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廣西通志卷三十六
3
倉庫附
4
潯州府:
5
府署在城西北隅,位勢髙敞。明洪武八年,通判陳善道建。正統五年,知府陳嘉謨修大堂二堂。堂後為署室,二堂東為書屋,屋東為花㕔二層。
6
國朝康熙三十五年,知府阿琳重修。同知署在府堂左。
7
國朝雍正八年,同知萬選重修,遷屛牆,出丈許,增髙頭門。
8
教授署。
9
訓導署俱在府前街。
10
經厯司。在府署後。
11
司獄司。在儀門右。
12
倉三所:一在儀門外,一在府頭門外,一在縣學旁庫,在府堂後左。
13
潯州協副將署在北門內,都司署在府署東。
14
教塲演武㕔在西門外一里,提督學政行署在西門內。舊左江道署址分巡左江道署,舊在府治東,明末圯,後遷西門內,今改為督學行署。
15
通判署在府堂右。
16
國朝雍正七年,奉裁改設思恩通判、推官,署在府堂左,今裁。
17
分司署舊在北門內,後遷小南門,久廢。府門驛在城南,今廢。
18
遞運所久廢
19
潯州衛久廢。
20
桂平縣署在府治東,即漢布山縣舊址。明洪武七年,建●治、正德間,相繼修理,後移北門。
21
國朝康熙二十七年,知縣白元貞改建於東門內,教諭署在縣署東。
22
訓導,署在學宫內。
23
典史署,在縣堂左。
24
大黄江巡檢司,在城北五十里倉三所,一在儀門內十二間,一在縣前,大街十二問,一在北門大街三十間,今在北街城隍廟旁。羅秀巡檢司今廢。
25
平南縣署在南門內,明洪武二十一年,主簿向必華建。永樂十四年毁。景㤗二年,知縣祝諭增修。天順間,主簿閻鼐重建,成化元年復毁。二年,本府同知李應修建。
26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孫獬修葺教諭署。
27
訓導署向俱在縣西。
28
國朝雍正四年,教諭吳建猷、訓導潘漢章建典史署,在縣堂左,明洪武間建。
29
國朝康熙三十九年,典史任宗聖修。大同鄉巡檢司,在城北一百里。秦川鄉巡檢司在城西北三十里濟留倉原二十九間,在縣堂右。國朝雍正三年,知縣劉永濬捐建三間。七年,知縣何我驎詳請添建一十間。十年,知縣王瑞增建九間社倉,在縣堂左廢,今設於寳積寺。
30
分防署在縣署左。
31
教塲,演武㕔在北門外半里,久圯。烏江驛久廢。
32
布政分司,在縣治左,今廢。按察分司在縣治右,今廢。貴縣署舊在城西,正徳十四年,知縣戴曽宗遷建城東。
33
國朝康熙十年,知縣鮑濟重修大堂。四十六年,知縣陳元煥修東書房二間。五十四年,知縣林兆惠修後堂。
34
教諭署。
35
訓導署原俱在東門外。後圯。國朝康熙三十八年,紳士李彬等呈請以裁汰縣丞署,改為學舍、前居教諭後居訓導,厯任修葺。
36
典史,署在治儀門內,左土地祠後。
37
辛安寨巡檢司。在縣南六十里。倉厫在縣堂東西一十九間,頭門外西七間,南門內東西一十一間,俱係舊有。
38
國朝雍正四年,知府陳堯賢於頭門外西建社倉一間。五年,知縣劉仁達於大堂東建倉四間,又於頭門外西建倉五間。八年,知縣孫超於西教塲建倉五間,又於大堂西建倉一間。
39
庫大堂東西各一間。
40
國朝雍正八年,知縣孫超修守備署,在縣城西北一百二十里。五山白面堡汛。國朝雍正三年,知縣王可欽建。
41
千總署,在縣城西北五十里覃塘汛。雍正三年,知縣王可欽建。
42
分防署在西門內。
43
教塲在西門外。
44
縣丞,署在縣治儀門內右,今裁改為兩廣文署。北山寨巡檢司,在縣北三十里久裁。
45
分司署在縣治西街,今廢。
46
奉議衛,在縣署西。久廢。
47
衛經厯在縣署西,久廢。
48
守禦千戸所,在縣署西,久廢。向武千户所在北門外久廢。懐澤驛在縣署西,久廢。
49
武宣縣。署在城內西。明洪武三年,縣丞吳觀建。國朝康熙九年,知縣王錫九修。
50
教諭署。
51
訓導署俱在學宫側。
52
典史署,在縣儀門右。康熙九年,知縣王錫九修建安永鎮巡檢司。在城北良村離城六十里。
53
縣廓鎮巡檢司,在城西大張村,離城七十里,存留預備倉。原在城內東北隅,舊設,康熙九年移建於縣廨之前。後東西陸續添造,共二十二間。庫一間,在縣堂右。康熙九年,知縣王錫九建分防署,在西門內。
54
演武㕔教塲在北門外半里,今改東門外。驛在城西半里,久廢。
55
南寧府:
56
左江道署在府治右,明萬厯間,巡道徐儒建大堂南向,後為川堂後堂後為內署,髙樓一座,上下堂房各五楹,西為射圃搆亭,其上顔曰「孤鶴左為留隂,心逺二亭」。崇禎五年,巡道黄中色重修髙樓,右建景榕堂,嵗久俱圯。
57
國朝雍正三年,巡道甘,汝來重修,又以大門、儀門卑隘,悉為改建。
58
府署在巡道署左。明洪武三年,同知王驥建。永樂間,知府李晟●、治間知府劉芳。正徳八年,知府汪獻俱重修,中為堂曰忠愛,後為川堂。又後為雙梅堂瑞文堂。又後為知府。後衙即清風臺舊基。嘉靖四十年,知府方瑜修題曰「清風館館,後為髙明樓易安軒,明季圯所存惟大堂、中堂、髙明樓。
59
國朝康熙五年,知府張文明於髙明樓前重建後堂。十一年,署府事周起岐於大堂,後建川堂。十二年,知府金光聲修嵗久樓圯。雍正二年,知府慕國琠重建六年,知府黒天池修。
60
同知署在府堂左。
61
國朝順治十八年,同知薛爾賔修教授,署在學宫東。
62
國朝康熙三十八年,知府孫明忠建訓導,署在教授署右。康熙三十八年,知府孫明忠建。
63
經歴署在府堂左,久圯,今在城內。民房府倉在府治東。康熙五十四年,知府沈元佐建造八十九間。又城西八十里,蘇墟倉一十九間。五十八年,知府黄之孝建。
64
左江鎮署在縣學右。
65
中營遊擊署在安塞門內。直街守備署同街。
66
前營遊擊署。在南門內大街守備,署同街。
67
左營遊擊署在東門內大街守備署,在石牌坊大街。
68
右營遊擊署在東門横街守備署在東門外。下郭街演武㕔大教塲,在倉西門外三里。小教塲在南門外二里。
69
提督學政行署在安塞門內中營。左通判署舊在府堂右,後改建於堂左。理刑㕔舊址久裁。
70
理刑署,在府堂左,康熙六年缺裁,改為通判署,今裁廢。
71
照磨所缺,裁署廢。
72
知事署在府堂右久裁廢,税課司在城西門外,今廢遞運所在城外,今廢。
73
察院分司在府治東北,今廢。布政分司在府治左,今廢南寧衛署,今廢。
74
衛經歴㕔知事㕔,俱久廢。左江道、中軍㕔久廢。
75
鎮撫司久廢。
76
思南城守,久廢。
77
慶阜庫在府堂左,今廢。
78
宣化縣。署舊在府治南。明嘉靖二十三年,兵備陳裒、知府陳健以舊址卑隘,遷建於三清觀地大軍倉。左明末燬。
79
國朝知縣權寓民房。通邑士民呈請知縣張瓊詳請創建康熙二十一年里民公置縣署褊窄。後知縣朱晉元自置民房,添造數楹,及去任乏費,將署兑交接任知縣取價銀四百。嗣後作抵交盤。五十七年,知縣趙成章又添蓋房屋,仍作價交代。雍正六年,知縣黄其炳捐貲補項永作縣署。
80
教諭署。
81
訓導、署向,俱寄居兩廡。
82
國朝康熙三十七年,鄉官許必可、同知馮㻾於學宫左各建二層六間。
83
典史署。在縣署東南。
84
金城寨巡檢司,在城東北站墟。離城七十里。八尺寨巡檢司。在城東南劉村墟。離城一百二十里。
85
那南寨巡檢司,在城西北那龍墟,離城一百二十里。舊那龍巡檢。
86
國朝雍正七年裁,歸入那南,兼管遷龍寨巡檢司。在城西一百里。蘇墟三官堡巡檢司在城南二百里那悟墟,雍正七年裁那龍巡檢,改設。
87
大軍倉。在縣署左,原九間。康熙二十一年重建。雍正八年,知縣黄其炳捐建三間。
88
常平倉,在縣治北一十八間。康熙五十四年,知府沈元佐建蘇墟倉一十二間。五十八年,知府黄之孝、添建俱發縣收管。
89
社倉三所,一在城東北站墟,一在城西北那龍墟,一在城東南劉村墟。雍正二年,知縣趙成章奉行建造各一間。
90
縣丞署在縣署左,今裁。
91
主簿署在縣署右。今裁。
92
横州,署舊在城內西南隅。宋建元為總管府治。明洪武中,知州薛明理重修。萬厯間,改按察,分司署為之,在舊署左。明末,兵燹摧毁。
93
國朝康熙六年,知州佟淮年詳請以前偽帥李定國行臺改建州署在城中大街東。雍正元年,知州劉斌重修。
94
學正署在小南門內,康熙三十六年,學正梁士昌重修。
95
訓導署在學正署右。康熙二十六年,訓導温聖章建。
96
吏目署:在州署頭門內西偏大灘司。巡檢署在灘北,去城五十里,國朝雍正七年添設。
97
軍儲倉三間,舊在州署北,今移城西南。學正署左,雍正二年,知州劉斌修建。
98
常平倉分貯倉在城西南月江門內,共五十二間。康熙五十七年,即舊州署改建。
99
社倉一在那陽村,一在州治江南街分防署在大街西。
100
按察分司,在城內西南。明萬厯中,改為州署。今為常平倉。
101
南鄉巡檢司,在州西六十里,今廢。古江口巡檢司,陸答巡檢司,雲表巡檢司,俱久廢。州門。水馬驛,在州治西烏蠻水驛,在州東六十里。今俱廢。
102
税課司久廢。
103
海棠遞運所久廢。
104
布政分司在察院分司。左久廢,察院、行䑓在按察,分司左久廢,馴象衛署久廢。
105
上思州署,舊在大街口,明●治十七年,知府劉芳、委州同知曾昺、建後知州羅環繼成之。崇禎中,圯知州夏啟龍重修,約移退後二十餘丈。
106
國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州戴夢熊重建學正署舊在學宫西,久圯,今建於學宫東,訓導署久圯,今僦居民房。
107
吏目署。在儀門外西。
108
永豐倉二所,原設一間,在州堂左側,又添造,増貯倉十間,在州堂左右。康熙二十三年,知州戴夢熊、二十九年,知州賈有福各修建。
109
上思營守備署在南門內,本明左江道。黄其晟宅,康熙二十三年,士民公捐,改建為署。
110
教塲在東門外。
111
新寧州署在東門內。明隆慶六年設。州治始建,嵗久傾圯。
112
國朝雍正六年,知州徐德秩修捐,建頭門儀門學正署在明倫堂側。
113
訓導署在學宫西南文昌閣旁。吏目署在州署左。
114
倉厫二十四。間在城東北署後。康熙三十年重建,五十六年,知州顧延琮增建。雍正五年,知州徐德秩修。
115
庫一間。在州堂東。
116
分防署在南門內西塘上,教塲在東門。
117
隆安縣署。明嘉靖七年設縣。十二年,知府喻義建。萬厯元年圯。知縣何一麒。重建十五年,知縣袁璧重修,明末復圯,今仍舊址増修。
118
教諭署原在明倫堂。明萬厯四十三年,教諭莊一德遷於縣署左街,捐建正堂後衙、儀門大門及厨房下房。
119
國朝雍正四年,教諭喻聖傳修。訓導署在明倫堂側。
120
典史,署舊在頭門內左。明嘉靖十三年典史林拱建,後圯。
121
國朝康熙十八年,典史梁文彬遷建,於縣治左街。那樓寨巡檢司。在縣西三十五里。
122
國朝雍正二年,巡檢周汝茂建於那樓村舊址。濟留倉舊在縣治,後明末圯。
123
國朝康熙二十九年,知縣盛國俊於西門內捐建一十二間。五十七年,知縣張廷超又建十二間。
124
預備倉,在縣堂左。
125
庫一間在縣堂右久圯。
126
國朝康熙二十九年,知縣盛國俊修復分防署在北門內民房。
127
教塲,在西門外一里。
128
永淳縣署,在城內東北隅。明洪武三十一年,知縣何輔建。正統十一年,知縣蕭祺。嘉靖三十年,知縣潘景鋹重修。
129
國朝康熙四十二年,知縣徐鳳池修教諭署。在縣治西南。
130
訓導,署在縣治西民房。
131
典史署,在縣署大門內東南里鄉巡檢司,在孫嶺村,離城六十里,久圯。國朝雍正六年,巡檢嚴發捐建。
132
武羅鄉巡檢司,在甘棠屯離城六十里。濟留、常平分貯各倉,共一十五間,在儀門內左右。國朝康熙五十六年,知縣凌森美修建。
133
社倉,一在城外西墟,一在甘棠屯,一在古辣墟,雍正二年建。
134
庫一間,在堂右。
135
鄉約所在城西墟,知縣凌森美増修,分防署在城西門內。
136
教塲,在西門城外。
137
縣門驛在南門外,今廢。
138
火烟驛在火烟塘,今廢。
139
分司在縣署西。今廢。
140
果化土州署。雍正十年,遷建太平村吏目署。
141
國朝雍正七年裁,以隆安縣那樓寨巡檢兼管歸德土州署。明洪武二年建立,久圯。
142
國朝康熙三十年,襲土知州黄彪建忠州土州署。明洪武間,建厯年修州,同署,在州署右。
143
遷隆峒土巡檢署。宋元祐間,土巡檢黄勝竒,建嵗久傾,頹明末,土巡檢黄元吉重建。
144
國朝康熙十四年,土巡檢黄國運修。雍正二年,土巡檢黄震中重修。
145
太平府:
146
府署在南門內。明洪武三年,知府金濟平,建西南向,後燬於火。成化十二年,知府何楚英修建擴前基,兼創燕居㕔,羅順為記。嘉靖末,知府徐師臯、萬厯三年知府蔡迎恩俱修。後為江州土酋,拆毁國朝。順治十八年,知府馬正午修復大堂川堂堂,後建二樓樓,後寢室兩廊吏舍,秪編竹覆茅。康熙六年,知府髙不矜重修,盡易以瓦,大門譙樓顔曰逺景,改舊庫樓為東西二軒二堂後建樓房一所,為內室,軒西為射圃。日久大門圯,署府事于鼎。元修五十七年,知府王●修。
147
同知署,見寧、明州。
148
通判署舊在府堂東北。
149
國朝康熙三十三年,通判俞品遷建於府堂左,後改廢,移駐見下龍司。
150
經歴㕔在府堂左,後毁萬厯間,知府蔡迎恩改建理刑㕔大門右。
151
國朝康熙五十八年,經歴潘竒遷建通判㕔舊址教授,署舊在泮池左,後遷於東門內。
152
訓導署。在鄉賢祠右。
153
預備倉在乃積倉旁。
154
豐濟倉,在府堂左。雍正三年,知府甘汝來重建。新太協副將署在東門內大街,即㕘將署。都司署在小西門內大街。
155
千總署,在小西門都司署側。理刑㕔署在正堂西北,今裁廢分司在東門內右街,今裁。乃積倉,在府治東北,今廢。崇善縣署舊在府城外西北。明嘉靖十九年始遷附郭建,治府。署北積慶寺舊址,隆慶六年,知縣何道臨増建,後圯。
156
國朝康熙九年,知縣張京鍷重修。建縣丞署。在恩城,去縣一百二十里。國朝雍正十一年,裁併恩城土州地,添設分駐。典史署舊在縣署東,今改建城東闗帝廟左倉九間,在縣堂右。明隆慶六年,知縣何道臨建國朝,歴任知縣,皆重修葺。
157
左州署,在州西城內。明正德十四年,知州李欽承建。嘉靖二年,知州周墨増修廨舍。六年,知州方紀龍建譙樓。十四年,署知州事。潯、衛經歴鍾鍊繼増修。二十九年,知州鄧體靜自堂寢達儀門,皆重修建,并復撫綏、保障二坊自為記。
158
國朝康熙八年,知州紀振邊。十一年,知州韓之屏、六十年,知州羅士奎相繼修葺。
159
學正署在州城北門內。康熙六十年,學正闗士勲捐建。
160
訓導署舊居民房。
161
吏目署。在州治儀門左。明嘉靖二十九年,知州鄧體靜建,後圯。
162
國朝康熙二十年,知州談竒逢建復倉一十六間,在大堂左側。康熙六十年,知州羅士奎建。
163
庫二間,在二堂右。康熙六十年,知州羅士奎建分防署在州城。
164
演武㕔在東門外圯教塲,東西寛五丈,南北長十八丈。
165
養利州署。明●治十一年,知州羅爵建。萬厯四十八年,水没兩廊吏舍,知州王淧修。建明末,盡燬。國朝順治十八年,知州傅天寵改舊公館為署,在舊署西。康熙十三年,復毁於兵。三十年,知州汪溶日重建。
166
學正署在明倫堂西。
167
訓導今移駐太平土州。
168
吏目署舊在州署大門內,久廢,今移建於闗帝廟西。
169
倉六間,在大堂左右。康熙三十年建。雍正七年,知州徐德秩重修。
170
庫一間,在大堂右。
171
城守署。在城隍廟後。
172
永康州署。明萬厯二十七年,知縣劉炅詳併思同地,改縣為州。始建治,尋廢。
173
國朝順治十八年,知州尚恒建葺茅僅蔽風●。康熙四年,知州趙森易、瓦重修後燬。十八年,知州吳尚庚、許延邵,二十九年,知州柯法,四十年,知州葉旉相繼修復。
174
學正署。
175
訓導署俱久圯,僦居城內民屋。吏目署在州堂左。康熙三十九年,吏目劉文玉建常平倉二十一間,在儀門兩旁。康熙二十九年,知州柯法建。又三十九年、四十四年,於堂之東西。雍正六年,於堂東箭道各増建。
176
分防署在州城。
177
寧明州署,即舊思明土州署。自改土歸流,屬思明同知管理。雍正十一年,添設知州。
178
倉六間,在州堂東。雍正八年建,分防署在南門內。雍正五年,思明同知顧延琮建教塲,在南門外。
179
馗纛營都司署,在州治西北四十里。千總署在都司署左。
180
理土督捕同知署,即舊思明土府署,元至元間,總管黄克順創建茅堂明、宣徳間,土知府黄●修易以瓦,成化間,土知府黄道重建。
181
國朝康煕十三年,交夷犯境,官署民房悉燬後修建。雍正十一年,改為同知署。
182
學正署,在明江東街。雍正十一年,改思明府學為寧明州學,設學正,以思明、經歴署址改建。
183
新太協右營守備署,雍正十一年添設,駐防。明江,即舊思明同知署。
184
教授署訓導,署康熙二十八年,教授髙熊徵詳建南坡書院,立儒學公署於右,今廢。
185
經厯署原在南門,因變亂燬拆。國朝康熙初年,經歴。焦象賢移住東街五十八年,經厯張琢重葢造,今改廢。
186
照磨知事檢校三員,缺明萬歴,問裁署廢,通判署。明●治間裁廢。
187
太平土州署。明嘉靖二十七年,知州李栢遷下渡。國朝康熙十年,知州李開錦遷建蕩懐。
188
州同署,即吏目,署在土州署東。雍正四年裁吏目,改設。
189
訓導。署在學宫側。雍正三年,奉准由養利州改駐安平。土州。署在州東會仙巖下。
190
州判署即吏目,署在土州署東南。雍正四年裁,改萬承土州署在麒麟山北。
191
州同署。舊吏目,署在土州署東南。雍正四年裁,改茗盈土州署在州西北。
192
吏目署。在土州署後。
193
全茗土州署,在通利江東吏目署。雍正六年裁歸茗盈。吏目兼管廢。龍英土州署在八仙山後。
194
州同署。舊吏目署,在土州署東北。雍正四年改設結安土州,署在州東。
195
吏目署,在土州署西。
196
佶倫土州署在州西南。
197
吏目署在州東南。
198
都結土州,署在州南印山後,吏目署在土州署西北。
199
江州土州署,在掛榜山東北。州同署,即吏目署,在土州署前。雍正四年改設,下石西土州署。在州西南。
200
吏目署在弄花山西土州署左側。憑祥土州署在州北。
201
州判署舊吏目署,在土州署西南。雍正四年改設思州土州署。雍正十一年,思明土府改移治伯江,土官先以事革未建。
202
州同署,雍正十一年裁。思明土府,經歴缺改,設州。同駐海淵墟。
203
恩城土州,署在州西南。今為崇善縣丞,署吏目,署在土州署左側,今裁。
204
鎮逺土州署明初,土知州趙勝昌修建上下凍土州署,在青連山南。元至正間,建思陵土州,署明洪武間,土知州韋延夀修建羅陽土縣,署在縣北隅。
205
典史署,在縣署西。
206
羅白土縣署。明洪武初,土知縣梁敬賔修建下龍司通判署。雍正七年,㕘革土巡檢,以通判移駐帶理司事,即舊龍州署。
207
龍慿營都司署在司署東千總署,在都司署東。
208
上龍土巡檢司署。雍正三年,分龍州改建陀陵土縣署。
209
典史署,俱康熙二十八年裁廢。鎮安府署,舊係土府官舍,歴經兵燹。國朝康熙八年,通判彭權即舊址興建,廨舍大堂,廂廊露臺,規制粗備。雍正七年,裁通判,設知府,即為府署。
210
教授署雍正十一年,以思明土府教授改設知事署,在府儀門東偏。
211
倉厫九間,一在儀門內,東西各二間。一在大堂西五間。
212
庫一間,在大堂西。
213
城守署,在東門外。
214
內教塲在儀門外,長四十丈,闊八丈五尺。歸順州署。明天啟間,因莫夷殘破,移建計甲,結茅為堂舍,東西廂為吏書房,前為儀門。
215
國朝雍正九年,改土設流。十一年,知州駱為香奉文估議改建。
216
州同署,在州治西南。雍正七年裁吏目,添設州同,即以吏目署為州同署。十年,移駐舊州。現奉估建學正署。雍正十一年添設。
217
吏目署。在州治西南。雍正七年裁,改為州同署。十年復設,仍舊署。
218
分防署在州西南上勾隘隴邦村。雍正八年,新設遊擊署。雍正八年,添設鎮安營遊擊駐州城,知州駱為香估,奉建造。
219
奉議州署即舊土知州署。明天順三年,土官故絶,改設流官州判,統理州事。
220
國朝康熙二十四年,州判曹李登始建草堂。三十年,州判陳洪建住房。三十四年,州判趙步獻建左右班房。四十年,州判張昌吉建頭門儀門。本年,州判王者璽修。四十五年,州判羅興祖建二堂。五十三年,州判顧之安修各廨舍,盡易以瓦。雍正七年,州判邵銓重修。
221
向武土州署,在土城中,北向為堂二,前門後廨,環以土垣。康熙五十八年,土知州黄道逺修建州判署在土城東北,康熙五十八年,土知州黄道逺建。
222
都康土州,署在隆滿村元延祐間,土知州馮紹龍。建明、崇禎間,土知州馮宗箕修。年久傾圯,今止草堂前後數楹。
223
吏目署在把都村。雍正四年,新設土知州馮御綬建。
224
上映土州署,在州北。宋皇祐間,土知州許公順建。小鎮安署,舊在音峝,明天啟間遷修麽窰。
225
守備署。雍正八年,増設鎮安營遊擊,以守備分駐,旁有分防署。
226
下雷土州,署在筆架山西。明洪武間重建。國朝康熙二十八年修。
227
吏目署。在土州署右,後遷南門內湖潤寨土巡檢署。康熙初年,土官岑宗熙修栁州府。
228
右江道署,舊在府學東街,今係南門內,係分司舊址。雍正十年,右江道黄岳牧重修堂室書㕔,府署在大南門內。明洪武六年同知莫玉建。成化九年,知府何楚英修。
229
國朝康熙六年,知府劉永清,二十八年,知府張曰任俱修。雍正八年,知府錢元昌重修。
230
督糧通判署在儀門左。雍正二年,通判戴中行修教授署在明倫堂右。
231
訓導署在學宫左側,俱康熙五十五年知府趙世勲修。
232
經歴司在理刑㕔前,今圯暫住。同知署內司獄司在府頭門西。康熙五十六年,知府黄之孝修。
233
倉厫四十八間,在明倫堂左側,康熙五十四年,知府趙世勲建。又三十間,在府署儀門內,西同,建栁糧㕔倉。厫九間,在城南府學宫左。雍正十一年,委馬平縣知縣張嘉碩估計工料,請領公帑,添建新倉三間,拆造舊倉六間。
234
庫一間。在府堂西。
235
提督署在東門內。康熙三十八年,提督張旺修㕘將署在府署後街,康熙五十年㕘將李先培修。中營守備,署在右江道署。後街,康熙四十七年守備閻錫爵修。
236
左營遊擊署在西門內,康熙四十八年,遊擊楊之杰修。
237
守備署在本營遊擊後街,康熙五十二年,守備劉全德修。
238
右營遊擊署在西門內,康熙五十五年遊擊劉先修。
239
守備署在西城街。
240
前營遊擊署在學前,康熙五十六年,遊擊袁登明修。
241
守備署在十字街。康熙四十七年,守備李宏發修後營遊擊署在左營署右。康熙四十九年,遊擊解登榜修。
242
守備署,在府右街。康熙五十二年,守備孫之藻修城守,都司署在西門內十字街。
243
演武㕔,在北門外教塲,周圍二百七十一丈。提督、學政行署在南門內。
244
清軍同知署,在府堂左。康熙六年,同知周從謙修。今裁署存。
245
分司署改為右江道署。
246
理刑㕔署在府堂西,今裁廢照磨所在督糧㕔前,今裁廢檢校署倉大使署久廢。
247
税課司在府門外遞運所在東門外,今俱裁廢,分守道署久廢。
248
栁州,衛指揮署衛經,歴署鎮撫司署,俱久廢。馬平縣,署舊在府治東。明洪武四年,縣丞唐叔達建。成化十七年,知縣謝正始遷於府治北。嘉靖二年,知縣潘志重修。
249
國朝康熙五十五年,知縣髙元貞修教諭署。
250
訓導署俱久圯,今在縣學後。典史署在縣堂左。康熙四十八年,典史徐啟有修。五十六年,典史丁祚錫重修。
251
穿山鎮巡檢司,在縣南八十里。三都鎮巡檢司。在縣西南七十里。俱雍正十年添設。
252
倉厫,在縣署內。康熙三十年建。五十七年,知縣髙元貞重建。雍正十一年,署知縣張嘉碩重修建,共四十一間。
253
分防署一,在三都汛,一在五都。雷塘驛,在東門外,今裁廢。穿山驛,在縣南八十里,今裁廢。新興巡檢司,在縣南五十里,今裁廢。雒容縣署舊在舊縣,明洪武六年建,成化六年修,正徳十五年燬。嘉靖三年,監察御史汪淵重建。萬厯三年遷,今治重建。
254
國朝康熙十六年,逆冦焚燬,葺茅搆宇。二十三年,知縣林世定捐改瓦房。雍正七年,知縣馬樸於舊署之右捐建新署,舊署改為「倉厫」。
255
教諭署在明倫堂側。
256
訓導署在崇聖祠側。
257
典史署。在縣治東北。
258
江口鎮巡檢司,在縣南一百三十里。運江平樂鎮巡檢司,在縣東北九十里舊縣倉厫,向在舊縣署堂,左右垣泥,覆茅貯榖,易致朽腐。
259
國朝雍正七年,知縣馬樸詳明,以舊署二三堂書室各三間,捐貲改建。
260
分防署在縣署後。
261
雒容馬驛,在縣東北,今廢羅城縣。署舊在西羅鄉。明洪武三年,遷建於鳳凰山麓,明季盡燬。
262
國朝順治十五年,署縣事苗爾䕃建草堂三間,知縣于成龍稍加修葺,僅蔽風●。康熙十八年,偽署縣饒廷勲始建。前後三堂,東、西北書室雜舍,俱覆以瓦。二十二年,知縣錢三錫修大堂。四十年,知縣趙瑞晉重修。
263
教諭署。
264
訓導署俱在縣治東學宫、舊址典史署在縣堂西。康熙二年,典史張應光創建嵗久圯。四十年,典史王家垣重修。
265
莫離鎮巡檢司,舊在城東八十里何潭村。國朝康熙二年,巡檢楊光先創建後燬。四十一年,巡檢張輔佐移於東九里。
266
武陽鎮巡檢司,在城東六十里巴臺村。通道鎮巡檢司,在城東北二百里寨協村。國朝康熙五年,巡檢陳士名建。後被土人拆毁,雍正八年重建。
267
積貯倉在縣署東前、後。
268
國朝康熙初年,知縣宋元亨修板倉十二間。二十八年,知縣常仲讓修磚倉十二間。三十六年,知縣王永清修十五間。四十年,知縣趙瑞晉修建六間,分防署在城內。
269
分防通道千總署,雍正八年建,設栁城縣署,在南石城門內。明洪武三年,縣丞陳祖政建,後圯。
270
國朝順治十四年,知縣張冕甫至邑,邑生梁汝遇倡率入城伐木開署營,建草堂,迎冕入後,次第版築二堂。三堂,東西書房客㕔內室,康熙二十一年,知縣駱斯才重修。
271
教諭署。
272
訓導署俱在學宫側。
273
典史署今在縣署右。
274
東泉鎮巡檢司,在縣南五十里。久圯。國朝雍正七年,巡檢徐瑶重建古寨鎮巡檢司。原在東鄉,國朝康熙八年,巡檢王道新遷建於城西北七十里古寨里。
275
濟留倉,在縣署內,康熙三十五年,知縣王左待建十間。五十八年,知縣蘇潮修建八間。雍正二年,知縣丁文麟増建五間。七年,知縣周之瑚、十年,知縣楊恒各添葺三間。
276
分防署在城北門內。
277
融縣。署在城東。明宣德十年,知縣鄧和重建國朝。康熙四年,知縣王胡道。二十三年,知縣張廷柱。三十四年,知縣梁廷桂。四十六年,知縣吳從龍相繼修葺。雍正八年,知縣陸嘉謨重修。
278
教諭署在學宫左。
279
國朝康熙四十五年,教諭唐良梧改知縣吳守兹祠,為署在舊署左。
280
訓導署在明倫堂右。
281
典史署久廢。
282
國朝康熙五十年,典史周炳捐建。在縣治右長安鎮巡檢司。在城北四十里。
283
思管鎮巡檢司。在城東一百里,倉厫在縣堂左右,舊有三十九間,半多倒塌。國朝雍正六年,知縣李恒●八年,知縣陸嘉謨各捐貲修,葢計二十間。
284
庫在大堂左側。
285
分防署,在東門內縣治左教塲在西門外,長五十五丈,寛五十丈。察院分司在縣治西,今廢。
286
懐逺縣。署在新城正中,明洪武二年,縣丞李忠建。萬厯十九年,知縣蘇朝陽増建,規模壯麗。明季圮國初,僅存茅屋數楹。康熙三十五年,知縣廖蔚文,六十年,知縣孫來賀、雍正三年,知縣王景獻相繼増修。
287
教諭署,在西廡後。雍正七年,教諭謝之炯捐建訓導,署在東廡後。雍正八年,訓導李良相捐建。典史署舊在縣署左,久廢。
288
國朝康熙四十八年,典史范大本在分司舊址捐建梅寨巡檢司。在縣北二百里。雍正九年増設。
289
倉厫舊設,六間久廢。
290
國朝康熙六十年,知縣孫來賀建十五間。雍正七年,知縣陸嘉謨建五間在縣署東西北,共二十間。分防署一,在城內,一在沈口。雍正八年,増設分汛分司在縣治西,久廢。其地今建典史署。
291
象州署元大徳六年建,在城西門內,偪近城垣。明洪武二年,同知李友賢修。宣徳九年燬。十年,知州胡敬重修。嘉靖三十四年,知州萬人傑増,建年久頽圯。
292
國朝遷建城東門內,即明總兵孟宗文故居前後堂內室共五層,無書吏廨舍。康熙五十七年,知州楊以牧修,并増葺吏書草舍六間。
293
學正署舊住明倫堂。雍正五年,學正蕭禮讓於明倫堂後建草屋一帶。
294
訓導向無署,僦居祠內。雍正六年,訓導黄龍徳,在明倫堂東北,建草屋三間。
295
吏目署向在舊州署東。明萬厯中,吏目陳以瀚改建於右江道。署址久廢,今改建於北門內。
296
龍門寨巡檢司,在城東八十里昌化里受納倉舊在二堂旁二間,後三間。明萬厯中,知州陳一定、李維岳修建。
297
國朝康熙五十六年,知州楊以牧於舊倉前左右建十六間。雍正二年,知州徐徳秩、四年,知州陸廷光俱重修。
298
分防署,在城內東北隅。
299
教塲,在東門內,長五十九丈,闊九丈。右江道行署久廢。
300
來賔縣署。唐乾封二年建,在城內西南隅,久廢。明洪武元年,縣丞孫仕安重建。二十四年,知縣周華修。正統十年,署縣事典史黄鳳建後堂。成化十六年,署縣事典史田智建,六房知縣包羲臣、時行相繼重修。明末,燬。
301
國朝康熙四十一年,知縣曹秉榖重建教諭署。
302
訓導署俱久廢,今僦居民房。典史署在縣署左,今徙居民舍。界牌鎮巡檢司舊在縣西,後遷石牙村,在城南八十里。
303
倉厫,舊在豐濟倉,後改為濟留,預備常平三倉。國朝康熙四十四年,知縣曹秉穀將六房,改建倉厫一十七間。雍正八年,知縣吳逢年捐修三間。
304
庫一間。在堂左。康熙四十四年,知縣曹秉、穀修分防署在城北。
305
教塲,在北門外二里。
306
分司在城內西,今廢。
307
在城驛在城西二里。順治六年裁署,廢守禦所,在城東南隅。夊廢碑,尚存慶逺府。
308
府署舊在舊城西北,明洪武二年,通判王毅建。成化元年,知府周一清重修,明季冦燬。
309
國朝順治九年,署府事。王家䕃遷故宦,張宅後,知府崔俊以鄭千戸故宅修理為署,即今治在舊署左。康熙十三年,經逆亂,拆燬。知府白啟明復建清軍同知。署在舊府堂左,後裁廢。雍正七年復設,駐德勝鎮。
310
教授署久圯,僦居民房。
311
訓導署僦居民房。
312
經歴㕔舊在理刑㕔前,久圯後,遷於舊南門陳氏故宅。
313
國朝康熙二十九年,經歴章華衮重修。常平倉一十七間,在府堂東。康熙二十七年,建慶逺協副將署在東門內。康熙四十四年,副將江楊淮建。
314
守備署在東門。康熙三十五年,守備梁謨建演武㕔教塲,在東門外。康熙三十三年,守備梁謨建。
315
戎政行署。在德勝鎮。
316
督糧㕔在舊府堂右,今裁廢。理刑㕔舊在清軍㕔前,今裁廢,司獄司久廢。
317
分司在今府署左税課司,在宜山縣學右,俱久廢,慶逺衛在新城東北,明洪武二十九年建久,裁廢遞運,所在府東,今廢。
318
廣盈倉,在府東北,今廢。
319
宜山縣。署舊在府城西南,宋元祐五年建。明季冦燬。今以故紳陳氏宅為縣署,在舊南門右。
320
縣丞署在徳勝鎮,本戎政行臺舊址,今改。駐清潭里髙泉村。
321
教諭署圯今在城內僦民房為署典史署,舊在縣署左,後改署右,今圯僦民房為署徳勝巡檢司,在德勝鎮西久圯。雍正十一年,重建於鎮之適中。
322
龍門巡檢司。雍正九年,添設建署於馬欄村。右距縣六十里。
323
常平倉,在縣前五間,康熙二十七年建。雍正六年,知縣張夢白因不敷存貯詳奉,増建一十二間於舊倉之側。
324
懐逺巡檢司、在懐逺鎮東江巡檢司在東江鎮,俱裁廢。
325
宜陽驛。在新城東門外。大曹驛。在城東四十里。德勝驛在德勝鎮,今俱裁。
326
土堡巡檢司,今裁廢。
327
思恩倉在河池所久圯。
328
河池州署在州城西北,半係草房。康熙六年,知州王玉麐修。二十三年,知州劉安國重修,盡易以瓦。雍正四年,知州陳舜明查勘大堂、川堂、頭門、儀門、吏舍、書室等房,俱皆頽圯,捐貲修建。
329
學正署在學內久圯。
330
國朝雍正四年,知州陳舜明重修七間州,同署在州三旺村。明、萬厯間,改土歸流,始建草房。
331
吏目署在城隍廟南二廨,俱係草房、倉厫,向僅五間,在州署二門內。國朝雍正三年,知州陳舜明於頭門東陸續捐建一十三間。
332
河池營㕘將裁,以慶逺協、右營守備駐劄演武㕔在南門外。
333
天河縣署,舊在城南。明崇禎四年,野燒延燬。國朝順治十五年,於舊址西北隅建草房數十間,後盡燬。康熙四十五年,知縣蕭●捐貲重建。
334
訓導署在學宫右。
335
典史署,在縣署西。康熙二十九年,典史鄧俞建倉房在縣,署左右有土磚,有竹蔑,有板計,共八十囤,貯狹小而易朽,現在酌議改建。
336
分防署,在縣治北。康熙四十八年,千總朱秉彞建思恩縣署。舊在歐家山南向。明萬厯二十七年,知縣林應龍改西向。嗣後洊罹兵火,訖無寧宇。國朝順治十五年,於舊址建草堂數間,復南向。康熙元年,知縣翁世庸修建前、後門堂,俱覆以瓦。四十一年,知縣彭宸淥増葺西㕔。雍正二年,知縣梁楷増建內署。九年,知縣林協増建治事㕔。
337
訓導署久圮。
338
國朝雍正二年,訓導何文煜捐建於明倫堂後。典史署在縣大門內。康熙五十九年,典史吳斌増葺以瓦。雍正五年,典史錢景坤重修建。
339
濟留倉,在縣署,東向,係竹簟圈圍。雍正二年,知縣梁楷改建一十四間於署西,又建三間,俱覆以瓦。又官捐社倉一所,在縣東門十一年,知縣林協建分防署在南門內。雍正五年,把總陳宗建。
340
演武㕔,在西門外。
341
東蘭州署原土州署在武篆哨,後移東院。國朝雍正八年改土設流知州吳正一詳議。營建學正署,雍正十一年添設。
342
吏目署在營房外東街。知州沈志榮建倉房,現在詳估建造。
343
城守守備署,雍正八年,添設營建廨舍左右,環造營房二百間。
344
千總署。
345
把總署俱雍正十一年添設,現在議建荔波縣今●黔省署。順治十七年,知縣王家正建係草堂。康熙二十年,知縣劉棻、四十五年,知縣岳維相繼修建,易以瓦。
346
常平倉,在縣署內。
347
那地土州署,在本州哨,編茅為之,州判署在排門街之東,距土州署三里。南丹土州署在本州哨青雲●南大堂內宅,俱係瓦房。明崇禎元年,知州莫伋禦冦有功,勅賜勲著西南扁額,建石坊,在署前。
348
州同署,在土州南。
349
忻城土縣署,在落喇院向北,典史署在三界廟北。
350
東蘭土州、州同署,在鳳山哨。永定土司署在三寨草房向南。永順正土司署,舊在古桑,後移古臘,今在交倚。永順副土司署在思農草房,南向。
351
思恩府。
352
府署在城中稍南,後倚蜒蜿山。明嘉靖七年,知府桂鏊建中為師帥,堂後為思補堂、明季堂及頭、儀門東西吏舍俱圯。
353
國朝康熙十一年,知府金夢麟重建。五十九年,知府李世孝重修,并建東、西鼓亭。
354
清軍同知署,在府堂西。明嘉靖九年,同知趙儒建。國朝。康熙三十八年,同知佟淮年遷武緣縣南街舊署圯。雍正七年,改理苗同知移駐百色詳田州捕盗通判署。雍正七年新設,見古零。
355
教授署在明倫堂後。
356
訓導署在明倫堂東。雍正二年改撥西林縣。經歴署舊在府堂左側,明嘉靖九年經歴張會建,後圯。
357
國朝康熙六十一年,經厯黄於仁捐買民房,遷建於北門內。
358
司獄司署。在頭門西。明嘉靖九年建。國朝康熙六年,司獄陸汝楫重修,并修監房九土巡檢司,廨在府署。後每月一司領土兵赴府駐衛,明季圯,今為官兵營房。
359
永豐倉六間,在武緣縣署東。雍正五年,詳明,増建常平倉,在大門內西。
360
庫一間。在府堂東。明嘉靖七年,知府桂鏊建思恩協副將署,在府治西北,即分司署。國朝康熙二十六年,副將吕八音移駐武緣舊署圯,現在估修,復移府城駐劄。
361
左營守備署。
362
右營守備署俱在府城東演武㕔,在東門外五里教塲,分司署改為思恩協署,今圯武縁縣署,明洪武元年建,在城東門內。萬厯十三年,知縣鄭學醇修。四十一年,知縣李先春移建南門內。
363
國朝康熙六年,知縣張振徽重修建教諭署,久圯在學內廂房。
364
訓導署久圯,在城內民房典史署在縣署大門右。明萬厯四十一年,知縣李先春移建。
365
鏌鎁寨巡檢司,在城東五十里。明洪武元年建,久圯,僦居民房。
366
髙井寨巡檢司。在城北一百里。明洪武元年建,久圯,僦居民房。
367
預備倉,在縣署南一十四間。明萬厯八年,知縣黄約修後圯。
368
國朝康熙四年修復。雍正六年,知縣艾光紱捐建,均貯倉三座九間。
369
庫:一間。在縣堂左。明萬厯四十一年,知縣李先春建。
370
分防署,在縣城內。康熙七年,知縣莊振徽同千總江輝捐貲買民舍修建。
371
演武㕔教塲舊在北門外,明隆慶間,知縣錢盛改建東門,久廢。萬厯十二年,知縣鄭學醇復建於舊址。
372
國朝雍正七年,改設於南門外,離城三里,分司在縣署東。明萬厯十二年,知縣鄭學醇修,今廢。
373
博澁寨巡檢司。
374
西舍寨巡檢司,俱雍正四年裁汰,署久圯。賔州署在城北。明洪武元年,知州馮榮建、俞德儒重修。●治七年,知州梁魚,正德七年,知州孫佐俱重修,嵗久圯。天啟七年,署知州黄養正。重建規模壯偉,明末盡燬。
375
國朝順治十四年,上林縣知縣蔡萬俊來州招撫,後漸次修葺大堂,餘俱茅屋。康熙十二年,知州張元勲重建。三十三年,大●傾圯。三十四年,知州鄧志福。四十二年,署州事張一祥。五十二年,知州陳俊民相繼修建。雍正五年,知州陸廷光捐建。
376
學正署在明倫堂後。
377
訓導舊無署。
378
國朝康熙四十六年,訓導杜竒頴始於明倫堂西建築三間,日久傾塌。雍正六年,訓導韋俊衡於舊址捐建。
379
州同署。
380
國朝雍正七年添設,駐劄三里營,離城五十里。吏目署在州署西。
381
安城巡檢司,在州治東七十里。安城鎮常豐倉,在州治東。康熙三十八年,知州歐陽明萬建造一十八間。五十六年,署州事。范從益増建六間。
382
庫在州堂西。
383
城守㕘將署。
384
國朝雍正七年,裁汰河池營,添設建造,即州判署舊址。
385
守備署。
386
國朝雍正七年,添設建造於東門內教塲,在東門外,離城三里。
387
提督學政行署在州左,即分巡道。舊署州判,署在州署,西久裁廢,今即其址建添,設㕘將署。
388
分巡道署,今改為學政考。棚察院署分守道署,俱久廢。遷江縣署在小南門內。明正德七年,知縣黄振英建。
389
教諭署在明倫堂西。
390
訓導。署在縣署東。
391
典史署,在縣堂東。
392
清水鎮巡檢司,在縣城南七十里。廣積倉共三十六間,在縣署西。分防署在城南。
393
分司在小南門內,今廢。
394
上林縣署。在縣東城內,東向。明洪武七年,縣丞周偉建。宣德十年,知縣段順孜重修。
395
教諭署,在明倫堂前。
396
訓導署。在義學內。
397
典史署在縣治左,東向。
398
三畔鎮巡檢司,向在三畔村。國朝,雍正六年,移駐思吉鎮,知縣陳會津捐建倉厫在縣署左。舊存三十二間。
399
國朝雍正六年,知縣陳會津捐建八間,共計四十間,庫一間,在堂北。
400
分防署在縣南門內。
401
守備署在三里營,去州城東北五十里。明萬厯六年建。
402
國朝雍正十年,改轄賔州營千總署。原在三里營。
403
國朝雍正六年,移駐思吉鎮,知縣陳會津捐建教塲,在三里營城南。
404
演武㕔三間,在縣南一里。康熙五十七年,知縣吳鍾芬建。
405
右江道行署,在府館東,今廢。思龍驛,雍正四年裁,廢。
406
府館在縣治南,今廢。
407
田州土州署:明洪武間,知府岑伯顔,遷治於來安,時建宣德間,知府岑紹、成化間知府岑鏞相繼修理,明末,遭富州儂賊焚毁。
408
國朝順治十八年,始就故基西北葺茅棲止。康熙四十七年,土知州岑應祺遷建舊治北一里大堂二,堂內為樓屋、儀門、大門、廊房、獄舍俱備。
409
州同署。在土知州署西南一里。
410
義倉五間。康熙六十一年,土知州岑應祺、建理苗同知署在東城內闗帝廟左。雍正十年,建右江鎮署。雍正五年新設,駐皈樂。七年,改駐州西九十里百色市。十年,署思恩知府劉廷錫奉檄督建頭門。儀門左右班房各三間,大堂五間,東西吏廡如之。後為二堂,再後為內署,各翼以廂房,聨以羣房。其偏為書室,一為箭亭,前為官㕔,及左右材官之屬,規模頗備。
411
中軍遊擊署雍正七年改駐百色在總鎮署。東右營守備署在總鎮署西。
412
千總、把總署共六所。
413
上林土縣署,舊在枯街村。
414
國朝康熙三十八年,土知縣黄爵泰遷建那莪村。
415
白山土司署舊在喬利墟旁,因兵燹頽圯。
416
國朝康熙二十八年,土巡檢王一璋遷於博結村。
417
興隆土司署舊在喬利,兵燹殘燬,遷盧何城頭●缺字:⿰氵剝何村,今在七處城頭,葺茅屋為堂舍。
418
那馬土司署。明正統間,岑瑛建定羅土司署。明萬厯間建,在木城頭。明季兵燹圯。國朝康熙二十六年,土巡檢徐士賢遷建朗城頭、大成山。下。
419
舊城土司,署在八峰山下。明萬厯間,建下旺土司署在首城頭內,兵燹焚塌。國朝順治三年,土巡檢韋際●遷那海堡石城頭。安定土司署在舊洲荒廢久,今以地六村為司治,康熙四十年増修。
420
都陽土司署在岜皂村。兵燹後,葺茅屋三楹、古零。土司署在紗帽山前,明萬厯間建,通判署在土司署前。
421
國朝雍正七年改駐。九年,通判吕成章奉估建造泗城府。
422
府署東倚凌雲山,西面澄碧水。明崇禎間,土知府岑繼祿建大堂後堂東西二廂前後廨舍,及茘枝園池亭之屬,後俱圯。
423
國朝康熙四十四年,土知府岑齊岱因舊存川堂大堂,儀門三層,復於署右建偏署四層。雍正六年,改土歸流,即以土知府署為府署。
424
清軍同知署,在府治南。康熙二十年,土知府岑繼禄建。五十五年,土知府岑齊岱修。
425
教授署在學宫側。
426
經歴署,舊在府署南。康熙二十三年建。五十七年重修。雍正十一年,改駐天峩。
427
照磨署,雍正十一年添設居經歴。舊署平樂司,巡檢署在府東平樂村。雍正十一年,添設倉厫,在偏署旁,左右各三間。雍正八年,知府祖良範建。
428
庫二間,雍正八年,知府祖良範於大堂左右兩旁改設。
429
城守遊擊署,在隔江西岸,距府署四里。原係皈樂協分防守備舊署。
430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土知府岑繼祿建。雍正七年,以右江鎮標右營遊擊分駐。
431
守備署:在皈樂。距府一百九十里。原係皈樂協中軍,守備舊署。
432
國朝康熙二十一年建。
433
千總署,在府治西岸。
434
把總署共四所,分駐西岸皈樂邏里長隘教塲。在泗城營前,距府治四里。
435
西隆州署。即土知州,舊署改設西北向州,同署舊在州署右。
436
國朝雍正七年,改駐八陽,建造訓導署。康熙五年,改土歸流,學校未設。五十年,知州陳大輦詳建學宫,并請將武緣縣學訓導分駐専司督課。
437
吏目署未建現,僦居民房倉厫十二間,在州署東西兩旁,又八達新建倉房,共六間。
438
庫一間。在州署川堂右。
439
遊擊署在八陽。
440
國朝雍正六年,改設隆林營。十一年,創建守備署,在州署西砦雄山麓。
441
千總署在守備署右。
442
把總署分防八達。雍正十一年建。演武㕔在千總署前,新創草亭一間,西林縣署。康熙六年,知縣王●創建,在城中央,東向,周圍土垣,前有大門儀。門中三楹為大堂,左右為吏役所。其川堂內室,初皆夾茅編竹為之。三十年,知縣翁年倫修葺,加以瓦。
443
訓導署。雍正二年,始撥思恩府訓導兼課縣丞署。在縣署東。康熙六年建。三十六年裁廢。雍正二年,改建於學宫。
444
典史署。康熙六年修建,在東門內,前後兩層各三間,久圯,僦居民房。
445
倉厫十六間,在大堂右。康熙六年,知縣王●建庫一間,在大堂左。康熙六年,知縣王●建城守守備署。康熙六年,守備殷可玉建在西門內。堂署二層,各三間。前大門儀門。四十六年,守備武詹修。
446
千總署。康熙六年,千總植煇創建,在城南門內兩層各三間。四十八年,千總韓超修。
447
把總署雍正八年,添設駐劄那佐教塲,舊在西門外。
448
正二年,改建學宫。
449
直●鬱,林州
450
州署。明洪武初,知州趙鑑建,隆慶間,知州張一清修。
451
國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州郜超修。雍正三年,知州張永熊重修後樓寢室川堂莅事堂。十一年,知州李錫、秦重修東西廂吏舍。
452
州判署舊在州署右。
453
國朝順治間,改建於州署左。康熙三十八年缺,裁署廢。雍正九年復設,現在建造,仍於州署右。
454
學正署。在城西學宫左。康熙五十八年,學正柯國正建。
455
訓導署在明倫堂側。
456
吏目署舊在州署左。
457
國朝順治間,改建州署右。康熙五十八年,吏目袁之誠修建。
458
撫康巡檢司。
459
國朝雍正九年,新設現在建造,距州北九十里之蒲塘墟。
460
常平均貯倉,在州署東偏原設一十八間。康熙二十四年,知州賈有福,二十九年,知州汪孫齡各修建。五十四年,知州郜超増建二十五間。六十年,知州李錦修,雍正五年,知州佟世俊増建六間。九年,知州張任。十一年,知州李錫秦各増修。
461
社倉一,在州東北二十里榜山。馮堡一,在州西南四十里。歐樟堡一,在州西十五里●木堡。一在州北蒲塘墟。知州張永熊,雍正三年遵建各二間,庫在堂後宅門右。明洪武初,知州趙天鑑建。國朝康熙五十四年,知州郜超、雍正二年,知州張永熊俱重修。
462
提督學政行署。在州治東。舊蒼梧分巡道署址改建,并建校士館。
463
府館在州治南。
464
㕘將署在州治東北。
465
守備署在忠孝街。康熙四十二年建。演武㕔大教塲,在東門外二里小教塲在城內分巡。蒼梧道署,明初守巡二道同駐梧州,萬厯七年以巡道分駐建,後廢。
466
博白縣署。唐武德五年建。元末毁。明洪武七年,知縣趙惟清重建。正統二年,知縣李銘,天順七年,知縣孫暲、●治六年,知縣吳原正俱重修。嘉靖間,署縣事王宗予重建後堂。隆慶間,知縣王文明重建正衙,左右二軒前瑞榴軒。
467
國朝康熙四年,知縣史縉。四十六年,知縣程鑣建內衙偶園、靜嘉諸軒。雍正元年,知縣蕭烜光重修。教諭署在縣前街。康熙四十五年,教諭蔣允旦修訓導署,在縣署南。康熙四十五年,知縣趙世功、教諭蔣允旦同修。
468
典史署,在縣署右。雍正三年典史婁在源重修周羅巡檢司,在縣東南七十里。
469
沙河巡檢司,在縣西南九十里。常平倉三十間,在縣署左。偏社倉八間,一在縣署左,一在周羅寨,一在沙河寨,一在龍潭墟。雍正二年,奉建各二間。
470
庫二間:在縣堂左。
471
分防署,在縣署南。康熙四十六年,知縣趙世功買民房改建。
472
演武㕔教塲在東門外。
473
按察分司在縣署東,今廢北流縣署。晉初建於勾漏山巫山寨之南,故以勾漏名縣。唐遷寳圭驛,東元遷寳圭驛西一里。明洪武元年,主簿郭誠重修。成化七年,都御史韓雍改築。城池,即儒學,舊址建縣治。●治八年,知縣曾源重修。萬厯十五年,知縣劉中春更擇坐。向請發公帑,改建天啓。三年,知縣盧紹祥修。
474
國朝康熙五十一年,知縣萬肅鐸重修。教諭,署在明倫堂左。明成化七年,都御史韓雍委照磨林埜建。
475
訓導署。在教諭署右。明成化七年,照磨林埜建典史署。在縣堂西。明成化七年,照磨林埜建雙威巡檢司。在縣南一百六十里。康熙三十八年,巡檢盧文漢建。
476
常平倉十四間,康熙二十八年,知縣顔正色重建,分貯倉十三間。康熙五十六年,署縣事,州判于傑、建俱在縣署後東、西。
477
社倉五所,一在縣西北一里,舊縣一,在縣東三十里。民安墟一在縣南七十里隆盛墟一在縣北二十里。民樂墟一在縣北二十里。新墟,雍正二年,知縣袁宗佺奉建各一間。
478
庫一間。在縣堂左。康熙十一年,知縣張應勝建。三十九年,知縣凃遇重修。
479
分防署,在縣署西北。
480
演武㕔教塲,在西門外,離城一里牛車村,都隴巡檢司在縣西鄉。明正統間,安逺侯栁溥議立,今廢址尚存。又中山舊巡檢司,亦正統間建蒼梧道分司在縣治東北。
481
大洞驛,在縣南一百里。
482
寳圭驛,舊在城東,後遷南門內,今裁。廢陸川縣署,宋淳化五年建。明洪武三年,縣丞王麟重建。成化五年,知縣謝堅修。●治十四年,知縣周岡重修。正徳。七年毁於賊知縣李時榮。修建。嘉靖十一年,知縣黎伯興。三十九年署縣事潘譽。四十年,知縣張子翼俱重修,明季復毁。
483
國朝康熙四年,知縣方鼎重建。三十二年,知縣韓朝舉、三十四年,知縣霍濬逺,俱重修。
484
教諭署在城西。明洪武初,教諭李伯英修建訓導,署在西城內。順治十五年,訓導莊璧,顯建典史。署舊在頭門東側。明洪武初,典史黄仁修建。國朝順治十五年,典史沈良璥遷建於縣署之西南隅。
485
温水寨巡檢司。康熙四年移駐那亭堡。在城南一百里。
486
常平倉,在縣堂東七間,署內西五間。康熙二十九年,知縣韓朝舉修建。
487
分貯倉,在縣衙後一十九間,距城二十里,米塲墟一十間。康熙五十四年,知縣顧鵬建。
488
庫五間。在縣堂東。康熙四年,知縣方鼎建。按察司分司在縣治西,今廢。
489
縣丞署在縣署西。明宣德間裁署廢。永寧驛在縣南,今廢。
490
興業縣署舊在城西五里,宋遷今治。明洪武初,寇燬三年,縣丞鄔馬兒、主簿顔真、重建後知縣余顯宗,修●治間,復修建。
491
國朝康熙初年重修。
492
教諭署在明倫堂側。明洪武間,知縣余顯宗建訓導,署在學宫內。康熙五十三年,知縣姚之秀添建。
493
典史署在縣堂東。明洪武間,知縣余顯宗建常平倉十間,在西城內。明洪武三年,縣丞鄔馬兒、主簿顔真建。
494
國朝康熙二十八年重建,分貯倉十四間,在東城內,康熙五十六年,知縣姚之秀建。
495
社倉在都凌韋村、思提、石䃮四村,雍正二年建,各一間。
496
分防署在北城內。明洪武三年建教塲。演武㕔在北門外三里。棠木寨巡檢司在登髙嶺下,今廢。趙家寨巡檢司在山舖,明洪武間裁汰。平安寨巡檢司在城北二十里●村,今廢。長寧巡檢司在縣西四十里黄桑峽口,與平安土司俱係土官,久裁。
497
富陽驛,在縣東五里。髙橋驛在縣北四十里,西水站江岸,今俱廢。
498
預備倉在縣西,後為濟留倉,今俱廢。按察司分司在縣治東,府館在儒學後,今俱廢。
499
廣西通志卷三十六
URN: ctp:ws711943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