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二《羣廟考》
3
特祀
4
天聰九年三月甲戍
5
太宗文皇帝
6
親臨楞額禮墓及詹墓奠酒。時駕巡盛京北山,道經固山額真一等按班章京楞額禮墓,下馬至墓前,以金杯酌酒奠而哭之,復至詹墓前。
7
奠酒詹本北方䝉古,伊蘇忒部落貝勒來歸。時太宗知其賢,寵眷有加。至是追念之,亦奠以酒。崇德元年六月甲申。
8
上命以牛祭和碩穎親王薩哈亷。先是己夘太宗文皇帝御翔鳯樓,偶寢,夢東行至一殿,與禮親王代善頴親王薩哈亷坐。
9
太宗黙念頴親王已故何在此,遂避還盛京,道遇儀仗,左右列有人自後至,請曰穎親王,乞上賜牛一」。
10
駕行不數武,碩託又自後至,奏曰:頴親王,令臣求賜牛。
11
太宗曰:「已與之矣」。及覺,以問內院大臣希福、剛林、詹霸、瑚球,衆奏曰:「此悼念之切所致耳」。
12
太宗曰:「不然,當別有故也」。于是,希福等檢㑹典親王薨初,祭賜牛一,頴親王初祭,未嘗用牛,遂以奏。至是
13
特命禮部備牛致祭。
14
順治六年十月甲午。
15
勅賜碑于和碩禮親王代善墓,世祖章皇帝御製碑文。
16
爾和碩禮親王代善乃。
17
太祖武皇帝次子,于崇德元年晉封和碩禮親王,不幸薨逝當。
18
太祖武皇帝征哈達、輝發、烏拉、葉赫諸國時,爰整即旅,四出比克有明,又為國家著勞。用是特諭該部式展追痛之思勒石塋前,以示顯揚之典。
19
七年三月己巳。
20
勅建碑于輔政叔德豫親王多鐸墓,世祖章皇帝御製碑文。
21
爾輔政叔德,豫親王多鐸,乃太祖武皇帝少子。天聰二年戊辰,太宗文皇帝征䝉古多羅特國,盡有其地。賜王額爾克楚虎爾號天聰五年辛未。
22
太宗皇帝攻取明大凌河城,王撃敗錦州敵兵,為太宗皇帝前驅破敵。天聰八年甲戍,征明大同府,王攻克保安州,捉生於明錦州,時王又撃敗錦州、松山二城敵兵。崇德元年丙子,封和碩豫親王。順治元年甲申四月,王同叔父攝政王於山海關破流賊李自成兵二十萬,取明中原。十月,命王為定國大將軍,統大軍撃敗流賊李自成馬步兵,進克潼關及陜西西安府,又平河南撃敗各處兵,攻克揚州,遂平江寧,生擒明福王朱由松以平江浙屢建大功,進封和碩德豫親王。順治三年丙戍,蘇尼特吉斯思反,命王為揚威大將軍,統率大軍,追及騰吉斯於衮噶魯台地方,撃敗之,獲其妻子、生畜。喀爾喀土謝圖汗、碩雷汗率衆迎戰於查濟布喇克地方,復敗之,多所斬殺,自平定、中原以來,厥功甚茂,順治四年丁亥,封為輔政,叔德豫親王㕘贊機務,順治六年己丑三月十八日,不幸薨逝,兹命該部勒石墓前,用彰追䘏至意。
23
八年八月戊辰。
24
勅賜碑於和碩肅親王豪格墓,世祖章皇帝御製碑文。
25
爾和碩肅親王豪格乃
26
太祖武皇帝之孫。
27
太宗文皇帝長子當征蒙古札魯特東魁、察哈爾、鄂爾多斯諸國時所在克敵,收服其國。迨屢征明國所在擊敗敵兵,攻克城池甚多,封爾為和碩肅親王,平定朝鮮,時率左翼兵屢敗敵,衆下其城,同睿王於山海關,破流賊二十萬衆,克定中原。順治三年,又統大軍剿除四川逆冦,平定郡縣,師還之後,值睿王専政啟釁,遽加以罪名,輒行拘繋,抑勤致死。朕知爾無罪,不勝悼念,仍追封爾為和碩肅親王,用建塜碑,傳之後世。
28
九年正月壬寅。
29
命立碑於三等阿思罕尼哈番、安達禮三等阿達哈哈番敦達禮墓。
30
等謹按我。
31
太宗文皇帝上賓安達禮敦達禮,朴誠,自矢,俱以身殉至是
32
世祖章皇帝褒其忠,特加追䘏。十年十月戊子,遣官。
33
諭祭明殉難大學士范景文等十五人,並予以諡,仍于各原籍」。
34
賜地春秋供祭。先是,元年八月辛巳,順天學政御史曹溶啟睿親王,請旌故明殉節諸臣范景文以下二十。
35
八人,王令俟天下平定再議,迨九年十一月乙酉,世祖章皇帝諭禮部:「明末冦䧟都城,君死社稷,當時文武諸臣中,豈無一二殉君死難者?幽忠難冺,大節可風,爾部㑹同各部院詳訪實跡具奏,勿遺勿濫」。於是刑科給事中趙進美疏言:「明末死節諸臣,䝉
36
諭察訪異代忠魂莫不仰沾」。
37
聖澤伏查順治元、二年間,亦有未達天心,徒抱片節,硜硜之志,百折靡悔者,雖抗順之辜,無辭斧鉞而授命。
38
之義不忝,昔賢,仰祈
39
勅部核實表彰,以作忠義。得㫖所司議奏。是年六月辛亥,禮部奏明末殉難忠臣大學士范景文、戸部尚書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華副。
40
都御史施邦耀、太常寺少卿吳麟徵,左庶子周鳯翔、檢討汪偉都,給事中吳甘來,御史王章、陳良謨,左中允劉理順、馬世竒,主事成德金鉉,駙馬都尉鞏永固等,應加旌䘏得。
41
㫖范景文等給諡賜祭,依議行,仍於各原籍賜地,春秋致祭。至是,諡范景文曰「文忠,倪元璐曰文貞,李邦華曰忠肅,施邦耀曰恭愍,吳麟徵曰貞肅,周鳯翔曰文介,汪偉曰文毅、吳甘來曰莊介,王章曰節愍,陳良謨曰恭潔,劉理順曰文烈,馬世竒曰文肅成徳、曰介愍金鉉曰忠潔,鞏永固曰忠烈,遣禮部侍郎髙珩致祭。
42
十二年九月壬辰,遣官。
43
諭祭明殉難侍郎孟兆祥等八人其七人姓氏未詳,十三年閏五月庚子遣官。
44
諭祭明殉難太僕寺丞申嘉允,予諡端愍。十四年二月庚寅。
45
勅賜碑于和碩武肅親王豪格墓,世祖章皇帝御製碑文。
46
國家紀功崇徳,首重懿親,茍能宣力王室,著有勳勞,髙爵寵祿,以光耀於生前,豐碑美諡,以流傳於歿後,典至鉅也。和碩肅親,王豪格係。
47
太宗文皇帝長子,朕親兄也,智畧超羣,英雄蓋世,其征䝉古札魯特、東、揆察哈爾、鄂爾多斯等國,及征明數次,平定朝鮮,入山海關,破流賊兵二十萬,諸功前碑載之詳矣。順治三年,統率大軍往征四川,賊冦至陜西,立解漢中府之圍,所屬州縣,盡為平定,攻克三寨,山張閣、老崖等處,山寨三座,各寨俱就招撫,擊敗水陸馬步兵二十二,次追殺八次,又招撫偽總兵、副將㕘㳺以下官百十二員,士卒翕然歸命,陜中逋冦,掃蕩無餘,又復入川,攻克內江縣,擊敗張獻忠一百三十六營,斬賊首獻忠及其偽巡撫總兵等官二千三百有竒,俘獲無算,廣宣德意,招徠文武官二百三十五員,馬步兵六千九百九十有餘,四川大定,建此竒功,宜膺上賞。睿王攝政,掩其開疆,拓土之功,橫加迫脅,幽囚之慘,忠憤激烈,以致薨逝。朕念手足之誼,不勝悽愴,親政之後,即令樹立貞珉,以紀厥功,而加䘏予諡之典,闕焉未舉。今特重敘前績,表王之德業,闢土斥境,折衝禦侮,宜諡曰武,追封為和碩武肅親王,加以厚賚。嗚呼!朕追思痛悼,弗能自已,是用旌爾殊勲,揚爾忠義,昭朕篤親酬庸之意,勒之金石,用傳不朽。
48
七月癸丑。
49
勅賜碑于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墓,世祖章皇帝御製碑文。
50
「朕惟國家膺圖受籙,天降英傑,以佐鴻業,勲庸既著於生前,榮名宜彰於歿後,故報功昭德,勒碑墓道,禮也。況屬在懿親,功髙德茂,褒崇之典,尤當隆重者乎?叔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乃。
51
太祖弟莊親王之子忠貞,天挺端亮,性生秉志,精誠夙懐,英毅當我。
52
太祖武皇帝肇造丕基之時,暨我太宗文皇帝底定鴻業之日,王以本支之親,膺心膂之任,躬擐甲胄,奮冒矢石,始征蒙古札魯特,獲把克貝勒多爾機、鄂齊爾桑征髙麗,攻拔城池,收服其國。及征明都城,攻取大安口,入邊之後,敗五路援兵,招服馬、蘭峪諸堡,又追踪叛賊愛塔所在,敗其兵而誅之。駐守永平,又下建昌、遷安、樂亭諸縣及兼攝司冦,秉心忠良,行已端誠仰體。
53
皇考好生之心,以致刑清法平,而治兵輔政,亦皆克殫靖。共因封為和碩鄭親王。迨
54
皇考升遐,宗室兄弟懐亂,各有異謀,惟王矢志翼戴,永堅一心,以定大計,此功髙社稷,較戰陣之績,為尤重矣。既而統大兵攻拔明中後所、前屯衛、中前所諸城,後進征湖廣,道出山東,聞賊據曹縣,偏師剿滅之,及至楚境,恢復寳慶等四府、八州四十四縣,又遣兵收復貴州五府七縣,擊敗賊兵六十四,陣誅偽王一、偽總督一、偽總兵十四、文武偽官四十一,收降偽總兵一、偽官六十九,遂定湖南。至若佐輔朝政,益著勞績。睿王忌王忠誠,罷輔政,叔王改為和碩親王,及朕親政,復封叔和碩鄭親王,王克贊廟謨,沃心前席,其所裨益。朕躬振飭紀綱者,匡勷實多,方期益殫嘉猷,以翊太平,遽爾嬰疾,遂致屬纊。嗚呼!若王者忠冠當時,功昭後世,可謂始終一德,生死不渝者矣。朕每切哀思,用深痛悼,念勲名既載於盟府,而風烈宜表於隧阡,爰述懋功,顯揚忠義,勒諸貞珉,俾奕世垂之不朽云。
55
十八年四月壬午。
56
聖祖仁皇帝賜一等阿達哈哈番侍衛傅達理祭𦵏,予諡忠烈。
57
等謹按我
58
世祖章皇帝上賓,侍衛傅達理感報恩遇,即以身殉。至是
59
特加優䘏。
60
康熙十年九月辛未,遣官祭盛京諸王暨功臣墓。時以寰宇一統,躬詣
61
太祖
62
太宗山陵,行告成禮,遣官各致祭。十四年十月丙寅。
63
上躬詣
64
孝陵遣官奠和碩襄昭親王墓、太子太保、都統三等精竒尼哈番佟圖賴墓。
65
十八年四月辛巳,遣官奠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墓。是日
66
駕出德勝門觀禾,路經其墓,遣內大臣覺羅武黙納,以酒奠之。
67
十九年正月壬子,遣官奠昭勲公圖賴墓,是日,駕幸鞏華城,道經西山之麓,遣武黙納至其墓奠之。二十一年正月。
68
勅賜碑於廣西巡撫諡文毅馬雄鎮墓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
69
朕惟臣子之誼,大節為重,然居平無事之時,人人侈談忠義,一旦臨事而為國捐軀,確乎不奪者蓋寡,則所稱成仁取義之士,國家得之宜如何褒崇焉?爾馬雄鎮,洊厯禁近,簡授節旄,恪共之譽有聞,綏輯之功斯著,豈意叛藩逆命怙惡,㺯兵急變,起蕭墻之中,孤城介桂領之外,聲阻援絶,形絀勢危,爾則以死自持,抗詞罵賊,遂觸兇怒,橫致幽囚,然猶志切輸忠,力圖滅冦,間關遣子,萬里來歸,慷慨上書,一心罔貳,丹誠既通於王室,闔門咸殉於巖疆,節挺氷霜,厯四年而益厲,操堅金石,經百折而不撓,可云烈矣。嗚呼!惟見危乃,知授命之不易,疾風勁草,繄爾一身,實荷綱常之鉅,朝廷養士數十年,有臣如此,庶無負焉。朕用既憫且嘉,特考彛憲,賜諡文毅,躋以崇階,爰勒貞珉,昭示來世,几屬臣僚,聞風興起,咸思自勵,爾之為功,世道豈淺歟!
70
二月戊寅,以雲南底定,海㝢蕩平,躬詣
71
盛京祭告
72
陵寢遣官往伯夷叔齊廟行禮。是日,駐蹕灤州王家店,遣領侍衛內大臣舅舅佟國維、大學士明珠往祭。
73
諭曰:「伯夷、叔齊,古之聖人,清風可仰。爾等前往可焚香展敬」。
74
三月乙卯,遣官祭功臣墓。領侍衛內大臣舅舅佟國維、祭功臣頴親王薩哈㢘墓內大臣都統巴泰祭、克勤郡王岳託墓,內大臣伯費揚古祭武勲王揚古利墓,內大臣索額圖、祭、直義公費英東墓內大臣坤巴圖魯、侍衛祭𢎞毅公額亦都墓內大臣覺羅烏黙,納祭忠義公圖爾格墓。
75
丙辰,遣官祭諸臣墓,尚書郭四海祭多羅,靖定貝勒飛揚武多羅,安平貝勒杜度,鎮國公馬占墓,侍郎覺羅沙、賴祭碩翁、科羅巴圖魯、圖魯什墓侍郎額星格祭,輔國公塔拜,鎮國將軍聶克塞墓,侍郎郭丕祭,都統納穆泰,都統楞額、禮墓,侍郎黨務禮祭,大學士達海、巴克什,大學士雅泰,都統達爾哈額駙墓,副都御史塞克德祭,鎮國將軍湯伍泰墓,侍郎溫代祭,內大臣伊爾登,尚書薩穆什喀墓,侍郎阿喇尼祭。領侍衛內大臣精竒尼哈畨多爾濟,內大臣諾爾布占圖謝土墓,侍郎明愛祭二等伯。明阿,都統覺羅拖,博輝墓學士庫勒納祭。原列五大臣內碩翁、科羅巴圖魯,尚書伊孫墓,詹事牛鈕祭,額駙李永芳,都統博爾金,侍衛墓通政使席蘭泰祭,鎮國將軍慕爾察,內大臣宗室額克泰墓,大理寺卿恕舒祭。
76
盛京按班章京葉克書,尚書冀孫墓少詹拉巴,祭內大臣公常鼐一等。精竒尼、哈番巴竒蘭墓、太僕寺卿色楞、祭精竒尼、哈畨侍衛席爾巴墓。鴻臚寺卿安太祭。三等。阿思罕尼哈畨安達禮,三等。阿達哈哈畨敦達禮墓。太常寺卿席爾達,祭尚書車爾格墓。光祿寺卿鄂哈祭。
77
盛京將軍阿穆爾圖、墓少卿䕶穆布、祭內大臣覺羅色勒墓司業葛思泰祭尚書馬福塔墓。
78
己未,遣官祭功臣覺羅祖墓,內大臣覺羅塔達祭武功郡王禮敦巴圖魯墓,內大臣公福善祭恪恭貝勒塔察篇古墓,又內大臣覺羅塔達祭。
79
陵寢附近地方覺羅祖墓。
80
四月壬午。
81
勅賜碑于浙閩總督,諡忠貞范承謨墓,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
82
朕惟朝廷簡畀重臣,授以封疆之任,平時則竭誠殫力以靖厥職,猝逢事變,則有凜乎不可犯,確然不可奪之節,舍生取義,流光天壤,古所謂不二心之臣,如此而已爾!范承謨,名臣之子,奮跡甲科,入侍禁林,出典節鉞,咸有聲績,著於當官,洎閩疆莅鎮之年,值狂豎盜兵之日,冦起門庭,禍生肘腋,智未及施,勇不暇展,而爾志恥倖生,義無茍免,奮身罵賊,誓不共天,遂致闔室幽囚三年,拘繫阻敓,其衣食迫脅以甲兵,兇𦦨彌張,貞操愈勁,卒蹈白刄,以作完人,慷慨從容,兼有其美,兹者底定疆陲,申明命討,罪人斯得,臣節益昭,倍深軫悼之情,特厚飾終之禮,寵以隆秩,諡曰忠貞。嗚呼!褒忠顯善,帝王治世之大權,恩命疊頒,朕曷有私於爾?以培正氣,以植人倫,庶使選愞之士,覩盛典而知興慕義之夫,聞休風而加勸,勒諸貞石,其永有譽於無窮哉?
83
五月丁亥,遣官奠巴圖魯親王達爾漢墓貝勒卓爾圖墓。
84
己亥,遣官奠平南親王尚可喜墓。十一月辛亥,遣官奠和碩純靖親王墓時躬謁。
85
孝陵回鑾是日
86
駐蹕邦均南。
87
二十二年五月。
88
勅賜碑於太子太傅、都,統三等公、議政大臣、吏部尚書、中和殿大學士、佐領,贈少保,仍兼太子太保,諡文襄。
89
圖海墓。
90
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
91
朕撫御方夏,勤求治理,惟兹丞弼之臣,協心毗贊,綏靖邦家,實依賴焉。爾圖海,秉資忠慤,砥行端勤,密勿周旋,厯有年所,敬以事上,誠以持躬,淵塞沉幾,克膺大任,自為都統時,嘗平荊楚西山之亂,還入綸扉,贊襄匪懈,迺逆賊吳三桂,慿藉寵靈,煽動南服,一時羣不逞之徒,囂然附和,察哈爾孤負國恩,造釁搆孽,爾以將軍副信郡王祗承廟算出關征討,膚功立奏,東服底平,繼以涇原騷動,西土震驚,命爾為大將軍,以乗勝之師,迴戈西向,賊方肆其狂獗,思與滇逆併力,惟爾以重臣建牙,遂得橫截秦隴,扼亢擣虛,逆勢窮蹙,始帖耳垂尾,復來効命。邇年以來,爾鎮撫三秦,威畧大著,能使羣賊胆寒,則凡天戈所指,建耆定之成功者,惟爾勞勩,為多爵以上公,俾之振旅,方將復煩以機務,與之講持盈保泰之理,共享隆平至治,詎圖勤瘁之餘,溘然殞逝,腹心失倚,深用䀌傷,雖恩䘏有加,錫之嘉諡,而朕軫悼元老之心,則未有已也,爰命伐石,樹之墓道,使後有溯勳舊之烈者,得以考焉。
92
二十三年十一月己夘。
93
駕幸曲阜,遣官祭。
94
元聖周公廟先日戊寅
95
諭大學士明珠:周公大聖人制禮作樂,垂示萬世。今廟在曲阜,應行致祭,此係重大典禮。其遣恭親王常寧及禮部尚書介山偕往,以示朕尊崇先聖之至意」。
96
二十四年二月庚子。
97
詔修。
98
周公廟,立碑,給祀田,授後裔為五經》博士,御製碑文。
99
御書勒石文曰:
100
世運代嬗,隔越千載,則必有神聖挺生其間,以承大統,以作名世。惟公體上聖之質,紹祖考之德,孝友篤仁,左右寧王,厥勲爛矣。及乎負扆,能以勤勞寅恭惇大忠信之道翼贊其君,太和洽而頌聲作焉。夫功莫大於致治綏,邦業莫隆於制禮。作樂公身兼數器,開物成務,其龎鴻炳爍之烈,既已載於《詩》《書》,志諸史冊。至於繫爻辭,定官禮,撰《爾雅》,出言為經,又何博奥難窮也!昔孟子論列古帝王,至於公曰:「兼三王,施四事」,而韓愈亦厯數堯、舜、禹、湯、文、武以至公。蓋道統之傳如此,豈僅以治理之彰彰者歟?遙想風徽,官公遺嗣,俾昭世澤於無窮。既命有司,新公廟貌,希慕之餘,勒石頌德,而繫之以詩。詩曰:「䆳古民朴,混混茫茫。列聖經綸,肇軒迄商,敘厥倫,紀賁以采章。公監二代,揆時立制,有因有除,禮明樂備,體國經野,成理萬彚。集武之勲,詔文以孝,代成諴民,並孔五教,為子為臣,是則是傚。宗邦綿厯,忠厚所貽,貞珉載鐫,作頌致思,鳬繹同峙,億禩為期。
101
二十九年十月。
102
勅賜碑於一等公、內大臣都統國舅諡忠勇佟國綱墓,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
103
「朕惟自昔勳舊之臣,乃心王室,平居恪勤職事左右宣勞,一旦奉揚威命,忠不辭難,勇不避險,鴻名駿烈,焜耀無窮,史冊所書,良足嘉歎。爾佟國綱,賦性貞純,秉心淵塞,親居元舅,而敬以持身,位列上公,而謙能服物,入則䖍共宿衛,出則筦領禁軍,偉量夙重於巖廊,令聞允孚於寮采,迺者小醜構爭,近逼邊圉,三軍聲討,簡佐元戎,爾乃慷慨厲兵,赳桓敵愾,屬賦鋒之既挫,將棄壘以潛奔,爾猶擐甲直前,提戈獨進,鋭志彌堅,金石壯氣,逾薄虹霓,誓掃陸梁,永清朔漠,豈期上將遽殞師中夫爾,以肺腑之親,心膂之寄,秩崇望峻,勞乆勲髙,假令偕衆旋軍,亦可從容奏凱,而義存憤激,甘蹈艱危,人盡如斯,冦奚足殄?易曰:君子以致命遂志」。傳曰:「殺敵為果,致果為毅,惟忠生勇,爾實兼之,循行易名,斯無愧矣。嗚呼!典禮加隆,榮哀悉備,英風震於邊徼,勁節炳若丹青,九原有知,應無遺憾。惟朕睠思懿戚,篤念老成,身後追褒,乆而益痛,特命所司,勒文墓石,昭朕無已之懐,亦俾後人知所激勸焉。
104
三十七年八月甲子。
105
上㳟奉。
106
慈輿詣
107
盛京謁
108
109
駐蹕嘉門,蘇賽包地方遙奠,發庫山。是日,諭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等曰:
110
皇太后父母所𦵏在發庫山,相去二百里,應於道路附近處擇潔淨之地俟」。
111
皇太后遙為祭奠。
112
十月甲寅。
113
命奠武功郡王禮敦巴圖魯墓、恪恭貝勒塔察墓。己未。
114
聖祖仁皇帝臨奠武勲王揚古利、直義公費英、東𢎞毅公額亦都墓前一日戊午。
115
諭:大臣等:開國佐運勳臣揚古利、費英東額亦都効力,甚可嘉尚,此三人墓朕祭」。
116
昭陵日親臨奠酒,其餘諸臣効力,亦屬可嘉。康熙二十一年,曾經祭奠者,照前舉行頴親王薩哈亷、克勤郡王岳託等墓,各遣大臣致祭。尋揚古利、費英東、額亦都之子孫公福善等奏:
117
皇上欲親奠臣等祖墓,臣等不勝惶懼,祈勅停止」。
118
聖祖仁皇帝諭之曰:
119
太祖
120
太宗開國定鼎,爾祖輔佐勲勞,即爾等亦不能詳悉朕時閲」。
121
實録知爾等之祖,於開創時,功績懋著,深屬可嘉,朕既親來謁。
122
陵必當臨爾祖墓奠酒,爾等毋庸再奏」。是日,駕臨三勲臣墓,設牀偏西北向。
123
上坐牀上置奠池,各奠酒三巵,隨從王、大臣、侍衛等及●臣子孫,皆於墳院內叩頭。
124
勅賜碑於開國佐運勲臣、武勲王揚古利、直義公費英東、𢎞毅公額亦都墓。
125
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
126
「朕惟我國家創建丕基,開無疆之景運,既篤生神聖英武之君,以剪除亂逆,啟闢疆宇,勘定諸邦,一統之烈,肇於東土,其時則有一徳一心之佐,殫忠戮力,經營四方,以翊鴻猷,而成大業,蓋天實挺生,異才鍾山嶽之靈,挾風霆之氣,貞誠不二,毅勇無倫,名髙百戰之勲,位超五等之爵,垂聲竹帛配食。
127
廟廷以與國家共承休祉,子孫,世延其澤,是豈偶然者哉,當我。
128
列祖之龍興也,一時人材蔚起,猛士如雲,戰將如雨,以藝勇稱,以功名顯者,不可勝數,而功冠諸臣,為一代元勲,則有開國佐運忠勇王揚古利、直義公費英、東𢎞毅公額,亦都為傑出焉。朕嘗恭覽。
129
列聖實録,考三臣行事,折衝,行間,則戰必勝,攻必克平,居則矢忠直,贊謀畫,豐功偉績,至今焜耀簡編,未嘗不緬想英風,興懐往績,昔人創造艱難,枕戈擐甲,櫛風沐雨之勞,恒留連往,復不能去於懐也。嵗在戊寅,朕循行舊京展祀。
130
陵寢追維。
131
祖宗功德隆盛,並及當時佐命之臣,邱壠所在,皆遣官致祭,而於三臣之墓,特親至奠醊,以示優崇。仍復専官祭享,葢功在社稷,以死勤事古人爰有明禋之典。朕篤念勳庸,用申異數,并為文勒諸貞石,以昭示於無極焉。四十年四月?
132
勅賜碑於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佐領加二級,諡文清阿蘭泰墓」。
133
聖祖仁皇帝御製碑文。
134
朕惟國家之務,全賴平章,簡我良臣,得之匪易,其有克副股肱之寄,積抒夙夜之勤,律已彌見,小心佐政,能持大體,方切倚毗,而不假年飾,終之禮有加,哀往之情恒篤,用泐貞石,永世有辭爾。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佐領加二級,諡文清。阿蘭泰有容之德,大受之材,自厯百司、御史以至為冡,卿罔不慎乃在位,朕甚嘉之,用俾爾弼余一人以襄大政,爾能和衷以協力,推誠以布公,遵國家蕩平直正之途,養人心清凈寧一之福,十年之乆,聞𤯝無間,豈惟朕心所素知,抑亦羣情所悅服,至於潔亷之操尤著美於朝端,蕭然故居,朕嘗書額示寵,且性本謙沖,義惟止足,每一求退,朕輒黯然欲斷來章,溫言批答,間有㣲疾,賜問頻仍,豈期近者臥病一旬,遂爾不起輟朝,深痛未解,朕懐賵馬賻金,䘏爾身後,臨䘮祖奠,如朕親行,加祭,易名悉從優異。嗚呼!緬生平不事聲名之迹,惟密勿常,多贊助之勞,朕無溢辭,務傳其實,尚俾知我,弼臣之遺徽茂烈,足以光於邦家,風於有位,千秋不冺,眎此豐碑。
135
四十一年二月己巳。
136
命奠大學士梁清標墓,時駕幸五䑓是日。
137
駐蹕真定府。
138
諭:「大學士馬齊、侍郎法良:此城十餘里外,有大學士梁清標墓,朕巡行所及已故大臣墓,俱遣大臣致祭,爾等其往奠之」。
139
四十二年二月丁亥。
140
命奠大學士宋徳宜墓。時駕巡視南河,是日
141
駐蹕蘇州府城內,遣侍衛善射、都察院左都御史溫達,翰林院掌院學士揆敘,至其墓奠酒。
142
十一月戊申。
143
上西巡,遣官奠大學士衛周祚墓。戊午
144
命奠提督張勇墓,總兵官梁化鳯墓。四十四年二月壬午。
145
命奠刑部右侍郎,諡文恪,勵杜訥墓,時駕南巡。
146
御舟泊靜海縣。
147
御書諡故刑部右侍郎勵杜訥文恪」二字。遣乾清門一等侍衛副都統馬武等。
148
錫於其家,並令至其墓奠酒。四十六年十月壬午。
149
上巡幸塞外,遣官奠喀喇沁多羅杜楞郡王扎什墓。四十九年十一月壬子。
150
上謁
151
孝陵遣官奠和碩裕憲親王墓和碩純靖親王墓聖祖仁皇帝御製和碩裕憲親王碑文。
152
國家景運龎洪,本支百世,用惇秩敘,懋建屏藩,矧兹同氣之最親,加以懿行之茂著,恩無間於終始,禮務盡夫榮,哀紀述生平,倍増愾嘆惟王為。
153
皇考世祖章皇帝之長子,朕之親兄也,冑既屬尊齒,復居長,而秉性寛和,持身謙牧,虛受之量,雖疎賤不遺,矜慎之衷,雖細㣲必飭,而其大者,則在因心展孝,曲盡慈寧色養之誠,視國如家,克敦夙夜,奉公之義,入而預聞,大政,出而翊贊戎機,佐致昇平,共享清宴,豈期偶恙,遽遘厥凶,當王之初疾也,嘗遣醫審藥,躬視再三王,自謂漸瘳,諄辭遜謝,及朕時巡塞上,哀訃忽聞,遂觸冒炎蒸,倍道遄返,輟朝臨奠,制誄抒懐,厯䘮禮之告竣,常涕泗之橫集,顧瞻華屋,杳隔春暉,嵗月不淹,頓成陳跡,能不悲夫!迄今追惟往事,溯自齠齡,或同侍寢門,或偕逰禁苑,或𠫭稽圖史,或陪扈鑾輿,朕日篤家人昆弟之歡,而王則益修臣職惟謹四十餘年,曽無失徳,天懐樂善,何日忘之?經曰:髙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王服習斯訓,美備厥躬,按法旌行,予諡曰憲,洵無忝矣,兹王之寢園在黃華山麓,川迴巖抱,既固且完,朕親加相度,迺襄大事,嗣子保泰,命紹舊封,式纘王緒。於戲!惟王克忠克孝允樹為臣為子之型,王之休徳,朕褒揚之王之後嗣,朕佑芘之爰据,實摛文勒之貞石,用垂令聞於不朽,俾後之覽者,知所景仰焉。
154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壬寅。
155
世宗憲皇帝追封已故大學士、三等公圖海,為一等公致祭修墓。
156
甲辰
157
命修佟國維墓。
158
雍正元年三月戊子。
159
命追封。
160
皇后之父內大臣步軍統領費揚古為一等公致祭修墓。五年五月庚申。
161
命祭河道總督靳輔時:奉諭:朕覽治河方畧,見原任河道總督靳輔,昔年修理河工,勞績茂著,欲加恩澤,以奬勲庸,該部查奏靳輔於康熙四十六年已䝉。
162
聖祖仁皇帝
163
特恩加贈宮保,給與世職,今著追加工部尚書銜致祭一次,以示朕篤念前勞之至意」。
164
五月庚辰。
165
命造怡賢親王塋,時於淶水縣境內賜地一區,即著管。
166
太平峪工之員經理丙戌,上以王雖有遺言,塋兆悉遵㑹典,然寢園僅循常制,則褒德顯功之禮,實為缺畧。
167
特諭大學士、九卿悉心詳酌,定議具奏。六月辛酉,大學士等議奏怡親王塋制宜建享堂七間,享堂外中門。
168
三間內圍墻一百丈,中門內焚帛亭祭噐,亭中門外神廚五間,神庫三間,東西廂及宰牲房各三間,碑亭一外。大門三間,圍墻二百九十丈。大門外奉祀房二十間,石橋二。石坊一,擎天柱二,神道碑一得。
169
㫖:「怡親王有遺言,殯殮用常服,一切金玉珠寳之屬,不可用,王妃及諸子遵遺言,只以常服殮,即平日所束之帶,未曽用朕親臨其䘮,亦祗以血淚巾帕及所佩香囊附棺中,示含玊之意,誌永訣之哀,蓋王天性節儉,一生服食,愛惜物力,不多費絲粟,故拳拳身後如此,且識見髙明,深凜古人寳玊送死之戒,是以附身附官,皆不忍違其素志,至於園寢之制,則關係國家典禮,德懋懋官,功懋懋賞,乃古人之通義,恐非朕所得私,亦非王所可讓者。今大學士九卿等詳定,悉與典禮符合,甚愜朕懐。著依議行」。
170
世宗憲皇帝御製:和碩怡賢親王碑》文:「朕惟國家啟昌隆之運,則誕降名臣,祖宗鍾福慶之貽則,篤生賢胄,粵若師師,虞代稷契,為帝室之英濟,濟周朝旦,奭是姬宗之彦,莫不紀諸謨典,誦以聲詩,前績可稽,遺編具在,如朕弟怡賢親王,則于古有光者也。王秉乾坤之清淑,萃川嶽之精華,爰自㓜年早,徵至行禁廷奉。
171
誨循禮度以持躬,內殿承歡,篤孝思於繞膝,實超出於同氣,乆黙識於中懐,是以纘紹之初,慎選親賢之寄,特加恩命,晉授王封,正在亮隂,俾膺總理,當良奸之雜處,以鎮靜服羣情,遇綱紀之待釐,以精明襄萬務,成勞既著,眷倚逾殷,綜中外之訏謨,司兵農之大計,而王恪勤匪懈,兢勵彌深,體朕心為已心,視國事如家事,詳核度支之積竇,府藏充盈,請蠲吳越之浮粮,閭閻康阜,興田工於畿內,秔稻連疇,籌水利於江南,河渠順軌,至若邊形指掌,瞭大勢于川原,武畧在胸,贊成謀于帷幄,壯戎容于雁磧,組練鮮明,裕軍實於龍沙,驊騮騰躍,蒼黔恬樂,罔聞徴發之煩,朝省安閒,莫見運籌之迹,是其潛思黙算,備極精誠,故能應變投機,不形聲色者矣。扶持正直,公道於以昭彰薦達,猷為人材,由兹奮起,度維謙挹,同事務協于和衷,量本寛洪,曹官胥歸于涵茹,領周廬之環衛,訓練維勤,定宫府之規模,施為悉當,凡關於民生吏治,知無不言,曽經其熟計深圖,言皆有效,祗慎而不宣於衆,退謙而恐居其名,皆中禁之宻陳,豈外廷之能曉心跡,則青天白日衾影,無慚節操則瑩玊,清氷垢塵不染研幾,窮理得聖經賢傳之精㣲,輔世寧民,具帝佐王臣之藴,負道光竹帛,恢平章調爕之勲瑞,叶星雲樹喜起明良之範,朕實賴王,治安寰㝢,王實為朕翌贊昇平,既厯八年,猶如一日,斯乃。
172
上天降佑
173
列祖垂庥,賚良弼於本支,作盛時之梁棟,於皇考為孝子,於朕躬為純臣,自昔罕倫,在今幸覯,惠兹之性,宜其克享遐年,豈弟之思,足以迓承繁祉,人情胥願,天數難齊,詎盡瘁以忘軀,遂抱痾之纒體,禱神祇而靡應,商醫藥而弗瘳,王忠愛之忱,始終一致,沉綿之候,遷避而弗敢,上聞危篤之期,溘逝而慮傷永訣,朕將臨視王已飄升,望幻影於雲中,靈竒示象,蜕色身於塵界,慧覺超凡,生有由來,理當可信。王幽明感德逺近,歸仁錫命,每申則日晴紫陌,俎筵方徹,則風靄青阡,䖍叩繐帷,動舉朝之痛憶,競隨素紼,溢長路之悲號,嘗賜標題,畧傳梗概,忠敬而兼之,誠直,勤慎而益以亷,明禮重易名,約一言而該美善,義隆加諡,冠八字以示寵褒。朕親奠郊坰,頻紆車駕,時陳牲醴,每遣臣僚敦儉素之風,塋兆本由於自擇,議推崇之典經,費優給於官兵,吉兆既安,豐碑宜勒於戲!念股肱之誼重,雕刻金鏞,惓手足之情,深鋪揚玉牒,功髙徳茂享,亙古之鴻聲,生榮死哀,並生人之全福,將使斯文炳煥,偕星耀以流輝,貞石嵯峨,與峯巒而並峙云爾。
174
八年十二月。
175
祭大將軍岳鍾琪祖墓於蘭州。是月乙未朔,諭大將軍岳鍾琪:「忠誠體國,懋著功勤,實由先世積德累仁,是以誕生賢良,為國家之柱石。查岳、鍾琪,晉封公爵以後,未遇覃恩,尚未領受誥命,應加特典,以表勳勞。著照岳鍾琪公爵,給伊曽祖祖父三代及本身封誥。聞伊之祖墓在蘭州地方,伊明春前赴軍營取道祖營之側,着賜諭祭一壇,令撫臣致祭,以示朕眷禮大臣推恩先世之至意」。
176
十一年十月辛亥。
177
命安徽巡撫徐本祭大學士張英於本籍。先是,九月辛夘諭:「朕已降㫖,諭祭賢良祠,大學士張英於本籍大學士張廷玉著給假數月,於十月十三日起身囘家,舉行典禮。張若靄着,隨去其族中子弟,若有在京閒散職銜可以暫假者,准其隨囘襄事。江蘇學政張廷璐亦着給假囘本縣,其學政印務,照例交與督臣代管,竢事竣仍囘本任。
178
乾隆元年十月戊寅。
179
皇上詣水東村奠怡賢親王墓。先是乙丑奉諭㫖,朕躬送。
180
梓宫囘,時詣怡賢親王墓次奠酒。八年九月丙午。
181
上詣
182
盛京恭謁。
183
祖陵禮成,親奠克勤郡王墓,武勲王揚古利墓戊申。
184
上親奠直義公費英東、𢎞毅公額亦都墓。十三年二月己夘。
185
上東巡,躬謁。
186
元聖周公廟,先是丁丑。
187
諭朕莅,止闕里奠。
188
先師祀
189
少昊夙誠申矣,惟是周公元聖祠,咫尺不一瞻拜,於心歉然。其致祭已照例遣親藩從事,今朕欲至祠,瓣香瞻拜,所司具儀以聞。且朕所重者道也,豈所論於位乎?
190
三月己丑。
191
上躬謁
192
帝舜有虞氏廟,前一日戊子,諭:「朕詣闕里釋奠。禮畢,因以祀少皥謁。
193
元聖素懐良慰,今至厯下,聞有虞氏之廟,近在城中,緬想重華之盛,實惟元徳之區,景仰匪遙,儀型甚邇,其令所司潔祠宇,以竢拜瞻」。十四年正月。
194
命山東巡撫造周公廟及四氏先賢祠祭器。是月壬子,諭國家崇禮。
195
先聖先賢,秩祀惟謹。闕里文廟祭器
196
皇考世宗憲皇帝時製造頒發宮墻,美富穆然。見隆古典,型乃者各。
197
198
廟升馨薦享,亦既悉用古制矣。惟兹元聖周公廟及四氏先賢祠,朕於東巡之次,特命修葺,今輪奐翼如,而器具未備,非所以重明禋,將誠恪也。該撫凖泰,其飭有司遵定式,敬謹成造,俾奠獻几楹,執事有恪肅鉅典焉」。
199
十五年八月丁亥。
200
聖駕時巡中州,遣官祭前代聖賢忠烈祠墓,凡祠墓在御道,所經三十里內者,皆遣官致祭前代名臣以配享帝王廟者,為斷先賢以從祀。
201
聖廟者,為斷。
202
本朝勲臣以入祀賢良祠者為斷時祭,周文王廟、伊尹墓、周公廟、宋璟墓許逺墓呂䝉正祠,范仲淹墓、司馬光祠、王曽墓、韓琦墓、岳飛廟、子貢祠、韓愈墓、程顥祠、程頤祠、邵雍祠、朱子祠、許衡墓,又奉。
203
命特祭殷比干墓、漢闗帝墓、晉嵇紹祠、唐顔真卿墓,本朝魏裔介墓。
204
十六年正月。
205
聖駕南巡,壬戍,遣官山東祭元聖周公廟。
206
二月壬申,遣官祭河臣靳輔、齊蘇勒、嵇曽筠祠。辛巳,遣官祭丹徒縣宋宗澤祠。
207
本朝張玉書,祠陽湖縣,周吳季札祠,本朝趙申喬祠。
208
丁亥,遣官祭長洲縣周言子㳺祠,宋韓世忠祠本朝湯斌祠、張伯行祠,陳鵬年祠,吳縣周泰伯祠,宋范仲淹祠。
209
庚寅,遣官祭嘉興府。唐陸贄祠錢唐縣。唐錢鏐祠宋岳飛墓,明于謙墓。
210
本朝徐潮墓。
211
三月己亥,遣官祭山隂縣、明王守仁祠。乙夘,遣官祭上元縣晉卞壺廟、宋曹彬廟、明徐達墓常遇春墓,方孝孺等一百一十八人祠江寧縣,本朝于成龍祠傅臘塔祠。
212
四月壬申。
213
上駐蹕王老口大營詣。
214
禹王廟拈香
215
等謹按是年遣祭名臣先賢,凖十五年中州例,二十一年三月。
216
聖駕東巡。庚午。
217
躬詣
218
元聖周公廟拈香。先是,二月乙丑,諭朕躬詣闕里祭告。
219
先師禮成後,即親詣。
220
少昊,金天氏之陵及。
221
周公元聖祠,瓣香瞻拜,用申誠悃。二十二年
222
聖駕重舉
223
南巡。正月乙巳,遣官河間縣祭漢毛萇墓。辛亥,遣官山東祭。
224
元聖周公廟
225
壬戍,遣官祭河臣、靳輔齊蘇勒、嵇曽筠祠。二月丁夘,遣官祭丹徒縣宋宗澤祠。本朝張玊書祠陽湖縣周吳季札祠。本朝趙申喬祠潘思榘祠。
226
己夘,遣官祭長洲縣周言子㳺祠。宋韓世忠祠本朝湯斌祠,張伯行祠,陳鵬年祠。吳縣周泰伯祠宋范仲淹祠。
227
乙酉,遣官祭嘉興府唐陸贄祠、錢塘縣唐錢鏐祠宋岳飛墓,明于謙墓。
228
本朝徐潮墓。
229
三月乙未,以故大學士徐本入浙江賢良祠,遣官致祭。先是,二月庚寅。
230
諭昨至浙江省城,禮部未奏請遣祭,故大學士徐本詢其故,則以未入賢良祠例不致祭為對:徐本厯事兩朝,宣力多年,勤勞懋著,即如前者過常州時,已故之巡撫潘思榘,禮部尚猶奏請,徐本視潘思榘為何如耶?朕巡幸所經郡縣,名臣舊輔,皆即致祭,乃國家念舊酬功之典,該部自當慎重辦理,何得膠柱鼓瑟乃爾徐本着入本省賢良祠,並着該部奏請,遣官致祭等。謹按:十六年、二十二年。
231
皇上南巡至浙江。
232
駐蹕西湖,皆
233
駕臨唐,臣錢鏐表忠觀。
234
戊申,遣官祭上元縣晉卞壺廟,宋曹彬廟明徐達墓常遇春墓,李文忠墓方孝孺等一百一十八人祠江寧縣。
235
本朝于成龍祠傅臘塔祠。二十七年春。
236
聖駕三舉。
237
南巡遣官祭唐臣、許逺張巡祠,及本朝大學士陳元龍、陳世倌、蔣溥等墓奠酒。時禮部奏准先儒名臣,非
238
嶽鎮海瀆
239
先聖先師,可比前於。
240
聖駕南巡,已於兩次邀。
241
恩致祭此次,無庸讀文致祭。屆期繕扈從大臣名籖恭候。
242
欽㸃拈香、奠酒,其遣祭之處,與二十二年同」。又奏:「準唐臣許逺、張巡合祠,遣官致祭,又奉。
243
諭大學士陳元龍、陳世倌、蔣溥等墓俱遣官奠酒三十年春。
244
聖駕四舉。
245
南巡遣官往大學士史貽直墓奠酒。其遣祭之先儒名臣,與二十七年同時奉。
246
諭朕清蹕時,巡所有經過地方大臣祠墓在三十里以內者,例俱遣官致祭,原任大學士史貽直之墓,雖逺在漂陽,念其宣力年乆,亦着加恩一體,遣祭,以示優䘏。
247
三十六年
248
聖駕東巡。
249
躬謁
250
元聖周公廟遣官至。
251
禹王廟仲子祠任子祠拈香周尹吉甫墓奠酒,三十八年二月壬戍。
252
命修葺睿親王園陵。是日,奉諭㫖睿親王多爾袞當。
253
「世祖章皇帝沖齡踐祚時,攝政有年,威福自専,不能恪盡臣節,身沒之後,因其屬人首告,經諸王大臣定罪,除封成案具在,苐念我朝定鼎之初,睿親王實先統衆入闗,肅清京輦,檄定中原,前勞未可盡冺,今其後嗣廢絶,而塋域之在東直門外者,嵗乆益就榛蕪,亦堪憫惻,著交內務府派員前往,視其墻屋傾頽,酌加繕葺,仍為量植松楸,並准其近支王公等,以時祭掃,用昭朕篤念成勳,瑕瑜不掩之至意。
254
三十九年二月庚戌。
255
上謁
256
東陵禮成後
257
詣故大學士公傅恒塋酹酒。四十一年二月壬戍。
258
上謁
259
泰陵遣官至故大學士公傅恒塋,致祭時奉諭,㫖朕躬謁。
260
陵寢俱出,派王大臣祭奠,沿途王等園寢。嗣後原任大學士公傅恒亦著入於祭奠之內,一體出派。
261
三月丁酉。
262
上以金川全境蕩平,恭奉皇太后安輿告功。
263
闕里
264
265
元聖廟行禮
266
四月壬寅。
267
上駐蹕王老口大營,詣
268
禹王廟拈香
269
四十三年八月癸未。
270
上恭謁
271
盛京
272
祖陵禮畢。
273
臨克勤郡王墓酹酒。
274
甲申
275
上詣額駙揚古利墓公費英東墓,公額亦都墓各酹酒。四十五年春。
276
聖駕五舉。
277
南巡遣官祭已,故尚書錢陳羣墓,其遣祭之先儒名臣,與三十年同時奉。
278
諭㫖:「朕鑾輅時巡,凡大學士祠墓在三十里內者,例俱遣官致祭。已故尚書錢陳羣向在內廷行走人品,學問俱優,著加恩派。達椿前往致祭,以示眷念舊臣之意。
279
四月己巳。
280
上駐蹕王老口大營,詣
281
禹王廟拈香
282
四十八年九月丙午。
283
上詣
284
盛京恭謁。
285
祖陵禮畢。
286
臨克勤郡王墓酹酒
287
丁未
288
上臨公費英東公額亦都墓,各酹酒。四十九年春,
289
聖駕六舉。
290
南巡,遣官致祭之先儒名臣祠墓,與四十五年同。皇帝東巡,遣官釋奠。
291
元聖周公儀先期
292
行在太常寺,奏遣正獻官分獻官各一人,預具祝文翰林院隨時撰擬,香帛授遣官齎往前期。姬氏子孫率祀生潔掃廟宇,內外守土官戒辦牲牢器物,備執事人、司祝、司香、司帛、司爵、通贊、引贊,均以本族祀生及弟子員充。先一日,遣官至境,乃齋。其夕,守土官公服,眡割牲如儀。越日昧爽,率祀生入廟供具。陳周公位前,羊一,豕一,登一,鉶二,簠、簋各二,籩、豆各八,鑪一,鐙二。
293
魯公配位前陳設同設案一於中少西,供祝文司祝一人立於其南,設案一於東。陳禮神制帛二色白,香盤二、尊二、爵六、冪勺具。司香、司帛、司爵各二人立於案後,設洗於階下之東,通贊一人立於門左。引贊四人竢於廟大門內,均服其服。質明,遣官朝服詣廟。引贊二人引正獻官入,二人引分獻官隨入,詣東階下,盥手,升東階,至階中,正獻官在前,分獻官在後,均北面,通贊贊就位,引贊分引遣官就拜位,通贊贊迎。
294
神司香二人各奉香盤進,至正位配位前立,引贊引正獻官入自闑東,詣
295
周公位前,引分獻官隨入,詣魯公位前。贊跪,遣官跪,贊上香,遣官上炷香三上,瓣香,興。贊復位,遣官均復位,立。贊跪,叩,興。遣官均行二跪六叩禮,興。通贊贊行初獻禮。司帛各奉篚,跪奠於案,三叩,興,司爵各奉爵獻于案,正中皆退。通贊「贊讀祝,引贊贊跪,遣官皆跪。司祝至祝案前,跪三叩,奉祝文跪案左讀訖,復于案,三叩,興,退,引贊贊叩,興」,遣官均三叩,興。亞獻各奠爵于左,三獻,各奠爵於右,如初儀。通贊贊送。
296
神引贊贊跪,叩,興」,遣官均行二跪六叩,禮興。執事官各奉祝帛香,由中道送燎如儀。遣官避立拜位,東竢過,引贊引遣官視燎。禮畢,引遣官出,執事官皆退。
297
皇帝時,巡方岳前代聖賢忠烈祠墓暨本朝賢臣墓在。
298
御道三十里內者,遣官致祭儀。前期,翰林院具祝文隨時隨人撰擬,太常寺備香帛,授遣官齎往。祭日,守土官于祭所,設洗備脯醢、果實七盤品物各隨其土産鑪,鐙具。左設一案,供祝文,右設一案,陳香盤一、帛一、尊一、爵三。通贊一人、引贊二人、司祝香帛爵各一人,以所在禮生充。黎明,遣官朝服至所祭地,引贊引詣盥洗所,盥手畢,通贊贊執事者各司其事,引贊贊就位,引遣官詣拜位前立。通贊贊迎神,引贊引遣官詣香案前,司香奉香跪於左。引贊贊上香,遣官上香如常儀。贊復位,遣官退復位,贊跪,叩,興,遣官行二跪六叩禮。興,通贊贊奠帛爵,行初獻禮,司帛獻篚,司爵獻爵如常儀。贊讀祝,司祝奉祝文立案左,宣讀訖,安于篚內退。亞獻、終獻均如初儀。通贊贊送神,引贊贊跪,叩,興,遣官行二跪六叩禮。興,通贊贊奉祝帛送燎,執事者各奉祝帛香,以次送燎。通贊贊望燎,引贊引遣官詣燎鑪前視燎。禮畢,引遣官退,執事者皆退。
299
皇朝文獻通考》卷一百二十二
URN: ctp:ws46559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