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內篇弟十一 讀書雜志九》 |
1 | 高𨞄王念孫 |
2 | ●●●● ●●●● ●●●● ●●●● |
《齊俗》 |
《齊俗·僞匿之本》 |
1 | 夫水積則生相𠊊之魚土積則生自𡧢之獸禮義飾則生僞匿之本《太平御覽·禮儀部二》引此僞匿之本作僞慝之儒又引《注》曰:僞詐慝姦。念孫案:慝匿古字通本當為士僞匿之士與相𠊊之魚自肉之獸相對為文若云僞匿之本則與上文不類矣《御覽》作僞慝之儒儒亦士也隸書士字或作𣎶與本相似又涉上文禮義之本而誤。 |
《齊俗·致煖 兵戈》 |
1 | 其衣致煖而無文其兵戈錄而無刃念孫案:此本作其衣煖而無文其兵錄而無刃後人於煖上加致字於義無取戈為五兵之一言兵而戈在其中不當更加戈字且其衣致煖與其兵戈銖不對明是後人所改《文子·道原篇》正作其衣煖而無采其兵鈍而無刃。 |
《齊俗·抽箕 扣墳墓》 |
1 | 故有大路龍旂羽蓋巫經結駟連騎則必有穿窬拊楗抽箕踰僃之姦高《注》曰:捫握也備後垣也引之曰:抽箕當為𢪏墓。高《注》抽掘也當作相掘也拍字本作猾《說文》曰捐掘也或作拍《廣雅》曰:相掘也《荀子·正論篇》曰相人之墓是也《呂氏春秋》節返篇葬淺則狐貍相之高《注》曰:相讀曰掘是相與掘聲相近字亦相通也今本𢪏墓作抽箕者抽與相字相似故拑誤作抽墓與基字亦相似,墓以形誤為基。基又以聲誤為箕耳穿窬拊楗𢪏墓踰僃之姦,皆謂盜賊也。楗謂戶牡也,拊楗,謂搏取戶楗也《呂氏春秋·異用篇》云跖與金足得飴以開閉取楗是也僃與培同下文鑿培而遁之高《注》曰:培屋後牆也故此《注》云:僃後垣也又〈兵略篇〉母扣墳墓扣亦扣字之誤本或作抉者後人以意改之耳 |
《齊俗·𧐟𦯌》 |
1 | 夫蝦慕為鶉,水蠆為𧐟𦯌,高《注》曰:靑蛉也念孫案:水蠆為𧐟𦯌,本作水蠆為蟌,《玉篇》蟌,千公切,蜻蛉也,《廣韻》引《淮南子》蝦慕為鶉水瞽為窗《太平御覽·蟲豸部六》所引與《廣韻》同又引《注》云:老蝦蟇化為鶉水中蠆蟲化為蟌蟌者蜻蜓也〈說林篇〉水蠆為蟌,高《注》曰:水蠆化為蟌,蟌靑蜓也。皆其明證矣。今本作水蠆為𧐟𦯌者,𧐟為蟌之誤。𦯌為䓗之誤,䓗俗書蔥字也,與蟌同音,校書者記䓗字於蟌字之㫄而寫者因誤合之耳。又案高《注》靑蛉也下,各本皆有音矛音務四字,葢蟌䓗二字旣誤為𧐟𦯌,後人遂𡚶加音釋耳。《字彙補》乃於〈虫部〉收入𧐟字,音不,又於〈艸部〉𦯌字下注云:音務,引《淮南子》水蠆為𧐟𦯌,甚矣其惑也。 |
《齊俗·筐》 |
1 | 柱不可以摘齒筐不可以持屋髙《注》曰:筐小簪也《太平御覽·居處部十》五引作蓬不可以持屋。念孫案:筐與蓬皆筳字之誤也筳讀若庭又讀若挺庭挺皆直也小簪形直故謂之筳柱與筳大小不同而其形皆直故類舉之若筐與蓬則非其類矣《玉篇》筳徒丁切小簪也義卽本於高《注》此言大材不可小用小材不可大用故柱可以持屋而不可以摘齒小簪可以摘齒而不可以持屋也筳字隸書或作莛形與蓬相似,筐與筳,草書亦相似,故筳誤為筐,又誤為蓬矣。 |
《齊俗·函𠊊不如簞 𡚁箄》 |
1 | 夫明鏡便於照形其於以函𠊊不如簞。念孫案:函𠊊不如簞,本作承𠊊不如竹箅今本承誤為函箅誤為簞又脫去竹字耳《說文》箅蔽也所以蔽甑底承讀為烝之浮浮之烝謂用以烝𠊊也今人猶謂甑中蔽為算子《世說》云客詣陳太邱宿大邱使元方季方炊二人委而竊聽炊忘箸算飯落釜中是也〈說山篇〉云𡚁算甑魏在旃茵之上雖貪者不搏是算為物之賤者然明鏡雖貴若用以蔽甑底則氣不上升而𠊊不熟竹箅雖賤、而可以烝𠊊,故下文云:物無貴賤因其所貴而貴之物無不貴因其所賤而賤之物無不賤也鏡形圓筭形亦圓故連類而及之若簞笥之屬則儗之不於其倫矣且箅與蜧為韻若作簞則失其韻矣《太平御覽》服用部鏡下引《淮南子》明鏡便於照形承𠊊不如竹簞雖承字不誤而簞字己與今本同然器物部算下又引《淮南子》明鏡可鑑形蒸𠊊不如竹算是則服用部作簞者後人據誤本《淮南》改之耳《北堂書鈔·服飾部》鏡下引作承𠊊不如竹算簞亦算之誤又案〈說山篇〉獘算甑瓴今本算作箪非也《說文》算蔽也所以蔽甑底從竹畀聲《玉篇》博計切《急就篇》云镜篅筻筐篋算箕是也《說文》又云:箄簁箄也,從竹卑聲,《玉篇》必匙必是二切《急就篇》云簁箄箕帚筐篋箕是也此言𡚁箅甑魏則是甑箅之箅非簁箄之箄字不當從兒。 |
《齊俗·代為常》 |
1 | 見雨則裘不用升堂則裝不御此代為常者也陳氏觀樓曰:常當為帝字之誤也代為帝謂裘與蓑迭為主也〈說林篇〉曰旱歲之土龍疾疫之芻靈是時為帝者也《莊子·徐無鬼篇》曰堇也桔梗也雞廱也豕零也是時為帝者也義竝與此同。 |
《齊俗·肆》 |
1 | 譬若舟車楯肆窮廬故有所宜也高《注》曰:沙地宜肆〈脩務篇〉水之用舟沙之用肆泥之用楯山之用累。念孫案:肆當作皆字相似而誤《文子·自然篇》正作沙用肆朱本茅本莊本依《呂氏春秋》改作沙之用鳩非也鳩與肆形聲皆不相近若是鳩字不𢔶誤為肆矣或又因《說文》無肆字而以肆為標標與肆形聲亦不相近且〈脩務篇〉明言沙用肆山用蔂肆樏不同物,何𢔶以肆為樏乎。 |
《齊俗·過簫》 |
1 | 若風之過簫忽然感之各以清濁應矣陳氏觀樓曰:各本過字皆誤作遇唯《道藏》本不誤《文子·自然篇》正作若風之過簫。 |
《齊俗·以物》 |
1 | 凡以物治物者不以物以睦治睦者不以睦以人治人者不以人以君。念孫案:凡以物治物者以物二字因下文而衍《呂氏春秋·貴當篇》《文子·下德篇》皆無此二字。 |
《齊俗·哀可樂者》 |
1 | 天載哀者聞歌聲而泣載樂者見哭者而笑哀可樂者笑可哀者載使然也。念孫案:哀可樂者者字因下句而衍。 |
《齊俗·水擊 智昬》 |
1 | 故水擊則波興氣亂則智昬智昬不可以為政波水不可以為平。念孫案:水擊當為水激聲之誤也《羣書治要》引此正作激〈氾論篇〉亦云:水激興波智昬不可以為政智昬當為昬智昬智與波水相對謂旣昬之智不可以為正已波之水不可以為平也今本作智昬者蒙上句而誤《文子·下德篇》正作昬智不可以為正。 |
《齊俗·萬物之情旣矣》 |
1 | 故聖王執一而勿失萬物之情旣矣四夷九州服矣高《注》曰:旣盡也念孫案:旣本作測高《注》本作測盡也今本正文注文皆作旣後人以意改耳《羣書治要》引此正作測〈原道篇〉水大不可極㴱不可測〈主術篇〉天道大不可極㴱不可測《呂氏春秋·下賢篇》昬乎其㴱而不測也,高《注》竝云測盡也後人但知旣之訓為盡而不知測之訓為盡遂以其所知改其所不知謬矣且測與服為韻若作旣則失其韻矣。 |
《齊俗·人之所能已》 |
1 | 不強人之所不能為不絕人之所能巳陳氏觀樓曰:能巳上亦當有不字《文子·上仁篇》正作不絕人所不能已。 |
《齊俗·樂優以淫》 |
1 | 禮飾以煩樂優以淫。念孫案:《文子·上仁篇》優作擾於義為長擾亦煩也俗書擾字作擾與優相似而誤。 |
《齊俗·義者宐也禮者體也》 |
1 | 義者循理而行宐者也禮者體情而制文者也義者宐也禮者體也引之曰:上二句卽是訓義為宐訓禮為體不須更云義者宐也順者體也矣疑後人取中庸禮器之文記於氛而寫者因誤入正文也。 |
《齊俗·有虞氏之祀》 |
1 | 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祀中霤鉢成或。念孫案:有虞氏之祀祀當為禮此涉下文祀中聾而誤也有虞氏之禮總下三事而言不專指祭祀下文夏后氏之禮殷人之禮周人之禮皆其證。 |
《齊俗·遂反於樸》 |
1 | 已淫已失復揆以一旣出其根復歸其門已雕已琢遂反於樸。念孫案:遂當為還字之誤也還字與上文兩復字同義作遂則非其指矣〈原道篇〉及《說苑·說叢篇》竝云已彫已琢還反於樸是其明證也《莊子·山木篇》云:既雕旣琢復歸於朴《韓子·外儲說左篇》云旣雕旣琢還歸其樸還亦復也此皆《淮南》所本。 |
《齊俗·草𠟝》 |
1 | 譬若芻狗土龍之始成文以青黄絹以綺繡纒以朱絲𡰣祝袀袨,大夫端冕以送迎之,及其巳用之後則壤土草𠟝而已各本𠟝下有音出二字莊曰《太平御覽》𠟝作芥芥正字刻奇字。念孫案:音出二字後人所加高《注》皆言讀某字無言音某者考《說文》《玉篇》《廣韻》《集韻》皆無𠟝字或音出或以為芥之奇字皆不知何據余謂劐者薊之壞字也草薊卽草芥《史記·賈生傳》細故帶薊兮《索隱》曰:劁音介《漢書》作帶芥是芥薊古字通故此作薊《御覽》作草芥也。 |
《齊俗·大雨》 |
1 | 故當舜之時有階不服於是舜脩政偃兵執干戚而舞之禹之時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積薪擇邱陵而處之。念孫案:天下大雨雨本作水此後人𡚶改之也唯天下大水是以令民聚土積薪而處邱陵若作大雨則非其指矣後人改水為雨者以與舞處二字為韻耳不知此文但以舞處為韻餘皆不入韻也。要略正作禹之時天下大水。 |
《齊俗·故不為三𭘾之𠷔始》 |
1 | 武王伐紂載尸而行海內未定故不為三𭘾之𠷔始禹有洪水之患陂塘之事故朝瓠而算鉢《道藏》本不為三𭘾之𠷔始下《注》云:三𭘾之𠷔於武王。念孫案:故不為三𭘾之𠷔始當作故為三𭘾之𠷔高《注》當作三𭘾之甚始於武王藏本始字誤入正文正文為三𭘾之𠷔上又衍不字則正文注文皆不可讀矣且上文以舞處為韻此以行甚鉢為韻若甚下有始字則失其韻矣此言武王為三𭘾之𠷔而禹則朝死暮葬與武王不同非謂武王不為三𭘾之𠷔也下文云:脩干戚而笑钁插知三𭘾而非一日干戚二字承上文舜舞干戚而言钁插二字承禹分民聚土而言一日二字承禹朝死暮葬而言三𭘾二字則承武王為三𭘾之惑而言若云不為三𭘾之惑則與下文相反矣要略云武王誓師牧野以踐天子之位天下未定海內未輯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使夷狄各以其賄來貢道遠未能至故治三𭘾之德績文王於兩楹之間以俟遠方彼言武王治三𭘾之𠷔,正與此同若云不為三𭘾之𠷔則又與〈要略〉相反矣。〈道應篇〉述武王之事亦云:為三𭘾之𠷔令類不蕃以上三篇皆謂武王始為三𭘾之𠷔故高《注》云:三𭘾之𠷔始於武王也藏本作三𭘾之𠷔於武王者始字誤入正文耳劉績不知是正文改注文為三𭘾之𠷔於武王廢朱本又故為言始廢於武王也皆由正文誤作不為三𭘾之雹故又改注文以從之耳。 |
《齊俗·為人》 |
1 | 是故不法其以成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所以為法者與化推移者也夫能與化推移為人者至貴在焉爾。念孫案:夫能與化推移者乃復舉上文之詞推移下不當有為人二字葢涉下文與造化為人而衍。 |
《齊俗·鉗且》 |
1 | 鉗且得道以處崑崙莊氏伯鴻曰《莊子·大宗師篇》堪坏得之以襲崑崙陸德明《釋文》云堪坏神名人面獸形淮南作欽負是唐本鉗且作欽負也字形近故誤耳程文學據《山海經》云是與欽磅殺祖江于崑崙之陽《後漢書注》引作欽駓皆古字通用錢別駕云古丕與負通故《尚書》丕子之責《史記》作負子丕與負通因之從丕之字亦與負通也堪欽亦同聲。念孫案:程錢莊說皆是。 |
《齊俗·齊味》 |
1 | 今屠牛而烹其肉或以酸或以甘煎敖燎炙,齊味萬方。念孫案:齊味當為齊味字之誤也。齊讀若劑咊,卽今和字也,讀若甘受和之和舊本《北堂書鈔》及《太平御覽》引此竝作齊和萬方和與齊義相近鄭注《周官》鹽人云齊事和五味之事又注〈少儀〉云齊謂食羮醬飲有齊和者也高注《呂氏春秋·本味篇》云:齊和分也〈本經篇〉云:煎熬焚炙調齊和之適《鹽鐵論·通有篇》云:庖宰烹殺胎卵煎炙齊和窮極五味《新序·雜事篇》云管仲善𣃔割之隰朋善煎熬之賓胥無善齊和之《漢書·蓺文志》云調百藥齊和之所宜皆其證也又案和字《說文》本作味今經傳皆作和從隸變也此味字若不誤為味則後人亦必攺為和矣。 |
《齊俗·撥檖》 |
1 | 伐楩枏豫樟而剖棃之,或為棺槨,或為柱梁,披𣃔撥檖所用萬方。高《注》曰:撥析理也遂順也。念孫案:如高《注》則檖字本作遂故訓為順也今作檖者因上文棺槨柱梁等字而誤耳茅本幷注文亦攺為桃而莊本從之謬矣。 |
《齊俗·一體》 |
1 | 故百家之言指奏相反其合道一體也譬若絲竹金石之㑹樂同也。念孫案:體字因下文不失於體而衍合道一與㑹樂同文正相對則一下不當有體字下文又云:其知馬一也其得民心鈞也皆與此文同一例。 |
《齊俗·刀以剃毛》 |
1 | 屠牛坦一朝解九牛而刀以剃毛。念孫案:刀下當有可字刀可以剃毛賈子所謂因刃不頓也脫去可字則文義不明《白帖》十三《太平御覽》〈兵部七十七〉〈資產部八〉引此皆有可字。 |
《齊俗·刃如新剖》 |
1 | 庖丁用刀十九𭘾而刃如新剖𭄘本於剖下増硎字。念孫案:𭄘增是也據高《注》云:硎磨刀石則有硎字明矣下刃字當作刃刃刀字相似又涉上刀字而誤也刃如新剖硎言刀刃不頓也《莊子·養生主篇》今臣之刀十九𭘾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呂氏春秋·精通篇》宋之庖丁好解牛用刀十九𭘾而刃若新磨砺皆其證也《太平御覽·資產部八》引此作刃如新砥硎雖砥與剖不同而字亦作刃。 |
《齊俗·所以巧》 |
1 | 若夫規矩鉤繩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念孫案:巧也上當有為字下文云:故弦悲之具也而非所以為悲也與此相𡭊為文《太平御覽·工藝部九》引此正作非所以為巧《文子·自然篇》同。 |
《齊俗·心手眾虗之閒》 |
1 | 游乎心手眾虗之間。念孫案:眾虗二字因上文游乎眾虗之閒而誤衍也。上文說庖丁解牛批郤導窾游刃有餘故曰:游乎眾虗之閒此是說工匠為連饑之事不當言眾虗也且心手之閒謂心與手之閒也則不當有眾虗二字明矣《文子》作遊於心手之閒無眾虗二字。 |
《齊俗·不知孰是孰非》 |
1 | 今吾欲擇是而居之擇非而去之不知世之所謂是非者不知孰是孰非陳氏觀樓曰:不知孰是孰非不知二字因上句而衍。念孫案:《羣書治要》引此無不知二字。 |
《齊俗·趣舎合》 |
1 | 故趣舎合卽言忠而益親身疏卽謀當而見疑。念孫案:趣謂志趣也趣合與身疏相對為文則趣下不當有舎字蓋卽合字之誤而衍者也《文子》道德篇正作趣合。 |
《齊俗·不能致》 |
1 | 常欲在於虗則有不能為虗矣若夫不為虗而自虛者此所慕而不能致也。念孫案:此所慕而不能致也義不可通不能致當作無不致上文欲在於虗則不能為虗尚注以為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也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故曰:若夫不為虎而自虛者此所慕而無不致也所慕無不致猶言所欲無不𢔶〈精神篇〉曰達至道者性有不欲無欲而不𢔶義與此同也今本作不能致者涉上文不能為虗而誤《文子·道德篇》正作此所欲而无不致也。 |
《齊俗·然忽不𢔶》 |
1 | 不通於道者若迷惑告以東西南北所居聆聆一曲而辟然忽不𢔶復迷惑也。念孫案:然忽不𢔶當作忽然不𢔶。 |
《齊俗·俔》 |
1 | 辟若俔之見風也無須㬰之閒定矣高《注》曰:俔候風雨也世所謂五兩者也莊氏伯鴻曰《文選注》引俔作綄許慎《注》云:綄候風也楚人謂之五兩攷古完與見字形相近本多調別故《論語》莞爾之莞陸德明又作見此字義當作綄為是。念孫案:莊以俔為綄之調是也《道藏》本朱本注並作俔候風雨也雨乃羽字之調劉本攺為𠊱風雨者茅本又改為侯風者也而莊本從之誤矣《廣韻》綄船上𠊱風羽,《北堂書鈔·舟部二十》引《注》云:綄者𠊱風之羽也,《太平御覽·舟部四》引許《注》云:綄𠊱風羽也則高《注》雨字、明是羽字之譌,《文𨕖·江賦·注》引許《注》作𠊱風也者,傳寫脫羽字耳。 |
《齊俗·治世之體》 |
1 | 治世之體易守也其事易為也其禮易行也其責易償也。念孫案:治世之體《羣書治要》引此體作職是也俗書職字作軄體字作體藏誤為軆又攺為體耳職易守事易為禮易行責易償四者義竝相近若作體則與守字義不相屬且與下三句不類矣《文子·下德篇》亦作職易守下文云:萇宏師曠不可與衆同職又其一證矣。 |
《齊俗·跖钁》 |
1 | 故伊尹之興土功也脩脛者使之跖钁髙《注》曰:長脛以蹋插者使入深《太平御覽》地部二、器物部九引此钁竝作鏵。念孫案:鏵字是也鏵卽重也跖蹋也故高《注》言蹋插《說文》某兩刃香也宋魏曰㭉或作釪,《玉篇》云:今為鏵,《方言》云臿,宋魏之閒、謂之鏵。高注〈精神篇〉云重鏵也青州謂之鏵《釋名》云鋪或曰:鏵鏵刳也刳地為坎也,㭉、釪、鏵,字異而義同今人謂臿為鏵鍬,是也,使長脛者蹋臿,則入地㴱而𢔶土多,故高《注》曰:長脛以蹋插者,使入㴱也。後人不識鏵字、遂𡚶改為钁,案《說文》钁大鉏也鉏以手揮非以足蹋不𢔶言跖钁口高《注》明言蹋插不言蹋钁。 |
《齊俗·毛嬙》 |
1 | 待西施毛嬙而為配則終身不家矣高《注》曰:西施毛嬙古好女也《羣書治要》引此作西施絡慕又引注作西施絡慕古好女也《太平御覽·獸部八》引作落慕。念孫案:《廣韻》及《元和姓纂》絡、落皆姓也。慕,葢其名。《治要》《御覽》所引者原文也。今本作毛嬙者,後人不知絡慕所出,又見古書多言毛嬙、西施,故改之耳,不知他書自作毛嬙,此自作絡慕,不必同也。 |
《齊俗·竝用》 |
1 | 然非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者因所有而竝用之。念孫案:《羣書治要》引此竝作遂於義為長遂卽也言因所有而卽用之故不待古之英俊而人自足也今本作竝者後人依《文子·下德篇》改之耳。 |
《齊俗·危為禁》 |
1 | 亂世之法高為量而罪不及重為任而罰不勝危為禁而誅不敢。念孫案:危為禁本作危為難危為難而誅不敢者危猶高也高為艱難之事而責之以必能及畏難而不敢為則從而誅之正與上二句同意後人不察而改難為禁禁之正欲其不敢何反誅之乎《文子》下德篇正作危為難而誅不敢《莊子·則陽篇》匿為物而愚不識大為難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遠其塗而誅不至《呂氏春秋·適威篇》煩為敎而過不識數為令而非不從巨為危而罪不敢重為任而罰不勝文義並與此同。 |
《齊俗·易其處》 |
1 | 道德之論譬猶日月也江南河北不能易其指馳鶩千里不能易其處。念孫案:下易字本作改此因上易字而誤也《意林》反文𨕖〈月賦·注〉鮑照〈翫月城西門解中詩·注〉引此下易字竝作改。 |
《齊俗·處世》 |
1 | 故六驥驥、四駃騠、以濟江河,不若窾木便者,處世然也。高《注》曰:窾空。念孫案:處世,本作處勢,古者謂所居之地曰處勢窾木謂舟也言乘良馬濟江河不若乘舟之便者處勢使然也《莊子·山木篇》曰王獨不見夫騰猿乎得柘棘枳枸之閒危行側視振動悼慄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新序·雜事篇》曰元蝯在枳棘之中恐懼而悼慄危視而蹟行處勢不便故也《史記·蔡澤傳》曰翠鵠犀象其處勢非不遠𣦸也,《漢書·陳湯傳》曰:故陵因天性據眞土處勢高敞又《史記·楚世家》曰處旣形便勢有地利《淮南·俶眞篇》曰:處便而勢利處勢或曰:勢居《逸周書·周祝篇》曰勢居小者不能為大《賈子·過秦篇》曰秦地被山帶河以為固自繆公以來至於秦王二十餘君常為諸侯雄其勢居然也《淮南·原道篇》曰故橘樹之江北則化而為橙鴝鵒不過濟貈渡汶而𣦸,形性不可易勢居不可移也或言處或言勢或言處勢或言勢居其義一也後人不識古義而攺處勢為處世,其失甚矣。 |
《齊俗·箕子》 |
1 | 王子比干非不知箕子被髮佯狂以免其身也然而樂直行盡忠以𣦸節故不為也。念孫案:箕子二字因下文從箕子視比干而衍下文曰:伯夷叔齊非不能受祿任官以致其功也許由善卷非不能撫天下寧海內以德民也豫讓要離非不知樂家室安妻子以偷生也皆與此文同一𠊖,若有箕子二字則文不成義且與下文不𡭊矣。 |
《齊俗·不足以論之》 |
1 | 故其為編戶齊民無以異然貧富之相去也猶人君與僕虜不足以論之。念孫案:論當為論字之誤也論或作喩《太平御覽·人事部一百二十六》引此作不足以喩之又引《注》云:喩猶方也是其證。 |
《齊俗·由是》 |
1 | 夫乘奇技僞邪施者自足乎一世之閒守正循理不苟得者不免乎飢寒之患而欲民之去末反本由是發其原而燋其流也。念孫案:由是當為是由由與猶同《羣書治要》引此正作是猶。 |
《齊俗·仕鄙》 |
1 | 故仕鄙在時不在行利害在命不在智陳氏觀樓曰:仕鄙當為仁鄙字之誤也仁與鄙相反利與害相反《論衡》命祿篇引此正作仁鄙〈本經篇〉曰毀譽仁鄙不立《漢書》〈董仲舒傳〉曰性命之情或夭或壽或仁或鄙。 |
《齊俗·決沈 先升》 |
1 | 故江河決沈一鄉父子兄弟相遺而走爭升陵阪上高邱輕足先升不能相顧也。念孫案:沈當為流字之誤也江河決流為句一鄉二字下屬為句非以沈一鄉為句江河之決所沈非止一鄉也《羣書治要》引此正作江河決流又輕足先升升字與上文相複《羣書治要》引作輕足者先無升字於義為長。 |
《齊俗·求水》 |
1 | 扣門求水莫弗與者所饒足也。念孫案:此用《孟子》語則水下當有火字《羣書治要》《意林》引此皆作求水火。 |
2 | 《淮南內篇》弟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