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二v2

《二v2》[View] [Edit] [History]

Transcribed automatically with OCR. Please help correct any errors.
1
《讀書雜識》

讀書雜識卷第二》

1
              仁和勞格著
              歸安丁寶書述

漢禮器制度》

1
柷狀如漆筩中有椎將作樂先擊之鼗如小鼓長柄旁有耳搖之使自擊《禮記·王制·正義》。
2
壺大一石瓦甒五斗《禮記·禮器》注 《正義》漢禮器制度文。
3
禁如今方案隋長局足高三寸《禮記·禮器·注》 《正義》按漢禮器制度而知。
4
璧爨垂五采羽於其下樹於龔之角上〈明堂位〉注 《正義》按漢禮器制度而知
5
籥如笛三孔〈少儀〉注 《正義》案漢禮器知之。
6
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空𩭄畫以兩手築地應長六尺五寸其中有椎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闥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周禮》笙師注《疏》云:此皆約漢法知之而言禮〈樂記·正義〉引雅狀以下云並以漢時制度而知。
7
池以竹為之如小車答衣以靑布《禮記》〈喪服大記〉注《正義》以漢之制度而知。
8
以銅為魚縣於池下〈喪大記〉注 《正義》參漢之制度而知。
9
 平津館校集本多所漏畧甲午春讀《禮記正義》得八條皆孫本所未載者。

論語鄭注》

1
《論語》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鄭𤣥《注》曰:誦習此道不能施用雖多亦何以為也原本北堂書鈔政術部。 此注王輯本宋翔鳳輯本俱失采。

荀子十二卷》

1
《荀子》卷末劉向敘前有荀卿新書十二卷三十二篇一行盧校云:案宋本新書下有十二卷三字或疑是三十卷皆非也但作三十二篇為是格案《隋·志》十二卷新《唐書·藝文志》丙部子錄儒家類荀卿子十二卷又楊倞注《荀子》二十卷楊倞序以文字繁多故分舊十二卷三十二篇為二十卷又改孫卿新書為荀卿子蓋十二卷是劉向本原第不可删去校語謬甚。

淮南子許高二注》

1
衢本《郡齋讀書志》《淮南子》二十一卷愼自名《注》曰:記上今存原道俶眞天文時側覽宜精神本經主術繆稱齊俗道應汜論詮言𠀉畧說山〈說林〉等十七篇季氏書目亦云:第七第十九亡《崇文目》則云存者十八篇蓋季氏亡二篇崇文亡三篇家本又少其一俟求善本是正之袁本云愼標其首皆曰:間詰『當作「詁」。』次曰惟南鴻烈自名《注》曰:記上第七十九闕。《直齋書錄解題》《淮南鴻烈解》二十一卷後漢太尉許愼叔重注案唐志又有高誘《注》今本旣題許愼記上而詳序文則是高誘不可曉也。
2
 蘇頌校《淮南子》題序云:今校崇文舊書與蜀印本豎臣某家書凡七部並題曰:《淮南子注》許高相參不復可辨惟集賢本卷末有前賢題載云許標其首皆是間詁鴻烈之下謂之記上高題卷首皆謂之鴻烈解經解經之下曰高氏注每篇之下皆曰:訓又分數篇為上下以此為異《崇文總目》亦云:如此又謂高《注》更詳于許氏本書文句亦有小異然今此七本皆有高氏訓敘題卷仍各不同或於解經下云許慎記上或于間詁上云高氏或但云鴻烈解或不言髙氏注或以〈人間篇〉為第七或以〈精神篇〉為第十八參差不齊非復昔時之體臣某據文推次頗見端緖高《注》篇名皆有故曰:因以題篇之語其間奇字並載音讀許於篇下粗論大意卷內或有假借用宇以周為舟以楯為循以而為如以恬為惔如此非一又其詳畧不同誠如總目之說互相考正去其重複共得高《注》十三篇許注十八篇又案:高氏敘典農中郞將下揖借八卷會揖喪遂亡後復補足今所闕八卷得非後補者失其定著外所闕卷但載淮南本書仍於篇下題目《注》云:今今亡許注仍不敘錄並以黃紙繕寫藏之館閣云云格案今《道藏》本題許慎記與陳氏所見本正同据蘇序高《注》篇名皆有因以題篇之語訂正今本知高《注》僅存十三篇其謬稱齊俗道應詮言兵略人閒泰族要畧八篇注皆無是句又注文簡約與高《注》頗殊與諸書所引許注相合當是許注無疑較晁本少原道俶眞天文時側覽宜精神本經主術汜論說山〈說林〉十一篇多人間泰族要略三篇高《注》十三篇《宋史》亦作十三卷僅据見存殘本而言耳又蘇頌校本於高《注》所闕卷但載本書許注仍不敘錄今本以許注補高本之闕者葢別是一本也。

抱朴子缺文》

1
內篇九 道意以捕麞而得者其主未覺有行人見之因竊取麞而去 原本脫十六字。舊校云:麞下有脫文《風俗通》怪神篇事同文異難用相補姑闕以仍其舊今據《太平廣記》補。

傅子》

1
嚴可均輯本
2
樂廣為河南尹郡中廳前多怪疾後人皆於廊下督郵傳中治事無敢在廳事者唯廣處之白曰户自閉二子凱横等攝佈廣使掘墻孔得狸乃絕《藝文類聚》六《白孔六帖》七十六。案《御覽》二百五十二職官部引此作王隱《晉書》正同少有異字耳此事晉書樂廣傳亦載考廣為河南尹在惠帝朝休奕卒於咸寍四年見《資治通鑑》事在傅後類聚《六帖》俱誤引。

魏文帝典論》

1
嚴輯本
2
姦謙 江充焚豐以負罪而造蠱《羣書治要》 案焚豐當作樊豐《後漢書》孝〈順帝紀〉延光三年中常侍樊豐等搆陷太子廢為濟陰王又載見安思閻〈皇后紀〉。
3
汝南許邵與族兄靖俱避地江東保吳郡爭論於太守許貢坐至於手足相及《御覽》四百九十六 案《三國志》《吳書·張昭傳·注》引《典畧》一條審定是典論之誤。

仲長子昌言嚴輯本

1
昔趙綰嚴云:舊有白字今删不奏事於太后而受不測之罪《羣書治要》。
2
 《漢書》竇嬰傳御史大夫趙綰請毋奏事東宮竇太后大怒曰此欲復為新垣平耶迺罷逐趙綰王臧而免丞相嬰太尉紛昌言所云卽指此也趙棺下白字當有案語嚴氏未詳考耳。

陸景《典語》嚴輯本

1
孤將興水軍一萬從風舉帆朝發海島,暮至沓渚。《御覽》七百七十
2
《漢書·地理志》:遼東郡沓氏縣。應邵曰:氏水也,音長答反。師古曰:凡言氏者,皆謂因之而立名。《吳志·陸瑁傳》:孫權欲親征公孫淵,瑁上疏諫曰:沓渚去淵道里尚遠,今到其岸,兵勢三分云云。《典語》所載,疑卽權欲親征時詔也。胡三省《通鑑音注》曰:沓氏西南臨海渚。全祖望云:泛海至遼沓渚,其登涉之所也。

袁準正書嚴輯本

1
袁子《正書》曰:車當從《後漢書》作申。屠剛諫光武以頭朝輪馬不得前子云光武近出未有得失而頭朝輪此之謂也御覽七百七十三車部二 此之句上當有脫文下引又曰:輻車卽輦一條審定是《宋書·禮志》文宋志多襲用傅子文御覽中有脫簡故誤合於正書耳。

袁子正論嚴輯本

1
太祖破呂布袁渙在軍中陳羣父子見上拜惟袁渙獨高揖不為禮上嚴敬之《御覽》五百四十二 案《三國志·袁渙傳·注》引 袁氏世紀與《御覽》同而更詳疑是正論中篇名與家傳相類。
2
書稱欽哉惟刑之恤又曰:宥過無大刑無小此前王明德愼罰之意也。昔漢文感緹縈之孝遂去肉刑近則太宗視明堂之圖欲寬背罰于公以陰德救物袁安恥織鞫罪人此前代聖主賢臣欽恤之志也《御覽》六百三十六引君臣政論正論末。
3
 有此條嚴云:君臣疑是袁子之誤案此非正論太宗乃唐太宗也《唐書·藝文志》丙部子錄儒家類楊相如君臣政理論三卷疑卽是書危素說學齋稿有君臣政要序略云:至正元年九月皇帝御東宣文閣出君臣政要三卷譯而成書以突厥字書之則元時尚有傳本。

北堂書鈔》

1
嚴可均校本一百三十九至一百五十五卷巳刻
2
車部一車惣載竺俪一《東觀漢記》曰:屛泥刺欸欵倍乘 范書劉𤣥傳注續書刺殺其驂乘此欵疑殺字下炊字衍。
3
 謝承后《漢書》曰:峻字伯師下邳徐人也 《後漢書·順帝紀》漢安元年十一月壬午司隸校尉趙峻為太尉注峻字伯師下邳徐人也與此正合峻上當缺趙字。
4
 自稱益州牧以討恃維分爪牙 嚴云:此十二字影宋本連屬上條《魏志》誠格案《華陽國志》劉後主志鍾會姜維則出同車坐同席將至成都自稱益州牧以叛恃維為爪牙廖本脫自字又脫為字爪牙作牙爪今從各本《書鈔》疑卽引此但上有脫誤耳討疑叛分疑為《三國志》姜維傳與《華陽國志》略同無恃維為爪牙五字。
5
 及葬給節幢麾曲蓋追鋒車鼓吹介士大車皆如魏司空陳泰故事 嚴云:此二十六字影宋本連屬上條誤脫書名人名格案文義當在下葉王隱《晉書》司徒石苞薨賜祕器朝服下葢誤倒半葉耳今《晉書》石苞傳載苞葬事與此正同疑此引十八家《晉書》石苞傳文。
6
 魏收后《魏書》曰:高光年老高祖悅之 光允字之誤《魏書》有高允傳。
7
天部三風十六劉歆期交州記 歆期當作欣期。
8
天部四雪十八汜勝之書云:因摩之雜穀種如表飯狀 嚴云《藝文類聚》二《初學記》二御覽十二《事類賦》三無如表飯狀句格案《齊民要術》引汜勝之書作麥飯是也歲時部一惣篇一四時代謝河元幹詩 嚴云:此疑劉公幹或徐幹之誤陳禹謨改作何元幹格案下篇元正十一元正大饗何元朝許都賦審定是何元幹之誤御覽五百八十七文部三文士傳何楨字元幹靑龍元年天子特詔作許都賦又何楨見《魏志·管寍傳》亦作元幹則河元幹亦當作何元幹陳禹謨本不誤。

蔡中郞集》

1
蘭雪堂活字本每頁十四行行十二字天聖癸亥平陽歐諍序
2
卷之一。
3
故太尉喬公廟碑 《後書》有橋𤣥傳。
4
 子孫之在不十二姓者 周學濂云《路史注》作不在。
5
 子尉郭貞 一本作廷尉後書郭鎭傳子禎亦以能法律至廷尉當卽其人。
6
 卑君 一本作卑居〈西域傳〉作卑君。
7
 除侯部侯 此句有誤疑是除戊部侯後書〈西域傳〉永元三年置戊部侯居車師後部侯城朱學勤云或是後部侯之誤。
8
 徵拜上谷太守 𤣥傳云:坐事為城旦刑竟徵再遷上谷太守與此異案坐事為城旦卽上文鬼薪公事此係為侍御史時事范書誤屬之為齊相時下觀下文再遷二字自明。
9
 蕃縣 上谷郡無蕃縣當是潘縣之誤《郡國志》上谷郡潘縣永元十一年復。
10
 循王悝 〈章帝八王傳〉勃海王悝謀為不道貶為癭陶王此云循王悝誤。
11
 厯河南太守 𤣥傳云:升前為南陽太守與此異案後漢置河南尹不云太守當從傳為是。
12
東鼎銘 案《藝文類聚》引鼎誤海。
13
秋八月 本紀八月《後漢紀》作十月。
14
 毗於天內 《藝文《類聚》職官部三於作佐。
15
 二月丁丑 二月中鼎銘作三月《通鑑》目錄建寍四年二辛卯庚寅朔三月是辛酉朔丁丑月十七日此云二月誤。
16
中鼎銘 《類聚》引中誤鐘。
17
 延公登于玉堂前廷 《類聚》職官亂三延作進《北堂書鈔》廷作庭。
18
西鼎銘。
19
黃鉞銘。
20
 梁州 漢無梁州當是涼州之誤。
21
 𦑭子百固 高句麗傳副作嗣百作伯當据攺。
22
太尉喬公碑。
23
 大鴻臚之曾孫 《傳》云:七世祖前碑髙祖此云曾祖。
24
 案曾重也自祖已上皆可謂之曾祖不獨稱第三世祖也。
25
 河南吳整等 《隸續》載〈劉寬碑〉陰故吏名有故吏廷尉河南缺三字整公脩當卽吳整公脩整字。
26
朱公叔議。
27
 益州刺史 《後書·朱穆傳》云:追贈益州太守案續郡國志益州郡屬益州刺史部。
28
 以益州之諡 傳云:穆父卒穆與諸儒考依古義諡曰貞宣先生此益州疑當作貞宣。
29
 一離咠靡 咠當作𦙃,傳云:穆自冀州剌史徵詣廷尉輸作左校。
30
 而同盟 一本而下有如字誤案古而如二字通用。
31
鼎銘。
32
 四月乙巳卒 乙巳前篇作丁巳案《通鑑》目錄是年三丁丑朔四月是丁未朔丁巳月十一曰無乙巳乙巳三月二十九曰。
33
權謁者中郞 案當作灌謁者郞中續〈百官志〉灌謁者郞中比三百石初為灌謁者滿歲為給事謁者錢詹事云灌當讀如權《說文》夢灌渝卽《爾雅·釋草》其萌菅蒲《大戴禮》百草權輿亦卽灌渝之異文是灌有權音也。
34
墳前石碑。
35
王子喬碑 《御覽》時序部十八作王喬錄。
36
 乃造靈廟以休厥神云云《隸釋》載嘉平四年〈堯廟碑〉。
37
 凡五十六字與此同以碑校之凡缺以歌太思以其疾病八字異文十五字。
38
卷之二。
39
郭有道太原林宗碑。
40
 見述 見一作紀文選〈楊荆州誄·注〉作見。
41
文範先生陳仲弓銘 《漢隸字原》文範先生陳仲弓殘碑額題云漢文範先生陳仲弓之碑《金石錄》云:蔡邕書碑之立在中平三年《初學記》人部中銘作碑有序字。
42
 故言斯可象靜斯可効 言斯可下《初學記》引有法行斯可樂動斯可八字。
43
陳太𠀉碑。
44
 二子季方元方 《文選·辨命論》注引作元方季方。
45
 命世希有繼期特立 選注希有作挺生繼作膺立作授。
46
汝南周巨勝碑。
47
 州舉才 《後村詩話》引作舉茂才。
48
彭城姜伯淮碑。
49
彭城廣人 《後書·肱傳》云:彭城廣戚人此脫戚字。
50
 祖祖父皆豫章太守 謝承《書》曰:祖父豫章太守父任城相也。
51
 建安二年四月辛巳卒 《通鑑》目錄建安二年三庚申五已未朔四月庚寅朔無辛巳。
52
貞節先生陳留范史雲銘。
53
先生諱丹 《後書·獨行傳》作冉注冉或為丹。
54
 家于成安 《漢書》安成似當是成安之誤〈地理志〉陳留郡有成安縣《郡國志》無此縣疑中興後井省非汝南之安成也又志穎川有成安縣此上云陳留則非穎川之成安矣。
55
 生惠及延 延下疑脫壽河平三字《漢書·百官公卿表》河平二年北海太守安成范延壽子路為廷尉八年卒又五鳳元年有大司農延距河平二年已三十一年疑非一人。
56
 皆不就 《傳》云:黨禁解為三府所辟乃應司空命是時西羌反叛黃巾作難制諸府椽屬不得妄有去就冉首自劾退詔書特原不理罪又辟太尉府以疾不行與此稍異。
57
𤣥文先生李子材銘。
58
處士圂叔則銘。
59
 深總麻部入寘文《後村詩話》引深作探麻下有數字。
60
 部作剖。
61
卷之三。
62
司空楊秉碑。
63
 遷豫州兖州刺史 《後書·秉傳》云:頻出為豫荆徐兖四州刺史。
64
 遷太僕太卿 《傳》云:拜太僕遷太常此太卿乃太常之誤。
65
 在位七載 秉以延熹五年十一月拜太尉八年五月薨首尾僅四年此云七年誤。
66
 延熹八年五月丙戌薨 《風俗通》云:六月九日未明太尉楊秉暴薨與此不合。
67
 司空臨晉侯楊公碑。
68
  鉦車 傳作輕車。
69
 漢太尉楊公碑。
70
烈風維而宋本作淮雨。
71
文烈侯楊公碑。
72
 援于光匕之內 光匕疑華光之誤賜《傳》云:侍講於華光殿中注洛陽宮殿名曰:華光殿在崇光殿北又劉寛《傳》云:侍講華光殿注洛陽宮殿簿云華光殿在華光園內〈劉寬碑〉云:勸講於華光之內與此正同。
73
司空文烈侯楊公碑 《初學記》類聚引此碑並作楊太尉碑銘按賜雖拜太尉然寔終於司空也。
74
 景命有頃 頃舊誤傾文選〈楊荆州誄〉作順誤各本皆同何陳改傾周學濂云〈褚淵碑〉文注不誤。
75
琅邪王傅蔡朗碑。
76
 柳規枉措 明刻本作抑頑措枉是。
77
劉鎭南碑。
78
 拜刺史莅州永漢元年十一月到官 《後書·表傳》云:初平元年為荆州刺史與此相差一年。
79
卷之四。
80
 太傅安樂鄉文恭侯胡公碑。
81
 交趾都尉 交趾當从後書廣傳作交阯。
82
 邏濟陰太守 傳云:出為濟陰太守以舉吏不實免復為汝南太守入拜大司農則廣又為汝南太守此失載遂作司農 《傳》云:漢安元年遷司徒此司農當是司徒之誤。
83
 封安樂鄉侯 《後漢紀》作安鄉侯脫樂字。
84
 諡曰文昭 《後漢紀》作文侯。
85
胡公碑 類聚引作太傅胡廣碑銘。
86
 又拜太常遘疾不夷遜位歸爵遷於舊都《傳》云:為太。
87
 常拜太尉延熹二年梁冀誅廣坐不衛宮減死一等奪爵土免為庶人卽指此也碑失載拜太尉。
88
 延和末年 疑是延熹之誤。
89
 率禮不迨 《毛詩》禮作履此同《韓詩》。
90
故吏司徒許詡 許詡當作許栩後書桓帝紀延熹六年三月戊戌衛尉潁川許栩為司徒栩字季闕偃人九年四月免又〈靈帝紀〉建寍四年七月前司空許栩為司徒熹平元年十二月罷此當在再為司徒時也。
91
胡公碑。
92
 四月辛酉 前篇作丁酉是也長麻熹平元年三乙卯五甲寅朔則四月當是乙酉朔丁酉十三日無辛酉。
93
 畢整 《後書·皇后紀》議郞卑整注《風俗通》曰:卑氏鄭大夫卑諶之後漢有卑躬為北平太守此作畢談俗本《後漢書》《後漢紀》作畢亦誤。
94
惟我末臣頑蔽無聞 《文選·赭白馬賦·注》引崔瑗胡公碑亦有此語考後書瑗傳漢安初遷濟北相嵗餘杜喬為八使徇行郡國以臧獲罪奏瑗徵詣廷尉上書自訟得理會病卒据〈順帝紀〉遣八使在漢安元年則瑗卒當亦在順帝時下距廣卒幾三十年此非瑗作明矣選注誤。
95
太傅祠前銘。
96
 三邦 《傳》云:廣為濟陰汝南太守此云三邦未詳邦字宜避諱。
97
漢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黃氏神誥。
98
延城大尹 《漢書·地理志》沛郡譙縣莽曰:延成亭此云大尹則王莽嘗置為郡矣城成二字少異。
99
 生太傅安樂侯廣及卷令廣當作康而卒 廣傳注引襄陽耆舊紀廣父名寵寵妻生廣早卒寵更娶江陵黃氏生康字仲始與此少異。
100
 建寍二年薨 胡顧兩碑皆云建寍元年七月二十一曰卒則夫人當薨於建寍元年非二年也考《通鑑》長麻建寍元年七月丙午朔辛酉月十六日非二十一曰又建寍二年六辛未八庚午朔七月當是辛丑朔二十一曰正是辛酉則當從神誥作二年為是。
101
翌日已酉 長厤建寍二年十已巳朔十七曰為乙酉無已酉此已酉疑乙酉之誤。
102
 濟陽故吏舊民中常侍勾陽于肅等 濟陽當作濟陰勾陽當作句陽案廣傳為濟陰太守故于肅等亦稱故吏舊民也《郡國志》濟陰郡有句陽縣于肅廣傳作丁肅太傅安樂侯胡公夫人靈表。
103
 夫人生五男長曰整伯齊 此下疑脫仲名字。
104
 叔讓郡孝廉 讓一作上案續〈百官志〉凡郡國嵗盡遣吏上計井舉孝廉上郡疑是郡上計三字。
105
議郞胡公夫人哀讚。
106
侍中襲先公之爵 廣傳封安樂鄕侯不載襲爵者之名熊氏錢氏《後漢書》補表俱失載。
107
卷之五。
108
光武濟陽宮碑《後書·光武帝記·論·注》作光武碑文。
109
 初生濟陽令 生一作為《雲麓漫鈔》引作為。
110
 建武元年六月乙未 乙未〈光武帝紀〉作己未《通鑑》目錄建武元年四戊戌七丁卯朔則五月亦是戊戌朔廿三日為已未無乙未。
111
 九域之陌 《藝文類聚》帝王部二引九域作九成案類聚是也光〈武帝紀〉亦作五城陌。
112
小臣河南尹鞏瑋 《類聚》脫南鞏二字案鞏字當在尹上《郡國志》河南尹有鞏縣瑋蓋鞏人姓尹也後書黨錮尹勳傳河南鞏人伯父睦司徒兄頌太尉 族多居貴位勳以參建誅梁冀功封都鄉侯與下文先祖銀艾封侯厯世卿尹受漢厚恩等語正合則當姓尹無疑。
113
太尉汝南李公碑。
114
 兼洞與神契合 《文選·漢高祖功臣頌·注》引作明畧兼洞此脫明畧二字。
115
 位太尉 《後書·靈帝紀》建寍四年三月太僕李咸為太尉胡廣傳注謝承《書》曰:建寍三年自大鴻臚拜太尉後《漢紀》熹平三年二月河南尹李咸代段潁為太尉。
116
 嘉平四年薨 熹平之誤〈靈帝紀〉熹平二年三月太尉李咸免蓋免後二年而薨袁記熹平五年五月太尉李咸罷又病免與紀不合据𥓓可證袁記之謬。
117
陳留索皆上里社銘 《御覽》禮儀部十一引索皆作東皆銘作𥓓案《郡國志》陳留郡有東昏縣注引陳留志曰故戸牖鄕有陳平祠則當以《御覽》為正《史記》陳丞相系家《索隱》亦作東皆。
118
 《春秋》時有也子華為秦相 原本《北堂書鈔》禮儀部八作秦有池子華為永相。
119
遂相克定天下 《書鈔》作隨高祖克定天下。
120
 封曲逆 下脫侯字。
121
 虞延為太尉司□□□公 《御覽》引無司□□□公五字後書虞延傳永平三年代趙熹為太尉八年代范遷為司徒。
122
 至嘉平 《書鈔》引作延景中是。
123
 放字子卿 延傳作子仲。
124
 為《尚書》 《書鈔》引作尚書令。
125
 召都亭侯 延傳無召字案章懷太子桓帝延熹二年紀注虞放冤句呂都亭侯此召字係呂字之誤御覽居處部六引《郡國志》曰:冤句縣昌都城昌都乃呂都之誤。
126
陳留太守胡公碑。
127
 其年七月 疑是二年之誤說見神誥。
128
陳留太守胡公碑。
129
 建寍元年 元年當作二年說見前。
130
卷之六。
131
荅丞相可齋議。
132
 指揮使 下云指使此揮字疑是衍文。
133
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 本傳節載此疏無臣聞至之難共一百九十八字。
134
選幽州刺史 幽下脫冀二兩字。
135
 安國徙隸買成都民皆還治其國 本傳作昔韓安國起自徒中朱買臣出於幽賤並以才宜還守本邦。
136
難夏育上言鮮卑仍犯諸郡。
137
 嘉平六年夏 嘉平當從後書鮮卑列傳作嘉平夏作秋。
138
 中郞蔡邕 當從後書作議郞。
139
 猶為大漢之羞 《後書》此下有而育欲以齊民易醜虜皇威辱外夷就如其言猶巳危矣況其得失不可量耶昔珠崖郡反孝元皇帝納賈捐之言下詔曰珠崖背畔今議者或曰:可討或曰:弃之朕曰夜思惟六十七字戈小蓮云少此一段上下文不接。
140
荅詔問災異八事。
141
 詣殿金商門 本傳注引《洛陽記》曰:南宮有崇德殿太極殿西有金商門楊賜傳注引戴延之《西征記》曰:太極殿西有金商門此疑脫太極二字。
142
 五月三日有白衣入德陽殿 〈五行志〉作五月壬午注引《風俗通》作四年四月所載年月不同。
143
 故大將軍梁《商子》冀冀子不疑等皆不以罪受戮 一本無不字据梁冀傳不疑係冀弟又不疑先卒未嘗受戮。
144
 是歲封后父禁為平陽侯 是嵗本傳注引續志無歲字劉攽曰:案如上文此處少一歲字又當作陽平侯非平陽也。
145
 視閻則疾癘 志無癘字朱學勤云係涉上文而衍鴻範《五行傳》視之不明厥極疾可証。
146
被收時表 本傳注引邕集當錄。
147
 及營護故河南尹羊陟侍御史基母班邵不為用致怨之狀 本傳注引云邵不為召太山黨魁羊陟與邕季父衛尉質對門九族質為《尚書》營護阿擁令文書不覺邵被詔書攷胡母班等辭與涉為黨質及邕頻詣邵問班所及邵不應遂懷怨恨欲必中傷邵制曰下司隸校尉正處上。
148
卷之七。
149
和熹鄧后諡 《後書·皇后紀》注作諡議。
150
 求人之獎 案此卽詩求民之莫也《毛詩》作莫作獎者蓋出於三家詩《說文繫傳》《宋書·符瑞志》引皆作獎國志〈馬超傳〉亦云:求民之獎與此合民作人乃唐避諱所改有功安居曰喜 《後書·皇后紀》注引蔡邕曰諡法有功安人曰景案諡法解無景諡有烈諡云有功安民曰烈與此喜字之說相同則居字當是民字。
151
為陳留太守上孝子。
152
 平立程未 御覽果部一引作程末。
153
薦邊文禮。
154
 凾牛之岸鼎一曰帝立之鼎孫守真按:鼎,原作「●缺字:⿱目⿰扌厈 下六字是夾注葢凾牛之鼎四字一作帝立之昇《呂氏春秋》作市𠀉此云帝立亦誤。
155
薦皇甫規。
156
 愠匈姒之事 姒當作奴。
157
 忽奸邪之不散 類聚治政部引邪作猾。
158
卷之八。
159
表太尉董公可相國。
160
讓《尚書》乞在閑冗。
161
巴郡太守謝板。
162
 董□ 御覽服用部五十九引作薰鑪。
163
 黎賜 疑作黎陽黎陽瓠子俱地名。
164
宗廟祝嘏辭。
165
 三月丁亥 獻帝紀作二月《通鑑》目錄初平元年二辛未朔丁亥月十六日。
166
 三月丁巳 帝紀作乙巳案二辛未朔三月是辛丑朔乙巳月五日。
167
宗廟迭毀議。
168
 孝章皇帝 下疑脫孝安皇帝四字。
169
 孝明以下 《續·祭祀志》作孝和是。
170
 穆帝敬宗𢚈宗之號 志無敬宗𢚈宗四字有威宗二字案𢚈宗安帝廟號敬宗順帝廟號𢚈宗不應在敬宗下此誤威宗桓帝廟號此脫宜從志補。
171
上元加服與羣臣上壽。
172
 謹奉生頭 《雲麓漫鈔》引作生牛一頭。
173
奉賀錄換誤上章謝罪。
174
 故河內太守王臣等 王臣當作王匡《英雄記》匡字公節太山人也輕財好施以任俠聞為袁紹河內太守。
175
讓高陽侯印綬符策 原本《北堂書鈔》儀飾部一引作雜章。
176
 詔制 原本《書鈔》引作制詔是也案文選潘元茂册魏公九錫文注引獨斷曰制詔王者之言必為法制詔猶告也。
177
 范正不亡禮讓 范正疑是范丐之誤。
178
 散怠增歎 增歎一作茸閒疑當作閒茸。
179
 晏嬰□□□之邑 晏嬰一作辭邯二字邯當作此。
180
 鄧臣汝南 《後書·鄧晨傳》為汝南太守興鴻卻陂數千湏曰汝土以殷魚稻之饒流衍它郡此臣當作晨。
181
 伍瓊 後書獻帝紀初平元年二月庚辰董卓殺城門校尉伍瓊疑卽是人又見董卓傳。
182
 晨之鹵田 晨當作曩。
183
卷之九。
184
京兆樊惠渠頌。
185
郡掾吏張𤣥祠堂碑銘。
186
袁滿來碑銘。
187
 遇目能誠 誠當作識。
188
童幼胡根碑銘。
189
 君子曰:《野客叢書》二十引作君子也。
190
司馬哀公夫人馬氏碑銘。
191
濟 北相崔君夫人誄。
192
卷之十。
193
《明堂月令》論 御覽居處部十二引作《明堂月令》記。
194
 宗嗣 朱學勤云《隋書》牛弘傳作宗祀。
195
 爾視 視當作雅。
196
 《周官》有門闈之學 《文選·王元長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注》引作閨門。
197
月令問荅 此與《明堂月令》論有陸堯春本蔡雲本。
198
外傳。
199
胡廣黃瓊頌。
200
 邈乎莫與為二 邈乎文選顏延平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注引作邈猗與為作參其又〈西征賦〉注引參其二也。
201
上《漢書》十志疏 《藝文類聚》六十六引作徙朔方上書《續漢書》律麻志注作戍邊上章案續志注是獨斷凡羣臣上書於天子一曰章章者需所稱稽首上書謝封陳事詣闕通表也。
202
述行賦 《後書》本傳校。
203
 短人賦《初學記》人部下《古文苑》校。
204
飲馬長城窟行 御覧文部一校篆勢 張懷瓘《書斷》作大篆贊小篆贊《藝文類聚》作篆書勢隸勢 《書斷》校釋誨 當据本衢類聚校帝猷顯丕當作丕顯伯翳綜聲於鳥語 朱學勤云鳥語〈秦風〉譜《正義》引作語鳥。

補遺歐本所無

1
陳政要七事後書邕傳 《御覽·咎正徵部三》引作封事 正交論《後書朱穆傳論·注》
2
厤元議《續漢書·厤志中》 命論《續漢書·律厤志中·注》 京兆尹樊陵碑《類聚》郡部 續《郡國志·注》 〈陳球後碑〉《隸釋》十 御覽文部五引《述征記》曰:下相城西北漢太尉陳琳『琳當作球』墓有三碑近墓一碑記弟子盧植、鄭元、管寍、華歆等六十人其一碑陳登碑文並蔡邕所作。 劉寬後碑《隸釋》十一 《金石錄》云:不知何人所為案文選五十六〈王仲宣誄〉注又五十八諸觸碑文注俱引作蔡邕{{劉寬碑 司空袁逢碑《類聚》職官部三。 荆州刺史度侯碑《類聚》職官部六。 伯夷叔齊碑《續漢書·五行志》注 《類聚·人部廿一》。 翟先生碑《類聚·人部二十一》。 太尉陳公贊《類聚·職官部二》 銘論《御覽·文部六》。 祖德頌《類聚》■■■■。陳留太守行小黃縣頌《類聚》職官部六。 考城縣頌《類聚》職官部六。 九疑山銘《類聚》山部 《古文苑》。 樽銘《類聚·雜器物部》。 警枕銘《北堂書鈔·服飾部三》 古{{文苑六 衣箴《書鈔》衣冠部三。 祖餞祝御覽方術部十七 九維文《類聚》人部十九古《古文苑》八 焦君贊{{《類聚》人部《古文苑》六 雕菰樓集有焦君贊考。 讓辟申屠蟠《後書·申屠蟠傳》 女誡《御覽》人事部。 筆賦《文房四譜》二。 〈彈琴賦〉《初學記》樂部下。 《類聚》樂部四 彈棊賦《類聚》巧藝部《御覽·工藝部十二》。 胡栗賦《類聚》菓部下作傷故栗賦 《古文苑》三 團扇賦《書鈔》服飾部三。 漢津賦 〈協和昏賦〉 柳賦 温泉賦 〈羽獵賦〉 〈觀舞賦〉 終南山賦並《古文苑》三 靑衣賦《類聚》三十五 《初學記》十九 《古文苑》三 廣連珠《御覽·人事部》 荅元式詩《類聚》人部十五 翠鳥詩《類聚》·鳥部》下。

坿考》

1
 東巡頌〈琴賦〉《古文苑》三擗《類聚》三十九《初學記》十三乃班固所作明輯本誤入當删。
2
 琴賦《古文苑》三《初學記·樂部下》 此係傅毅所作明輯本誤入當删。

尤本文選》

1
廿一百一詩注《新序》孫叔敖曰府庫之藏金玉筐篚之橐簡 書御覽八百十一引作公孫敖是也《漢書·藝文志》有伯象先生一篇應劭曰:葢隱者也故公孫敖難以無益世主之治。
2
廿五劉越石荅盧諶詩注王隱《晉書》初辟太尉隴西秦王府未就 當作隴西王泰《晉書》劉琨傳太尉高密王泰辟為掾泰初封隴西。
3
三十六傅季友為宋公修張良廟敎注引孫綽桓𤣥城碑曰俯仰顯默之際優游可否之問 𤣥城當作宣城,《藝文類聚》五十載桓宣城碑可証惟不著撰人。
4
三十七〈勸進表〉注何法盛《晉書》胡錄曰建興四年劉載使劉曜寇長安 陳云載聰誤胡云是也各本皆誤蒙案《晉書》載紀聰一名載。
5
 注傅暢諸公讚葛蕃傳檄平陽 葛蕃疑荀藩之誤晉書有傳。
6
四十六〈王文憲集序〉以公為侍中尚書令鎭國將軍 《南齊書》本傳作鎭軍是《南史》同案〈百官志〉無鎭國軍號。
7
 注謝承《後漢書》曰:桓●缺字:⿰石麗邴營氣類 ●缺字:⿰石麗邴當從求通親親表注作礹鄙。
8
四十七三國名臣序贊羊秀衛公誄曰仰晞遐風重暉冠世〈勸進表〉注作牽秀是也暉作輝。
9
四十九《晉紀》總論干寶晉惠紀曰石冰畧揚州揚州刺史蘇峻降 蘇峻二字誤《晉書》太安二年七月張昌别帥石冰寇揚州刺史陳徽與戰大敗諸郡盡歿。
10




《讀書雜識》卷第二       勞檢丁士諤校字
URN: ctp:ws74416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