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Search details: |
---|
Scope: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Condition : References 「周易本義」 |
Total 2 |
---|
1  | 元胡一桂撰。一桂字庭芳,號雙湖,婺源人。景定甲子領鄉薦,試禮部不第,教授鄉里以終。事跡具《元史儒學傳》。是編以朱子《本義》為宗,取《文集》、《語錄》之及於《易》者附之,謂之《附錄》。取諸儒《易》說之合於《本義》者纂之,謂之《纂疏》。其去取別裁,惟以朱子為斷。《元史》稱其受《易》源流出於朱子,殆以《啟蒙翼傳》及是書歟?陳櫟稱一桂此書,於楊萬里《易傳》無半字及之。今檢其所引,櫟說信然。蓋宋末元初講學者門戶最嚴,而新安諸儒於授受源流辨別尤甚。萬里《易傳》雖遠宗程子,而早工吟詠,與范成大、陸游齊名,不甚以講學為事。故雖嘗薦朱子、拒韓侂胄,而慶元黨禁獨不列名。一桂蓋以詞人擯之,未必盡以其書也。 |
2  | 又引朱子之說,謂圓圖有造作,且欲挈出方圖在圓圖之外。又謂「朱子《易本義》於先天、後天卦位必歸其說於邵子,似歉然有所未足。是以不揆其陋,而有所述」云云。其說較他家為近理,然猶據陳摶以來相傳之圖書言之。其實《河圖》、《洛書》雖見經傳,而今之五十五點、四十五點兩圖,其為古之圖書與否,則經傳絕無顯証。援《左傳》有《三墳》,而謂即毛漸之書,援《周禮》有《連山》、《歸藏》,而謂即劉炫之書,考古者其疑之矣。且《繫辭》言《洛書》,不言即《九疇洪範》。言《九疇》,不言即《洛書》。盧辯注《大戴禮記》,始雲明堂九室法龜文,其說起於後周。阮逸偽作《關朗易傳》,因而述之。於是《洛書》之文始傳為四十五點,而《九疇》亦遂並於《易》。義方知《九疇》之非《易》,而不知《洛書》本非《九疇》,其辨猶為未審。至其謂自漢以來惟孟喜本《易緯稽覽圖》推《易》《離》、《坎》、《震》、《兌》各主一方,餘六十卦每卦主六日七分為有圖之始,寥寥千載,至陳摶始本《易》有「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因而重之」及「天地定位」等說,為橫、圓、大、小四圖,傳穆李以及邵子。又本「帝出乎震」之說,為《後天圓圖》,內《大橫圖》之卦為《否》、《泰》,反類方圖。則於因《易》而作《圖》,非因《圖》而作《易》。本末源流,粲然明白。不似他家務神其說,直以為古聖之製作,可謂獨識其真矣。其所演二十七圖,亦即因舊圖而變易之。奇偶之數,愈推愈有。人自為說,而其理皆通。譬之自古至今,弈無同局,固亦不妨存之以備一家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