》。
88
十月,衛瓘撫牀帝,令太子決尚書疑事。《三十國春秋》在泰始八年。《按瓘傳》:泰始初,為青州刺史,徙幽州,八年,不得在京師。《瓘傳》在遷司空後。按《帝紀》,「泰康三年,賈充卒,十二月,瓘為司空」,故移在入為尚書令下。
89
傅咸卒。《玄傳》曰:「五年,遷太僕,轉司隷景獻皇后崩。坐《傳》誤也。爭位罵尚書免,尋卒。按景獻后崩在四年位。五年十一月,馬隆轉戰而前。《隆傳》曰:或夾道累磁石,賊被鐵鎧,行不得前,隆卒悉披犀甲,無所留礙,賊以為神。按此說太誕,恐不可。
90
太康元年二月乙丑,王濬擊殺吳陸景。《武紀》:壬戌,濬克夷道樂郷城,殺陸景」。《陸抗傳》:「壬戌,殺晏。癸亥,殺景」。《王濬傳》:「壬戌,克夷道,獲晏。乙丑,克樂郷,獲景」。今從《濬傳》。
91
或曰:方春水生,難於久駐《杜預傳》曰:「今向暑水潦方降,疾疫將起」。按時未暑,今依《三十國春秋》
92
五月丁亥朔,孫皓至,《吳志皓傳》:天紀四年三月丙寅,殺岑昬。戊辰,陶濬從武昌還。壬申,王濬到,受皓降。五月丁亥,集于京邑。四月甲申,封歸命侯。《晉武紀》:太康元年二月,王濬等破武昌,王渾斬張悌。三月壬申,濬至石頭,皓降。乙酉,大赦,改元。四月,遣朱震等慰撫。五月辛亥,封歸命侯。丙寅,引皓升殿。庚午,詔士卒六十歸家。庚辰,以濬為輔國將軍」。《王濬傳》:「二月庚申,克西陵」。又云:「壬寅,濬入石頭」。而無月又上書曰:「臣十四日至牛渚,十五日至秣陵」。亦無月。又曰:「去二月武昌失守,皓左右皆得寳散走」。《三十國春秋》:「四月甲子,王渾斬張悌。丙寅,殺岑昬。《與》《何楨書》。庚午,《送降書》:「壬申,濬入石頭,甲申,封歸命侯。五月丁亥,至洛陽」。《晉春秋》略與之同。按長厯》,去年閏七月。今年二月戊午朔,三月戊子朔,四月丁巳朔,五月丁亥朔,六月丙辰朔。然則三月無戊辰,丙寅、壬申,五月無庚午、庚辰與《吳志》、《晉書》不合。若依《三十國春秋》,月日雖合,然二月武昌失守,皓左右離散,不容四月十六日王濬乃至秣陵而皓降。又皓以四月十六日降,舉家西上,至五月一日未能至洛。今事之先後並依《吳志》、《晉書》,但削去其日之不與厯合者。
93
遷王濬鎮軍大將軍。《濬傳》云:領步兵校尉,舊校唯五,置此營自濬始也。按《職官志》:屯騎、步兵、長水、越騎、射聲校尉,是為五校,並漢官也。然則步兵之名,非自濬始。《武帝紀》:「是年六月丁丑,初置翊軍校尉官」。疑濬所領者翊軍也。
94
是歳凡州十九。宋書州郡志》云:太康元年,天下一統,凡十六州。後又分雍、梁為秦,分荊、揚為江,分益為寜,分幽為平,而為二十矣。按杜佑通典》:平吳,分十九州,司、兖、豫、冀、并、青、徐、荊、●、梁、雍、秦、益、涼、寜、幽、平、交、廣。今從之。
95
山濤言不宜去武備。濤傳云與盧欽論之。按欽,咸寜三年三月已卒。二年十月,慕容涉歸㓂昌黎,帝紀云慕容廆按范亨燕書武宣紀,廆泰始五年生,年十五,父年于涉歸,卒。太康四年也。此年入冦,當是涉歸。
96
十一月,陳騫薨。《帝紀》云大司馬按騫以咸寜三年辭位,以髙平公還第。三年正月,帝問司隷校尉劉毅。《地理志》:太康元年,省司●,置司州。《毅傳》,毅為司隷校尉。帝嘗南郊,禮畢,問毅而無年月。《晉春秋》問毅在此月,而不言毅官。按《毅傳》:六年,自司日遷左僕射。或者此年尚未改為司州也。今從《毅傳》。
97
四年,慕容刪簒立。《載紀》刪作「耐」,今從《燕書》。五年正月己亥,青龍見,《五行志》作「癸夘」,今從《帝紀》。罷寜州,置南夷校尉。《地理志》:太康三年,廢寜州,置南夷校尉。今從《華陽國志》。六年正月,劉毅卒。《晉春秋》在七年十月,今從本。
98
七年正月,魏舒遜位。舒遜位,紀、傳皆無年月。本傳曰:「以災異遜位,帝不聴後,因正旦朝罷還第,表送章綬」。按本傳又曰:「遜位之際,莫有知者,若今年正旦日食遜位,至他年正旦乃送章綬,不得云「人無知者」。蓋止因今者正旦朝罷,遂以災異遜位,不復起耳。
99
資治通鑑考異》卷三
URN: ctp:ws365360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