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七》[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七《經籍考》十七
3
雜家
4
等謹按《雜家》一門,昉於班史,雜之義廣,無所不包。《隋志》所謂兼儒墨之道,通衆家之意,見王化之無不貫也。顧名墨縱橫之屬,今已無書。黃虞稷千頃堂書目》雖併入雜家,亦寥寥無㡬。至於兼綜六籍,泛濫百家,旁及名物象數之細者,要皆雜氏之流品也。指歸攸別,為類綦繁。《四庫全書》酌劑其宜,析子目凡六首,雜學,次雜考,次雜說,次雜品,次雜纂,次雜編。今從其例,以補馬氏之未備焉。
5
《息齋藏書》十二卷
6
裴希度撰。希度晉卿,號中菴,陽曲人。崇禎甲戌進士,官監察御史入。
7
國朝官至太常寺少卿。
8
希度例畧曰:自一卷至十卷,皆古先聖賢之前言往行,間出臆見,以發攄其底藴。十一卷之證,可十二卷之麈譚,摘則同人之書札往來與夫坐譚有渉名教者。
9
《衡書》三卷
10
唐大陶撰。大陶字鑄采,䕫州人。官長子縣知縣。《格物問答》三卷。 《螺蜂說録》一卷 《聖學真語》二卷
11
毛先舒撰。先舒見經類。
12
等謹按:先舒主王守仁之說而又過之,竟以二氏為儒之根本,欲混三教為一。葢末流之失彌巧,而彌離其宗,即守仁亦不料流弊之至於此極也。《潛齋處語》一卷 《䝉訓》一卷
13
楊慶撰。慶見經類》。
14
理學就正言》十卷
15
祝文彥撰。文彦字方丈,海寧人。《聖學大成》無卷數
16
孫鍾瑞撰。鍾瑞子麟,嘉興人。等謹按是編所引皆講學之語,當列儒家類中。然其流品混淆,如楊起元輩儼然自號比邱者,亦厠簡牘,不可訓矣,故改録於此。
17
《拳拳録》二卷 《顔巷録》一卷 《晚聞篇》一卷李衷燦撰。衷燦號梅村,含山人,官荊門州知州。栢鄉魏氏傳家録》二卷,《附家約》一卷。 《勸世恒言》一卷。
18
魏裔介撰。裔介見《經類》。
19
《萬世太平書》十卷
20
勞大輿撰。大輿見《史類》。
21
《新婦譜》一卷
22
陸圻撰。麗京,號講山,錢塘人。等謹按是編凡五十九條,皆詳論為婦承順之道。
23
龍巖子集》十二卷
24
李丕則撰。丕則,曲沃人,自號龍巖山人。順治乙未進士,官金谿縣知縣。
25
《唾居隨録》四卷
26
張貞生撰。貞生見《史類》。
27
《圖書秘典一隅解》一卷
28
張沐撰,其子煓注。沐見經類。煓仕履未詳。潛書》四卷
29
唐甄撰。鑄萬,達州人,僑寓蘇州。順治庚子舉人,官長子縣知縣。
30
等。謹按宋李覯先有《潛書見《旴江集甄》,殆未覩其書,故偶同其名。
31
《五倫懿範》八卷
32
不著撰人名氏。舊本題曰天台鹿門子天方典禮擇要解》二十卷。
33
劉智撰。智字介亷,江寧人。回回之裔等。謹按智嘗搜取回回國經典七十種,譯為《天方禮經》,復撮其要為此編。葢智雖宗回教,頗習儒書,文亦雅贍可觀。然以僻謬之根柢,欲借文詞以飾之,此不可得之數也。
34
《進善集》無卷數
35
張天柱撰。天柱字孟高,號擎菴,秀水人。《懿言日録》一卷,二録一卷,續録一卷,別録一卷,附《禮闈分校日記》一卷,《七規》一卷。
36
王喆生撰。喆生素巖,崑山人。康熙壬戍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37
方齋補莊》無卷數
38
方正瑗撰。正瑗字引除,號方齋,桐城人。康熙庚子舉人,官至陕西潼商道。
39
《公餘筆記》二卷
40
張文炳撰。文炳見經類。
41
文炳自序曰:官浙江、安吉州州判時,嘗奉檄校刋,欽定朱子全書》。
42
御纂《周易折中》得益窺聖學之始終,全體大用,多所發明。《容膝居集雜録》六卷
43
葛芝撰。龍仙,崑山人。《苕西答問》一卷。
44
吳學孔録其師羅為賡講學語為賡,號西溪,南充人。康熙中,官烏程縣知縣。
45
《續箋山房集畧》十八卷
46
鄭道明撰。道明字希濓,號松岡,懐寧人。乾隆丙辰副榜貢生。
47
《頤菴心言》一卷
48
喬大凱撰《大凱,見經類》。
49
《聖學逄原録》十八卷
50
金維嘉撰。維嘉號潛川,休寧人。右雜家類雜學。
51
《菰中隨筆》三卷
52
顧炎武撰。炎武見《經類》。
53
《義府》二卷
54
黃生撰。生見經類。
55
《藝林彚考》二十四卷
56
沈自南撰。自南留侯,吳江人。順治壬辰進士,官山東蓬萊縣知縣。
57
汪汾序曰:彚考所載諸書,皆有辨正者,閲之足以益智祛疑。又所采必載書名令,習其書者,可一望而知,欲觀原文者,亦可按籍以求。其體例皆非近世類書所能及。
58
《修潔齋閒筆》四卷
59
劉堅撰。堅字青城,無錫人。堅自序畧曰:同邑顧宸,有《辟疆園習察》一書,綴輯未竟,因刺取數十則以附益之。
60
《天香樓偶得》十卷。
61
虞兆漋撰。兆漋,字虹升,嘉興人。康熙初諸生言鯖二卷。
62
呂種玉撰。種玉藍衍,長洲人。《事物考辨》六十二卷。
63
周象明撰。象明見經類。
64
《潛邱劄記》六卷
65
閰若璩撰,若璩見經類》。
66
若璩孫《學林識語》曰:《劄記》卷一至六,乃大父有疑。即録自為《問難之書,其中有已校訂者,有止存舊說而未校訂者。或謂已校訂者自當付梓,未校訂者乃古人舊說,似宜刪去。學林以是皆先人疑而未訂之義,何敢妄加去取。至卷五一冊,乃仲弟學機,竭數年之力,尋先人手迹,陸續成帙,不敢漫為分析,惟依原本付梓,以成先志。
67
等謹按是書傳本有二,山陽吳玉搢所刪定者,條理較善。學林所刋之本則一字不遺,頗嫌蕪雜。故《四庫全書録》吳本入。
68
秘閣而以學林本存目焉。《天祿識餘》二卷
69
高士竒撰。士竒見《經類》。
70
杭世駿跋曰:錢唐高侍郎著書二冊,曰《天祿識餘意》,謂延閣廣內之藏,有非窮巷陋儒所得窺見者。今觀其書,則笑䐑、言鯖,豈足以當天廚一臠也!迹其所徴引辨說大半襲前人之舊,一二偏解,時有牴牾,不觀《左傳》注,妄謂窒皇為冢前之闕。不觀《漢書》注,妄引《後漢紀》以證太上皇之名,不觀水經文選》两注,妄詫金虎氷井以實三臺,不觀地理通釋,妄分两函谷闗為秦漢,其尤蹖駁不可據者。青雲二字,莆田周方叔以為有四解,乃遽以隠逸當之,聚頭扇已見之。金章宗詞詠,乃謂元時高麗國始貢銀八,两為流本。《漢書食貨志》乃引《集韻》以為創獲。八米盧郎既見之齊、隋两書。姚寛叢語云,盖闗中語,嵗以六米、七米八米分上中下,言在榖取米取數之多也。黃山谷、徐師川何嘗誤用,乃用元㣲之八米,詩成未伏盧為證,是知一未知二也。古人為學,先根柢而後枝葉,先經史而後詞章侍郎,置身石渠金匱,獲窺人間未見之本,而所采擷若此,可以徴其造詣矣。
71
《湛園札記》二卷
72
姜宸英撰。宸英見《史類》。
73
《畏壘筆記》四卷
74
徐昻發撰。昻發字大臨,長洲人。康熙庚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
75
《古今釋疑》八卷
76
方履中撰。履中字素北,桐城人。方以智之子例畧曰:是編以所聞於父師者,自經史、禮樂、天地人身及律厯音韻書,有承誤踵謬者,輒通考而求證。昔王儉七志一志,専收圖譜,漁仲見楊佺期《京洛圖》,方省。張華知漢宮千門萬戸之由,見杜預公子譜》,方覺武平一知魯三桓、鄭七穆之故,故此書亦間有圖。凡採摭諸書諸說,必著其書。其人之名,本非完書,姑以所得録之。
77
《螺江雜記》八卷
78
張文檒撰。文檒見經類。
79
《知新録》三十二卷
80
王棠撰。棠字勿翦,歙縣人。《白田雜著》八卷。
81
王懋竑撰。懋竑見《史類》。
82
義門《讀書記》五十八卷
83
蔣維鈞編。其師何焯校正諸書之文。焯字屺瞻,長洲人,官翰林院編修,縁事褫職,後以校書復原官,贈侍讀學士。
84
《西圃叢辨》三十二卷
85
田同之編。同之在田,徳州人。康熙庚子舉人,官國子監學録。
86
《樵香小記》二卷
87
何琇撰。君琢,號勵菴,宛平人。雍正癸丑進士,官至宗人府主事。
88
《管城碩記》三十卷
89
徐文靖撰。文靖見經類。
90
《掌録》二卷
91
陳祖范撰。祖范見經類》。
92
《訂譌雜録》十卷
93
胡鳴玉撰。鳴玉廷佩,號吟鷗,青浦人。嵗貢生。乾隆丙辰,薦舉博學鴻詞。
94
《經史問》五卷
95
郭植撰。植字于岸,古田人。乾隆壬戌進士,《識小編》二卷。
96
董豐垣撰。豐垣暨之,號菊町,烏程人。乾隆辛未進士,官東流縣知縣。
97
右雜家類雜考。
98
春明夢餘録》七十卷
99
孫承澤撰。承澤見《經類》。
100
等謹按是書,體例龎雜,不可為典要,而於勝國遺刑言之鑿鑿,一朝掌故,多頼以存,頗足為鑒古家資蒐採焉。
101
棗林雜爼無卷數
102
談遷撰。遷見《史類》。
103
《讀書偶然録》十二卷
104
程正揆撰。正揆端伯,孝感人。前明崇禎辛未進士,官尚寳司卿入。
105
國朝授光祿寺丞,官至工部侍郎。《見聞記憶録》五卷
106
余國楨撰。國楨瑞人,別號劬菴,遂安人。前明崇禎庚辰進士,官富順縣知縣。
107
國楨《自序》曰:生平卷帙,盡佚兵火兹特,偶舉所憶,惝恍都如夢境。
108
餘菴雜録》三卷
109
陳恂撰。恂字子木,本姓曹,海鹽人。前明崇禎壬午舉人。
110
《冬夜箋記》一卷
111
王崇簡撰。崇簡敬哉,宛平人。前明崇禎癸未進士。
112
國朝補選庶吉士官至禮部尚書等。謹按《崇簡襍記》,先正格言軼事,及耳目所見聞,於小說家頗稱徴實。
113
《匡林》二卷
114
毛先舒撰。先舒見經類。
115
先舒自序畧曰:蘇氏論古》十三篇,不立題統,名曰《志林》,蓋擬自成一書者也。浩蕩轉掣,極筆墨之妙,特其持論處稽諸事理,時或戾焉。因偶為駁正數段,更取他作之類似者併録之,得若干篇,名曰《匡林》。
116
樗林三筆》五卷
117
魏裔介撰。裔介見《經類》。
118
《雕邱雜録》十八卷
119
梁清逺撰。清逺字邇之,號葵石,正定人,順治丙戌進士,官至吏部侍郎。
120
《蔣說》二卷
121
蔣超撰。超見《史類》。
122
《雲谷臥餘》二十卷。
123
張習孔撰。習孔念難,歙縣人。順治己丑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僉事。
124
《蒿菴閒話》二卷
125
張爾岐撰。爾岐見《經類》。
126
等,謹按:顧炎武與汪琬書,自稱精於三《禮》,卓然經師,不及爾岐。故原跋以是編為《日知録》之亞《池北偶談》二十六卷。 《居易録》三十四卷 香祖《筆記》十二卷 古夫于亭雜録》六卷 《分甘餘話》四卷
127
王士禎撰。士禎見《史類》。
128
士禎自序《池北偶談》曰:「所居之敝,廬西為小圃,有池焉。老屋數椽在其北,書數千卷,庋置其中。輒取樂天池北書庫之名名之池。上有亭曰石帆,暇日與客坐。其中相與論文章流,別析經史疑義,至國家之典故,歴代之沿革,名臣大儒之嘉言,懿行時亦及焉。記録既多第為一書曰談,故談獻談藝,談異其無所附麗者,稍稍以類相從,凡二十六卷。又年譜曰:康熙己巳十一月,赴京師,撰《池北偶談》,成二十六卷。辛巳秋,撰《居易録》,成三十四卷,乙酉續成《香祖筆記》,丙戌四月,往于兹山別業,憇夫于草堂山,有古夫于亭,取義於此」。即陳仲子所居抑泉口也。己丑在里中,著《分甘餘話》。
129
又自序古夫于亭雜録》曰:「是書無凡例,無次第,故曰雜。
130
暑窻臆說》二卷
131
王鉞撰。鉞見《史類》。
132
鉞自序曰:三伏酷毒,揮汗之餘,取架上書,得明人小說百餘種,逡廵讀之,隨讀隨筆,輯為臆說,云《聽潮居存業》十卷。
133
原良撰。良字鳴喜,江西樂安人。順治中貢生,官寧都縣訓導。
134
《庸言録》無卷數
135
姚際恒撰。際恒字善夫,徽州人。《筠廊偶筆》二卷。《二筆》二卷,宋犖撰。犖見《史類》。
136
《二樓紀畧》四卷
137
佟賦偉撰。賦偉青士,襄平人。官寧國府知府等。謹按寧國舊有北樓,即南齊謝朓之高齋。明嘉靖中,知府朱大器又起文昌臺,設書院。其下賦偉更為修治,題曰南樓簿。書之暇,登臨載筆,雜録見聞,故曰《二樓紀畧》。
138
《介軒遺筆》二卷
139
史既濟撰。既濟若川,鄱陽人。《復堂雜說》一卷 《竹村雜記》二卷史白撰。堅又,鄱陽人。
140
《山志》六卷
141
王宏撰。撰宏撰見經類。
142
《尚論持平》二卷,《析義待正》二卷,《事文標異》一卷,陸次雲撰。次雲見《史類》。
143
《在園雜志》四卷
144
劉廷璣撰。廷璣玉衡,號在園,鑲紅旗漢軍人。廕生官至江西按察使,後降補,分廵淮徐道。
145
妙貫堂餘譚》六卷
146
裘君宏撰。君宏字任逺,新建人。康熙丙子舉人,《東山草堂邇言》六卷。
147
邱嘉穂撰。嘉穂見經類。
148
蓉槎蠡說》十二卷
149
程哲撰。聖跂,歙縣人。王士禎序曰:聖跂抱博辨之才,具論斷之識,無雷同勦說之弊。
150
《道驛集》四卷
151
張祖年撰。祖年申伯,湯溪人。《讀書隨記》一卷,續記一卷,剰語一卷。不著撰人名氏。自題湖上逸人《巵壇對問》六卷。
152
江徳中撰。徳中見《史類》。
153
《經史慧解》六卷
154
蔡含生撰。含生天度,蕭山人。《任菴語畧》無卷數
155
王建衡撰。建衡見《史類》。
156
《嶺西雜録》二卷 《後海堂雜録》二卷,王孝詠撰。孝詠慧音,吳縣人。《南村隨筆》六卷。
157
陸廷燦撰。廷燦秩昭,嘉定人。官《崇安縣知縣枝語》二卷。
158
孫之騄撰。之騄見經類
159
等謹按是書大畧仿陸佃埤雅》一編,詮釋花木蔬果之屬,詳其名義,兼及偏旁形聲,似應入農家或小學類中。但細核體裁,兩俱不類,故從四庫書之例,附𨽻於此。
160
諤崖脞說》五卷
161
章楹撰。柱天,浙江新城人。雍正癸丑進士,官青田縣教諭。
162
《書隠叢說》十九卷
163
袁棟撰。棟號漫恬,吳江人。《然疑録》六卷
164
顧奎光撰。奎光見經類。
165
《瀟湘聽雨録》八卷
166
江昱撰。昱見《經類》。
167
經史筆記》無卷數
168
潘繼善撰。繼善見《經類》。
169
《榴園管測》五卷
170
王元復撰。元復能愚,號醒齋,里貫未詳,數《馬堂答問》二十卷。
171
黃名甌撰。名甌馭卜,福州人鈍根雜著》四卷
172
周池撰。池見《史類》。
173
右雜家類雜說
174
《韻石齋筆談》二卷
175
姜紹書撰。紹書二酉,丹陽人。等謹按宋周宻有《雲煙過眼録》,記所見《古器書畫畧》品甲乙。紹書是編,仿其體例,小為異同。其辨別黃氏文、王鼎《河莊淳化帖》等,皆鑿然有理,可資考證者,固不少也。
176
七頌堂識小録》一卷
177
劉體仁撰。體仁公勇,諸書或作公㦷,河南潁川衛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至吏部郎中。
178
《研山齋珍玩集覽》無卷數
179
孫炯撰。炯字挈菴,大興人。吏部侍郎承澤之孫,《研山齋雜記》二卷。
180
不著撰人名氏。
181
等謹按研山為孫承澤齋名。然書中所引,多承澤以後事,疑亦孫炯所撰也。
182
《老老恒言》五卷
183
曹廷棟撰廷棟見經類。
184
《初學藝引》二十三卷
185
李仕學撰。仕學字亨敏,號遜齋,揭陽人。右雜家類雜品。
186
《豐暇觀頤》四卷
187
不著撰人名氏。據《自序》為順治中人,《無事編》二卷。
188
項真撰。真字不損,秀水人。前明諸生。入國朝官景陵縣知縣。
189
《葉書》一卷
190
黃生撰。生見經類》。
191
《倫史》五十卷
192
成克鞏撰。克鞏清壇,大名人。前明崇禎癸未進士入。
193
國朝補選庶吉士,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多識集》十二卷。 《雅說集》十九卷 《佳言玉屑》一卷 《牛戒續鈔》三卷 《希賢録》十卷 《資麈新聞》七卷
194
魏裔介撰。裔介見《經類》。
195
《嗜退菴語存》十卷
196
嚴有榖撰,有榖字既方歸安人有榖子我斯識曰,先君子晚年結廬城東隅,顔曰嗜退網羅古名儒碩輔,嘉言懿行,及隂陽圖緯兵農禮樂百家衆流之書,探綜研究,成一家言,用以娛老,名曰語存,析為《內外編、外編,卷帙稍多,故先梓內編以問世。
197
《勝飲編》一卷
198
郎廷極撰。廷極見《史類》。
199
廷極自識,曰「不飲而勝於飲」,故名之曰勝飲經世名言》十二卷。
200
蘇宏祖撰。宏祖字光啟,湯隂人。順治丙戌進士,官知縣。
201
宏祖自序曰:經世名言者,闗乎身心之學,所謂名言禆乎出處之㣲,所謂經世也。
202
《寄園寄所寄》十二卷
203
趙吉士撰。吉士見《史類》。
204
《擇執録》十二卷
205
王家啓撰。家啓字誠菴,蔚縣人,順治辛邜舉人。官廣東新㑹縣知縣。
206
《聞鐘集》無卷數
207
勞大輿,撰大輿,見《史類》。
208
《同歸集》十六卷
209
吳調元撰。調元字雨蒼,石城人。國初舉人,官教諭。
210
《夀世秘典》十八卷
211
丁其譽撰。其譽字蜚公,如臯人。順治乙未進士,官行人司行人。
212
《遂生集》十二卷
213
王晫撰。丹麓,仁和人。晫《自序曰:予所纂輯中,善惡果報,㨗於影響,無非欲使天下之人不失好生之意,天下之物得遂樂生之情,故以遂生為名。
214
《畜徳録》二十卷
215
席啓圖撰。啓圖字文輿,震澤人。官內閣中書舍人。《宋稗類鈔》八卷。
216
潘永因撰。永因見《史類》。
217
《四本堂座右編》二十四卷朱潮逺撰。潮逺字卓月,揚州人。《敦行録》二卷。
218
張鵬翮撰。鵬翮見《史類》。
219
《學仕要箴》五卷
220
張圻撰。圻字邑翼,崑山人。徐元文序曰:「莘田侍御蔣伊集《仕學格言,圻續為纂輯,凡分十類,曰存心,曰省身,曰型家,曰處物,曰養䝉,曰舉業,曰居官,曰臨民,曰仕宦,曰慎刑。秦氏閨訓新編十二卷。
221
秦雲爽撰雲爽見儒家類庸行篇》八卷
222
牟允中撰。允中字叔庸,天津衛人人。《道譜》無卷
223
閔忠撰。忠,歸安人。
224
《讀書樂趣》八卷
225
伍涵芬撰。涵芬字芝軒,於潛人。康熙丁邜舉人。《硯北雜録》無卷數。
226
黃叔琳撰。叔琳見《經類》。
227
《孝史類編》十卷
228
黃齊賢撰。齊賢字敬思,嘉興人。等謹按,孝為百行之原,所編頗足發人至性,以其雜入二氏之言,故附録於此。
229
《經術要義》四卷
230
高元標撰。元標字琴山,嘉興人。《查浦輯聞》二卷
231
查嗣瑮撰。嗣瑮字徳尹,海寧人。康熙庚辰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
232
《㑹心録》四卷
233
孔尚任撰。尚任見《史類》。
234
尚任《自序》曰:「是《録》不考出處,不次前後,不分體例,間有複譌者,亦嬾於刪」。
235
《範家集畧》六卷 《範身集畧》八卷秦坊撰。表行,號儼塵,無錫人。《元明事類鈔》四十卷。
236
姚之駰撰之。駰見《史類》。
237
等,謹按元代故實,載於說部者最少。是書搜羅頗博,典則可觀。至有明一代,說部紛繁,雖未能採摭賅備,然萬厯以後,門戸紛爭,《記録》之書,多不足信之。駰殆猶不失闕疑之義。
238
《閑家編》八卷
239
王士俊撰。士俊犀川,平越人。康熙辛丑進士,官至河東總督。
240
《養正遺規》一卷 《訓俗遺規》一卷 《從政遺規》二卷 《教女遺規》一卷
241
陳宏謀撰。宏謀見儒家類學統存》二十四卷。
242
宋士宗撰。士宗見史類。
243
士宗自序曰:周有老莊,宋有象山,明有文成,兼之宗杲、大鑑輩,日與吾黨爭理,即濓洛闗,閩復生,不能驟起而勝也。
244
《權衡一書》四十一卷
245
王植撰。植見經類。
246
植《自序》曰:王充有《論衡》、蘇洵有《權書》,衡論皆為一家之私言。而此一書,則合古今之嘉言而為之權衡也。
247
《多識類編》二卷
248
曹昌言撰。昌言字禹拜,新建人。昌言兄茂先序曰:余弟聞名山勝蹟,異卉竒葩,必周游歴覽,考究本末,間從野老農夫詢動植情,形得其實,歸即筆之於書。所著有《輿圖輯畧》,多《識類編》諸書。
249
養知録》八卷
250
紀昭撰昭見經類。
251
昭自序畧曰:人為利欲所昏,習俗所染,於是盡失其本心之明,豈人本無知哉?葢所以喪其良心者,有由然耳。特為指其大義,以養其良心良能,故曰養知」。
252
《閑家類纂》二卷
253
彭紹謙撰。紹謙濟光,長洲人。乾隆丁邜舉人。官至桃源同知。
254
《課業餘談》三卷
255
陶煒撰。煒字賔玉,秀水人。《福夀陽秋》無卷數
256
魏博撰。博字約之,江寧人。言《行彚纂十卷。
257
王之鈇撰。之鈇號朗川,湘隂人諸儒檢身録》一卷。
258
令狐亦岱撰。亦岱字太峯,猗氏人。官縉雲縣知縣。《心鏡編》十卷。
259
譚文光撰。文光里籍未詳子苑》一百卷。
260
不著撰人名氏。
261
等謹按此書,係衍聖公孔昭煥家藏本。其中雜摭諸子,分人倫、性行、學業、政事、人事五門,雖用意深至,而名實多乖。如《水經注》、《檀弓》等,總以《子苑》名之,殊為未協。
262
右雜家類雜纂。
263
《學海類編》無卷數
264
曹溶撰。溶見《史類》。
265
莊屈合詁》無卷數
266
錢澄之撰。澄之見經類
267
澄之自序曰:著《易學、詩學成,思所以翊二經者,而得莊子,屈原。以莊繼《易》以屈繼詩,足以轉相發明。《楊園全書》三十四卷。 張考夫《遺書》五卷
268
張履祥撰。履祥考夫,桐鄉人。
269
等。謹按:履祥初講蕺山慎獨之學,晚乃専意於程、朱,立身端直,鄉黨稱之。其書凡十二種,類多儒家之言。然如《近古録》、《見聞録》等,採前明以來嘉言,懿行則近於傳記農書。詳桐鄉、物土,又農家之流,體例雜糅,無可専屬,故附𨽻於雜家類焉。
270
《竹裕園筆語》十二卷
271
李曰滌撰。曰滌字亦白,臨川人。前明嵗貢生《昭代叢書》一百五十卷。
272
張潮編。山來,徽州人。等。謹按是編皆
273
國初人雜著,或從文集中摘録,或從全書中割取,并非著述,強以書名,中亦時有改竄。凡甲、乙、丙三集各五十卷。
274
《丹麓雜著》十種》十卷
275
王晫撰。晫《見雜纂類》。
276
《檀几叢書》五十卷
277
張潮、王晫同編。
278
《政學合》一集無卷數。
279
許三禮撰三禮見經類。
280
《鈍吟雜録》十卷
281
馮班撰。班字定逺,號鈍吟居士,常熟人。《檢心集》十四卷。
282
閔則哲撰。則哲睿先,應山人。右雜家類雜編。
283
皇朝文獻通考》卷二百二十七
URN: ctp:ws70944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